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發展,《小學算術》、《小學幾何》、《小學物理》、《小學化學》、《小學地理》、《小學生物》、《小學邏輯》、《小學政治》、《小學經濟》、《小學曆史》、《小學藝術》等一係列工具書的陸續出版沒有引起太大的轟動,隻能說是吸引了大宋境內一些有心人的注意。


    他們基本上是靠著好奇心去買來看看,如同出版的《民富論》、《國富論》一般,有影響力,但是看不出什麽改變……想靠著幾本書引發一個社會的思潮,那基本是幻想。


    有吃,有喝的……誰會去想那麽多。


    但是在流求島上,它們卻是極為有用的工具書,原因很簡單,聯邦帝國招考公務員時或其它的招募考試中都要用上那裏的一些知識。


    在吳大鵬他們看來,這一套叢書簡單之極,屬於常識性小學生的讀物,但是在大宋喜歡學習新知識的人眼裏,這一套說簡直是開啟了一扇新的大門!


    他們第一次成體係地了解了某種分類知識……譬如真的明白了霧與雲的生成,為何會有雨、雪和冰雹,有好奇者取新下的雪化之,再用放大鏡觀之,果然在碗裏看到了所謂的凝聚核,就是一些細小的塵埃。


    原來如此!


    地球是圓形的,分為若幹大洲和大洋……從臨安城海港出發向西,果真可以從東方回來!


    聯邦帝國出版的新世界地圖,已經果然的打開了整個世界的模樣!


    還有什麽可隱瞞的?


    我們在世界的主要發展地方都設置了合適的開發城市,而且已經具備了自保能力,若是有人想去那裏,不去我們的城市可能嗎?!


    來吧,不管你是哪裏的人,隻要你敢來……我們就敢給你一個機會來選擇!


    這大概就是出版新世界地圖的目的吧。


    吳大鵬感歎道:“大宋政府什麽時候能以它們為科舉教材,太學院裏什麽時候能親自教授它們,這個時候才會起到作用……”


    以現在的情況看,這個屬於無法完成的任務。


    盡管有一些高官大戶,比如呂氏軍事集團,他們是把他們的子弟送到流求島來求學,但是,那些都不是家族中的重要人物,大多是近親旁枝……還趕不上高麗國和日本國兩國的貴族們,他們倒是把自己家族的重要人物都送來了。


    這種局麵不太讓人高興,可是又沒有什麽好辦法。


    吳大鵬畫製那個大宋政府的官僚體係,最重要的目的還是注重那些不得誌的年輕官員,或者是那祠俸官。


    宋代進士分為三等:一等稱進士及等;二等稱進士出身;三等賜同進士出身。


    由於擴大了錄取範圍,名額也成倍增加……唐代錄取進士,每次不過二三十人,少則幾人、十幾人。


    大宋時代則每次錄取多達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到了現在,最近一次科舉取士,竟然已經達到了千人!


    對於那些屢考不第的考生,還允許他們在遇到大宋官家的策試時,報名參加附試,再給你一個機會,就叫特奏名。


    也可奏請大宋官家開恩,賞賜出身資格,成為委派官吏……這是極有人情味的舉動,算是安慰獎了。


    大宋時代還確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級考試製度,並正式確立了州試、省試和殿試的三級科舉考試製度。


    殿試以後,不須再經吏部考試,直接授官。


    這樣以後,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門生……大宋南渡之後,還要舉行大宋官家宣布登科進士名次的典禮,並賜宴於瓊苑,稱為瓊林宴,直到現在都成為了慣例。


    但是問題來了,大宋政府要收納天下英才的想法是好的,可他們去哪裏弄那麽多職位給取上的士們擔任呢?!


    所以隻能候官……一兩年是快速的,三四年是正常,最長的竟然是等了六年之久!


    還有每年經考試及格,要任用為政府官吏的大量的太學生,那些整天學習《詩》、《書》、《禮》、《易》、《春秋》等儒家經典的太學生,他們學的都是通經致用的教材啊,個個是大才……但是沒有工作體現不出來大才們的能力。


    先前,大宋政府攻打大理國地區和交趾地區,這背後有國家安全的問題,也有權貴集團因為下龍灣動力煤煤礦的問題,更有解決官員冗餘的問題。


    他們積極從韃靼強盜集團手裏購買回北方之地也有這個原因的成份在裏麵……但是,這隻能解決一部分問題,多年積攢的體製問題不是一時能解決的。


    大宋官家為了一切權力歸自己,而且能直接控製用人大權,可以隨時提拔官階較低而有才能者擔任要職,也可以隨時撤換無能之輩,因而故意讓各級官府層次重複設製,疊床架屋,使得整個官僚機構空前龐大。


    宋太祖曾令後苑造一薰籠,數天未成,太祖怒責左右,臣僚答以此事必須經過尚書省、本部、本寺、本局等許多關口,等到逐級辦齊手續後覆奏,得到皇帝的批語“依”字,然後方可製造。


    宋太祖當時聽後大怒,問宰相趙普說:“我在民間時,用數十錢即可買一薰籠。今為天子,乃數日不得,何也?”


    趙普回答說:“此是自來條貫,不為陛下設,乃為陛下子孫設,使後代子孫若非理製造奢侈之物,破壞錢物,以經諸處行遣,須有台諫理會,此條貫深意也。”


    太祖聽後轉怒為喜說:“此條貫極妙!”


    由此可見……官員冗餘的問題出現在體製上,是一個隻能暫時得到緩解而不得根本解決的問題。


    吳大鵬把眼光盯到了那些冗餘者們,候官者們的身上了。


    聯邦帝國現在開始需要這一幫子有一定文化底蘊的家夥……因為把他們弄到澳洲或是南美洲去加強文化輸入,效果要遠比平常人好。


    想想看,宗熊那樣認識不足八百字,根本沒有什麽文化底蘊的人,讓他當印加帝國皇帝帕薩的老師效果好,還是讓那些冗餘官員們當的效果好呢?


    沒有文化的輸入,他們在南美洲的開發不能算完全成功。


    當然,吳大鵬還會想辦法修正那些人的影響……在他們主動發揮大宋文化的影響的同時,還要加上聯邦帝國文化的輔助!


    宋子強好奇地問道:“我們這裏有什麽文化?”


    吳大鵬到底是混過官場的,張口就來:“自由,法製,公平,科技,勤勞,富裕,文明,誠信,善良,和諧……你還要多少?”


    宋子強聽完了後一陣恍惚,說:“……你咋現在還能記住?”


    “不用哪裏都掛著條幅來讓人記住,因為我們就是這樣做的,心裏有數呢!”


    “……這和大宋文化能夠兼容嘛?”


    “絕對能夠,你相信我,從他們的古書經典裏麵,無論是什麽價值觀都能找到證明,其它的,就看我們的操作了。”


    ps:感謝書友澳洲老吳的打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與南宋同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樣有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樣有型並收藏與南宋同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