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孩子教育,少年成長,她又沒有很多時間,當然要盡快安排好。
清明過後不久,吳老太爺六十壽辰將至。張歆覺得該有所表示,她這一陣子所有交際應酬一概不去,不好也不想在正日子露臉,提前兩天,帶著常正鳴登門拜壽。常正鳴還是孩子,沒有大人帶著,也不方便出席酒宴。
段府的壽禮,回頭段世昌會帶來。張歆獻上的是玉婕繡的觀音大士像。心裏有點舍不得,可怎麽看都是最能表達心意的禮物。
吳老太爺果然非常喜歡,大大誇讚了一番。
張歆這才說明來意,請吳老太爺為常正鳴檢查身體,看看有沒有需要調養的地方,再教點養生健體之法,可能的話推薦一個武學師傅。師傅的武功不必多高強,最重要為人可靠,不古板,有閱曆,最好再能懂點黃芪之術。七歲以前,本是身體打基礎的時候。張歆擔心常正鳴早年營養不良,身體受過虐待,存下隱患。如果有,盡早發現治療才好。要能找到那麽一位師傅在身邊,安全和健康也能放心。
吳老太爺有些意外她的要求,卻了解並同意她的想法,望向她的目光讚賞有加,又帶著一點遺憾。
經過細細搭脈檢查,又問了不少話,吳老太爺得出結論:總體上還算健康,幼時三餐不繼,營養匱乏確實落下一些後遺症,好在年紀尚小,留心調理養護,可以補救。左胳膊曾經骨折,當時沒有妥善醫治,雖然長好了,位置有些不對,卻也不是大問題。
常正鳴是山野田間跑大的苦孩子,不知嬌氣為何物,聽說表姐有意要他學點武鍛煉筋骨,吳老太爺也說飲食藥物調養之外,戶外活動也很重要,真心真意歡天喜地地答應了。
身體無礙,下麵就該操心德智了。常正鳴本性良好,隻要周圍人能夠正常對待他,沒有太多壞的引導,會是個善良本分人。
業師的選擇很重要。張歆仔細詢問過後,對常府現在聘請的那位先生不大滿意。學問聽說不錯,孤高狷介了些,迂腐不善變通,還自以為是,多有言行不一之處,一味嚴厲,要求常正鳴服從,瞧著府中別無大人長輩,仗著先生身份,還喜歡指手畫腳。
常府中人不少對他心懷不滿,一聽說四爺有表小姐撐腰,要換老師,沒幾天就找出幾條先生失德的證據,逼得他老老實實走人。
接下來,張歆就帶常正鳴去拜訪常家的幾位姑太太。其中兩家有子侄拜在王陽明門下。張歆讓常正鳴攜帶重禮,上門拜望,請這些學問聲望聞名一方的長輩親戚推薦老師,又囑咐他時常與這幾家走動,過兩年,爭取得到他們的推薦,去知名的書院讀幾年書。
玉婕一直關照這個沒有血緣的弟弟,是常正鳴在這個世上感受到得最真切的溫暖和親情。如今張歆不顧身體不適,段世昌不讚成,多處奔走,陪盡好話,為他找先生找師傅。常正鳴是個懂事的孩子,明白這份用心比關心飲食衣裳更加深遠厚重,感激不已:“正鳴自當勤奮努力,方才不負姐姐苦心厚望。”
張歆笑著拍拍他的手:“你能明白就好。不過,我並不指望你出人頭地,光耀門楣。聖人有訓,首孝悌,次謹信,有餘力,則學文。你想想,九泉之下的老爺夫人對你的期望是什麽?不過指望你平平安安地長大,接掌常家,傳承香火。姐姐我對你的希望也是如此。保重身體,平平安安,才是第一位的。姐姐這輩子壞消息聽得太多,再經不住了。”
常正鳴年紀雖小,周邊人事,該知道的都知道,想到這位表姐命運坎坷多難,比自己還要不幸,不覺紅了眼圈:“姐姐的話,我記住了。我會小心自己,不讓姐姐操心,以後還要給姐姐,給外甥撐腰。”
十歲的小大人啊!張歆眼裏也有了淚花:“好,我等著四弟為我撐腰。四弟要記得擇友而交,睜大眼睛,用心看人斷事。叫你多往方謝兩家姑太太處走動,多與他們家讀書上進的爺們來往,並不是要你也去求取功名,隻是希望你能認識一些潔身自好又有本事的朋友。一個好漢,也要三個幫,常家隻有你一個伶仃少年,四下裏多少眼睛盯著你這塊肥肉。你隻要站住腳,守住業,就是了不起的成就了。什麽光宗耀祖,留給你的子孫去做好了。”她能幫他籌劃排解的,隻有這麽多了。
常正鳴心思敏感,早就查知姐夫不大喜歡表姐與他親近,也許因為他年紀已經不小,又與表姐沒有血緣吧。想到表姐生下孩子,能給他的關心就更少,以後怕是等閑連麵也見不上,不由暗自傷心難過,轉而一想,他方才說過要給姐姐撐腰,就不該總指望姐姐照顧,要學著幫姐姐才是。
張歆看著常正鳴挺著小肩膀的稚嫩堅強,又是憐惜又是嘉許。難得這孩子受了那麽多苦,還能這麽懂事明理。
摸摸肚子,心中暗道:“但願你也是個省心的,別太為難媽媽。”
小家夥照準她的手掌處,狠狠地踢了三腳,也不知道是承諾讓媽媽省心,還是抗議媽媽對他要求太高。
從謝家出來,與常正鳴作別,在他依依不舍的目送下,乘車回家。
拐個彎,白芍撩開簾子看了看,問道:“前麵左拐就是白衣庵,主子要不要進去上柱香?”
張歆這些日子在外奔跑,除了放不下常正鳴,為他做些籌劃安排,也是借機出門,親身了解體驗這個時代和社會。可是從大宅院到大宅院,能了解到的有用東西,實在不多。這下有機會光明正大搭上三姑六婆,哪肯放過。
“既然順路,就進去上柱香吧。”
黃芪有個姨婆陪嫁去了謝家,當下說起先前從親戚那裏聽說的消息:“聽說如鏡師太身子不大好,謝氏宗族預備著等她過身就把白衣庵的房屋土地收回去。”
白芍奇道:“這白衣庵也有一百年了,在揚州城裏小有名氣,好好的,謝家為什麽要收回去?”
“房屋土地,本就是謝氏產業,地契還在謝氏宗族手上。如今,白衣庵裏,隻有如鏡師太可算謝家人。一旦如鏡師太去了,謝氏宗族收回產業,也沒什麽。謝氏人丁興旺,三條街都快住不下了。白衣庵邊上的幾家,人多屋少,住得逼仄,盯著白衣庵好久了。”
謝氏在揚州繁衍生息了十一代,無論財力勢力人數聲望都是本地無可爭議的第一大族。曆經近兩百年,仍然興盛,現今子弟中有得勢的高官,有成功的商人,有聲名在外的儒士。外麵看著赫赫揚揚,內裏卻也吃力。
謝氏家教嚴謹,家風古板。謝家男人相較起來姬妾人數少,不過,喪妻一定要再娶。財產分配繼承的方法比較公平。後院較為平穩,人丁增長速度可觀,且多嫡子女。隻是這麽一來,祖產一代代稀釋,如今一多半族人都隻能算小康,孩子多的,已露出窘境。能夠科考中舉出仕為官的,能夠搏擊商海打出一片天的還是少數,大部分還是靠著祖產,依附著親族生存。僧多粥少,兄弟叔侄爭奪資源的鬥爭漸有白熱化趨向。
這白衣庵本是第三代一位辭官返鄉的老爺為母親修建的,方便身體不好的老夫人在家修行禮佛。他有個女兒,受祖母影響,一心向佛,及笄後,不肯嫁人,非要出家。老爺夫人舍不得,索性就著原有的佛堂,建成白衣庵,請了位修行多年,精通佛法的老尼前來住持,讓女兒就在家裏出家修行,一應用度仍與從前一般。其後幾十年,謝氏家族親族中又有三四位守寡的夫人到此出家。白衣庵也成為揚州城裏大戶人家女眷禮佛參禪的首選去處。
如今的主持如鏡原是謝氏一位少爺青梅竹馬的未婚妻子。不幸成親前半年,少爺出門訪友,路遇強盜被害。如鏡一片深情,不肯另擇夫婿,竟要一生守節明誌。父母兄長反對,如鏡就剪頭發鬧著要出家做尼姑。最終,如鏡與未婚夫的牌位拜過天地,進了謝家門,立刻到白衣庵削發為尼。
三十年前,謝氏宗族就斷了白衣庵的供給。白衣庵的收入不錯,倒也不在乎那點用度。而後族中就有人鬧著要收回房屋土地。如鏡夫婿的侄兒現在京城做官,娘家勢力也不小。如鏡在,他們不敢動真格的。一旦如鏡死了,庵裏那幾個尼姑哪裏在謝氏族人眼裏?
“象如塵師太,五六歲跟了前任住持,在白雲庵過了四十多年。白雲庵要是沒了,叫她們上哪裏去呢?”
“如塵師太八麵玲瓏,廣結善緣,私蓄怕也不少,還愁沒有去處?隻不過,不能再這麽體麵自在罷了。”白芍到底年長幾歲,看得比黃芪通透。
常府幾代女主人都與白衣庵有來往,每年總要來幾次上香禮佛。玉婕從前也是來過的。
張歆剛剛下車,圓圓胖胖一團和氣的如塵師太已經熱情地迎了出來,請到靜思奉茶。一路上如塵口中不停,話語間對玉婕受傷懷孕,段世昌即將為她大過生日,這些段府近事都很了解。想想段府目前在揚州城裏隻是中等人家,玉婕加上她已經半年多沒來過,張歆對三姑六婆的情報豐富消息靈通歎為觀止。
上茶時,如塵提及幾位年輕夫人,似乎覺得張歆該對她們感興趣。大約是玉婕關係較好,來往較多的閨中密友。
說到張歆腹中胎兒,如塵大包大攬地說:“奶奶放寬心。得知喜訊,貧尼就為奶奶在佛前卜了一卦,是位少爺呢。這些日子,早晚功課,貧尼都為奶奶念上一段平安咒。奶奶慈悲虔誠,一身福相。菩薩必會保佑奶奶母子平安。”
“多謝師太,但願如你所言!”張歆微微一笑,命白芍送上謝銀和香火錢,心中忽然一動:“還請師太帶我到佛前上柱香,許個願。倘若這胎果真能為段家生個麟兒,滿月之後,還要請師太頌上幾日經,玉婕也要親來禮佛還願。”
清明過後不久,吳老太爺六十壽辰將至。張歆覺得該有所表示,她這一陣子所有交際應酬一概不去,不好也不想在正日子露臉,提前兩天,帶著常正鳴登門拜壽。常正鳴還是孩子,沒有大人帶著,也不方便出席酒宴。
段府的壽禮,回頭段世昌會帶來。張歆獻上的是玉婕繡的觀音大士像。心裏有點舍不得,可怎麽看都是最能表達心意的禮物。
吳老太爺果然非常喜歡,大大誇讚了一番。
張歆這才說明來意,請吳老太爺為常正鳴檢查身體,看看有沒有需要調養的地方,再教點養生健體之法,可能的話推薦一個武學師傅。師傅的武功不必多高強,最重要為人可靠,不古板,有閱曆,最好再能懂點黃芪之術。七歲以前,本是身體打基礎的時候。張歆擔心常正鳴早年營養不良,身體受過虐待,存下隱患。如果有,盡早發現治療才好。要能找到那麽一位師傅在身邊,安全和健康也能放心。
吳老太爺有些意外她的要求,卻了解並同意她的想法,望向她的目光讚賞有加,又帶著一點遺憾。
經過細細搭脈檢查,又問了不少話,吳老太爺得出結論:總體上還算健康,幼時三餐不繼,營養匱乏確實落下一些後遺症,好在年紀尚小,留心調理養護,可以補救。左胳膊曾經骨折,當時沒有妥善醫治,雖然長好了,位置有些不對,卻也不是大問題。
常正鳴是山野田間跑大的苦孩子,不知嬌氣為何物,聽說表姐有意要他學點武鍛煉筋骨,吳老太爺也說飲食藥物調養之外,戶外活動也很重要,真心真意歡天喜地地答應了。
身體無礙,下麵就該操心德智了。常正鳴本性良好,隻要周圍人能夠正常對待他,沒有太多壞的引導,會是個善良本分人。
業師的選擇很重要。張歆仔細詢問過後,對常府現在聘請的那位先生不大滿意。學問聽說不錯,孤高狷介了些,迂腐不善變通,還自以為是,多有言行不一之處,一味嚴厲,要求常正鳴服從,瞧著府中別無大人長輩,仗著先生身份,還喜歡指手畫腳。
常府中人不少對他心懷不滿,一聽說四爺有表小姐撐腰,要換老師,沒幾天就找出幾條先生失德的證據,逼得他老老實實走人。
接下來,張歆就帶常正鳴去拜訪常家的幾位姑太太。其中兩家有子侄拜在王陽明門下。張歆讓常正鳴攜帶重禮,上門拜望,請這些學問聲望聞名一方的長輩親戚推薦老師,又囑咐他時常與這幾家走動,過兩年,爭取得到他們的推薦,去知名的書院讀幾年書。
玉婕一直關照這個沒有血緣的弟弟,是常正鳴在這個世上感受到得最真切的溫暖和親情。如今張歆不顧身體不適,段世昌不讚成,多處奔走,陪盡好話,為他找先生找師傅。常正鳴是個懂事的孩子,明白這份用心比關心飲食衣裳更加深遠厚重,感激不已:“正鳴自當勤奮努力,方才不負姐姐苦心厚望。”
張歆笑著拍拍他的手:“你能明白就好。不過,我並不指望你出人頭地,光耀門楣。聖人有訓,首孝悌,次謹信,有餘力,則學文。你想想,九泉之下的老爺夫人對你的期望是什麽?不過指望你平平安安地長大,接掌常家,傳承香火。姐姐我對你的希望也是如此。保重身體,平平安安,才是第一位的。姐姐這輩子壞消息聽得太多,再經不住了。”
常正鳴年紀雖小,周邊人事,該知道的都知道,想到這位表姐命運坎坷多難,比自己還要不幸,不覺紅了眼圈:“姐姐的話,我記住了。我會小心自己,不讓姐姐操心,以後還要給姐姐,給外甥撐腰。”
十歲的小大人啊!張歆眼裏也有了淚花:“好,我等著四弟為我撐腰。四弟要記得擇友而交,睜大眼睛,用心看人斷事。叫你多往方謝兩家姑太太處走動,多與他們家讀書上進的爺們來往,並不是要你也去求取功名,隻是希望你能認識一些潔身自好又有本事的朋友。一個好漢,也要三個幫,常家隻有你一個伶仃少年,四下裏多少眼睛盯著你這塊肥肉。你隻要站住腳,守住業,就是了不起的成就了。什麽光宗耀祖,留給你的子孫去做好了。”她能幫他籌劃排解的,隻有這麽多了。
常正鳴心思敏感,早就查知姐夫不大喜歡表姐與他親近,也許因為他年紀已經不小,又與表姐沒有血緣吧。想到表姐生下孩子,能給他的關心就更少,以後怕是等閑連麵也見不上,不由暗自傷心難過,轉而一想,他方才說過要給姐姐撐腰,就不該總指望姐姐照顧,要學著幫姐姐才是。
張歆看著常正鳴挺著小肩膀的稚嫩堅強,又是憐惜又是嘉許。難得這孩子受了那麽多苦,還能這麽懂事明理。
摸摸肚子,心中暗道:“但願你也是個省心的,別太為難媽媽。”
小家夥照準她的手掌處,狠狠地踢了三腳,也不知道是承諾讓媽媽省心,還是抗議媽媽對他要求太高。
從謝家出來,與常正鳴作別,在他依依不舍的目送下,乘車回家。
拐個彎,白芍撩開簾子看了看,問道:“前麵左拐就是白衣庵,主子要不要進去上柱香?”
張歆這些日子在外奔跑,除了放不下常正鳴,為他做些籌劃安排,也是借機出門,親身了解體驗這個時代和社會。可是從大宅院到大宅院,能了解到的有用東西,實在不多。這下有機會光明正大搭上三姑六婆,哪肯放過。
“既然順路,就進去上柱香吧。”
黃芪有個姨婆陪嫁去了謝家,當下說起先前從親戚那裏聽說的消息:“聽說如鏡師太身子不大好,謝氏宗族預備著等她過身就把白衣庵的房屋土地收回去。”
白芍奇道:“這白衣庵也有一百年了,在揚州城裏小有名氣,好好的,謝家為什麽要收回去?”
“房屋土地,本就是謝氏產業,地契還在謝氏宗族手上。如今,白衣庵裏,隻有如鏡師太可算謝家人。一旦如鏡師太去了,謝氏宗族收回產業,也沒什麽。謝氏人丁興旺,三條街都快住不下了。白衣庵邊上的幾家,人多屋少,住得逼仄,盯著白衣庵好久了。”
謝氏在揚州繁衍生息了十一代,無論財力勢力人數聲望都是本地無可爭議的第一大族。曆經近兩百年,仍然興盛,現今子弟中有得勢的高官,有成功的商人,有聲名在外的儒士。外麵看著赫赫揚揚,內裏卻也吃力。
謝氏家教嚴謹,家風古板。謝家男人相較起來姬妾人數少,不過,喪妻一定要再娶。財產分配繼承的方法比較公平。後院較為平穩,人丁增長速度可觀,且多嫡子女。隻是這麽一來,祖產一代代稀釋,如今一多半族人都隻能算小康,孩子多的,已露出窘境。能夠科考中舉出仕為官的,能夠搏擊商海打出一片天的還是少數,大部分還是靠著祖產,依附著親族生存。僧多粥少,兄弟叔侄爭奪資源的鬥爭漸有白熱化趨向。
這白衣庵本是第三代一位辭官返鄉的老爺為母親修建的,方便身體不好的老夫人在家修行禮佛。他有個女兒,受祖母影響,一心向佛,及笄後,不肯嫁人,非要出家。老爺夫人舍不得,索性就著原有的佛堂,建成白衣庵,請了位修行多年,精通佛法的老尼前來住持,讓女兒就在家裏出家修行,一應用度仍與從前一般。其後幾十年,謝氏家族親族中又有三四位守寡的夫人到此出家。白衣庵也成為揚州城裏大戶人家女眷禮佛參禪的首選去處。
如今的主持如鏡原是謝氏一位少爺青梅竹馬的未婚妻子。不幸成親前半年,少爺出門訪友,路遇強盜被害。如鏡一片深情,不肯另擇夫婿,竟要一生守節明誌。父母兄長反對,如鏡就剪頭發鬧著要出家做尼姑。最終,如鏡與未婚夫的牌位拜過天地,進了謝家門,立刻到白衣庵削發為尼。
三十年前,謝氏宗族就斷了白衣庵的供給。白衣庵的收入不錯,倒也不在乎那點用度。而後族中就有人鬧著要收回房屋土地。如鏡夫婿的侄兒現在京城做官,娘家勢力也不小。如鏡在,他們不敢動真格的。一旦如鏡死了,庵裏那幾個尼姑哪裏在謝氏族人眼裏?
“象如塵師太,五六歲跟了前任住持,在白雲庵過了四十多年。白雲庵要是沒了,叫她們上哪裏去呢?”
“如塵師太八麵玲瓏,廣結善緣,私蓄怕也不少,還愁沒有去處?隻不過,不能再這麽體麵自在罷了。”白芍到底年長幾歲,看得比黃芪通透。
常府幾代女主人都與白衣庵有來往,每年總要來幾次上香禮佛。玉婕從前也是來過的。
張歆剛剛下車,圓圓胖胖一團和氣的如塵師太已經熱情地迎了出來,請到靜思奉茶。一路上如塵口中不停,話語間對玉婕受傷懷孕,段世昌即將為她大過生日,這些段府近事都很了解。想想段府目前在揚州城裏隻是中等人家,玉婕加上她已經半年多沒來過,張歆對三姑六婆的情報豐富消息靈通歎為觀止。
上茶時,如塵提及幾位年輕夫人,似乎覺得張歆該對她們感興趣。大約是玉婕關係較好,來往較多的閨中密友。
說到張歆腹中胎兒,如塵大包大攬地說:“奶奶放寬心。得知喜訊,貧尼就為奶奶在佛前卜了一卦,是位少爺呢。這些日子,早晚功課,貧尼都為奶奶念上一段平安咒。奶奶慈悲虔誠,一身福相。菩薩必會保佑奶奶母子平安。”
“多謝師太,但願如你所言!”張歆微微一笑,命白芍送上謝銀和香火錢,心中忽然一動:“還請師太帶我到佛前上柱香,許個願。倘若這胎果真能為段家生個麟兒,滿月之後,還要請師太頌上幾日經,玉婕也要親來禮佛還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