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正逢陽春天氣,院裏無風,十分和暖。
蕭清婉抱著孩子在屋裏坐著,看著宮人將贏縕的小衣裳、小被褥並尿布打迭出來,拿到院裏去漿洗。她自家便拿了一麵紅油金漆粉麵壽星撥浪鼓逗著贏縕,正戲耍處,外頭人報說德妃求見,她一麵摟著孩子,一麵放話準見。
少頃,但聽裙子響動,隻見德妃穿著蜜合色絲綿夾襖,底下一條秋香色福壽棉裙,快步走到屋內,先至炕前與皇後道了萬福。蕭清婉嘴裏與她寒暄著,就命宮人放了凳子。
德妃才坐下,蕭清婉便向她笑道:“聽聞四皇子前兒夜裏受了風寒?可好些了?本宮帶著孩子,也不得空閑過去看望。”德妃忙回道:“不敢勞娘娘記掛,請太醫瞧過了,不是什麽大毛病。隻是那孩子身子骨天生的弱些——娘娘也知道的,得吃兩幅湯藥了。”蕭清婉點頭道:“四皇子也真是可憐,小小年紀,飲食還不會吃,就要開始吃藥了。往後還有多少病痛在等著,孩子們好容易養活大呢。”德妃虛應了幾句,便亟不可待道:“今兒外頭出了件大事,娘娘可知道麽?”蕭清婉見她麵色沉重,語聲焦急,便問道:“什麽事?本宮不曾聽說。”
德妃說道:“是那個出征東海的二皇子回來了。”蕭清婉一聽便笑了,說道:“他回來罷,與你什麽相幹?倒把你給急壞了。”德妃急道:“他回來自然與嬪妾不相幹。隻是他還帶回來一個人,說是本初送來和親的公主,叫什麽源紫玉,目下就住在驛館裏!”蕭清婉聞說,微微一怔,便呼奶母過來,將太子抱回了房,她便問道:“究竟怎麽回事,你慢慢說來。”德妃知曉並不甚詳,不過是聽人說了幾句,就連忙走來報與她知。蕭清婉無法,隻得再去將張鷺生傳來,才問了個大概。
原來,本初戰敗請和,為表誠意,不止賠了大批的牛馬金銀,並許諾世代稱臣,累歲納貢。本初王更將自己的胞妹——公主源紫玉,送與宣朝皇帝和親,以示臣服。贏綿問明上意,便於率部還朝之時,將這公主並公主的陪嫁、侍從等一應帶了回來。回至京城,因這源紫玉身份殊異,不易立時入宮,便暫安置在京城驛館之中。
此女一入京城,前朝還未怎樣,六宮卻已是一片嘩然。眾妃皆暗暗揣測皇帝要如何處置此女,其雖名為和親公主,實則不過是敵國戰敗之後,送來的議和禮罷了。添上這樣的一位姊妹六宮嬪妃不免皆有些尷尬,更有那目光短視之輩,憂慮又憑空多出一人來分寵,危及自己的前程,人人坐臥不寧。然而此事雖鬧得六宮不安,蕭清婉卻因才出月子,日日閉門不出,隻在宮裏看養孩子,底下的人又不敢拿這事來讓她煩心,故而至此時方才知道。
當下,蕭清婉微一沉吟,便即笑道:“這也不算什麽了不得的事情,前朝也是有過的。她為番邦外族,又是戰敗議和才送來的,未必真和皇上的意,德妃委實不必如此驚慌。”德妃不免抱怨道:“皇上也是的,放著宮裏這麽多貌美的嬪妃,去年又才選過秀,還收這外族女子做什麽!什麽好女子,也值得大夥這樣煩心。”蕭清婉笑道:“此間的道理,本宮同你也說不明白,你且回去罷,隻管把心放在肚裏,本宮敢說,她攙不了你的份兒。”
德妃見她不以為意,還要再說,蕭清婉又說道:“本宮知道你心裏怕些什麽,隻是人還要知足些。你如今已坐在這位子上了,身前又有個皇子養著,皇上看承你也還好,差不離就行了。不要想得太多,患得患失,反著了人的道。今兒這事兒,你來同本宮說了,本宮能如何?去找皇上撒嬌抱怨,叫皇上把人送回去?反惹的皇上怪。”
一席話說得德妃有些訕訕的,她確是聽了黃才人的言語,才匆忙走來將這事告與皇後的。原來宮中群妃猜疑不定,便思量著請皇後出麵,到禦前打探打探。德妃雖心中知曉那黃才人的意思,心裏卻也暗有此意,故而才到坤寧宮來說了這番話。原先,她在宮中熬日子時,並未有這許多想頭。然而如今她忽然得了個皇子,又升到了妃位,為著皇子的前程並自己的終身倚靠,難免就想的多了,心思也活絡起來,雖並未有什麽異心,卻也打起了小算盤。讓皇後當麵一語戳穿,不覺雙頰微紅,羞道:“娘娘說的是,嬪妾是太心焦了。還請娘娘見諒。”蕭清婉笑道:“你近來也是累著了,本宮坐著月子,宸貴妃月份又重了,宮裏宮外這許多事都壓在你一人身上,一時糊塗了也是有的。既然宮務勞碌,閑下來就好生歇息,別聽她們整日沒事的瞎嚼舌頭。她們知道些什麽?不過是算計著皇上又待誰好了,誰又多侍寢了一宿,沒半點長進的。你是有身份的人,不要跟在裏頭瞎湊熱鬧。”德妃唯唯諾諾的稱了幾聲是,又坐了一會兒,便告辭離去。
蕭清婉見她要走,因記掛著四皇子的病,便使人包了些溫補的藥材,給她拿上了。
待送走了德妃,穆秋蘭走回屋裏,見蕭清婉倚在炕上,手裏收拾著幾樣才開的針線活計,便上前笑道:“娘娘才出了月子,這又動手做起活兒來了。太子殿下才這麽大,娘娘做出來,也穿不過來啊。娘娘生產前,趕著給小殿下做的冬季裏的披襖、毛衫、護頂,如今都開春了,還沒穿過一遍來呢。到了今年冬天,太子長了身子,可就更穿不成了。”蕭清婉便笑道:“你不知,雖才三月,眨眼天就要熱了,不早早的把夏季的衣裳備下,到時候可趕不及的。針工局出來的東西雖也好,但哪裏及得上自己親手縫的,穿著親昵。”說著,便將手裏那做了一半的衣裳拿與她看,又問道:“你瞧,這料子的顏色選的可還周正?”
穆秋蘭看了幾眼,見是一件水綠絲綢的對襟開衫,描了寶象的花樣,雖未完工,卻足見針工精細,便順口誇了幾句,又說道:“夏天熱,孩子又小,不敢晾著,這絲綢的衣裳穿在身上最是涼爽舒適的。顏色看著也爽目,樣子也吉利,娘娘當真是疼愛太子。”
蕭清婉抿嘴笑道:“本宮的孩兒,本宮能不心疼麽!”穆秋蘭眼瞅她並無不愉之色,便趁空問道:“娘娘,方才德妃所言之事,娘娘竟半點不往心裏去的?”蕭清婉淡淡道:“一個外族女子,本宮為何要往心裏去?你可別忘了,皇上雖然嘴上不說,心裏卻著實的看重出身門第。那小門小戶出來的,縱然寵愛,卻也因著出身,到不了哪裏。更何況是這外族!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皇上收她,不過為著議和起見罷了。”穆秋蘭又問道:“奴婢倒不明白了,明明是咱們打贏了的,怎麽本初王請和,送個公主過來,皇上就定然要收的?不能不要麽?”
蕭清婉笑了笑,說道:“這個道理,你不明白,本宮一時半刻也說不清。”穆秋蘭見皇後不說,就罷了,想了想又道:“二皇子立下了汗馬功勞,不知皇上要怎麽封賞呢。”蕭清婉聽了這話,才怔住了:贏綿前往東海領兵遠征本初,大獲全勝凱旋而歸,可謂是戰功赫赫,聲名大起。如今皇長子已被追繳玉碟、革除皇籍,諸皇子中唯獨他最大,又立下了這樣大的戰功,皇帝一時高興,給些什麽封賞都是說不定的。贏縕年紀尚幼,才立做太子,母家雖然位高權重,卻畢竟隻是一介文臣。朝裏頗有一起人,借此時機,意圖渾水摸魚。前番林霄保舉二皇子一事,便為此故。雖則他未必是真心舉薦贏綿,贏綿也未必就受了他的拉攏,不過為借機攪混水罷了。然而其心如何,卻可見一斑。想至此處,她忽然又轉念忖道:不知贏綿心裏又是怎生作想的?依著以往與他相交來看,他倒並非野心勃勃之人。然而出了這麽多的事,卻也難說了。
她心中有事,不慎便針便戳了手指,滲出血來。她連忙將手指遞入口中,吮了一下,兀自默默出神。
至晌午時分,禦前傳來消息,言稱皇帝在太極殿擺宴,款待二皇子等一幹將領。蕭清婉聽過,便獨個兒用了午膳。
太極殿上,贏烈身著龍袍,頭頂金冠,位於寶座之上,吩咐宮人鋪排酒宴,歌舞助興,以為東海出征的一幹武將接風洗塵,慶功酬勞。
隻見殿上盞泛瓊漿,杯滾碧浪,盤盛山珍,碗納海味,歌姬成排,舞女數行,花團錦簇,繁華無邊。
宴間,贏烈走下席來,親手與贏綿把盞,說道:“吾兒辛苦,東海一戰你立功甚偉,父皇心中歡喜。如你這般,才算做咱們皇家的子孫,堪為諸皇子表率。如今朕所有皇子之中,屬你年長,朕已是望四之人,能得你出來與朕分憂,又堪當重任,朕委實欣慰。你既為江山穩固立下如此功勞,父皇該當封賞於你。如今,便封你做個襄親王,可好?”
作者有話要說:老二封王了……不知道能不能領會他老子的意思
蕭清婉抱著孩子在屋裏坐著,看著宮人將贏縕的小衣裳、小被褥並尿布打迭出來,拿到院裏去漿洗。她自家便拿了一麵紅油金漆粉麵壽星撥浪鼓逗著贏縕,正戲耍處,外頭人報說德妃求見,她一麵摟著孩子,一麵放話準見。
少頃,但聽裙子響動,隻見德妃穿著蜜合色絲綿夾襖,底下一條秋香色福壽棉裙,快步走到屋內,先至炕前與皇後道了萬福。蕭清婉嘴裏與她寒暄著,就命宮人放了凳子。
德妃才坐下,蕭清婉便向她笑道:“聽聞四皇子前兒夜裏受了風寒?可好些了?本宮帶著孩子,也不得空閑過去看望。”德妃忙回道:“不敢勞娘娘記掛,請太醫瞧過了,不是什麽大毛病。隻是那孩子身子骨天生的弱些——娘娘也知道的,得吃兩幅湯藥了。”蕭清婉點頭道:“四皇子也真是可憐,小小年紀,飲食還不會吃,就要開始吃藥了。往後還有多少病痛在等著,孩子們好容易養活大呢。”德妃虛應了幾句,便亟不可待道:“今兒外頭出了件大事,娘娘可知道麽?”蕭清婉見她麵色沉重,語聲焦急,便問道:“什麽事?本宮不曾聽說。”
德妃說道:“是那個出征東海的二皇子回來了。”蕭清婉一聽便笑了,說道:“他回來罷,與你什麽相幹?倒把你給急壞了。”德妃急道:“他回來自然與嬪妾不相幹。隻是他還帶回來一個人,說是本初送來和親的公主,叫什麽源紫玉,目下就住在驛館裏!”蕭清婉聞說,微微一怔,便呼奶母過來,將太子抱回了房,她便問道:“究竟怎麽回事,你慢慢說來。”德妃知曉並不甚詳,不過是聽人說了幾句,就連忙走來報與她知。蕭清婉無法,隻得再去將張鷺生傳來,才問了個大概。
原來,本初戰敗請和,為表誠意,不止賠了大批的牛馬金銀,並許諾世代稱臣,累歲納貢。本初王更將自己的胞妹——公主源紫玉,送與宣朝皇帝和親,以示臣服。贏綿問明上意,便於率部還朝之時,將這公主並公主的陪嫁、侍從等一應帶了回來。回至京城,因這源紫玉身份殊異,不易立時入宮,便暫安置在京城驛館之中。
此女一入京城,前朝還未怎樣,六宮卻已是一片嘩然。眾妃皆暗暗揣測皇帝要如何處置此女,其雖名為和親公主,實則不過是敵國戰敗之後,送來的議和禮罷了。添上這樣的一位姊妹六宮嬪妃不免皆有些尷尬,更有那目光短視之輩,憂慮又憑空多出一人來分寵,危及自己的前程,人人坐臥不寧。然而此事雖鬧得六宮不安,蕭清婉卻因才出月子,日日閉門不出,隻在宮裏看養孩子,底下的人又不敢拿這事來讓她煩心,故而至此時方才知道。
當下,蕭清婉微一沉吟,便即笑道:“這也不算什麽了不得的事情,前朝也是有過的。她為番邦外族,又是戰敗議和才送來的,未必真和皇上的意,德妃委實不必如此驚慌。”德妃不免抱怨道:“皇上也是的,放著宮裏這麽多貌美的嬪妃,去年又才選過秀,還收這外族女子做什麽!什麽好女子,也值得大夥這樣煩心。”蕭清婉笑道:“此間的道理,本宮同你也說不明白,你且回去罷,隻管把心放在肚裏,本宮敢說,她攙不了你的份兒。”
德妃見她不以為意,還要再說,蕭清婉又說道:“本宮知道你心裏怕些什麽,隻是人還要知足些。你如今已坐在這位子上了,身前又有個皇子養著,皇上看承你也還好,差不離就行了。不要想得太多,患得患失,反著了人的道。今兒這事兒,你來同本宮說了,本宮能如何?去找皇上撒嬌抱怨,叫皇上把人送回去?反惹的皇上怪。”
一席話說得德妃有些訕訕的,她確是聽了黃才人的言語,才匆忙走來將這事告與皇後的。原來宮中群妃猜疑不定,便思量著請皇後出麵,到禦前打探打探。德妃雖心中知曉那黃才人的意思,心裏卻也暗有此意,故而才到坤寧宮來說了這番話。原先,她在宮中熬日子時,並未有這許多想頭。然而如今她忽然得了個皇子,又升到了妃位,為著皇子的前程並自己的終身倚靠,難免就想的多了,心思也活絡起來,雖並未有什麽異心,卻也打起了小算盤。讓皇後當麵一語戳穿,不覺雙頰微紅,羞道:“娘娘說的是,嬪妾是太心焦了。還請娘娘見諒。”蕭清婉笑道:“你近來也是累著了,本宮坐著月子,宸貴妃月份又重了,宮裏宮外這許多事都壓在你一人身上,一時糊塗了也是有的。既然宮務勞碌,閑下來就好生歇息,別聽她們整日沒事的瞎嚼舌頭。她們知道些什麽?不過是算計著皇上又待誰好了,誰又多侍寢了一宿,沒半點長進的。你是有身份的人,不要跟在裏頭瞎湊熱鬧。”德妃唯唯諾諾的稱了幾聲是,又坐了一會兒,便告辭離去。
蕭清婉見她要走,因記掛著四皇子的病,便使人包了些溫補的藥材,給她拿上了。
待送走了德妃,穆秋蘭走回屋裏,見蕭清婉倚在炕上,手裏收拾著幾樣才開的針線活計,便上前笑道:“娘娘才出了月子,這又動手做起活兒來了。太子殿下才這麽大,娘娘做出來,也穿不過來啊。娘娘生產前,趕著給小殿下做的冬季裏的披襖、毛衫、護頂,如今都開春了,還沒穿過一遍來呢。到了今年冬天,太子長了身子,可就更穿不成了。”蕭清婉便笑道:“你不知,雖才三月,眨眼天就要熱了,不早早的把夏季的衣裳備下,到時候可趕不及的。針工局出來的東西雖也好,但哪裏及得上自己親手縫的,穿著親昵。”說著,便將手裏那做了一半的衣裳拿與她看,又問道:“你瞧,這料子的顏色選的可還周正?”
穆秋蘭看了幾眼,見是一件水綠絲綢的對襟開衫,描了寶象的花樣,雖未完工,卻足見針工精細,便順口誇了幾句,又說道:“夏天熱,孩子又小,不敢晾著,這絲綢的衣裳穿在身上最是涼爽舒適的。顏色看著也爽目,樣子也吉利,娘娘當真是疼愛太子。”
蕭清婉抿嘴笑道:“本宮的孩兒,本宮能不心疼麽!”穆秋蘭眼瞅她並無不愉之色,便趁空問道:“娘娘,方才德妃所言之事,娘娘竟半點不往心裏去的?”蕭清婉淡淡道:“一個外族女子,本宮為何要往心裏去?你可別忘了,皇上雖然嘴上不說,心裏卻著實的看重出身門第。那小門小戶出來的,縱然寵愛,卻也因著出身,到不了哪裏。更何況是這外族!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皇上收她,不過為著議和起見罷了。”穆秋蘭又問道:“奴婢倒不明白了,明明是咱們打贏了的,怎麽本初王請和,送個公主過來,皇上就定然要收的?不能不要麽?”
蕭清婉笑了笑,說道:“這個道理,你不明白,本宮一時半刻也說不清。”穆秋蘭見皇後不說,就罷了,想了想又道:“二皇子立下了汗馬功勞,不知皇上要怎麽封賞呢。”蕭清婉聽了這話,才怔住了:贏綿前往東海領兵遠征本初,大獲全勝凱旋而歸,可謂是戰功赫赫,聲名大起。如今皇長子已被追繳玉碟、革除皇籍,諸皇子中唯獨他最大,又立下了這樣大的戰功,皇帝一時高興,給些什麽封賞都是說不定的。贏縕年紀尚幼,才立做太子,母家雖然位高權重,卻畢竟隻是一介文臣。朝裏頗有一起人,借此時機,意圖渾水摸魚。前番林霄保舉二皇子一事,便為此故。雖則他未必是真心舉薦贏綿,贏綿也未必就受了他的拉攏,不過為借機攪混水罷了。然而其心如何,卻可見一斑。想至此處,她忽然又轉念忖道:不知贏綿心裏又是怎生作想的?依著以往與他相交來看,他倒並非野心勃勃之人。然而出了這麽多的事,卻也難說了。
她心中有事,不慎便針便戳了手指,滲出血來。她連忙將手指遞入口中,吮了一下,兀自默默出神。
至晌午時分,禦前傳來消息,言稱皇帝在太極殿擺宴,款待二皇子等一幹將領。蕭清婉聽過,便獨個兒用了午膳。
太極殿上,贏烈身著龍袍,頭頂金冠,位於寶座之上,吩咐宮人鋪排酒宴,歌舞助興,以為東海出征的一幹武將接風洗塵,慶功酬勞。
隻見殿上盞泛瓊漿,杯滾碧浪,盤盛山珍,碗納海味,歌姬成排,舞女數行,花團錦簇,繁華無邊。
宴間,贏烈走下席來,親手與贏綿把盞,說道:“吾兒辛苦,東海一戰你立功甚偉,父皇心中歡喜。如你這般,才算做咱們皇家的子孫,堪為諸皇子表率。如今朕所有皇子之中,屬你年長,朕已是望四之人,能得你出來與朕分憂,又堪當重任,朕委實欣慰。你既為江山穩固立下如此功勞,父皇該當封賞於你。如今,便封你做個襄親王,可好?”
作者有話要說:老二封王了……不知道能不能領會他老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