幹船塢是中國宋朝人張平發明的。


    早在公元977年,張平任供奉官、監陽平都木務兼造船廠。


    當時,在渭河邊造船,容易被水將船衝走,隻好派一船三戶守護,一年征調民工上千戶,勞民傷財。


    張平遂命民工在岸邊挖一大坑,在其中造船,船造好以後,掘開一口子,引水入坑,船漂起,駛入河中。


    以後這個大坑便被稱之為‘船塢‘。


    這個比英國造船業采用時早了五百多年。


    張國安的羅馬式水泥構件幫了張老實廠長不少的忙,他沒有見識過竹筋式水泥構件,等他看到了製造方法後,大喜,說:“主家,這分明就是老天爺賜與我等的好物件------那塢門處正好可用此物!”


    幹船塢的塢門就是大而化之的鹽田水閘。


    張國安說:“這是人想出的辦法,不關老天爺的事!”


    張老實廠長老實地說:“正是,正是。”


    船廠其它的廠房就好辦了,全是建成竹子房就解決了。


    流求大島是一個盛產竹子的地方,可用的竹材到處都是,但是最好的位於八道河的上遊山區裏。


    他發現這個時空的貨物最大最重的單件物品。沒有超過一噸的,這當然和這個時空裏主要是靠人力裝卸貨物有關。


    他設計了一種類似農村吊杆水井用的吊杆,當然要大很多。


    他給那吊杆尾部加上兩噸的配重,吊杆前頭加上可以換成托盤式或網兜式的托物裝備。生鐵鑄成的滾柱式轉盤,那滾柱是鐵匠打製的,逐一用人工按照同一尺寸磨好,由四到八個人共同操縱,雖然轉向時很吃力,但是工作效率以能達到人力的十倍左右了。


    碼頭的其它設備。比如棧橋、岸體,他也準備成一水的水泥構件,到時候,隻要把選好的碼頭地麵壓實後,再一平整,就可以直接施工了。


    所以,一道河地區的建設和開發,要遠比八道河快。


    他們自己一天才出產幾噸的羅馬式水泥,除了建成了河口的城堡後,都沒有用在建房上,基本用在農田水利上了。


    無數的事情證明,對農田水利的投資,回報率是相當高的。


    這個夏天的開始,流求南部就開始高溫而少雨,這雖然讓張國安的鹽田產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樣,對他的農作物生長又是危害了。


    老天爺給的,絕不會是全有好處的。


    張國安經常祈求老天爺來一次台風吧,把高溫驅除了,帶來一些雨。


    因為他知道,就算台風真登陸了,再到這裏來,也會減弱了。


    但是老天爺就像他說過的那樣,從來不會主動來幫人的,連日來就下了一兩場小雨。


    幸好他事先加緊了農田水利建設。


    八道河上一排的風車、水車在日夜不停的車著水,但是這個水量可遠遠不夠。


    他們事先在八道河以南五公裏外的一條小河上建成的溢出式攔水壩挽救了他們的農業。


    由於加高了水位,這裏的水可以自流式地通過水泥水渠灌溉這近萬畝的水田。


    張國安看著那條溢出式攔水壩想,在今年的年底必須要把這裏改成全水泥式的水壩,再一次抬高水位,正好可以用來繼續向南開發。


    他看著小河南麵那數不清的荒草和雜樹,現在,它們仍是處於優勢,張安國無力對付它們。


    張國安巡視了一大圈後,看到哪裏都是正常運轉,便去了安靜剛剛辦起的養殖場。


    張國安吸取了上次的教訓,多多帶了一些種禽和小型牲畜。


    比如雞、鴨、鵝和狗、山羊,安靜就在這裏先養殖它們。


    張國安到了那個養殖場,看到門口擺著一個石灰箱子。


    那箱子裏的石灰上還有無數的腳印。


    他知道這是為了防疫,便也輕輕把兩隻腳踩了上去。


    他看到了安靜正和沈千千一邊組裝竹籠式的立體養雞架子,一邊在聊著天。


    沈千千說:“那劍麻甚是可怕哦------一根一根,像是寶劍!”


    安靜說:“不可怕,那是用來保護我們的,野豬才害怕!”


    沈千千說:“這裏晚上甚是寂靜,某能聽到別的竹樓裏的鼾聲!”


    安靜說:“你喜不喜歡住竹樓?”


    “甚是喜歡,某喜歡這竹子的味道!”


    張安國這時才想起來,自己還沒有開發出竹鹽這種產品,這可以增加附加值呢。(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與南宋同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樣有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樣有型並收藏與南宋同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