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求軍樂隊裏的銅樂器都是王德發主家領著工匠親手打造出來的。


    他認為既然在軍隊與作坊方麵完全采用不同於大宋的方法,那麽在外表上也要更大程度不同一些吧。


    讓大宋的特色,更加“特色”吧------


    他們很快就組織起了豪華莊嚴的儀仗隊,聲音嘹亮的軍樂隊------特別是那一身鑲著金絲繩的儀仗服,當儀仗隊的隊員們齊聲唱著流求軍歌時,他們完全不同於大宋土鱉兵將的樣子了!


    大宋體製中,文官官服永遠會比軍官官服漂亮;但是在流求的官服中,軍官才是披金鑲銀-----而文官隻是統一的灰色棉布上衣下褲。


    大宋輕武重文看輕工匠,那麽流求島就正好相反。


    在流求島,軍官的收入確實比平常人等高,連帶著工匠的收入也高。


    這裏有微妙的不同之處,流求軍官和文官的工資和福利當然完全是張島主發放,而工匠的工錢則主要由雇傭者決定。


    除了由張島主們雇傭的所謂“公家技術員”之外,其他的工匠的工錢,張島主除了發布了最低工資要求外,其它的,他根本不管不問。


    當然有很多工匠也想要公家技術員那樣的高工錢,但是他們要在技術上能超過那樣的人不說,還要能找到雇主出這樣的錢雇傭啊。


    雇主們都想要用最低工錢找到工匠,但是他也得能找到算,流求島上可沒有什麽限製人身自由的地方。


    張島主和他的朋友們一直深深地認為,隻有自由才會是創造精神的源泉,否則隻能是漂亮而騙人的口號。


    當然,島上的所有人都要遵守流求島上的規定,這個是不變的底線。


    守著大宋這個龐大之極的市場,流求島的貨物從來不愁賣,所以,在大宋境內公開發行的《流求時報》上,招聘工匠或是幫閑的廣而告之從來都沒有停過。


    而且,那些廣而告之都一一把招聘的工錢和其它條件都寫了出來。


    這樣一來,凡是自信有能力的工匠或是幫閑們都往流求島跑,好在這個時候兩岸的交通運輸方便之極。


    先前,張國安島主他們設置的寧可賠錢也要保持定點定時的帆船航班,現在終於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兩岸之間的客貨海船已經連成了一條錢了,除了特殊的天氣海況,基本不斷呢。


    隻要用心打聽一下,可以隨時搭乘上去流求島的海船------無論是商貨船還是專門的客船,都是極為便宜的。


    當然,這種客貨兩旺的交流氣象也和大宋政府的默許,甚至暗中參與有關。


    大宋政府方麵的目的自然不必言表,《流求時報》從不對大宋政府的處事說三道四,雙方貌似一直停留在經熱政冷的狀態。


    雙方民間交流的熱情似乎一直沒有影響到頂層。


    《大宋時報》,類似於官家報紙,它從一出現,影響力就遠超先前的《民聲報》。


    事實上,《大宋時報》一開始時就是模仿《流求時報》的運營方式,隻不過不屑於同時還要掙出什麽廣而告之的收費。


    大宋政府給他們提供的經費十分充足,如果要是讓楊友行主編看了,會眼紅的。


    其實主要是平章賈似道常常大筆一揮,隨便就拔給了他們大筆的經費。


    平章賈似道對輿論宣傳係統具有先天的重視性,他一直認為:


    什麽是民聲?誰把話留在了紙上留在了書上,能讓別人看到,能流傳下去,那就是民聲!


    所以,他熱衷於輿論宣傳事業,明裏大力支持大宋官家指定辦成的《大宋時報》;暗裏仍然保持著對《民聲報》控製。


    從這兩份報紙上的新聞和消息來看,大宋眼下不是小好,而是大好,一天天好下去,全世界都不如大宋。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大宋時報》上,甚至除了報一點點流求島的負麵新聞,根本都不報什麽其它蠻夷地方的事情,他們才沒有《流求時報》的閑工夫。


    《大宋時報》主辦的目的十分明確,它就是為大宋官家,就是為趙家人服務的,隻有大宋官家喜歡看的,也喜歡讓別人看的東西才會登在報紙上。


    所以,流求海軍從海外載譽而歸的通訊報道當然不會出現在《大宋時報》上,除非那支海軍沉船了或是被打敗了等消息吧,可惜一直沒有等到。


    大宋百姓是從《流求時報》上看到流求海軍的事跡,也也看到了那次迎接海軍回歸的盛況。


    眼下,大宋官場上人人主要看《大宋時報》,那上麵有官家的各種指示和聖意,更重要的還有官員的升遷變動情況。


    大宋民間則人人主要看《流求時報》,那上麵主要有世界各國的趣聞趣事,更重要的還有各種可能能讓人發財的情況。


    上層社會和低層社會現在看來,貌似撕裂的,但是一時間相處無事。


    大宋政府不需要封鎖啥不良信息,隻要人人都去忙著掙些錢鈔,自然沒有人對他們說三道四------也許,這個時空的人,眼下都屬於境界太低的緣故吧。


    流求海軍歡迎儀式的報道,讓每一個用心讀報的讀者過目不忘。


    聽說當時禮炮聲比過節的鞭炮聲還多,張島主夫妻帶著流求島上的主要人員全都站立迎接,那碼頭上足有兩萬人在歡歌笑語呢。


    有人傳言說,那支在海外揚名萬裏的戰隊聽說滅了蠻夷小國無數,很是得了諸多的戰爭賠償------也有人辯論稱,流求海軍絕不會參加私自劫掠,他們隻是搶了敵對國的國庫!


    有人傳言說,他們在海外還搶占了諸多的海島,那島上的香料可以車運鬥量!


    也有人辯論稱,那不是搶占海島,而是建立了海軍基地,而且可以開放給海商們停靠使用,隻需幫忙運輸一些補給之物即可!


    海外有的是香料之地,海外有的是黃金寶石之國-------這樣的傳言在大宋的境內鬧得沸沸揚揚。


    當然,雖然《大宋時報》不報這樣的事情,但是大宋的上層階層裏還會有人注意到這一點。


    禦前軍統領法可就認真研究了一下流求海軍的情況。


    他是屬於陸軍,而且直隸於大宋官家的調囑,但是,他也沒有忽視流求海軍的問題,因為他手裏同樣有一支不大不小的禦前海軍。


    其實流求島隻要出了什麽新事物,或是大舉動,他一定都會琢磨一下。


    大宋可以說擁有這個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海軍------但是他們的打法同樣也隻是符合這個時代的特點,基本都是靠人命往裏填。


    他們也曾經向著流求島學過建設,船型啦,武器啦,他們也都裝備了一些。


    但是,大宋海軍卻不可能有流求海軍那樣的成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與南宋同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樣有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樣有型並收藏與南宋同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