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人一般都要具有相當的口才,大多能把一根稻草說成黃金,能把地獄?33??成天堂,其實這也許是基本技能要求。


    但是稍微有名氣的牙人肯定不會來山東地區發展,如果非要出門的話,他們莫不如去流求島更方便和安全。


    來山東地區的牙人都有一種敢於冒險的精神,畢竟這樣的地方才能掙到更多的錢鈔。


    說實話,他們非常非常討厭《流求時報》上的廣而告之,認為那上麵的文章讓他們少掙了太多的錢鈔了……在流求島,有作坊或是工廠要什麽勞力或是工匠,直言會付出多少工錢,還給什麽待遇,甚至大多數的海商的買賣雙方也都用這個方式來購貨賣貨……這真是太氣人了,牙人的作用被無形中壓低了,兩麵壓價掙錢的好處沒有了!


    所以,去流求島的牙人發現自己的作用小了很多……更可氣的是,大宋境內的許多小報也開始學著《流求時報》這樣刊登廣而告之來掙鈔了!


    他們中的許多人感覺生意不那麽好做了,有名氣的人依舊可以維持,但是一些人改行了,他們發現媒人這一行當更好做了……特別是從大宋向著流求島去介紹,成功率高不說,收費可不低。


    媒人在大宋境內不被收稅,在流求島也是如此……而且他們發現,媒人這項工作,似乎更受那裏人的尊重!


    至少他們本來不喜歡的《流求時報》還高度讚揚了他們的行業,認為他們善莫大焉,能夠幫助這個社會圓了一樁樁姻緣,本身就是一個功德。


    相當多的牙人看了這樣的報道心裏也高興,但是,並不能逃過他們同時給與的指責,因為《流求時報》上竟然出現了一則女子征婚的要求,那上麵的條件要求還蠻高的……他們竟然連這個行業的生意都要搶!


    太可氣了!


    流求女子也太不要臉麵了吧?一點點也不知道避諱……


    這裏又要插一段內容,一段極少被後世提及的內容。


    這個民族在古代的大唐時期,有關的嫁娶雖奉行媒妁之言,但是事實上,卻也不是一潭死水,世界第一份征婚啟事便出自在那個時候。


    在男女****外表的寂寂之下,這個民族仍然能包藏著不可思議的浪漫,這些故事穿越時光仍光芒閃耀,不僅因情節離奇,更有文學方麵的加分……它們都少不得詩為媒。


    詩在這個民族裏是文學作品,也是日常生活交流之工具,隻不過它的理解要相對難些,卻恰恰能讓文化水平相似的人能夠相遇在一起。


    正如一對青年男女若是發現,他們真的能夠共同閱讀與喜愛一本非常有思想,但注定會沉寂很長時間的書時……那種遇到相知時的興奮無法用語言來表達。


    詩正是這樣,它能言誌亦緣情,可以表達難以言述之狀,還能作結緣之便。


    最有名的是通過紅葉題詩征婚。


    這個和唐朝大詩人顧況有關……他為人所知更多的還是因為他和詩人白居易之間的一個故事。


    當年白居易十六歲時,拿著自己的詩作去京城長安(應考。


    考前,白居易將自己寫好的《賦得古原草送別》詩,呈遞給顧況看。


    顧況看了詩歌作者署名後,笑道:“長安百物貴,白居大不易!”


    然而當他讀到詩中“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詩句,又驚又喜,道:“有句如此,居天下何難!老夫前言戲之耳!”


    在顧況的賞識下,白居易中進士,從此名揚天下。此事亦傳為美談。


    而在他年輕時,曾於東都洛陽與宮人以梧葉漂詩。


    某日,他與詩友在宮城外的園林水邊賞春,見流水中漂來一片梧桐葉,上麵寫著:“一入深宮裏,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予有情人。”


    這個池水是從宮中流出來的活水,詩必是宮中怨女所題。


    那個時候,唐玄宗正專寵楊貴妃,平時多居長安,即使到了洛陽,也無暇恩澤其他,許多宮女從入宮到白頭都無緣見天子,當然想通過“非正常”辦法,以詩征婚來解決自己的婚姻。


    第二天,顧況特意繞到宮城另一端,從上遊漂下去他的回複:“花落深宮鶯亦悲,上陽宮女斷腸時。帝城不禁東流水,葉上題詩寄予誰?”


    不知顧況後來是否又去下遊等詩,或是未等到,十幾天後,其他朋友又去那一帶遊覽時,拾得葉上詩雲:“一葉題詩出禁城,誰認酬和獨含情?自嗟不及波中葉,蕩漾乘春取次行。”


    當然,非正常的辦法也許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顧況無緣桃花……這段樹葉漂流故事無疾而終。


    不過也非完全無用,為以後其他的漂流情緣奠定了基礎。


    唐玄宗知道了這件事後,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便將東都宮女遣散不少,以減怨憤。


    安史之亂,東都盡毀,唐朝的皇帝不再東遊,而宮女題詩漂葉的“傳統”一直延續下去。


    一百多年以後,盧渥去長安參加科考,路過與宮內相通的水渠時,看到溝邊有片紅葉上寫有詩句,“水流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見是宮內“神仙姐姐”所寫,盧渥急忙令仆人撿起來,親自好好收藏。


    這片紅葉從此成了他的摯愛之物,有時候拿出來觀瞧,有時與朋友一起玩賞。


    彼時已是宣宗皇帝在位,他和玄宗一樣,好音律,有極高的音樂修養,但比玄宗自律,他不沉迷於女色,更不像玄宗那樣寵幸樂人,生活崇尚簡樸,可謂中興之皇。


    於是宣宗放出宮女若幹,除了鄉貢的舉人,允許她們許配任何官吏、“公務員”。


    而盧渥中舉後,獲官職,屬於可婚配範圍,遂有機會娶了其中一位。


    這位宮人嫁入盧府,偶然看到他收藏的紅葉,不禁感歎良久……原來紅葉上的詩正是這位宮人所寫。


    她當年隨意題寫的一首征婚詩,卻被他撿到並珍藏,她又最終嫁給了他,不可謂不是一段良緣。


    這些可以看成非正常的征婚啟事,但卻有實質性相同的目的,可以看成是世界第一了。


    所以說,這個民族的愛情觀本來就是高雅而多情的……他們從不掩蓋自己對愛情的向往……直到他們的情感被異族人認為低俗而下流,需要被別人把下半身管好,甚至利用這個問題來汙辱人和打壓人,甚至原本是長壽而吉祥的龜都跟著倒黴了,被異族人和跟著他們從惡的人當成侮辱別人的工具,直到後來也沒有改變,甚至還不斷增添著工具,比如豬籠和破鞋。


    詩經中的那些行為,比如: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婉兮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喓喓草蟲,趯趯阜螽。未見君子,憂心忡忡。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如果曆史不改變,那些陌生男女如果敢還像他們民族的祖先那樣,他們可能會被浸豬籠的……


    大宋青年男女在上元夜的那些********的行為……這個前文已經寫過了……他們可能會被抓,會被掛上破鞋的!


    這個民族的真實文化一直在被異族篡改……流求島島主張國安哪裏考慮過那樣深遠的文化變異,他隻關心流求島上的男女比例問題。(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與南宋同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樣有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樣有型並收藏與南宋同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