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以後,在訓練場的中間,一個豎起的牌子上張貼了一份告示。大凡是武士沒有不識字的,或者說在幕末日本這個方寸之地,不識字的人都是少之又少的。趁著訓練的軍官還沒有到,所有人都圍了上去,仔細觀看著,這份告示上的內容。
“一、武士為勝而鬥,必修遵循大義,過分的殺戮與破壞是不可取的。
二、武士作戰必須佩帶本家標示,靠旗,禁止在不著靠旗標示條件下擅自作戰。
三、禁止處決投降的敵人,包括忍者,奸細,目付與主將會合理處置
四、禁止虐待降者,可以收繳其武器,但是不可收取其個人物品
五、醫者不可欺,必須對受傷的敵人做出適當的醫治,本家軍醫亦要對受傷的敵人施與救治。
六、禁止傷害平民百姓,禁止亂捕,對於古時遺留之名勝,古跡要加以保護,隻有在將領或高級武士的允許下方可征用百姓之物,並且征用之物需照真實的市價補償。
七、武士需要勤加鍛煉,刀術,射術,騎術,並以文化,不得疏懶
八、如果被俘,不得私自剖腹,必須得到主家的認可,否則視為犬死,無益名譽。
九、被俘後,被問及個人姓名,職務,家格,必須如實回答。但是認可情況下不得透露軍隊具體信息,亦不得透露本家的民生信息,不論對方威逼亦或是利誘。
十、違返以上命令者一律斬首示眾,並消除家名,若觸犯第七條則隻消除家名,若發現有敵人觸犯一至六條,不得私自報複,必須稟告上級武士或將領,獲得許可後方可進行報複行動。”
在這張寫著九條細則的紙張的頂上,留著一個標題,“幕府下屬武士十誡”。而在告示板的旁邊站著兩個武士,他們一左一右手裏端著步槍,目光嚴肅的看著前方。幕府本家的武士看過以後,大多數都皺了皺眉,陷入了思考然後就散開了。而我的藩兵則是在那邊看著,一邊看還一邊指指點點的,議論紛紛。“你說,這些東西都有必要寫出來麽?”,“是啊,是啊,這些不都是武士應該遵守的東西麽?”,“就是就是,幹嘛要列出來,大家要知道了,不就好了?”,這邊藩兵議論著,很快就到了應該訓練的時候,於是也都散了。
每天的訓練的都是太陽出來之前就開始了,本來體能訓練已經停止了,可是我回來以後,還是覺得體能不可廢,所以趕在每天西洋教官訓練之前把他們操練起來,結束了體能訓練以後再交由西洋教官。武士不像農夫,因為第一批來到這裏接受訓練的武士大多數對鐵炮這樣的東西都是不陌生的而且這首批來的人,都是接受過炮術訓練的人,也就是說對於火器,都有著一定的造詣,,雖然他們過往使用的武器是很落伍的,但是一法通萬法通,射擊的本質並沒有因為武器的變化而變化所以他們接受西洋教官訓練的時候並沒有什麽強烈的滯後感。
這些武士缺乏的最大的還是紀律。戰爭年代紀律的執行一直是很嚴格的,所以在戰國時代,武士們的戰鬥力異常的高,但是進入江戶幕府時代,天下再也沒有戰事,所以紀律也就慢慢的鬆弛了,雖然這些武士個人的技藝或許還是很好的,可是把這些人攢起來,作為軍陣在作戰,就不行了。再加上對於武士的紀律,大多數都是用一句虛無縹緲的武士道來規範的,這樣武士的行事就更加變得肆無忌憚。
武士道到底是什麽?武士道說白了也就是一種日本武士的道德規範,道德規範從來都是很虛無的,看似存在,但是卻很少有人會注意,亦或是明明大家都知道但是往往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最後道德也就不道德了。這樣的東西能夠束縛住人麽,或者說得更細一點束縛住人的欲望麽?
往往聽過這樣的一個道理,天下爭鬥不斷是因為大家都吃不飽,倉廩足而知禮節,隻要大家都吃飽了,糧食永遠富裕,那麽戰爭就不會發生。這其實是一種最大的謬論,人的欲望永遠是無窮無盡的,沒有盡頭的,大家都吃得飽了,也不過就是在吃得飽基礎上繼續進行爭鬥吧,而且因為大家的吃得飽,可能真夠會變得更厲害,傷害也會越大。
幕末的日本就是這樣,雖然天下百姓已經吃不飽了民不聊生但是統治階級一直吃得很飽,甚至還很脹,就是這樣的吃得飽,最後還是發生了一係列的反抗幕府的舉動,縱觀幕末的曆史,但凡的因為吃不飽的想要向幕府發難的無一例外都被鎮壓了下去,最後成功的顛覆了幕府的,正是那些吃得飽的人,他們都已經吃飽了為什麽還要去推翻幕府?沒有那麽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有的隻是因為無止境的欲望罷了。島津久光最早發難,他的目的是為建立島津幕府,長州人想要倒幕,無外乎也是這樣的目的外加上那對幕府持續了二百年的仇恨,最後才有了幕末的亂局。
西南戰爭其實也是這樣的,薩摩藩那群人,哪一個是吃不飽的?西鄉隆盛會吃不飽,有大久保利通罩著的薩摩人會餓死了?都不是的,說透了還是這些武士的不滿,不滿於被剝奪特權,於是發動了叛亂這個時候這些薩摩人怎麽不說忠君,怎麽不說愛國了,為何又不說武士道了?或許他們也想盡了一切辦法來粉飾自己的行動,但是叛亂就是叛亂從舉起刀的那一刻起,就已經不容辯駁了。所以這些都告訴我們吃飽了沒有用的,而且妄圖用虛無縹緲的禮節,道德,來維持社會的發展都是妄念,想要真正維持發展隻有依托於律法。
律法從何而來?律法實際上也就是道德的具象化,隻是用文字把道德固定在了紙麵上,到底也是道德,但是把道德上的那種虛無縹緲給徹底的撕碎了,留下的隻有冰冷冷的你可以這樣做,你不能這樣做?對於破壞的這樣的明確的道德者,除了殺戮那就沒有其他的選擇,這就是為什麽我的藩兵們在看過了那張紙上的東西以後,會有那麽一說的原因。
“村輔,你這樣做有沒有用啊。”德川家茂,在實行這一紙內容之前,德川家茂看著我問道。他沒有想到我會真的給了他一份這樣的軍法,而且還這麽快。軍法一事說起來也是他一時起意,雖然我已經請求他修改武家諸法度,並另立軍法,但是這些他都不是很上心,他上心的,隻他手下的武士居然違抗他的命令,拒絕接受訓練,這件事情是事關他最切身利益和威嚴的所以他才趕了過來,同時利用這個借口把德川容保拉攏進來也是他的次要目的,這些目的現在都達到了,那麽軍法本身就可有可無了。
在德川家茂的眼中,武士自然遵循武士道,武士道就是最好的軍法的,這不僅是他的看法,也是所有幕末時代武士們的看法,所以日本陸軍的軍法,籠統地說也就是最初的原則性法律《軍人敕諭》那都是到西南戰爭以後五年的事情了,可見對於律法武士們是不樂意見到的,他們跟崇信道德,為什麽呢,誰願意有事沒事豎一道牆堵在自己的麵前,告訴你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總而言之即使是時代先行者亦會受困於時代的眼光。
“將軍大人,軍法的製定是一定有必要的,這樣可以確保軍隊的忠心,最重要的是軍隊不會落在一人一藩的手中,而且能夠保證軍隊持久的戰鬥力。”我這樣的說道,這樣的話語顯然是打動了德川家茂,德川家茂思慮了很久,我都沒有說話,最後德川家茂應允了,但是還是很疑惑的。
這是一場勝利,軍隊的軍魂的形成要麽是將領,要麽就是法律,依托將領形成的軍魂,將領一死那麽什麽都沒有了,而軍法形成的軍魂則是長久不息的,如果在現在就給軍隊打下這樣的軍法,那麽這支日本未來的軍隊的核心,就會把這樣的軍魂傳遞下去,那麽至少他們不會變的那樣的殘暴,隻要能夠做出絲毫的改變,或許對我都是一場勝利吧
【92ks就愛看書網】
“一、武士為勝而鬥,必修遵循大義,過分的殺戮與破壞是不可取的。
二、武士作戰必須佩帶本家標示,靠旗,禁止在不著靠旗標示條件下擅自作戰。
三、禁止處決投降的敵人,包括忍者,奸細,目付與主將會合理處置
四、禁止虐待降者,可以收繳其武器,但是不可收取其個人物品
五、醫者不可欺,必須對受傷的敵人做出適當的醫治,本家軍醫亦要對受傷的敵人施與救治。
六、禁止傷害平民百姓,禁止亂捕,對於古時遺留之名勝,古跡要加以保護,隻有在將領或高級武士的允許下方可征用百姓之物,並且征用之物需照真實的市價補償。
七、武士需要勤加鍛煉,刀術,射術,騎術,並以文化,不得疏懶
八、如果被俘,不得私自剖腹,必須得到主家的認可,否則視為犬死,無益名譽。
九、被俘後,被問及個人姓名,職務,家格,必須如實回答。但是認可情況下不得透露軍隊具體信息,亦不得透露本家的民生信息,不論對方威逼亦或是利誘。
十、違返以上命令者一律斬首示眾,並消除家名,若觸犯第七條則隻消除家名,若發現有敵人觸犯一至六條,不得私自報複,必須稟告上級武士或將領,獲得許可後方可進行報複行動。”
在這張寫著九條細則的紙張的頂上,留著一個標題,“幕府下屬武士十誡”。而在告示板的旁邊站著兩個武士,他們一左一右手裏端著步槍,目光嚴肅的看著前方。幕府本家的武士看過以後,大多數都皺了皺眉,陷入了思考然後就散開了。而我的藩兵則是在那邊看著,一邊看還一邊指指點點的,議論紛紛。“你說,這些東西都有必要寫出來麽?”,“是啊,是啊,這些不都是武士應該遵守的東西麽?”,“就是就是,幹嘛要列出來,大家要知道了,不就好了?”,這邊藩兵議論著,很快就到了應該訓練的時候,於是也都散了。
每天的訓練的都是太陽出來之前就開始了,本來體能訓練已經停止了,可是我回來以後,還是覺得體能不可廢,所以趕在每天西洋教官訓練之前把他們操練起來,結束了體能訓練以後再交由西洋教官。武士不像農夫,因為第一批來到這裏接受訓練的武士大多數對鐵炮這樣的東西都是不陌生的而且這首批來的人,都是接受過炮術訓練的人,也就是說對於火器,都有著一定的造詣,,雖然他們過往使用的武器是很落伍的,但是一法通萬法通,射擊的本質並沒有因為武器的變化而變化所以他們接受西洋教官訓練的時候並沒有什麽強烈的滯後感。
這些武士缺乏的最大的還是紀律。戰爭年代紀律的執行一直是很嚴格的,所以在戰國時代,武士們的戰鬥力異常的高,但是進入江戶幕府時代,天下再也沒有戰事,所以紀律也就慢慢的鬆弛了,雖然這些武士個人的技藝或許還是很好的,可是把這些人攢起來,作為軍陣在作戰,就不行了。再加上對於武士的紀律,大多數都是用一句虛無縹緲的武士道來規範的,這樣武士的行事就更加變得肆無忌憚。
武士道到底是什麽?武士道說白了也就是一種日本武士的道德規範,道德規範從來都是很虛無的,看似存在,但是卻很少有人會注意,亦或是明明大家都知道但是往往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最後道德也就不道德了。這樣的東西能夠束縛住人麽,或者說得更細一點束縛住人的欲望麽?
往往聽過這樣的一個道理,天下爭鬥不斷是因為大家都吃不飽,倉廩足而知禮節,隻要大家都吃飽了,糧食永遠富裕,那麽戰爭就不會發生。這其實是一種最大的謬論,人的欲望永遠是無窮無盡的,沒有盡頭的,大家都吃得飽了,也不過就是在吃得飽基礎上繼續進行爭鬥吧,而且因為大家的吃得飽,可能真夠會變得更厲害,傷害也會越大。
幕末的日本就是這樣,雖然天下百姓已經吃不飽了民不聊生但是統治階級一直吃得很飽,甚至還很脹,就是這樣的吃得飽,最後還是發生了一係列的反抗幕府的舉動,縱觀幕末的曆史,但凡的因為吃不飽的想要向幕府發難的無一例外都被鎮壓了下去,最後成功的顛覆了幕府的,正是那些吃得飽的人,他們都已經吃飽了為什麽還要去推翻幕府?沒有那麽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有的隻是因為無止境的欲望罷了。島津久光最早發難,他的目的是為建立島津幕府,長州人想要倒幕,無外乎也是這樣的目的外加上那對幕府持續了二百年的仇恨,最後才有了幕末的亂局。
西南戰爭其實也是這樣的,薩摩藩那群人,哪一個是吃不飽的?西鄉隆盛會吃不飽,有大久保利通罩著的薩摩人會餓死了?都不是的,說透了還是這些武士的不滿,不滿於被剝奪特權,於是發動了叛亂這個時候這些薩摩人怎麽不說忠君,怎麽不說愛國了,為何又不說武士道了?或許他們也想盡了一切辦法來粉飾自己的行動,但是叛亂就是叛亂從舉起刀的那一刻起,就已經不容辯駁了。所以這些都告訴我們吃飽了沒有用的,而且妄圖用虛無縹緲的禮節,道德,來維持社會的發展都是妄念,想要真正維持發展隻有依托於律法。
律法從何而來?律法實際上也就是道德的具象化,隻是用文字把道德固定在了紙麵上,到底也是道德,但是把道德上的那種虛無縹緲給徹底的撕碎了,留下的隻有冰冷冷的你可以這樣做,你不能這樣做?對於破壞的這樣的明確的道德者,除了殺戮那就沒有其他的選擇,這就是為什麽我的藩兵們在看過了那張紙上的東西以後,會有那麽一說的原因。
“村輔,你這樣做有沒有用啊。”德川家茂,在實行這一紙內容之前,德川家茂看著我問道。他沒有想到我會真的給了他一份這樣的軍法,而且還這麽快。軍法一事說起來也是他一時起意,雖然我已經請求他修改武家諸法度,並另立軍法,但是這些他都不是很上心,他上心的,隻他手下的武士居然違抗他的命令,拒絕接受訓練,這件事情是事關他最切身利益和威嚴的所以他才趕了過來,同時利用這個借口把德川容保拉攏進來也是他的次要目的,這些目的現在都達到了,那麽軍法本身就可有可無了。
在德川家茂的眼中,武士自然遵循武士道,武士道就是最好的軍法的,這不僅是他的看法,也是所有幕末時代武士們的看法,所以日本陸軍的軍法,籠統地說也就是最初的原則性法律《軍人敕諭》那都是到西南戰爭以後五年的事情了,可見對於律法武士們是不樂意見到的,他們跟崇信道德,為什麽呢,誰願意有事沒事豎一道牆堵在自己的麵前,告訴你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總而言之即使是時代先行者亦會受困於時代的眼光。
“將軍大人,軍法的製定是一定有必要的,這樣可以確保軍隊的忠心,最重要的是軍隊不會落在一人一藩的手中,而且能夠保證軍隊持久的戰鬥力。”我這樣的說道,這樣的話語顯然是打動了德川家茂,德川家茂思慮了很久,我都沒有說話,最後德川家茂應允了,但是還是很疑惑的。
這是一場勝利,軍隊的軍魂的形成要麽是將領,要麽就是法律,依托將領形成的軍魂,將領一死那麽什麽都沒有了,而軍法形成的軍魂則是長久不息的,如果在現在就給軍隊打下這樣的軍法,那麽這支日本未來的軍隊的核心,就會把這樣的軍魂傳遞下去,那麽至少他們不會變的那樣的殘暴,隻要能夠做出絲毫的改變,或許對我都是一場勝利吧
【92ks就愛看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