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論幕府在這個大軍壓境的局麵下會做什麽,也不說薩摩長州還要做什麽,我們隻把目光投向身處在這個巨大風波當中的另一個重要的“勢力”吧,京都的朝廷,或者說是以天皇為首的公卿貴族集團。這個團體實際上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悲催的團體,除了在很短的時間以內,天皇曾經掌握著天下的絕對控製權以外,也就是律令製時代,在此之前以及之後,天皇就和一個擺設幾乎沒有什麽兩樣了。
江戶二百年來大概是京都朝廷活的最窩囊的歲月了,戰國時代怎麽說朝廷也還是一個牌坊,但凡是地方領主沒有一個敢不尊敬的,雖然生活困頓了點但是麵子卻還是在的,到了江戶時代以後,肚子雖然餓不到了,但是所有的臉麵都跌光了,所以說活的窩囊一點都不差,到了末期以來,朝廷終於感到了一絲透氣,一直壓在他們頭上的幕府現在看起來已經沒有更多的力量去繼續的鎮壓他們了。
從黑船來航開始,幕府對於這個天下的控製力是越來越小,從當年事事皆出於幕府,到黑船來航以後幕府允許外樣大名參政議政這就是最好的證明。而伴隨著後續的一係列事情,幕府的權威,控製力也下降的越來越快。到最後朝廷“欣喜”的發現,當年的“霸主”江戶,現在也要低聲下氣的求自己了,在此消彼長之下,公卿們覺得朝廷的“威嚴”開始慢慢的成長了起來,而在民間一係列尊王的浪潮也不停地告訴朝廷,他們在民間已經“複活”了,天下不再是“隻知江戶有將軍,不知京都有天皇”的局麵了。
當然在這樣的中朝廷還是受到了來自了老牌勢力幕府的打擊,但是這樣的打擊和朝廷所能獲得利益,實在是不在一個等次上,朝廷的“力量”正在日趨強大。在這一次薩摩人進駐京都的時候後,朝廷就破天荒的做出了一副我才是京都主人的樣子,有江戶幕府以來,但凡想要進入京都的外樣亦或是譜代都是要向幕府打報告的,但是現在朝廷就敢於“越俎代庖”了,直接跳過了京都所司代,自己就下了命令,把薩摩人給引進來了。這實際上是一種試探也是一種交易,試探的是幕府的反應,交易的是給薩摩以進京的許可,但是薩摩要保證朝廷的安全,其結果就是,幕府慫的和孫子一樣,而薩摩人毫不猶豫的就把二條禦所給保護了起來。
這樣的結果給朝廷的感覺那就是不論是進是退,現在朝廷都已經處在了不敗之地了,往前進朝廷有機會也有可能從幕府的手上攫取到更多的利益,因為幕府現在已經沒有那麽多的束縛和壓力了,竟然你不行了,還不得好好的從你身上敲詐一番,往後退的話,幕府要還是保存了非常強大的力量,現在的退縮隻是為了將來更大的懲罰的話,京都再巋然不懼,薩摩人現在是他們的保護層,有種你江戶就打上京都啊,沒有這份膽量,那麽幕府的任何懲罰都是開玩笑的事情。
這樣的想法,在京都上層中間達成了一致,也就是說上至天皇下至高官都把薩摩人當成了自己的“金主”,自己就死死抱住它的大腿,這樣下去伴隨著天下大勢,朝廷執掌天下一定指日可待。這是高官們想法,但是朝廷除了大量的高官,還有不少的寒酸的公卿呢,這些人可沒有資格和天皇和這些大臣去討論什麽朝廷的“方略”他們能接觸到的,隻有那些來自長州的激進思想了。
京都裏的公卿,二百年來一直都在受著幕府的欺辱,現在幕府不行了,而一種新的隱隱含著討伐幕府的學說在江戶城裏傳播,你說這些公卿會不會感到好奇,甚至直接就成為這些學說的信徒呢?這些公卿大多數都是接觸不到天皇和高官的,或者說他們的接觸的機會本身就很少,當然也有看不慣天皇身邊那一圈大臣的,故而轉向了攘夷的懷抱。於是長州的“布道”在京都就得到了大量的支持,而當這些凶徒手刃了所謂的“西洋奴”以後,這些公卿就會很大方的給這些凶徒以庇佑。
長州人借由公卿在完成自己的野望,這些公卿不亦是在接著他們的力量完成自己的抱負麽,於是在一個京都兩種思潮真的出現了。在有了薩摩藩的進駐以後,天皇心中那一時想到了的公武合體就變成了一個真實可行的計劃,而在長州的鼓動下,部分高官和其他大部分的中下級的公卿則變成了“堅定”的尊攘派。這一點在曆史上也是這樣的,和宮下嫁以後,朝廷和江戶看起來是公武合體了,但在實施方麵卻是什麽進展都沒有,直到薩摩人上洛,公武合體的政策才算是真正的實施起來。而尊攘派也並沒有的因為公武合體成為了主流就消亡了,反而因為薩摩人的進駐,幕府的消退,尊攘派在京都內部反而變得越演越烈。
正是這樣的兩種的政策在同一個地方的存在,所以才會給以後的“八一八政變”和“禁門之變”的發展埋下了伏筆,因為兩種思潮的對撞勢必會形成一些非常暴力的事情,這一點已經用人類的整個文明史來證明了,奴隸製度之於封建主義,封建主義之於資本主義,資本主義之於共產主義,這些思想碰撞無一例外的都造成了非常可怕的事情。
之所以思潮和思潮會產生碰撞,很大的原因都是因為雙方彼此把對方的思潮視作了死敵,雙方一見就視對方為死敵,恨不得把對麵徹底的消滅在萌芽狀態。但實際上任何一種思潮在其萌芽的狀態都是無害的,都一副和善的樣子的,隻有等到思潮成長到了一定的地步時候,這個時候他們就會把自己和善的麵具給摘掉,會變成一個可怕的怪物開始吞噬其他的東西,兩種思潮的不間斷成長,勢必會造成最後的碰撞了。
現在的京都也一樣沒有能夠拜托原先曆史上的變化,兩種思潮現在都在蓬勃的發展,終有一天雙方會有激烈碰撞的時候。總而言之現在京都的“思維”還是非常的混亂,兩種思潮都還在茁壯的成長,雙方現在還都是相安無事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雙方還是“親密戰友”,因為雙方現在都還有一個共同的鬥爭目標那就是幕府。
公武合體派要從幕府的手上獲得一些新的權益,而尊攘派則是要從根源上打擊消滅幕府,這個時候整個京都還是“上下一心”的,朝廷的“思維”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致的,但是這樣發展下去勢必會變成不一樣的,不過這也是後話了,現在的朝廷已經“統一”了“口徑”,也就說整個朝廷從上至下都有了這樣的一種“思維”,借由外力從幕府的手裏把權力給奪走,然後建立起自己的權威,再把權力給收回來,重現當年京都的威嚴。
可是這個思維有一個致命的問題,力量不是你的,憑什麽權力來了以後,要把權力讓給你呢?薩摩人出錢出力最後把肉送到朝廷的嘴裏,讓朝廷吃一個飽?開玩笑,朝廷傻,薩摩人可不傻。會有這樣的思維,大概也是某種自我感覺良好了吧,朝廷的“威嚴”正在日盛這樣的錯覺給了京都裏麵那些除了會裝點門麵的公卿過度良好的自我感覺了吧。
他們想不到的是在還沒有獲得權力之前,薩摩人就先成了京都朝廷的新的束縛和枷鎖。或許這也是為什麽正史裏,鬆平容保一到京都,天皇陛下就說出了那句,“容保,你是朕唯一的依靠”這樣的話的原因了吧。
【92ks就愛看書網】
江戶二百年來大概是京都朝廷活的最窩囊的歲月了,戰國時代怎麽說朝廷也還是一個牌坊,但凡是地方領主沒有一個敢不尊敬的,雖然生活困頓了點但是麵子卻還是在的,到了江戶時代以後,肚子雖然餓不到了,但是所有的臉麵都跌光了,所以說活的窩囊一點都不差,到了末期以來,朝廷終於感到了一絲透氣,一直壓在他們頭上的幕府現在看起來已經沒有更多的力量去繼續的鎮壓他們了。
從黑船來航開始,幕府對於這個天下的控製力是越來越小,從當年事事皆出於幕府,到黑船來航以後幕府允許外樣大名參政議政這就是最好的證明。而伴隨著後續的一係列事情,幕府的權威,控製力也下降的越來越快。到最後朝廷“欣喜”的發現,當年的“霸主”江戶,現在也要低聲下氣的求自己了,在此消彼長之下,公卿們覺得朝廷的“威嚴”開始慢慢的成長了起來,而在民間一係列尊王的浪潮也不停地告訴朝廷,他們在民間已經“複活”了,天下不再是“隻知江戶有將軍,不知京都有天皇”的局麵了。
當然在這樣的中朝廷還是受到了來自了老牌勢力幕府的打擊,但是這樣的打擊和朝廷所能獲得利益,實在是不在一個等次上,朝廷的“力量”正在日趨強大。在這一次薩摩人進駐京都的時候後,朝廷就破天荒的做出了一副我才是京都主人的樣子,有江戶幕府以來,但凡想要進入京都的外樣亦或是譜代都是要向幕府打報告的,但是現在朝廷就敢於“越俎代庖”了,直接跳過了京都所司代,自己就下了命令,把薩摩人給引進來了。這實際上是一種試探也是一種交易,試探的是幕府的反應,交易的是給薩摩以進京的許可,但是薩摩要保證朝廷的安全,其結果就是,幕府慫的和孫子一樣,而薩摩人毫不猶豫的就把二條禦所給保護了起來。
這樣的結果給朝廷的感覺那就是不論是進是退,現在朝廷都已經處在了不敗之地了,往前進朝廷有機會也有可能從幕府的手上攫取到更多的利益,因為幕府現在已經沒有那麽多的束縛和壓力了,竟然你不行了,還不得好好的從你身上敲詐一番,往後退的話,幕府要還是保存了非常強大的力量,現在的退縮隻是為了將來更大的懲罰的話,京都再巋然不懼,薩摩人現在是他們的保護層,有種你江戶就打上京都啊,沒有這份膽量,那麽幕府的任何懲罰都是開玩笑的事情。
這樣的想法,在京都上層中間達成了一致,也就是說上至天皇下至高官都把薩摩人當成了自己的“金主”,自己就死死抱住它的大腿,這樣下去伴隨著天下大勢,朝廷執掌天下一定指日可待。這是高官們想法,但是朝廷除了大量的高官,還有不少的寒酸的公卿呢,這些人可沒有資格和天皇和這些大臣去討論什麽朝廷的“方略”他們能接觸到的,隻有那些來自長州的激進思想了。
京都裏的公卿,二百年來一直都在受著幕府的欺辱,現在幕府不行了,而一種新的隱隱含著討伐幕府的學說在江戶城裏傳播,你說這些公卿會不會感到好奇,甚至直接就成為這些學說的信徒呢?這些公卿大多數都是接觸不到天皇和高官的,或者說他們的接觸的機會本身就很少,當然也有看不慣天皇身邊那一圈大臣的,故而轉向了攘夷的懷抱。於是長州的“布道”在京都就得到了大量的支持,而當這些凶徒手刃了所謂的“西洋奴”以後,這些公卿就會很大方的給這些凶徒以庇佑。
長州人借由公卿在完成自己的野望,這些公卿不亦是在接著他們的力量完成自己的抱負麽,於是在一個京都兩種思潮真的出現了。在有了薩摩藩的進駐以後,天皇心中那一時想到了的公武合體就變成了一個真實可行的計劃,而在長州的鼓動下,部分高官和其他大部分的中下級的公卿則變成了“堅定”的尊攘派。這一點在曆史上也是這樣的,和宮下嫁以後,朝廷和江戶看起來是公武合體了,但在實施方麵卻是什麽進展都沒有,直到薩摩人上洛,公武合體的政策才算是真正的實施起來。而尊攘派也並沒有的因為公武合體成為了主流就消亡了,反而因為薩摩人的進駐,幕府的消退,尊攘派在京都內部反而變得越演越烈。
正是這樣的兩種的政策在同一個地方的存在,所以才會給以後的“八一八政變”和“禁門之變”的發展埋下了伏筆,因為兩種思潮的對撞勢必會形成一些非常暴力的事情,這一點已經用人類的整個文明史來證明了,奴隸製度之於封建主義,封建主義之於資本主義,資本主義之於共產主義,這些思想碰撞無一例外的都造成了非常可怕的事情。
之所以思潮和思潮會產生碰撞,很大的原因都是因為雙方彼此把對方的思潮視作了死敵,雙方一見就視對方為死敵,恨不得把對麵徹底的消滅在萌芽狀態。但實際上任何一種思潮在其萌芽的狀態都是無害的,都一副和善的樣子的,隻有等到思潮成長到了一定的地步時候,這個時候他們就會把自己和善的麵具給摘掉,會變成一個可怕的怪物開始吞噬其他的東西,兩種思潮的不間斷成長,勢必會造成最後的碰撞了。
現在的京都也一樣沒有能夠拜托原先曆史上的變化,兩種思潮現在都在蓬勃的發展,終有一天雙方會有激烈碰撞的時候。總而言之現在京都的“思維”還是非常的混亂,兩種思潮都還在茁壯的成長,雙方現在還都是相安無事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雙方還是“親密戰友”,因為雙方現在都還有一個共同的鬥爭目標那就是幕府。
公武合體派要從幕府的手上獲得一些新的權益,而尊攘派則是要從根源上打擊消滅幕府,這個時候整個京都還是“上下一心”的,朝廷的“思維”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致的,但是這樣發展下去勢必會變成不一樣的,不過這也是後話了,現在的朝廷已經“統一”了“口徑”,也就說整個朝廷從上至下都有了這樣的一種“思維”,借由外力從幕府的手裏把權力給奪走,然後建立起自己的權威,再把權力給收回來,重現當年京都的威嚴。
可是這個思維有一個致命的問題,力量不是你的,憑什麽權力來了以後,要把權力讓給你呢?薩摩人出錢出力最後把肉送到朝廷的嘴裏,讓朝廷吃一個飽?開玩笑,朝廷傻,薩摩人可不傻。會有這樣的思維,大概也是某種自我感覺良好了吧,朝廷的“威嚴”正在日盛這樣的錯覺給了京都裏麵那些除了會裝點門麵的公卿過度良好的自我感覺了吧。
他們想不到的是在還沒有獲得權力之前,薩摩人就先成了京都朝廷的新的束縛和枷鎖。或許這也是為什麽正史裏,鬆平容保一到京都,天皇陛下就說出了那句,“容保,你是朕唯一的依靠”這樣的話的原因了吧。
【92ks就愛看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