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計劃,陳海生今天上午要主持召開公司業務分析會。


    李東進來,“陳行長,會議9點鍾開始,昨天我已經通知好了。陸經理、王行長、公司部全體人員參加。”


    陳海生點點頭,剛要開口。電話響,一看是燕兵辦公室電話,趕忙接起來:“燕行長,是我,有指示?”


    “市裏一位退休的老領導,今天早上過世。你帶點錢,代表我去參加一下告別儀式,慰問一下家屬。”燕兵一貫的聲音。


    陳海生心裏有點別扭,市裏老領導,已經退休了,按說應該由市行辦公室出麵參加。


    請示的語氣:“燕行長,我昨天安排好了,今天上午支行開公司業務分析會,能不能換人去?”


    燕兵不容置疑的語氣:“不行,必須你去,並且代表我去。”


    陳海生不甘心,又試探著問:“人員都到齊了,就等我了…”


    燕兵提高了聲音,“少找理由,抓緊時間找孫清波聯係,要地址和姓名。”


    陳海生為難得道:“好吧,我馬上聯係孫主任。”


    歎了口氣,看著李東,“大領導有安排了。你下通知吧,會議改到明天上午開。”


    李東答應著往外走,陳海生想想又叫住他:“一位退休的老領導去世,燕行長安排我代表他,去參加告別儀式。你準備點錢,和我一道去。”


    李東:“好。多少?”


    陳海生一陣躊躇,拿不準,又不好再問燕兵。看著李東,“你先去忙,我問孫主任後,再告訴你。”


    陳海生和孫清波通過電話,問清楚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這位老領導姓胡名慶祥,是臨慶市前幾任的老市委書記。十多年以前吧,從省人大副主任位置上退下來後,準備帶著老伴回老家,安度晚年。


    回老家之前,就想起來,先到自己曾經戰鬥過、養過傷的革命老區__臨蒙縣魯軍鎮李家河村看看,行前也了解到,當年曾經用乳汁救助過自己的李玉英老人還健在。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李家河村的人民,為了新中國的誕生,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前赴後繼,不怕犧牲,貢獻了村裏幾乎全部的青年人。著名的孟良崮戰役,“紅嫂”的故事,英勇的“臨蒙山五姐妹”支前的故事,就發生在這一帶。


    當年老領導幾次負重傷,都被組織安排在這個小山村養傷。這一帶黨的工作開展早,群眾革命覺悟普遍較高,那是真正的軍民魚水情。


    當年在李玉英老人家裏養傷時,有一次恰巧鬼子搜村,為了掩護他轉移,村子付出了兩條年輕生命的代價__兩條鮮活的年輕人的生命。其中一個就是李玉英老人唯一的兒子。


    一路上,老領導看著似曾相識的山山水水,感慨萬千。解放前南征北戰,東征西殺,踏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有幾次部隊轉移路過這裏,因為軍情緊急,都沒有停下腳步。抗美援朝勝利後,自己從部隊到地方,先是到西北,參與領導國家製定的大西北三線建設,後來又回到部隊,主管後勤條例整頓改革;又從部隊轉業到臨慶任市委書記,然後又到省裏任職,哪裏需要就到那裏安家。戎馬生涯,忙忙碌碌,從也沒有停下革命的腳步。


    期間,數次想要回李家河村看看,看望李玉英老人家,就是抽不出時間來。有幾次實在想的不行,匆匆上路,因為工作情況緊急,又被迫中斷行程原路返回。有一次,到了村子已是晚上時間,可是接到通知,迎接中央檢查組。馬上就要往回趕,隻好圍著村子轉了一圈,沒有驚動任何人…


    退休了,有時間了。第一站,老領導就想到了李家河村,去看看當年自己的救命恩人__革命老人李玉英。


    一路顛簸,盤山公路崎嶇難行。曆盡艱辛到了村裏,村幹部早已經接到通知,等候在村口。老領導在村幹部帶領下,先看了當年廝殺過的戰場,到了烈士陵園,祭奠悼念犧牲在此掩埋在此的戰友。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李家河村還是如此的貧窮落後。解放前是為了打仗支援前線,解放後呢?


    沒想到革命勝利這麽些年了,小山村的人民生活依舊是那麽的貧困。大多數村民還住在石頭壘的房子裏;吃水也還在困擾著山裏人,靠天存水。村頭的兩口大水池,還是當年部隊休整時,幫著村裏挖的,早已經不堪重負;附近幾個村子唯一的小學,校舍破舊不堪,幾個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共用一間教室,桌椅板凳殘缺不全,五花八門……看到這重困境,老領導當場落淚了。


    最後,老領導在村幹部的引領下,來到當年自己的救命恩人__李玉英老人門前,看著殘破的院牆院門,老領導又一次流下了愧疚的淚水。李玉英老人,耳聾眼花,局腰駝背,坐個馬紮,在院子裏看著幾隻雞在戲耍。


    村幹部搶在前麵,給老人介紹老領導。老人坐在馬紮上,靜靜地看了十幾分鍾,點點頭,用手杖敲了敲地,終於認出了他。


    老領導淚眼模糊,剛要向前攙扶,不料老人情緒激動,破口大罵:“小東西,你養好傷走了多少年了?解放了,天亮了,我天天等夜夜盼著你回來,還以為你死了呢!你還有臉回來,你早就把我們忘了…”


    老領導羞愧交加,當時就跪在了李玉英老人的麵前,泣不成聲:“娘啊,早就想來看您老人家了。我是您的兒子,您救過我的命啊…”


    一旁的村幹部,陪著流了好些眼淚,最後,李玉英老人緩緩的站起身,拉起了老領導,原諒了他…


    老領導在村裏住了幾天,向村幹部了解村裏的情況。最後,讓村幹部幫忙,收拾幹淨了李玉英老人院落旁邊的兩件茅草房,住了下了。


    接下來,老領導帶領著村幹部,翻山越嶺,實地查看,對村子未來的發展,徹底做了規劃:修路,要想富先修路,建立和山外的渠道,把山裏的瓜果運出去換錢;築壩,攔截河水,解決村民飲水和莊稼灌溉困難;整修梯田,種植瓜果樹木,造福子孫…


    拿出了幾十萬元的積蓄,請來了省裏的鑽井隊,幾經勘探,幾次選址,打了兩口深深地水井。在村口又修建了兩個蓄水池,挖溝埋設了輸水管道,甘甜的井水,流進了每家每戶。


    帶領村裏人,義務用工。翻建了村裏的學校,新蓋了教室,整修了操場,修建了簡單衛生方便的廁所,讓孩子們有了一個安靜安全衛生的學習環境。又修建了專門的食堂,村裏每戶人家,義務輪流幫廚做飯,留住了因為生活不方便,正在申請調離的老師們。


    老領導回到省裏,利用自己的影響力,聯係民政部門,籌集了幾十萬元的資金,建了村史紀念館。詳細記載了村裏的優秀兒女們,拋頭顱,灑熱血,為中國革命付出的驚天地泣鬼神的一切。教育子代後代,將革命的光榮傳統,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此後,老領導沒有回老家,一直居住在這裏,領著村子的男女青壯勞力,利用冬閑時間,滿山坡上,修建梯田,種植果樹……一步一步的改變著村子的麵貌…


    三個多小時的車程,陳海生和李東,沿著彎彎曲曲的盤山公路,來到了群山環繞的半山腰的小山村。


    幾間普通的青磚瓦房,方方正正、幹幹淨淨的院落,靠牆幾塊長方形地菜地,幾樣綠油油的蔬菜在茁壯成長,有一個葫蘆架,吊垂著些等待成熟的葫蘆,似乎寄托著對老領導的哀思。


    院落外邊不大的空地上,擺放著十幾個花圈。村民們聚在一起,無聲無息的忙碌著,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悲痛和哀傷。村民們穿白戴孝,用山裏人最樸素最隆重的禮節,迎接了他們。


    陳海生和李東,表情肅穆的來到靈堂前,麵對老人慈祥又剛毅的遺像,恭恭敬敬地三鞠躬。


    剛剛轉過身來往外走,杜成業和胡雪娟迎了過來,陳海生深感意外…(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金融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百年老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百年老湯並收藏金融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