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謠言,作為謠言中傷害最大的一種,一向都是被統治者和統治階層嚴防死守的謠言種類。你可以散播明天豬肉漲價,後天醬油沒有了,這些至多也就是開張罰單至多讓你進去呆上個一個月什麽的,但是你要有事沒事就開始散布這個統治者的什麽的那個統治者後代什麽的,那對不住很可能你可能就要接受非常可怕的製裁了。所以越是政治穩定的國家,關於這方麵的謠言監管的就會越嚴格,越徹底,就好比美國絕對不會出現要把議會製改成君主立憲製,而台灣也絕對不可能出現深綠要求兩岸統一一樣。
但是當一個國家政局開始動蕩的時候,這些政治係的謠言就會開始四處流淌,並且其流淌的程度會伴隨著國家政局的不穩定性一步步的加劇加深,最後成為整個社會動亂的一個難以想象的導火線。此時此刻的,京都就正在經曆這樣的情況,京都的大街小巷當中各種謠言漫天飛舞,而其中傳播的最厲害的就是一條,當今陛下唯一的孩子不是他親生的,因為皇後從來就沒有生過孩子,這個孩子是當今陛下為了阻止其他皇族染指皇權而從不知名的地方抱出來的。
庶民百姓從來不會知道天皇這個位置到底有多麽的坑人,他們隻是覺得天皇的位置是最神聖的,所以一定所有的皇族都非常並且熱切期盼成為天皇。可實際情況是,皇族子弟都是能不當天皇就不當,混一個親王,要名分有名分,要養活自己也能養活自己,跑出去當天皇什麽的吃力不討好深愛去誰去。所以皇室一族根本不可能為了什麽所謂正統權而去抱一個野孩子回來。但是這個謠言還是成為了京都最盛傳的謠言。為什麽呢,這就說道謠言的一個最重要的屬性,不可證偽。
每一個謠言我們都可以視作是一個小型的陰謀論,陰謀論這種東西從來都是通過大量的旁證來證明某一件事情的真實性,就比如猶太人毀滅世界什麽的,無數的人都喜歡說的一種陰謀論。但是問題在於所有人能夠舉出的例證都不是直接證據,全部都是間接證據,比如說今天看見某個猶太商人拎個包和某個重要政治家會麵了,或者說根據觀察發現全社會中的精英職業大部分都是猶太人然後得出結論社會被猶太人把持了。
雖然這些證據不假,但是用這些證據最後就真的能證明猶太人毀滅世界了?開玩笑,對於想要證明猶太人毀滅世界這件事情而言,這些證據就是玩笑。想要證明一個事件或者結果的真偽隻要學過高中數學的都應該知道,可以通過程序圖圖來證明,程序圖裏的每一個變量都是非常精密的。稍作改動哪怕隻是順序的變化,那麽結果就會發生劇烈變化,但是陰謀論一旦導入程序圖裏麵,你會發現所有收集來的證據,也就是你的變量不論你怎麽改動或者調整推到順序,最後都能導出同一個結果,如果是這樣那絕對不是代表它鐵證如山,而恰恰證明了它的虛假。你都無法證明它是假的,你憑什麽說他是真的?
京都市民現在手裏麵的變量就是這樣的情況。一個就是已經說過的皇後從來沒有生過孩子,另外一個就是,如果真的是皇子,為什麽會送到幕府那裏?皇子天生貴胄無論如何都不可能送到幕府的手裏去的,而且這樣的事情亙古以來就沒有出現過(其實經常發生,一休就是典型的例子。雖然幕府沒有接手,但是安排去幹和尚去了,這裏還是要吐槽千萬不要光看一休的故事就覺得如何了,一休這貨絕對是淨土真宗(以後會發展成一向宗的),喝酒吃肉娶老婆。最後還成了大師,真是臥槽),所以這個皇子一定不是陛下親生,不然陛下做不出來這樣的事情。
人類對於自己所未知的事情總是喜歡去幻想,並且會把自己的幻想作為事情唯一的結果並四處傳播,所以謠言能夠大範圍的傳播和人類的這一天然屬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三人成虎的道理又告訴我們,當謠言大範圍,不間斷的傳播以後,它就會變成讓人畏懼的事實,謠言止於智者,也隻是停止,之者也沒有辦法把一個快要成為了現實的謠言變成謊言,所以我們就能夠看見為什麽我們的國家和政府會下大力氣來整治謠言,雖然這裏麵一定存在著別的彎彎繞,但是總這個角度來說從根源阻止謠言是最好的選擇。
麵對京都的謠言,孝明傻眼了。睦仁是私生子,這一點無論如何不能曝光,這對於名聲有礙,堂堂天皇和一個侍女結合搞出來了這麽一個孩子,怎麽說都不好聽,所以孝明無論如何不可能出來辟謠,畢竟謠言裏麵說的皇後無後這是真的,要是真的讓皇家出來辟謠,讓皇後現身說法那麵子跌的不比別的少,孝明完全不知所措。如果隻是謠言還則罷了,孝明的桌案上此刻擺著幾份奏疏,這幾份奏疏的要求很簡單,更換儲君,不然有失國體。
孝明如果同意了這幾份奏疏,這不亞於向百姓承認謠言是真的,反過來不同意,謠言愈演愈烈的話,要是超過了掌控一樣會變得不可收拾。看著這幾份奏疏的上書人,孝明就覺得一陣子惱火,這些人就是擺明了的尊攘派公卿,孝明幾乎想都不用想就知道這一次的謠言一定是和這些個尊攘派公卿有關的,哪有這邊謠言起,那邊就來奏疏的,這不分明在自己的臉上寫好了“是我幹的”一樣嗎。
從行幸開始孝明就已經很不爽這些人了,這一次這些人都跳出來了,孝明簡直是忍無可忍,可是孝明沒有任何手段能夠製裁他們,這就是天皇啊。與此同時在謠言愈演愈烈的時候,孝明又聽到了一個消息,說是在築波有人發動了一揆,他們高喊著廢除儲君的口號,正朝著京都進軍,孝明整個人都懵了,這幫子尊攘派到底要幹嘛?孝明此時迫切需求一個助力,一隻援手。“懇請陛下賜予臣以聖諭,臣定將此次事件平息,還睦仁太子殿下一個清白和公道。”就在孝明束手無策的時候,薩摩大久保一藏(利通)和幕府武田信茂求見,開口就是來事的。(未完待續。。)
ps:這兩天要靜靜心,滿腦子漿糊了....
但是當一個國家政局開始動蕩的時候,這些政治係的謠言就會開始四處流淌,並且其流淌的程度會伴隨著國家政局的不穩定性一步步的加劇加深,最後成為整個社會動亂的一個難以想象的導火線。此時此刻的,京都就正在經曆這樣的情況,京都的大街小巷當中各種謠言漫天飛舞,而其中傳播的最厲害的就是一條,當今陛下唯一的孩子不是他親生的,因為皇後從來就沒有生過孩子,這個孩子是當今陛下為了阻止其他皇族染指皇權而從不知名的地方抱出來的。
庶民百姓從來不會知道天皇這個位置到底有多麽的坑人,他們隻是覺得天皇的位置是最神聖的,所以一定所有的皇族都非常並且熱切期盼成為天皇。可實際情況是,皇族子弟都是能不當天皇就不當,混一個親王,要名分有名分,要養活自己也能養活自己,跑出去當天皇什麽的吃力不討好深愛去誰去。所以皇室一族根本不可能為了什麽所謂正統權而去抱一個野孩子回來。但是這個謠言還是成為了京都最盛傳的謠言。為什麽呢,這就說道謠言的一個最重要的屬性,不可證偽。
每一個謠言我們都可以視作是一個小型的陰謀論,陰謀論這種東西從來都是通過大量的旁證來證明某一件事情的真實性,就比如猶太人毀滅世界什麽的,無數的人都喜歡說的一種陰謀論。但是問題在於所有人能夠舉出的例證都不是直接證據,全部都是間接證據,比如說今天看見某個猶太商人拎個包和某個重要政治家會麵了,或者說根據觀察發現全社會中的精英職業大部分都是猶太人然後得出結論社會被猶太人把持了。
雖然這些證據不假,但是用這些證據最後就真的能證明猶太人毀滅世界了?開玩笑,對於想要證明猶太人毀滅世界這件事情而言,這些證據就是玩笑。想要證明一個事件或者結果的真偽隻要學過高中數學的都應該知道,可以通過程序圖圖來證明,程序圖裏的每一個變量都是非常精密的。稍作改動哪怕隻是順序的變化,那麽結果就會發生劇烈變化,但是陰謀論一旦導入程序圖裏麵,你會發現所有收集來的證據,也就是你的變量不論你怎麽改動或者調整推到順序,最後都能導出同一個結果,如果是這樣那絕對不是代表它鐵證如山,而恰恰證明了它的虛假。你都無法證明它是假的,你憑什麽說他是真的?
京都市民現在手裏麵的變量就是這樣的情況。一個就是已經說過的皇後從來沒有生過孩子,另外一個就是,如果真的是皇子,為什麽會送到幕府那裏?皇子天生貴胄無論如何都不可能送到幕府的手裏去的,而且這樣的事情亙古以來就沒有出現過(其實經常發生,一休就是典型的例子。雖然幕府沒有接手,但是安排去幹和尚去了,這裏還是要吐槽千萬不要光看一休的故事就覺得如何了,一休這貨絕對是淨土真宗(以後會發展成一向宗的),喝酒吃肉娶老婆。最後還成了大師,真是臥槽),所以這個皇子一定不是陛下親生,不然陛下做不出來這樣的事情。
人類對於自己所未知的事情總是喜歡去幻想,並且會把自己的幻想作為事情唯一的結果並四處傳播,所以謠言能夠大範圍的傳播和人類的這一天然屬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三人成虎的道理又告訴我們,當謠言大範圍,不間斷的傳播以後,它就會變成讓人畏懼的事實,謠言止於智者,也隻是停止,之者也沒有辦法把一個快要成為了現實的謠言變成謊言,所以我們就能夠看見為什麽我們的國家和政府會下大力氣來整治謠言,雖然這裏麵一定存在著別的彎彎繞,但是總這個角度來說從根源阻止謠言是最好的選擇。
麵對京都的謠言,孝明傻眼了。睦仁是私生子,這一點無論如何不能曝光,這對於名聲有礙,堂堂天皇和一個侍女結合搞出來了這麽一個孩子,怎麽說都不好聽,所以孝明無論如何不可能出來辟謠,畢竟謠言裏麵說的皇後無後這是真的,要是真的讓皇家出來辟謠,讓皇後現身說法那麵子跌的不比別的少,孝明完全不知所措。如果隻是謠言還則罷了,孝明的桌案上此刻擺著幾份奏疏,這幾份奏疏的要求很簡單,更換儲君,不然有失國體。
孝明如果同意了這幾份奏疏,這不亞於向百姓承認謠言是真的,反過來不同意,謠言愈演愈烈的話,要是超過了掌控一樣會變得不可收拾。看著這幾份奏疏的上書人,孝明就覺得一陣子惱火,這些人就是擺明了的尊攘派公卿,孝明幾乎想都不用想就知道這一次的謠言一定是和這些個尊攘派公卿有關的,哪有這邊謠言起,那邊就來奏疏的,這不分明在自己的臉上寫好了“是我幹的”一樣嗎。
從行幸開始孝明就已經很不爽這些人了,這一次這些人都跳出來了,孝明簡直是忍無可忍,可是孝明沒有任何手段能夠製裁他們,這就是天皇啊。與此同時在謠言愈演愈烈的時候,孝明又聽到了一個消息,說是在築波有人發動了一揆,他們高喊著廢除儲君的口號,正朝著京都進軍,孝明整個人都懵了,這幫子尊攘派到底要幹嘛?孝明此時迫切需求一個助力,一隻援手。“懇請陛下賜予臣以聖諭,臣定將此次事件平息,還睦仁太子殿下一個清白和公道。”就在孝明束手無策的時候,薩摩大久保一藏(利通)和幕府武田信茂求見,開口就是來事的。(未完待續。。)
ps:這兩天要靜靜心,滿腦子漿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