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求島出產的香料中,除了辣椒,還添加了胡椒,經過兩三季的種植,它們的產量一直在上漲。


    胡椒不算很難種植,隻是除了自然條件外,還對肥力有一些要求,這也許就是這個時空胡椒能成為昂貴香料的原因,大家產量都低。


    再有兩年,張國安島主有信心讓它成為普通貨物。


    他當然要做先期加工了,直接用蒸汽鍋爐來烘幹,用蒸汽動力機來碾壓,很容易製粉狀貨物。


    這些都是更加有利於銷售的好辦法……所以流求島的香料名氣慢慢也開始大了起來。


    總之,流求島現在商業運轉的整體態勢正在超速發展,各種商品的銷售額****上升,使這裏成為了吸金之地,也吸引了大量人口的流入,何況他們在山東半島上還主動搬遷人口呢。


    沿江製置使朱清跟著流求島一起切斷北方地區的海貿,一開始還真的搶到幾條船,連船帶貨帶人統統沒收……誰叫這是戰爭期間呢?!


    但是很快就沒有韃靼商人的海船了,這種情況符合流求島和大宋政府的利益,可是不符合自己的利益啊!


    正在沒有辦法的時候,先前派往淮南地區找石炭的人,還真找到了一個不小的礦產……這又給了他們機會。


    於是他們利用原先搶來的勞力,加上通過沒收敵對方海船上的水手們,開始了開礦事業。


    流求島需要石炭,其實大宋哪個大城裏都需要,他們還準備加工成焦炭再賣呢,那個售價更高一些。


    他們在經營著自己的小日子,但是張國安島主不能,他的心思都分成好幾塊了,哪裏都要他管。


    現在還是要以山東半島的作戰服務為主。


    在山東半島上,聯合部隊裏一萬多名隊員正在積極備戰,半島以東的各個縣城已經基本都安排了相關隊員駐紮進去。


    他們又不收這裏的稅,也不用他們出傜役,當然,他們除了治安方麵,根本不用什麽管理工作,所以根本不用地方官員。


    濟州島上的兩座城市裏就沒有地方官,那裏照樣風平浪靜,隻要治安管好,對平常的老百姓來說,你愛幹啥,幹啥去。


    如果想多掙錢鈔,去流求島吧,那裏的工錢高到讓他們想不到的程度,每個月都有好多海船來,搭上返程海船,還不要船費。


    對於實在不願意走的商家,由於一些縣城也不是戰區,屬於後方,那就盡量說服他們,最後還不走,就算了,一點也不強迫。


    所以,駐紮在各個縣城裏的小隊,就算是起到對當地人進行軍管的管理作用了。


    他們眼下不收稅,當然也不操心他們的民生問題。


    流求島上有聰明的小商販,便帶著流求產品來賣,一時間還是能掙到錢鈔,因為這裏不收稅。


    留在本地的人也能掙到一些錢鈔,就是流求衛隊經常雇傭勞力,而且是日結賬,價錢雖然比不上流求島,但是好在是不離開家。


    登州是山東半島北部的主要海港。


    但是對於流求島來說,它的規模還不夠,所以他們隻能一邊湊合著使用,一邊拚命擴建。


    這一天,蕭湘小隊長在登州碼頭上看到許多勞工在技術員的指揮下,用流求式塔吊吊下最後一塊鋼筋混凝土構件,擴建工程完工了。


    他心裏想,那些勞工真是奇怪啊,他們寧可在這裏掙小錢,也不肯渡海去流求島兩倍以上的工錢。


    這裏的土地有什麽可以留戀的?哪裏有流求島好?


    張島主說的真對,人的經曆決定一個人的高度,他們怕是一生在土地上勞作,最多出點勞役吧?


    這個時候,他接到了鮑威隊長給大家發送的敵情報告,報告上是最新的情況說明。


    他們派出的細作報告說,從涿州抽調出來的主力部隊終於到了濟南路。


    他們大約有一萬騎兵,兩萬戰兵,無論是士氣還是軍備,都遠比當地兵強大多了,估計一個月後可能正式開始接觸。


    一萬騎兵?韃靼人還真看得起我們。


    蕭湘小隊長心裏一點也不害怕,卻在想著韃靼人的戰馬了。


    流求島的農業現在非常需要畜力,蕭湘小隊長明白這個現實問題。


    張國安島主以前給他們講過,馬耕的效率要遠比牛耕高。


    他當時從比較牛馬的特點,比較牛耕和馬耕的投入成本及產出等,清晰地向半大小們揭示了馬耕的利益遠大於牛耕。


    事實上,在大宋還是牛耕普遍運用於農地耕作,這隻不過和大宋基本是水田有關係。


    但是,玉米、土豆和地瓜的畝數越來越多後,馬耕就可以利用上了。


    濟州島產馬,但是那馬太小,幾匹聯用才可以用來拉磨之類的。


    幸好山東多產驢子,這個都比濟州馬強大,先前從姚麥那裏購進不少。


    但是再好的驢子也不如真正的韃靼馬好。


    韃靼馬是一個古老的品種,它體形矮小,其貌不揚,但是它夏日能忍受酷暑蚊蟲,冬季能耐得住零下40c的嚴寒。


    在風霜雪雨的大草原上,它沒有失去雄悍的馬性,它們頭大頸短,體魄強健,胸寬鬃長,皮厚毛粗,能抵禦西伯利亞暴雪,也能揚蹄踢碎狐狼的腦袋。


    經過調馴的蒙古馬,在戰場上不驚不詐,勇猛無比,曆來是一種良好的軍馬。


    一想到張國安島主那句話,蕭湘小隊長就充滿著憧憬:


    “我們早晚要組織自己的騎兵!”


    但是,如果像眼下這樣,隻能零星從高麗國買到一些,那要何時才能組建成?!


    韃靼人一萬人的騎兵,那麽戰馬至少要超過一萬了,這是多麽肥大的一塊肉啊,怎麽才能吃多一些呢?!


    其實大家都在想這個問題,因為大家都是張國安島主培養出來的,知識含量是一樣的。


    膠州城早都修建好了,為了讓敵人有信心攻城,這裏的城牆隻有三米高。


    郭勿語副隊長大膠州城裏興致勃勃地寫信,他想到了多多弄到戰馬的辦法。


    他給鮑威隊長寫信道:


    “我們盡量藏身在靠近路邊的草叢裏,等待敵人靠近時,一齊怒射!


    由於槍口都是抬上,所以對戰馬傷害不多,此為上策。”


    沒有想到鮑威隊長很快就否定了,說敵人還會有步兵隨從,此種做法太過冒險,不合張島主的要求。


    郭勿語副隊長一見對方直接抬出了張島主的要求,也感覺到有些不妥當,便放棄了這個打法,重新再想。


    他們在研究著別人,別人也在研究著他們。


    這次進行平定海盜作亂的主將叫速也台,他曾經參於過平定李檀之亂,對整個山東路相當熟悉。(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與南宋同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樣有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樣有型並收藏與南宋同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