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順便給『起點』515粉絲節拉一下票,每個人都有8張票,投票還送起點幣,跪求大家支持讚賞!


    張國安島主在八道河上遊的山區裏建起了玻璃製造廠。


    這個玻璃製造廠比較隱秘,他以要結陣法為名,調備齊了一百多個經過觀察,一直表現比較老實的勞工,他不需要他們有什麽技能。


    整個時空,能造玻璃的,都在意大利地區的一個海島上。


    不過他們加工的所謂玻璃全是綠色的,而且充滿著氣泡,材質根本不行,隻不過工藝水平還可以,也能加工出玻璃球。


    燒製玻璃的粘土鉗鍋不難,整個爐體也容易,關鍵的問題是,如何處理造玻璃的石英原料。


    玻璃是綠色的,這個時空,就算是那島上的工匠都認為是無法改變的。


    其實是因為石英原料中含有少量的鐵才使得玻璃顯綠色。


    通常石英原料中鐵質的來源,主要有兩個方麵,一是原料本身具有的,二是采掘加工過程中混入的。


    例如在采掘、粗碎、粉磨、傳輸等過程中,由於設備的磨損、氧化、腐蝕等混入的。


    這時,他一方麵嚴格要求石英砂從開采到運輸,一律不允許動用鐵器,全用硬木工具和麻袋!


    至於石英原料本身含有的鐵質,張國安島主沒有大型磁選設備,從三輪車上拆下來的小塊磁石也沒有用。


    所以他隻能利用化學法除鐵,比如酸浸法。


    道理很簡單,石英不溶於酸,而含鐵的一般性雜質礦物卻都能被酸液溶解,從而可以實現從石英砂中除去含鐵礦物的目的。


    酸浸法不僅可以從石英砂中除去含鐵礦物,對石英中的非金屬雜質礦物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這樣更有利於保證玻璃原料的純淨性。


    張國安島主試過各種酸,最後發現,在石英砂中。有害成分是以礦物集合體而不是以純礦物形態存在,所以采用混合酸浸出比單一酸的酸浸效果好。


    當然,硫酸、硝酸和鹽酸的配比以及加入順序對雜質礦物的去除也有較大影響。


    酸液濃度要適合,酸液濃度過低。耗時長,產量低且除雜效果不好;酸液濃度過高,不但會使成本增加,同樣會使石英的品質降低。


    同時,酸浸溫度對石英中雜質的除去率影響較大。


    溫度越低。反應速度越慢,需時越長;溫度越高,酸的揮發隨之加快,從而使酸的用量增加。


    另外,酸浸時間、礦物粒度及礦漿攪拌均對去除效果產生影響。


    當經一次酸浸後產品中雜質含量達不到要求還可以進行二次酸浸和多次酸浸,直到雜質鐵的含量達到要求為止。


    張國安島主費了足足一個月,才把對石英原料的基本處理方法寫出了工藝流程。


    開工那一天,張國安島主讓工人們把經過酸洗的石英砂和純堿,再加上石灰石細粉精心用硬木鏟拌好。


    張國安島主的粘土坩鍋爐隻有一個口,進料與出料都在此口。所以這個坩鍋爐隻能晚上進行加料,然後密閉加熱,一般新加入的料要熔化8個小時以上方可使用,所以加料是不可以隨時進行的。


    他們隻能等到料已用完後再加,這一爐大約能裝五百公斤的料。


    玻璃的燒製溫度要一千三百度左右,所以用焦炭加上畜力風箱就能很容易達到這個要求。


    工人們要辛苦些了。


    這一個廠子遠比前幾年創業時條件好多了。


    這裏一水的都是紅磚建築,圍牆高達三米,由一個小分隊的衛隊隊員防衛。


    無論是居住條件還是工作條件都不錯。


    雖然車間裏現在隻有一個粘土鉗鍋爐,但是隻要這次成功,馬上就可以複製出幾個來。車間裏的位置都預留好了。


    張國安島主給這裏的工人很高的工錢,他說過,兩年內,他們不能離開這個廠子。兩年後,可以隨便走動。


    張國安島主沒有把這個技術看得多麽重要,這隻不過是用來完成對大宋的許諾,最好還能多掙一些大宋上層社會的錢鈔。


    現在,隨著他不停地擴張,雖然掙得更多了。但是支出也更多了。


    養軍隊花費實在是巨大。


    流求島上現在總共才有四千名隊員,加上簡單的軍事行動,而且在這軍事行動還能給流求島上帶來利益的情況下,有關軍費的支出竟然占了全部收入的兩成多!


    他實在難以相信,那些動輒號稱擁有幾十萬大軍的軍費是如何解決的,又該是多少!


    當然,他也看到了那些廂軍剛來這裏時的模樣。


    最多有口飯吃,基本都是衣衫襤褸。


    所以,張國安島主還得要發展,要掙錢鈔,四千兵,也許守住一個地方足夠了,但是投入到戰場上------還是太少。


    晚上九點時,正式開始預熱、投料、封爐、生火,幾匹高麗馬開始在驅趕下拉動著風箱。


    為了這個畜力風箱正常運轉,這個廠子裏養了二十幾匹,接下來的八個多小時,馬可以停,風箱不能停。


    張國安島主同時還讓人點起了退火爐,這個不用風箱,正常達到五百度左右就可以了。


    這一個晚上,他沒有離開這裏,和工人們一樣,都守候在這裏,觀察粘土鉗鍋的加熱情況。


    到了第二天早晨七點,張國安島主讓人挑開爐封,那玻璃料成了熔化的玻璃液體。


    張國安島主用銅製長攪棍攪拌了一下,流動性還不錯。


    這時,他馬上命人通過送料棍,往裏麵投放硫酸鈉。


    這個是用來澄清玻璃液體裏的氣泡,當然,還要取決於攪拌的水平了。


    投放後,為了保證澄清效果,在硫酸鈉的初熔階段,要保持兩個小時的完全攪拌,才能有效地消除玻璃液體中的氣泡。


    張國安島主這個時候戴著墨鏡,用專門打製的攪拌棍按照順時針不停地攪拌著,他能看到一些大的氣泡在液體表麵上破碎,但這隻是大的,那些芝麻大小的氣泡才最討厭。


    半個多小時後,他全身都濕了------這時,他估計自己這一動作可以讓工人學會了,這才允許工人們接過手去。


    剛才他們早就想著接過去了,但是他沒有讓,因為順時針就是順時針,隻能一個動作攪伴到底了,稍微差點,全白費了。


    他用青銅模具來壓鑄玻璃球,這個材質的模具,不僅腔壁容易加工光滑,而且散熱也快。


    玻璃料滴入玻璃模具內腔的溫度大約為1100c,冷卻到780c以下從模具中取出。


    為此模具溫度應盡快降至780c以下,為了適應成型速度的要求,因此模具的散熱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青銅材質正好適用。


    張國安島主設計的“水晶球”直徑是七厘米,重量為五百克。


    他挑著一勺大約五百克的玻璃料,快速注入了青銅模具中。


    【馬上就要515了,希望繼續能衝擊515紅包榜,到5月15日當天紅包雨能回饋讀者外加宣傳作品。一塊也是愛,肯定好好更!】(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與南宋同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樣有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樣有型並收藏與南宋同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