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被別人念叨了,這個人的耳朵會紅。
1273年的深冬時候,流求島上的張島主感覺耳朵癢癢,他不時地搓了幾下,照鏡子看去,都有些紅了。
他認為這是冬天所造成的皮膚發幹現象。
晚上時他多擦了一些安靜配製的雪花膏,感覺才好點。
第二天起來後,再照鏡子看,果然不紅了。
現在,玻璃製品和香水化妝品係列一直是流求島的暴利產業,其中的利潤率,張國安島主都不敢公開,怕別人生吞了自己。
同樣,這樣高的利潤,他沒有把他們變成黃金藏起來,而是同樣大規模的投放了出去。
比如現在的山東路。
濟南城、淄博城、萊蕪城三城加上所謂的棗莊地區,他都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充當工錢,同時還要投放大量的物質來均衡資金,否則會如同超發貨幣一樣,錢鈔都毛了!
他們在先期繳獲的那些物資根本不可能夠用------好在,不管是大宋還是流求島,糧食價錢真的降了很多。
大宋老百姓也終於聰明起來了,這個玉米粉,實在是不算好吃,還是大米白麵好吃。
玉米價錢下降的最快!
所以,從大宋那裏買一些,加上山東半島出產的,再從流求島上調撥一些,他可以大膽地向著山東路投放糧食------這個冬天肯定餓不死人了!
還有冬天的衣物和其它用品,這些雖然都不是白送人的,而是回收投入資金的用品,但是投放量還是驚人的,需要大量的物資來周轉。
特別是基本生活用品,他隻能從大宋進口!
這一來二去的,大宋經濟愈發好轉,市場上購銷兩旺。
大宋的內藏庫,也就是大宋官家的內府庫,大宋朝廷財庫,戶部,四大地方上的總領所等財政係統現在都好過了。
大宋初期,設立內府庫和朝廷庫的動機表麵上是確保軍國大事的需要,補充國家財政的不足。
這種分立的製度設計固然有戰爭的需要和國家儲備的初衷,但是從根本上應是大宋官家、中央政府都希望親自掌握最大份額的財權,都希望“恩從己出”的思想。
以大宋現在來看,他們的財政、軍隊、官吏,是組成權力的三大基礎之一,大宋官家即要掌握錢財收買人心,又不想承擔直接的支出,造成自己的小金庫幹涸。
這就造成大宋的大部分國家收入進入沒有常規支出部門的怪異現象,時常出現拍腦袋的支出。
比如禦前火繩槍軍的建立,先前是大臣們希望他們的官家有一個好的愛好,加上對內府庫的收入嚴重估計不足,使得大宋官家越玩越大,弄出了一個獨立軍隊了!
再加上搞的海外貿易,讓官家內府庫的收入又猛增!
好在群臣限製住了內府庫的海貿,取之以朝廷財庫經營,大家這才感覺好一些。
但是大宋的中央財政製度在頂層設計上就存在天然的缺陷,一個正常的國家哪裏有四個財政中心?
這裏麵的根源是權力分配的先天畸形。
其實在集權製度下,本來就很難設立一個統一、基於全國的公平科學的財政製度,這樣的要求太高了。
先前,為了應對戰爭的需要,大宋對財政的收支又做了大量重床疊屋的安排,其結果是製度的缺陷吞噬了大宋經濟發展帶來的收入增加。
大宋無法將精力放在增加國民收入來源上,而隻能放在如何盡可能榨取稅賦和其他的國民收入來增加財政收入,用於供應一隻效率低下和龐大的軍隊,還有日益膨脹的皇室和官吏。
本來隨著大宋在軍事上的失敗,收入來源地逐漸縮小,稅源逐漸縮水,政府支出卻不減反增------這個時候,流求島的商貿往來活動,卻多多少少改變了一些現狀,後來陸續出現的便宜海鹽、糧食良種,各種新奇而奢侈的商品,都讓大宋的經濟慢慢在好轉------特別是最後與韃靼強盜集團的一戰,他們沒有輸!
社會基本盤沒有崩,大宋經濟就一天天開始好起來。
當然,他們每年都要給韃靼強盜集團歲幣,還要暗中支持流求島,這些支出,大宋政府上上下下,沒有一個在乎的------他們的經濟體量確實太大!
很隨便搞了一個官營海貿,一下子就幾倍掙回來了,這還是在不太在意成本付出的情況下做到的。
大宋的蟲子吐出絲來,就為大宋掙錢了。
大宋的粘土燒成瓷器,就為大宋掙錢了。
大宋的樹上結出樹葉,就為大宋掙錢了。
流求島上的技術含量是高,產品是新奇,但是體量上比一比看啊?不是對手!
所以,他們也暫時隻能忍氣吞聲,老老實實看著大宋把海貿的成本抬高了。
但是,大宋也有值得驕傲的地方,有亮點!
他們現在開始允許以稅代役,逐漸減少人頭稅,這就解放了勞動力,提高了社會的整體生產力效率。
在收入來源上,以榷務、度牒發賣、發行紙幣擴大流通等手段,使得國家的經營性收入擴大,不再單純依賴稅賦來壓榨百姓,也間接減輕了百姓的負擔。
這也是站在了這個時代的高度了。
《流求時報》上就大宋的這些財政亮點大聲地拍馬屁,什麽“偉大”“光榮”“正確”的詞兒都用上了,猛誇大宋,全是正能量------順便提了提,有些禁榷的壟斷經營是不是放一放了,與時俱進嘛!
比如生皮,香料和象牙之類的,還有可不可以大膽地問一句,那個海鹽都啥價錢了,咱還用官營嘛?還有那個冶鐵,咱別抽兩成了,一成行不?
讓老百姓跑跑腿兒,掙兩個小錢行不行?
總體上看,這是讚美與建議並重的文章。
當時,楊友行執筆寫的時候,說:“張島主,我寫這樣的文想吐------”
“忍住吧,他們就吃這一套,以後吐一吐,你就習慣了,就成功了。”
“張島主,你不是說過,拍馬屁最好是在私下裏拍,不能當著別人的麵兒拍,這都公開發表了,誰都能看見,多難為情。”
張國安島主歎了口氣,這個孩子啊,太要臉麵了,公開拍馬屁能更快成功啊!
他隻能一點點的引導他說:“你如果說,你最聰明,最勤勞,你覺得別人如何看你?”
“我會被罵的!”
“嗯,是的。如果你說我們民族是最聰明,最勤勞的呢?!”
“------大家會喜歡我的!”
“你看看,你這一下子就站在道德製高點上了,沒有人敢否定,你就贏了。現在再寫寫看看,還有要吐的感覺嗎?”
後來果然沒有了。
這一期的《流求時報》讓大宋政府格外滿意,大宋官家都說了,《流求時報》是份好報紙。
張國安島主馬上請平章賈似道幫忙,讓他求大宋官家題字,結果真求來了,畢竟他親口說過的嘛。
張國安島主讓楊友行從此以後都要把這話印在題頭上。
但是,大宋啥也沒有變呢,一切照舊。
張國安島主安慰楊友行說:“不要著急,這是千年來難遇的機會!慢慢等------”(未完待續。)
1273年的深冬時候,流求島上的張島主感覺耳朵癢癢,他不時地搓了幾下,照鏡子看去,都有些紅了。
他認為這是冬天所造成的皮膚發幹現象。
晚上時他多擦了一些安靜配製的雪花膏,感覺才好點。
第二天起來後,再照鏡子看,果然不紅了。
現在,玻璃製品和香水化妝品係列一直是流求島的暴利產業,其中的利潤率,張國安島主都不敢公開,怕別人生吞了自己。
同樣,這樣高的利潤,他沒有把他們變成黃金藏起來,而是同樣大規模的投放了出去。
比如現在的山東路。
濟南城、淄博城、萊蕪城三城加上所謂的棗莊地區,他都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充當工錢,同時還要投放大量的物質來均衡資金,否則會如同超發貨幣一樣,錢鈔都毛了!
他們在先期繳獲的那些物資根本不可能夠用------好在,不管是大宋還是流求島,糧食價錢真的降了很多。
大宋老百姓也終於聰明起來了,這個玉米粉,實在是不算好吃,還是大米白麵好吃。
玉米價錢下降的最快!
所以,從大宋那裏買一些,加上山東半島出產的,再從流求島上調撥一些,他可以大膽地向著山東路投放糧食------這個冬天肯定餓不死人了!
還有冬天的衣物和其它用品,這些雖然都不是白送人的,而是回收投入資金的用品,但是投放量還是驚人的,需要大量的物資來周轉。
特別是基本生活用品,他隻能從大宋進口!
這一來二去的,大宋經濟愈發好轉,市場上購銷兩旺。
大宋的內藏庫,也就是大宋官家的內府庫,大宋朝廷財庫,戶部,四大地方上的總領所等財政係統現在都好過了。
大宋初期,設立內府庫和朝廷庫的動機表麵上是確保軍國大事的需要,補充國家財政的不足。
這種分立的製度設計固然有戰爭的需要和國家儲備的初衷,但是從根本上應是大宋官家、中央政府都希望親自掌握最大份額的財權,都希望“恩從己出”的思想。
以大宋現在來看,他們的財政、軍隊、官吏,是組成權力的三大基礎之一,大宋官家即要掌握錢財收買人心,又不想承擔直接的支出,造成自己的小金庫幹涸。
這就造成大宋的大部分國家收入進入沒有常規支出部門的怪異現象,時常出現拍腦袋的支出。
比如禦前火繩槍軍的建立,先前是大臣們希望他們的官家有一個好的愛好,加上對內府庫的收入嚴重估計不足,使得大宋官家越玩越大,弄出了一個獨立軍隊了!
再加上搞的海外貿易,讓官家內府庫的收入又猛增!
好在群臣限製住了內府庫的海貿,取之以朝廷財庫經營,大家這才感覺好一些。
但是大宋的中央財政製度在頂層設計上就存在天然的缺陷,一個正常的國家哪裏有四個財政中心?
這裏麵的根源是權力分配的先天畸形。
其實在集權製度下,本來就很難設立一個統一、基於全國的公平科學的財政製度,這樣的要求太高了。
先前,為了應對戰爭的需要,大宋對財政的收支又做了大量重床疊屋的安排,其結果是製度的缺陷吞噬了大宋經濟發展帶來的收入增加。
大宋無法將精力放在增加國民收入來源上,而隻能放在如何盡可能榨取稅賦和其他的國民收入來增加財政收入,用於供應一隻效率低下和龐大的軍隊,還有日益膨脹的皇室和官吏。
本來隨著大宋在軍事上的失敗,收入來源地逐漸縮小,稅源逐漸縮水,政府支出卻不減反增------這個時候,流求島的商貿往來活動,卻多多少少改變了一些現狀,後來陸續出現的便宜海鹽、糧食良種,各種新奇而奢侈的商品,都讓大宋的經濟慢慢在好轉------特別是最後與韃靼強盜集團的一戰,他們沒有輸!
社會基本盤沒有崩,大宋經濟就一天天開始好起來。
當然,他們每年都要給韃靼強盜集團歲幣,還要暗中支持流求島,這些支出,大宋政府上上下下,沒有一個在乎的------他們的經濟體量確實太大!
很隨便搞了一個官營海貿,一下子就幾倍掙回來了,這還是在不太在意成本付出的情況下做到的。
大宋的蟲子吐出絲來,就為大宋掙錢了。
大宋的粘土燒成瓷器,就為大宋掙錢了。
大宋的樹上結出樹葉,就為大宋掙錢了。
流求島上的技術含量是高,產品是新奇,但是體量上比一比看啊?不是對手!
所以,他們也暫時隻能忍氣吞聲,老老實實看著大宋把海貿的成本抬高了。
但是,大宋也有值得驕傲的地方,有亮點!
他們現在開始允許以稅代役,逐漸減少人頭稅,這就解放了勞動力,提高了社會的整體生產力效率。
在收入來源上,以榷務、度牒發賣、發行紙幣擴大流通等手段,使得國家的經營性收入擴大,不再單純依賴稅賦來壓榨百姓,也間接減輕了百姓的負擔。
這也是站在了這個時代的高度了。
《流求時報》上就大宋的這些財政亮點大聲地拍馬屁,什麽“偉大”“光榮”“正確”的詞兒都用上了,猛誇大宋,全是正能量------順便提了提,有些禁榷的壟斷經營是不是放一放了,與時俱進嘛!
比如生皮,香料和象牙之類的,還有可不可以大膽地問一句,那個海鹽都啥價錢了,咱還用官營嘛?還有那個冶鐵,咱別抽兩成了,一成行不?
讓老百姓跑跑腿兒,掙兩個小錢行不行?
總體上看,這是讚美與建議並重的文章。
當時,楊友行執筆寫的時候,說:“張島主,我寫這樣的文想吐------”
“忍住吧,他們就吃這一套,以後吐一吐,你就習慣了,就成功了。”
“張島主,你不是說過,拍馬屁最好是在私下裏拍,不能當著別人的麵兒拍,這都公開發表了,誰都能看見,多難為情。”
張國安島主歎了口氣,這個孩子啊,太要臉麵了,公開拍馬屁能更快成功啊!
他隻能一點點的引導他說:“你如果說,你最聰明,最勤勞,你覺得別人如何看你?”
“我會被罵的!”
“嗯,是的。如果你說我們民族是最聰明,最勤勞的呢?!”
“------大家會喜歡我的!”
“你看看,你這一下子就站在道德製高點上了,沒有人敢否定,你就贏了。現在再寫寫看看,還有要吐的感覺嗎?”
後來果然沒有了。
這一期的《流求時報》讓大宋政府格外滿意,大宋官家都說了,《流求時報》是份好報紙。
張國安島主馬上請平章賈似道幫忙,讓他求大宋官家題字,結果真求來了,畢竟他親口說過的嘛。
張國安島主讓楊友行從此以後都要把這話印在題頭上。
但是,大宋啥也沒有變呢,一切照舊。
張國安島主安慰楊友行說:“不要著急,這是千年來難遇的機會!慢慢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