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分抱歉,這一次是我們越權了。”江戶天守閣,禦庭番眾的首領半藏跪在地上對德川家茂謝罪。“沒事,沒事,這不是你的錯誤,也不是她的錯誤,想來就算入了惡鬼之道,心中也總會有一絲人情的吧,況且這一次她做的很及時,不然後麵的局麵就很複雜了,現在這樣反而很好。”德川家茂笑笑沒有怪罪半藏。京都的情報機構直轄於江戶的禦庭番,禦庭番則作為德川幕府的直轄秘密機構由將軍直接指揮,如果非要說那就隻能說是國家安全局兼中央情報局,他們擁有私設武力(自己本身就是忍者),擁有收集情報,分析情報的能力,可以在將軍的批準下,直接或間接的逮捕,毀滅一些人或事,這是他們的本職工作。
可是你見過任何一個情報機構,直接指揮地方軍隊鎮壓叛亂?就算是後世如日中天的克格勃也從來做不到這一點,即使他們有這個能力他們也不敢不會去做,因為做了這一件事就表示這個機構會變成一個非常可怕的組織,具體如何可怕可以自己想想,最重要的一點就算這個機構並沒有什麽二心,這樣的舉動也會造成當權者的提防,情報機構一旦被提防了,那勢必會造成自己權力的大幅度喪失,具體可以看看明朝,錦衣衛,東廠,西廠就是這樣一步步形成的。所以半藏什麽話都不多說,進來就謝罪,也別解釋什麽,就看你的頂頭上司是什麽意思吧。
看的依舊跪在地上的半藏,德川家茂搖搖頭,具體的每一個地方是誰負責,德川家茂心裏很清楚的,從他一開始派出武田信茂的時候,他就已經做好了京都會發生這樣事情的心理準備。一個明君有一點是不能沒有的,那就是理解,雖然君主的理解很珍貴,但是一定要有,如果君主完全不能有寬恕和理解,那麽不論他在其他的方麵多麽出色其結果都是滅亡,這也是德川家一代代傳下來的,最好的例子就是織田信長,如果織田信長能夠待人更多的寬恕,大概也就不會有後麵兩隻動物的動物物語了。
更何況這一次忍者眾的插手,是做了一件不得不說的好事,避免了京都的群龍無首,從而出現權力斷檔。現在這種情況隻要讓德川容保趕回京都就好了,幕府可以從容應對接下來的局麵。“你先下去吧,以後注意就好,京都出現這樣的事情我就算了,別的地方可不要模仿啊。”德川家茂最後有點無奈的笑著說道,這句話說完,下麵的半藏渾身上來都抖了一遍,他聽出來了,這既是理解與寬恕,同時也是警告,主君說到這一步也就到頭了,剩下的隻有自己去注意了。“下臣知道了。”半藏行了一個忍者禮,然後幾步退了出去。
“將軍大人,井伊大人求見。”此時一個小姓稟告。“嗯,讓他進來。”德川家茂放下了手裏的筆,半藏離開以後,德川家茂繼續投入了每天的工作,過了一會這個小姓才來通報。“將軍大人,上洛的準備已經就緒了,但是現在這樣的情況是不是適合?”井伊直弼頭頂房梁,腦門放光的說道。“那你說我們現在應該怎麽辦?”德川家茂看著井伊直弼問道。“這是一個好機會逼迫京都和薩摩,尊攘派擾亂京都治安,我們需要長期派駐重兵保衛皇室,薩摩蓄意向我們宣戰,可以先警告後進攻,削弱薩摩人的反抗能力。”井伊直弼出手依舊是狠絕,不給別人留活路,完全通過暴力解決問題。
“井伊,你說的這些和我上洛並不衝突吧?”德川家茂笑著說道。“確實如此,但是此時此刻上洛風險太多,一旦將軍大人你出現危險,那麽我剛才說的那些就一件都達不成了,而且幕府也會有動蕩之虞,此時此刻確實不是上洛的最佳時機。”井伊直弼不慌不忙的說道。“可是上洛一事,已是天下皆知,如果草草停下來,那損失也不會小。”德川家茂看著井伊直弼反駁道。“君子不立危牆,作為天下人怎可輕易赴險。”井伊直弼閉上了眼。
“正是作為天下人,更是要做天下事,京都現在看上去危險實際上是安全,這一點我想你也很清楚,尊攘派被清除了多少,你很清楚,薩摩人不會也不可能真的堂而皇之和我們現在就宣戰,此時此刻上洛乃是最好的良機,以後就不會有這樣的機會了。”德川家茂盯著井伊直弼說道。“幕府就是幕府,何故要和京都通氣。”井伊直弼也睜開了眼,說到底井伊直弼是不支持德川家茂上洛的,在井伊直弼看來力量才是關鍵,名義是其次的,隻有力量不足的時候名義才顯得重要,所以他可以毫不猶豫的執行安政大獄,亦可以不顧一切直接打向了江戶天守閣,隻有當自己力不能及的時候,他才會接受來自京都的支援。
現在的幕府正處在重新興起的時候,力量正在重新積攢,對於京都的支援,實在是可有可無,井伊直弼主掌政事,工廠的能力他已經清楚,雖然隻在江戶城有了這麽一家兩家工廠,但是就這樣其爆發性的產能與收益已經讓井伊直弼目眩神迷,作為一個開國派,井伊直弼實際上是一個被迫開國派,他知道西洋強大,他知道對方船堅炮利,可是就算是這樣開國還是一個顛覆了幾百年國政的大事,這個罪名,這個責任,如果不是一定要背,誰都不會去背的,背不起,也背不動,井伊直弼可以說處在風口浪尖之上,不開則速死,開國則慢死,那麽多活一陣是一陣,所以井伊直弼義無反顧的上了。
可是現在井伊直弼對於開國更加趨於主動,工廠之利太明顯了。日本的工業化所受到的阻力遠要比隔著一條海的滿清容易的太多了,日本沒有複雜的文官集團,沒有所謂的士紳勢力,有的隻有從上至下的服從,認命,雖然各藩各自為政,但是你有的我也要有的心態使得從一開始日本就有了簡單的工業基礎,而中國就慘的多了。井伊直弼手上有著最近幾個月工廠收入,按照德川家茂的授意,桑名藩也開始購入幕府產的武器了,鐵礦石用自己的,工廠人力幾乎免費,時間近乎二十四小時開工,出售價格則是隻比進口洋貨差一點,就這樣湧入了幕府財政內部黃金差點嚇壞了井伊直弼,他知道各藩都有自己的小金庫,也知道幕府每年從他們身上能夠壓榨出來的賦稅並不多,可是一個親藩都這麽富,可見幕末之混亂。
眾所周知,幕末歲月經常有大規模的經濟動蕩,物價飛漲,然後各藩都說自己窮,然後幕府改革,改革以後過一段時間又接著壞,所以給我們產生了一個錯覺,幕末以來日本很窮,窮的揭不開鍋。可實際上日本的經濟是一個怪胎,他們采取的是米本位,也是大米作為最重要的儲備,這樣勢必就會出現一個嚴重的問題,大米又不是可以長期儲備的東西,而大米的獲得又要看天時,這樣就必然會出現周期性的波動,而且一旦老天不給力,那就更慘,收成不好,但是藩主要的東西不會少,幕府要的不會少,民不聊生啊。
打住,那真金白銀呢?這些東西都跑哪去了?米本位,難道就沒有金銀了麽?日本好歹也是一個有著不俗金銀礦的國度哎。金銀礦一經開采一大部分進入幕府的口袋成為儲備,部分則進入市場進行流通,而在流通環節中其重要作用的商人,則從低買高賣(他們賣的東西比如鐵炮,比如奢侈品)中獲利,他們獲利了自然就要老老實實的上繳很大一部分給自己經商道路上的藩主,這樣一層層的盤剝商人也就廢了,但是富了幕府和各藩,他們把金銀都收起來了,作為進行某些隻能使用金銀來進行的交易例如購買新的武器,修繕城市。
所以真的要去找,幕府的金銀是不缺的,各藩亦如此,但是經濟波動還是不停的,為什麽,當米少的時候,金銀有個毛用?這個時候金銀就是一堆金屬而已,能讓金屬變成米那就隻有買賣了,而買賣就涉及到另一個問題了。所以幕府多次經濟改革都是從農業上著手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解決米的產量,唯獨一次從金融角度去修改的,結果還徹底失敗了,這就是幕末,一個經濟上的怪胎。
回到正題,井伊直弼得了這麽大一筆的收入,喜不自勝,接下來很多的事情井伊直弼都可以放心大膽的去做,而同時也讓他有底氣了,確實米很重要,但有錢可以買不是,買賣涉及的問題就在這裏了,都說日本商人囤積居奇,囤積大米,然後引發百姓騷亂,可是商人要是沒有產米地的大名亦或是幕府的授意他們敢!囤積居奇為了什麽?收繳財富,地方通過暴利富自己,幕府通過暴利,壓製地方的金銀儲備,而米缺的地方隻好咬著牙買米,會津人有一次成功的改革扭轉了經濟問題,那就是在原來種糧的地上種高麗參,既然不產米老子索性種經濟作物,沒有足夠的米那我就賺足夠得錢,每年穩定的兩萬兩黃金,大大的拯救了會津人。
現在幕府本家也有這樣的一條生財之路,幕府完全不怕經濟波動,此時還要找京都穿一條褲子麽?拉倒吧,井伊直弼絕對不會這樣認為的。“這是信譽,無關力量,天下人就要有天下人的氣度,和他的胸襟,既然我已經答應上洛了,不論前方是什麽亦或是是否有必要,我都要去做,這樣才不會失信於天下。”德川家茂突然慷概激昂起來,任何一個政府都是需要信用的,獨裁政府的信用是建立在君王的信譽上的,民主政府的信用是建立在執政團體的信用上的,失去了信用政府也就完蛋了。
“嗯??????”井伊直弼沉吟不語。“我知道你是考慮到我的安危,但是我的安危你是最清楚的,這個幕末沒有人能威脅我,不論是誰。”德川家茂看向了井伊直弼略含深意說道,井伊直弼眉頭一皺,終於不說話了,這是在影射他當時的叛亂。“況且武田受傷,我也應當去看看,所以上洛之行不可廢除,一定要繼續下去。”最後德川家茂用一句話把後麵的事情給定下去了,井伊直弼最後躬身領命而去。
而就在德川家茂決定繼續上洛的時候,京都那邊一股來自百姓的反幕府的怨氣正在襲向武田家的駐地,後續的事件繼續演進著。
【92ks就愛看書網】
可是你見過任何一個情報機構,直接指揮地方軍隊鎮壓叛亂?就算是後世如日中天的克格勃也從來做不到這一點,即使他們有這個能力他們也不敢不會去做,因為做了這一件事就表示這個機構會變成一個非常可怕的組織,具體如何可怕可以自己想想,最重要的一點就算這個機構並沒有什麽二心,這樣的舉動也會造成當權者的提防,情報機構一旦被提防了,那勢必會造成自己權力的大幅度喪失,具體可以看看明朝,錦衣衛,東廠,西廠就是這樣一步步形成的。所以半藏什麽話都不多說,進來就謝罪,也別解釋什麽,就看你的頂頭上司是什麽意思吧。
看的依舊跪在地上的半藏,德川家茂搖搖頭,具體的每一個地方是誰負責,德川家茂心裏很清楚的,從他一開始派出武田信茂的時候,他就已經做好了京都會發生這樣事情的心理準備。一個明君有一點是不能沒有的,那就是理解,雖然君主的理解很珍貴,但是一定要有,如果君主完全不能有寬恕和理解,那麽不論他在其他的方麵多麽出色其結果都是滅亡,這也是德川家一代代傳下來的,最好的例子就是織田信長,如果織田信長能夠待人更多的寬恕,大概也就不會有後麵兩隻動物的動物物語了。
更何況這一次忍者眾的插手,是做了一件不得不說的好事,避免了京都的群龍無首,從而出現權力斷檔。現在這種情況隻要讓德川容保趕回京都就好了,幕府可以從容應對接下來的局麵。“你先下去吧,以後注意就好,京都出現這樣的事情我就算了,別的地方可不要模仿啊。”德川家茂最後有點無奈的笑著說道,這句話說完,下麵的半藏渾身上來都抖了一遍,他聽出來了,這既是理解與寬恕,同時也是警告,主君說到這一步也就到頭了,剩下的隻有自己去注意了。“下臣知道了。”半藏行了一個忍者禮,然後幾步退了出去。
“將軍大人,井伊大人求見。”此時一個小姓稟告。“嗯,讓他進來。”德川家茂放下了手裏的筆,半藏離開以後,德川家茂繼續投入了每天的工作,過了一會這個小姓才來通報。“將軍大人,上洛的準備已經就緒了,但是現在這樣的情況是不是適合?”井伊直弼頭頂房梁,腦門放光的說道。“那你說我們現在應該怎麽辦?”德川家茂看著井伊直弼問道。“這是一個好機會逼迫京都和薩摩,尊攘派擾亂京都治安,我們需要長期派駐重兵保衛皇室,薩摩蓄意向我們宣戰,可以先警告後進攻,削弱薩摩人的反抗能力。”井伊直弼出手依舊是狠絕,不給別人留活路,完全通過暴力解決問題。
“井伊,你說的這些和我上洛並不衝突吧?”德川家茂笑著說道。“確實如此,但是此時此刻上洛風險太多,一旦將軍大人你出現危險,那麽我剛才說的那些就一件都達不成了,而且幕府也會有動蕩之虞,此時此刻確實不是上洛的最佳時機。”井伊直弼不慌不忙的說道。“可是上洛一事,已是天下皆知,如果草草停下來,那損失也不會小。”德川家茂看著井伊直弼反駁道。“君子不立危牆,作為天下人怎可輕易赴險。”井伊直弼閉上了眼。
“正是作為天下人,更是要做天下事,京都現在看上去危險實際上是安全,這一點我想你也很清楚,尊攘派被清除了多少,你很清楚,薩摩人不會也不可能真的堂而皇之和我們現在就宣戰,此時此刻上洛乃是最好的良機,以後就不會有這樣的機會了。”德川家茂盯著井伊直弼說道。“幕府就是幕府,何故要和京都通氣。”井伊直弼也睜開了眼,說到底井伊直弼是不支持德川家茂上洛的,在井伊直弼看來力量才是關鍵,名義是其次的,隻有力量不足的時候名義才顯得重要,所以他可以毫不猶豫的執行安政大獄,亦可以不顧一切直接打向了江戶天守閣,隻有當自己力不能及的時候,他才會接受來自京都的支援。
現在的幕府正處在重新興起的時候,力量正在重新積攢,對於京都的支援,實在是可有可無,井伊直弼主掌政事,工廠的能力他已經清楚,雖然隻在江戶城有了這麽一家兩家工廠,但是就這樣其爆發性的產能與收益已經讓井伊直弼目眩神迷,作為一個開國派,井伊直弼實際上是一個被迫開國派,他知道西洋強大,他知道對方船堅炮利,可是就算是這樣開國還是一個顛覆了幾百年國政的大事,這個罪名,這個責任,如果不是一定要背,誰都不會去背的,背不起,也背不動,井伊直弼可以說處在風口浪尖之上,不開則速死,開國則慢死,那麽多活一陣是一陣,所以井伊直弼義無反顧的上了。
可是現在井伊直弼對於開國更加趨於主動,工廠之利太明顯了。日本的工業化所受到的阻力遠要比隔著一條海的滿清容易的太多了,日本沒有複雜的文官集團,沒有所謂的士紳勢力,有的隻有從上至下的服從,認命,雖然各藩各自為政,但是你有的我也要有的心態使得從一開始日本就有了簡單的工業基礎,而中國就慘的多了。井伊直弼手上有著最近幾個月工廠收入,按照德川家茂的授意,桑名藩也開始購入幕府產的武器了,鐵礦石用自己的,工廠人力幾乎免費,時間近乎二十四小時開工,出售價格則是隻比進口洋貨差一點,就這樣湧入了幕府財政內部黃金差點嚇壞了井伊直弼,他知道各藩都有自己的小金庫,也知道幕府每年從他們身上能夠壓榨出來的賦稅並不多,可是一個親藩都這麽富,可見幕末之混亂。
眾所周知,幕末歲月經常有大規模的經濟動蕩,物價飛漲,然後各藩都說自己窮,然後幕府改革,改革以後過一段時間又接著壞,所以給我們產生了一個錯覺,幕末以來日本很窮,窮的揭不開鍋。可實際上日本的經濟是一個怪胎,他們采取的是米本位,也是大米作為最重要的儲備,這樣勢必就會出現一個嚴重的問題,大米又不是可以長期儲備的東西,而大米的獲得又要看天時,這樣就必然會出現周期性的波動,而且一旦老天不給力,那就更慘,收成不好,但是藩主要的東西不會少,幕府要的不會少,民不聊生啊。
打住,那真金白銀呢?這些東西都跑哪去了?米本位,難道就沒有金銀了麽?日本好歹也是一個有著不俗金銀礦的國度哎。金銀礦一經開采一大部分進入幕府的口袋成為儲備,部分則進入市場進行流通,而在流通環節中其重要作用的商人,則從低買高賣(他們賣的東西比如鐵炮,比如奢侈品)中獲利,他們獲利了自然就要老老實實的上繳很大一部分給自己經商道路上的藩主,這樣一層層的盤剝商人也就廢了,但是富了幕府和各藩,他們把金銀都收起來了,作為進行某些隻能使用金銀來進行的交易例如購買新的武器,修繕城市。
所以真的要去找,幕府的金銀是不缺的,各藩亦如此,但是經濟波動還是不停的,為什麽,當米少的時候,金銀有個毛用?這個時候金銀就是一堆金屬而已,能讓金屬變成米那就隻有買賣了,而買賣就涉及到另一個問題了。所以幕府多次經濟改革都是從農業上著手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解決米的產量,唯獨一次從金融角度去修改的,結果還徹底失敗了,這就是幕末,一個經濟上的怪胎。
回到正題,井伊直弼得了這麽大一筆的收入,喜不自勝,接下來很多的事情井伊直弼都可以放心大膽的去做,而同時也讓他有底氣了,確實米很重要,但有錢可以買不是,買賣涉及的問題就在這裏了,都說日本商人囤積居奇,囤積大米,然後引發百姓騷亂,可是商人要是沒有產米地的大名亦或是幕府的授意他們敢!囤積居奇為了什麽?收繳財富,地方通過暴利富自己,幕府通過暴利,壓製地方的金銀儲備,而米缺的地方隻好咬著牙買米,會津人有一次成功的改革扭轉了經濟問題,那就是在原來種糧的地上種高麗參,既然不產米老子索性種經濟作物,沒有足夠的米那我就賺足夠得錢,每年穩定的兩萬兩黃金,大大的拯救了會津人。
現在幕府本家也有這樣的一條生財之路,幕府完全不怕經濟波動,此時還要找京都穿一條褲子麽?拉倒吧,井伊直弼絕對不會這樣認為的。“這是信譽,無關力量,天下人就要有天下人的氣度,和他的胸襟,既然我已經答應上洛了,不論前方是什麽亦或是是否有必要,我都要去做,這樣才不會失信於天下。”德川家茂突然慷概激昂起來,任何一個政府都是需要信用的,獨裁政府的信用是建立在君王的信譽上的,民主政府的信用是建立在執政團體的信用上的,失去了信用政府也就完蛋了。
“嗯??????”井伊直弼沉吟不語。“我知道你是考慮到我的安危,但是我的安危你是最清楚的,這個幕末沒有人能威脅我,不論是誰。”德川家茂看向了井伊直弼略含深意說道,井伊直弼眉頭一皺,終於不說話了,這是在影射他當時的叛亂。“況且武田受傷,我也應當去看看,所以上洛之行不可廢除,一定要繼續下去。”最後德川家茂用一句話把後麵的事情給定下去了,井伊直弼最後躬身領命而去。
而就在德川家茂決定繼續上洛的時候,京都那邊一股來自百姓的反幕府的怨氣正在襲向武田家的駐地,後續的事件繼續演進著。
【92ks就愛看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