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章賈似道真的拿出吃奶的勁兒了,他平常鬥蟋蟀歸鬥蟋蟀,泡尼姑歸泡尼姑,但是正事還是做了不少,他天天看地圖,讀報紙,研究史書。
交出很多權力後,工作壓力也減輕多了,可以有時間策劃更多的壞主意。
他曾經在《流求時報》上看到了一篇文章,上麵寫了大宋境內的各路蕃商情況,說他們所擁有的兩千石以上的海船,不少於一萬艘!
這已經達到了大宋船隻總量的三分之一!
《流求時報》還以泉州城蒲壽庚蒲氏家族為例,簡單介紹了一下蕃商的主體,回回商人,也叫色目商人的商貿實力,原來人家早都可以富可敵國了。
張國安島主讓寫這樣文章的本意是想讓大宋商人有樣學樣,看看人家蕃商,全世界亂跑,哪裏的商業好做,就在哪裏成家立業,小日子過得多好。
何必要什麽故土難離呢?都來我流求島定居吧,這裏的生意好做------這才是張國安島主的潛台詞。
事實上,來流求島定居的商家也不少,但是,大多都是二級商人,也就是各大商大戶的代理人,當然,他們也屬於財大氣粗的顧客和商人,但是重量級別還是不太夠。
這就像流求島在大宋政府眼中的地位一樣。
流求島有沒有用?大有用處!
流求島重不重要?還不算太重要------
所以,張國安島主真心希望來一些世家大族,不用多,來個十幾家,整個局麵又是不一樣了。
隻要服從流求島的規定,張國安島主不怕他們做大做強,正常的社會裏,沒有忌諱商人掙錢多的,隻要都是正道來的。
至少大宋境內那些富可敵國的大商人,現在日子過的都不錯。
同樣的情況,平章賈似道可不是這樣看的,他卻從這篇文章中想到了如何利用這些蕃商們的辦法。
他在大宋政府核心會議上,提出的第一條就是,遠交近攻!
他要發動那些回回商人去與埃及馬穆魯克權力聯係,他們不是都信奉伊斯/蘭教嘛!
讓他們幫助大宋與對方建立起一種麵子上是民間聯盟,裏子是國家級別的同盟關係!
這樣,大宋不會與韃靼人撕破臉皮,而且還幫助了埃及馬穆魯克權力,讓他們更能有力的攻打伊爾汗國!
伊爾汗國是韃靼強盜集團最有力的盟友,他們之間關係極為緊密,要工匠給工匠,要騎兵給騎兵------實乃是大頭目忽必烈的左膀右臂!
而且,最為關鍵的是,埃及馬穆魯克權力和伊爾汗國是天然的死敵,不用挑唆,隻要有機會,他們的戰爭必然發生,比流求在山東半島的情況強多了,他們總是口稱要打,但是不輕易動手,甚至給了諸多物資,他們才動了一動,規模還不甚大!
樞密使吳堅聽完後,不在意地說:“不過是遠交近攻之計------但是那埃及馬穆魯克權力離我大宋太過遙遠!”
平章賈似道一點也沒有生氣,腐儒的特點就是,你一說,他就能找出典故來,但是,他事先是萬萬想不到辦法的。
他冷冷地說:“阿裏麻裏城雖然近上些許,但是他們隻能通過陸路來往,和海路想比,卻未必有開羅來這裏方便!
這一點計相想必心裏有數。”
大宋計相馬上認同了,說:“是極,是極,如不出意外,海路遠比陸路方便快捷,消耗也極省。”
平章賈似道淡淡地說:“那些蕃商依附在我大宋身上大發其財,也該他們出些力氣!
讓他們去賣他們一些火繩槍吧------又不是我大宋政府所為。”
兵部尚書餘天任擔心地說:“軍中重器,如何能輕易售賣他人?!”
大宋官家趙禥都有些忍不住了,他說:“前者說過,埃及馬穆魯克權力離我何止萬裏之遙,隻要他們能痛擊伊爾汗國,斷了韃靼強盜集團一支助力,那裏會是如何,又與我大宋有何相幹?
行大事者,何必拘泥於陳規?!”
兵部尚書餘天任一時諾諾,汗都下來了,說話時,確實忘了實際情況。
平章賈似道又慢慢說出第二條,精兵簡政。
兵不在多,在於精銳,在於水軍!
至於簡政嘛,還是先以軍事為先------說到這裏,平章賈似道很狡猾地閉上了嘴。
他心目中的簡政是什麽?是他一把權力都抓到手!
但是他不能說。
第三條,仍然支持流求對韃靼集團的搔擾,以利益逼他們加大力度,怎麽就不可以到大都四百裏外的東南沿海騷擾一番?!
若是嫌收益不足,大宋可以給他們補上!!
大宋官家趙禥在他的師臣每說一點辦法時,都頻頻點頭認可,心中的煩悶去除了不少。
珠簾後的謝太後把一切都看的清楚,她是一個聰明的女人,也是一個不戀權的女人,她看出提拔吳堅是一個錯誤決定,但是群臣的意見又不可違。
這些事情讓他們處理,若是到了最後關頭,才由老身出麵吧。
她道別後,起身回駕,不置一詞。
但是,平章賈似道的三條辦法最後都通過了,沒有人再能想出更好的辦法。
其實還有其它的軍閥也在注意當前的局麵。
此時,兩淮置製使李庭芝也在思考著眼下的局麵。
曆史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大宋守住了襄陽,殿前副指揮使範文虎也成功救援,那麽兩淮置製使李庭芝也不用籌集軍隊前往襄陽救援而遭慘敗了。
他隻要經營好兩淮重鎮揚州城即可。
前文說過,揚州城是號稱有鹽都之名。
兩淮置製使李庭芝初到揚州時,這裏剛剛遭受戰火之災,到處是殘垣斷壁,一片凋敝,許多煮鹽戶都逃到城外。
為了盡快恢複經濟,兩淮置製使李庭芝下令全部免除揚州百姓所欠的賦稅,同時借錢款給當地老百姓重建家園,待百姓居舍建成後,又免除其貸款。
這樣,隻用了一年左右的時間,鹽利也逐漸興旺起來,漸漸地,揚州城的麵貌煥然一新,甚到許多蕃商也都回來了。
早在唐朝開始,揚州城就是商賈如織的重要商業城市。
當時,來自己世界各地的蕃商在揚州經營珍寶和貴重藥材,同時從這裏購買絲綢或是大唐特有的藥材。
到了大宋時代,愈加繁榮,據稱每十人中,必有一蕃人,其繁華可見。
戰亂破壞了這一切,但是兩淮置製使李庭芝有信心恢複這裏的盛景。
本來開始挺好,發展十分順利,但是不久,他發現揚州的海鹽受到什麽流求海鹽的猛烈衝出,許多官營煮鹽作坊紛紛倒閉,一些私人煮鹽享戶剛剛回來不久,又要跑了,不過聽聞是跑到流求那裏了,聽說那裏的海鹽動輒如小山一般高。
兩淮置製使李庭芝不得不改變發展重點,變轉賣煮鹽為轉賣海鹽,同時大力支持絲綢業,這樣,揚州城才繼續得以恢複和發展。
在軍事上,他同樣看重,不僅配上了軍器所所出產的大型石炮,也從軍部中得到了大量的水泥來修整城牆;後來,又配給他火繩槍和火箭,他試之後大喜,認為是守城之利器!
但是,他的幕僚之首,三遷至主管機宜文字的陸秀夫卻進言道,有如此守城利器也不能萬無一失,揚州城人口眾多,所需糧食與薪柴,無一不從外麵運進。
若是沒有了糧食,軍民何以守城??
此言有理。
陸秀夫說這話時,他當然不知道,自己的超級晉升之路已經斷了。(未完待續。)29
交出很多權力後,工作壓力也減輕多了,可以有時間策劃更多的壞主意。
他曾經在《流求時報》上看到了一篇文章,上麵寫了大宋境內的各路蕃商情況,說他們所擁有的兩千石以上的海船,不少於一萬艘!
這已經達到了大宋船隻總量的三分之一!
《流求時報》還以泉州城蒲壽庚蒲氏家族為例,簡單介紹了一下蕃商的主體,回回商人,也叫色目商人的商貿實力,原來人家早都可以富可敵國了。
張國安島主讓寫這樣文章的本意是想讓大宋商人有樣學樣,看看人家蕃商,全世界亂跑,哪裏的商業好做,就在哪裏成家立業,小日子過得多好。
何必要什麽故土難離呢?都來我流求島定居吧,這裏的生意好做------這才是張國安島主的潛台詞。
事實上,來流求島定居的商家也不少,但是,大多都是二級商人,也就是各大商大戶的代理人,當然,他們也屬於財大氣粗的顧客和商人,但是重量級別還是不太夠。
這就像流求島在大宋政府眼中的地位一樣。
流求島有沒有用?大有用處!
流求島重不重要?還不算太重要------
所以,張國安島主真心希望來一些世家大族,不用多,來個十幾家,整個局麵又是不一樣了。
隻要服從流求島的規定,張國安島主不怕他們做大做強,正常的社會裏,沒有忌諱商人掙錢多的,隻要都是正道來的。
至少大宋境內那些富可敵國的大商人,現在日子過的都不錯。
同樣的情況,平章賈似道可不是這樣看的,他卻從這篇文章中想到了如何利用這些蕃商們的辦法。
他在大宋政府核心會議上,提出的第一條就是,遠交近攻!
他要發動那些回回商人去與埃及馬穆魯克權力聯係,他們不是都信奉伊斯/蘭教嘛!
讓他們幫助大宋與對方建立起一種麵子上是民間聯盟,裏子是國家級別的同盟關係!
這樣,大宋不會與韃靼人撕破臉皮,而且還幫助了埃及馬穆魯克權力,讓他們更能有力的攻打伊爾汗國!
伊爾汗國是韃靼強盜集團最有力的盟友,他們之間關係極為緊密,要工匠給工匠,要騎兵給騎兵------實乃是大頭目忽必烈的左膀右臂!
而且,最為關鍵的是,埃及馬穆魯克權力和伊爾汗國是天然的死敵,不用挑唆,隻要有機會,他們的戰爭必然發生,比流求在山東半島的情況強多了,他們總是口稱要打,但是不輕易動手,甚至給了諸多物資,他們才動了一動,規模還不甚大!
樞密使吳堅聽完後,不在意地說:“不過是遠交近攻之計------但是那埃及馬穆魯克權力離我大宋太過遙遠!”
平章賈似道一點也沒有生氣,腐儒的特點就是,你一說,他就能找出典故來,但是,他事先是萬萬想不到辦法的。
他冷冷地說:“阿裏麻裏城雖然近上些許,但是他們隻能通過陸路來往,和海路想比,卻未必有開羅來這裏方便!
這一點計相想必心裏有數。”
大宋計相馬上認同了,說:“是極,是極,如不出意外,海路遠比陸路方便快捷,消耗也極省。”
平章賈似道淡淡地說:“那些蕃商依附在我大宋身上大發其財,也該他們出些力氣!
讓他們去賣他們一些火繩槍吧------又不是我大宋政府所為。”
兵部尚書餘天任擔心地說:“軍中重器,如何能輕易售賣他人?!”
大宋官家趙禥都有些忍不住了,他說:“前者說過,埃及馬穆魯克權力離我何止萬裏之遙,隻要他們能痛擊伊爾汗國,斷了韃靼強盜集團一支助力,那裏會是如何,又與我大宋有何相幹?
行大事者,何必拘泥於陳規?!”
兵部尚書餘天任一時諾諾,汗都下來了,說話時,確實忘了實際情況。
平章賈似道又慢慢說出第二條,精兵簡政。
兵不在多,在於精銳,在於水軍!
至於簡政嘛,還是先以軍事為先------說到這裏,平章賈似道很狡猾地閉上了嘴。
他心目中的簡政是什麽?是他一把權力都抓到手!
但是他不能說。
第三條,仍然支持流求對韃靼集團的搔擾,以利益逼他們加大力度,怎麽就不可以到大都四百裏外的東南沿海騷擾一番?!
若是嫌收益不足,大宋可以給他們補上!!
大宋官家趙禥在他的師臣每說一點辦法時,都頻頻點頭認可,心中的煩悶去除了不少。
珠簾後的謝太後把一切都看的清楚,她是一個聰明的女人,也是一個不戀權的女人,她看出提拔吳堅是一個錯誤決定,但是群臣的意見又不可違。
這些事情讓他們處理,若是到了最後關頭,才由老身出麵吧。
她道別後,起身回駕,不置一詞。
但是,平章賈似道的三條辦法最後都通過了,沒有人再能想出更好的辦法。
其實還有其它的軍閥也在注意當前的局麵。
此時,兩淮置製使李庭芝也在思考著眼下的局麵。
曆史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大宋守住了襄陽,殿前副指揮使範文虎也成功救援,那麽兩淮置製使李庭芝也不用籌集軍隊前往襄陽救援而遭慘敗了。
他隻要經營好兩淮重鎮揚州城即可。
前文說過,揚州城是號稱有鹽都之名。
兩淮置製使李庭芝初到揚州時,這裏剛剛遭受戰火之災,到處是殘垣斷壁,一片凋敝,許多煮鹽戶都逃到城外。
為了盡快恢複經濟,兩淮置製使李庭芝下令全部免除揚州百姓所欠的賦稅,同時借錢款給當地老百姓重建家園,待百姓居舍建成後,又免除其貸款。
這樣,隻用了一年左右的時間,鹽利也逐漸興旺起來,漸漸地,揚州城的麵貌煥然一新,甚到許多蕃商也都回來了。
早在唐朝開始,揚州城就是商賈如織的重要商業城市。
當時,來自己世界各地的蕃商在揚州經營珍寶和貴重藥材,同時從這裏購買絲綢或是大唐特有的藥材。
到了大宋時代,愈加繁榮,據稱每十人中,必有一蕃人,其繁華可見。
戰亂破壞了這一切,但是兩淮置製使李庭芝有信心恢複這裏的盛景。
本來開始挺好,發展十分順利,但是不久,他發現揚州的海鹽受到什麽流求海鹽的猛烈衝出,許多官營煮鹽作坊紛紛倒閉,一些私人煮鹽享戶剛剛回來不久,又要跑了,不過聽聞是跑到流求那裏了,聽說那裏的海鹽動輒如小山一般高。
兩淮置製使李庭芝不得不改變發展重點,變轉賣煮鹽為轉賣海鹽,同時大力支持絲綢業,這樣,揚州城才繼續得以恢複和發展。
在軍事上,他同樣看重,不僅配上了軍器所所出產的大型石炮,也從軍部中得到了大量的水泥來修整城牆;後來,又配給他火繩槍和火箭,他試之後大喜,認為是守城之利器!
但是,他的幕僚之首,三遷至主管機宜文字的陸秀夫卻進言道,有如此守城利器也不能萬無一失,揚州城人口眾多,所需糧食與薪柴,無一不從外麵運進。
若是沒有了糧食,軍民何以守城??
此言有理。
陸秀夫說這話時,他當然不知道,自己的超級晉升之路已經斷了。(未完待續。)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