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家村的老村長同時也算是孔家的族長……他現在正在為自己族裏麵的喜事而開心,特別是自己家裏的,又有新人要結婚了。


    這個山村裏的孔家與孔氏家族的關係其實不大。


    順便提一下此時的孔氏家族。


    在這個民族的曆史上,曾經有許多顯赫一時豪門大戶,但是,隻有孔氏家族曆經了多年,卻仍是譜係井然,並且世受封爵,享盡了封建的富貴。


    孔氏家族,是有同一始祖孔子逐漸繁衍下來而形成的龐大家族,素有“天下第一家”的美譽。


    曆代王朝都以尊崇孔子和宣揚儒學作為維護其統治的思想基礎。


    在封賞和褒揚孔門始祖孔子的同時,對孔子的子孫後裔們也進行大加封賜,尤其自漢代之後,孔子後裔就受封為世襲貴族,從封君到封侯,等級各異,名目繁多。


    而自公元1055年,宋仁宗封孔府主人為世襲“衍聖公”之後,孔氏家族一直享受著這種榮譽……威嚴、氣派的孔府大門,上麵高懸著一塊匾牌:聖府;門柱上,刻著燙金大字:


    與國休戚,安富尊榮公府第;


    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後曆經朝代更迭和家族的變遷,到了後梁太祖乾化二年,也就是公元912年,孔氏傳倒了四十二代孫孔光嗣。


    由於當時的社會曆史環境非常惡劣,到處是兵荒馬亂的殘酷景象,地處山東曲阜的孔氏家族又遠離京都皇室,因此,孔府當時基本上斷了恩賞。


    四十二代孔光嗣僅靠做泗水縣令來勉強度日。


    這時,孔府有一個灑掃戶名叫劉末,進孔府後改名叫孔末,一心想篡位奪權。


    他於公元913年謀殺孔子四十二代孫孔光嗣,並取而代之,“殲滅孔氏,曲阜殆盡”。


    又因為當時的戰亂所致,孔府族人敢怒而不敢言。


    但孔光嗣獨子孔仁玉剛出生才九個月,被母親張氏帶到外祖母家避難,被外祖父張溫藏匿起來,才得以幸免遇難,保留住了孔氏的骨血根苗。


    十幾年過去了,孔仁玉長大後,發奮讀書,刻苦學習,準備將來取得功名後,鏟除孔門的家賊孔末,以重新振興孔氏家族。


    後來,孔仁玉赴京趕考,被朝廷授以太學生的職位。


    這時,又有人向朝廷奏報,說曲阜縣令孔末並不是孔子的後裔,真正的孔子後裔、四十三代孫孔仁玉就躲藏在其外祖父家中。


    於是,孔仁玉就此機會就向皇上奏明了孔氏家族發生巨變的原由,奉旨誅殺了孔末,並親任曲阜縣主簿。


    長興三年,有加封為“文宣公”。


    自此,孔氏家族再度興盛繁榮起來。於是,後世稱頌孔仁玉為“中興祖”,並在他死後,孔府為他建立了一座祠堂,叫做“報本堂”,以紀念他殲滅叛徒,重振祖業的高功重德。


    曲阜的孔氏家族都是孔仁玉的後代。自此,孔姓才有“內孔”與“外孔”之分。孔子後裔為“內孔”,而孔末的後裔就是“外孔”。


    孔末的子孫分布在曲阜的小薛社、張揚社、東忠社、西忠社和西隅社等地,韃靼人來了後把他們改編為裏甲,化為民籍。


    但是,所謂的內孔與外孔是孔氏家族史上糾紛最多的矛盾焦點問題。


    每逢孔氏家族進行修訂家譜時,都要對外孔進行批判和討伐。


    同時,孔末的後人則不承認自己是外孔,而且還不斷發生有奴仆跟著孔家也姓孔,同時冒充孔氏家族的人的事情……有一棵大樹好乘涼的便宜,人人都要占的。


    這種鬥爭每個朝代都有,有時甚至出現了對簿公堂和家族血殺的悲劇。


    在大宋的整個時期,戰火紛擾,使孔氏家族四處分離。


    當金國占據了中原地區的時候,孔子四十八代孫衍聖公孔端友遂於建炎二年,就是1128年,隨康王趙構南渡,定居浙江衢州,四傳至孔洙,都先後保留了衍聖公的封號,他們的後代代代相沿襲,子孫繁衍。


    這一分支就被後人稱為“孔氏南宗”。


    金國侵入中原地區,建立了偽齊劉豫政權,劉豫於阜昌二年,1131年,封留守在曲阜的孔端友之弟孔端操之子孔藩為衍聖公,由他來主持曲阜孔廟的祭祀儀式。


    這從而使曲阜孔府祭祀先聖的香火依舊在古柏翠樹見繚繞不絕,他們就是孔氏北宗。


    其後,韃靼強盜集團興起,他們又占領了曲阜,另封孔子五十一代孫孔元用為世襲衍聖公。


    然後又在公元1226年改封孔元用的兒子孔之全為“衍聖公”。


    這樣就形成另外的一宗,於是出現了三位衍聖公並存的局麵。


    事實上,可以看見,孔氏家族雖然如同這個民族一樣屢遭磨難,但是還能依然存留而仍舊輝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真的非常擅於與勝利者合作……這是一個榜樣,證明了實用主義的偉大。


    隻要先活下來,你就可以教育別人了……我能活下來,還活的挺好,你為啥就行呢?!


    當你改變不了這個社會時,你先改變自己嘛……


    三位衍聖公並存的局麵造成了整個儒家一段時期內的混亂,同時,他們顛沛流離的遷徒,也造成了一些孔氏家族成員或是自稱是孔氏家族成員的分散。


    事實上,那個丘陵裏的孔家村可能就是一支冒充孔氏家族成員的人群組成的。


    當然,如果你要是詢問些事,人家才不會承認呢,他們定會說,我等才是真孔,真孔!


    這個年頭,已經沒有人關心在山村裏的這一支孔家是不是正宗或假冒,隻要有生意可做,隻要能掙到錢鈔,他們才不關心外麵發生了什麽……與自己一文錢關係也沒有!


    村裏同時要有三家辦喜事了,他們三家迎娶的新娘都是山村外幾十裏外的人家的女兒。


    在這個時候的北方地區,隻要財禮充足,差不多都能迎娶到娘子……有點兒不同於大宋境內的風俗,或者是原本一樣,後來被異族給改變了。


    文化風俗主要是社會環境決定的……而社會頂層的特點又影響社會環境。


    正當大家都在為這些喜事忙亂的時候,忽然,有人在打柴時發現了一夥子人,他們不同於本地的大兵,而且都是穿著緊身衣,手持武器。


    他們竟然在距此二十裏外的一個山窩子駐紮下來了!


    老村長聽了報告後,低頭想了半天,說出了一個對策。(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與南宋同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樣有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樣有型並收藏與南宋同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