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縣長說:“我建議你們如實發放工錢給他們……當然,有困難也可以明……”


    眾位作坊主聽話聽音兒,馬上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


    有人說自己本小利薄;有人說開業尚早;有人說當初招募時,費用太大……總之,各項原因都指證了無法給他們正常的工錢。


    棗莊縣長靜靜地聽著,冷冷地笑著,不做聲響。


    作坊主老貴在一邊看得仔細,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還真不信他們當官的能為什麽納稅人服務!


    他說:“我等手上的勞工,大多剛來此地,哪裏算什麽納稅人?莫不如算他們是無名無形之人……”


    “哼哼!如何算是無名無形之人……他們怎麽可能不會在棗莊地區走動?!”


    棗莊縣長依舊冷冷地說。


    做坊主老貴也依舊察言觀色道:“若是他們因為是初來乍到此地,不喜歡到處行走,當然無論如何也無法買到什麽商貨,更不可能做什麽生意了……如何不會是一個無名無形之人?!”


    棗莊縣長聽了後,眼角閃過一絲笑意,顧左右而言他了。


    做坊主老貴心裏嘿嘿一笑,想,果然並非為什麽保證勞工工錢的事情而來。


    他低聲和眾人商量了一下,決定把那些勞工們圈起來,絕不放出去……然後交給棗莊縣長一筆費用,以捐助學款的名義,在棗莊縣城裏開始建起學舍。


    這個基建工程隊嘛,則是棗莊縣長小舅子辦起的……工程款項非常“充足”。


    棗莊縣長盤算了一下,感覺沒有什麽漏洞可以被找到……這樣“發家”的速度慢了些,但是細水常流,嗬嗬。


    作坊主們也感覺放心了,他們這次受的損失要從那些勞工身上找回來。


    勞工們發現自己被圈養了起來,好像出不去了……作坊主解釋說,這樣不會被別人發現,可以不用納稅了。


    勞工們點頭認可,隻要不納稅,自由這個東西也沒啥用處。


    勞工們發現自己的吃食總是那幾樣,鹹鯨魚肉,海帶,土豆,玉米麵,木薯幹……還算可以吧,總算能吃飽飯了,能活著就算好事情。


    圈養有利於增加工時和勞動強度。


    勞工們感覺自己越來越累了……


    那個時候棗莊縣城來了幾個家夥,其中的一個是李誌常的關門弟子,人稱“鐵口李”。


    當年吧,那個邱處機是於1219年遠去西域行宮會見成吉思汗,因而大得推崇,還被贈給金虎牌、璽書,讓他主持天下道教以及所有出家人的教務。


    這個邱真人回燕京後,駐長春宮開壇說戒,弟子四處立觀度人,弘道傳教,使全真道組織發展到極盛。


    當時全真道宮觀遍布北方各省區,“雖十室之邑,必有一席之奉”。


    此鼎盛局麵,自丘處機起,曆經尹誌平、李誌常兩任掌教發展到現在規模已經不小了……但是卻受到了韃靼強盜集團大頭目忽必烈明裏暗裏的“限教”,他們不得不收斂了自己的發展。


    當山東被流求衛隊占領了後,他們感覺機會來了,到山東傳教,那是理所當然的……他們當初就是在山東起家的,然後又走出山東,所以再殺回來肯定很容易。


    可是事過境遷,他們發現山東民眾與他們想象中的不太一樣了。


    全真教義中,出世思想濃厚。


    它指出人生是“苦海”,家庭是“牢獄”、“火宅”,夫妻恩愛為“金枷玉鎖”,勸人“跳出樊籠”,看破功名富貴,學道煉丹,以離“苦海”修得正果。


    這正果是什麽?


    便是人的真性。


    長生成仙是道教的基本信仰,它是區別於其他宗教的根本標誌,全真教的基本信仰也是如此。


    但是它和舊道派有很大的不同,舊道派大都認為,經過修煉,形、神皆可不死,故其信仰是肉體與精神一起長存,即所謂“白日飛升”。


    全真教則不然,它在成仙信仰上,不再追求“肉體不死”,隻追求“真性”解脫和“陽神”升天。


    他們認為,人的肉體是要死滅的,人的真性或陽神則可以長存。


    “修行須借色身修,莫滯凡軀做本求。假合四般終是壞,真靈一性要開收。”又謂“唯一靈是真,肉身四大是假”。


    因此全真教批評肉體長生的追求者……既然肉體是要死的,隻有“真性”、“陽神”得到解脫後可以長存、升天,因而他們乃視人的肉體為桎梏,意欲其毀滅,以便真性、陽神的早日解脫。


    所以全真教教義裏充滿了破斥肉體、否定人生的言論。


    比如邱處機當年斥肉體為“臭皮囊”和“爛肉”,“一點如如至性,撲入臭皮囊,遊魂失道,隨波逐浪,萬年千載不還鄉。”


    斥人生為“苦海”、“火宅”,視父子、夫妻親情為“冤業”。


    全真道倡導道士必須出家住宮觀,重陽祖師立教之初,令出家者須住庵修行,居住條件力求儉樸。


    全真道教初期重陽祖師把人的七情五欲視為成仙證真的障礙,生死輪回的根由,要人把七情五欲都消散,脫人之殼而與天為徒。


    特別是丘處機奉答成吉思汗時稱:“學道之人,……世人愛處不管,世人住處不住,去聲色,以清靜為娛;屏滋味,以恬淡為美。……眼見乎色,耳聽乎聲,口嗜乎味,性逐乎情,則散其氣。”而氣散則體衰夭亡,死後還要沉於地為鬼……凡人修道先須依此一十二個字:斷酒色財氣,攀援愛念,憂愁思慮。”


    當時,成吉思汗聽完後樂了,對極了,好東西都屬於韃靼人,好女人也正是如此……正好讓你們漢人自己過一過苦日子!


    全真教受了鼓勵後,更進一步規定道徒要盡量減食、省睡、斷****,宣稱修行之害,食、睡、色三欲為重,多食則多睡,多睡****所由生。


    隨著組織的擴大,特別至元初進入鼎盛以後,原來簡樸的草庵,變成雕梁畫棟的大殿高堂,但是宮觀的管理製度和清規戒律卻隨之逐步完善。


    其製度和規戒,大部仿效佛教,製度之完整和實行的嚴格,在道教諸派中是首屈一指的。


    經過重陽祖師及其弟子們對全真道教義、教規以及理論方術等的全麵闡釋後,使全真道具有了較新的麵貌而屹立於諸道派中,為後來發展為道教兩大派之一打下了基礎。


    鐵嘴李一開始時是信心滿滿地來山東地區傳教……所謂的流求衛隊也並沒有什麽可怕,隻要不違備他們的規定,自己可以任意行走,連他們的度牒都沒有人查看。(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與南宋同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樣有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樣有型並收藏與南宋同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