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鬆阿兔阿雲兄妹三個第二天就來了。
聽說張歆缺人手,家裏的長輩連夜給幾個孩子收拾好行李。一大早,孩子們就帶著父母祖父母的反複叮嚀上路了:要聽阿姨話,勤快多做事,去幫阿姨,不是去享福偷懶的,與共事的人好好相處,不要同別人爭,更不能吵,不可讓阿姨難做……
阿鬆還帶來阿金的口信。頭天,張歆走後,阿金才想起來,農場沒辦起來前,雞鴨菜肉,也可以供貨。
這時候,沒有大型農場,更無養雞場養豬場之說。一般都是農家利用空閑地方,種些菜自家吃,有多的拿去賣,再用剩飯剩菜,穀糠野草,養上一些禽畜,回頭換些銀錢。不少大飯莊,需要量大,就從菜販雞販那裏進貨。菜販雞販走村串戶,或是在集市上,收購的也是農家種的菜,養的雞鴨。豬羊之類大型牲畜,屠宰是門手藝,買的賣的都知道去找屠夫。
如果張歆希望福壽閣日後從自己的農場供貨,在農場辦成之前,可以考慮收購供貨。阿金的一個兒子以前幫人收購過雞鴨,可以辦這事。屠夫也可請到。
張歆大喜,正好宴席的大致菜單已經有了,已經送同知府請潘氏過目,得到首肯,便與顧實顧嫂穗娘商議,連夜整理出一個單子,讓阿鬆再跑一趟,拿回鄭家村交給阿金去預備。
這些日子,張歆忙著解決場地設備,顧實與穗娘幾個也沒閑著。
閩南的氣候水土與江南不同,食材更是與淮揚一帶相差甚遠。張歆對此有些概念,可沒準頭。畢竟後世交通方便,包裝保存技術精進,物流發達,哪裏的特產都買得到,對本鄉本土的東西反而印象不深。顧實這陣子忙著調查市場,新食材要去了解,一樣的東西也要弄清風味成色的不同。這事情到泉州後就開始了,本來可以慢慢來的,被這壽筵一催,不得不加緊步伐。青青機靈仔細,記性好,又同小羊一樣學了點閩南話,正可給她爹做小秘書。
人手不夠,接手酒樓後,張歆就買了十個下人,準備放在廚房做幫手。廚房重地,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她隻準備用“自己人”。張歆帶著穗娘顧嫂一起挑的人,鐵的標準是本分肯幹,背景清白,不笨得令人發指,蠢得自作主張就好。張歆準備借鑒麥當勞的成功經驗,在廚房實行流水作業,控製質量,提高效率,需要螺絲釘類型的工人,不用太聰明能幹。
挑人那日,叫了小羊青青兩個旁觀,既讓孩子們見識見識,也讓她們從旁觀察,做出自己的判斷。張歆相信直覺,也相當相信孩子的敏銳。果然,兩個女孩校正了兩處大人疏忽偏頗的地方。
見到自己的意見得到采納,發覺自己也有比大人正確的時候,小羊和青青十分歡喜,處理起事情越發有信心。
那十個人交給穗娘和顧嫂,學習幫廚的手藝。經過半個月,各自的性格長短清晰起來。穗娘顧嫂與張歆商議過,把他們分做兩下。四個歸顧嫂帶,以後就是顧實顧嫂的下手。四個歸穗娘帶,跟著學做冷盤和甜點。年紀最小的兩個女孩交給小羊和青青,卻不是給她們做丫頭,而是她們這支機動部隊的小兵。
在調研的基礎上,顧實擬出主菜菜單。張歆從中選出十二道,加上穗娘擬出來的冷盤點心甜湯單子,拿給程啟和薛伯看。他二人加了幾道這邊宴客少不了的套路菜。添添減減,修修改改,反複了一次,定下初稿,送同知府審查報批。
拿回來的菜單,再讓顧實和穗娘,一樣一樣鋪寫開,列出主要材料,輔助材料,調料,要多少,哪樣自家做,哪樣外麵買。
記錄清單,從詳細單子裏整理出采購目錄都是小羊和青青在做。這工作聽著高深,技術要求其實不高。兩個孩子一開始吃力,戰戰兢兢,一會兒這個字不會寫,一會兒那個數記錯了,好在兩個人一起做,有事商量,互相也有個對照,再有自家大人不厭其煩的指點教導,慢慢也就上手。最後交出來的單子,張歆一核算,除了該合的一些項沒合起來,竟沒什麽錯。
張歆大力稱讚一番,又特意讓顧實穗娘做了她兩個愛吃的,擺了一桌,一大家子一起給她們慶功。
小羊青青興奮的小臉發紅。小羊靦腆羞澀地垂著頭。青青則高高地仰著頭,兩眼亮得發光。
小強樂嗬嗬地替姐姐高興,抓起一根他自己愛吃的鹵雞腿放到小羊碗裏,借花獻佛。小羊愛吃雞翅膀,可還是高高興興地接受弟弟的好意,吃了那根雞腿。可惜,她胃口小,等媽媽特地做的粉蒸排骨上桌,小羊嚐了一口就吃不下了。
阿福懂事了不少,見兩個姐姐幫著做事,那麽有成就感,也要求幫忙。
張歆想讓自己的班底專心於“特色菜”,就同程啟商議又找了個本地廚子,負責宴會的本地菜。後勤部也開始招人。擇菜洗菜,洗碗刷盤,這些外圍活計,做得不好要拖廚房後腿,得派個自己人去盯著。
四個大人顧不了那頭,張歆喜歡青青伶俐潑辣,有小管家婆派頭,準備派她去管臨時工。丫頭小紅和阿福跟著去,給她添四隻眼睛四個耳朵,也給她壯膽幫腔。
雖然張歆親自到場,為她立威,話說青青剛上任,還是遭遇了嚴重的年齡歧視。好在小丫頭見過世麵,又得張歆打氣指點,母親穗娘薛家阿公撐腰,有思想準備,沒給哄得迷糊,也沒給氣得哭,嚇得跑,穩穩當當地呆住了,揪了兩個鬧事不幹活的,報告張歆開除了,又給情節不那麽嚴重的幾個記了過。那些人意識到張歆真把這孩子當大人用,不是鬧著玩,方才老實了。
張歆也不是由著小孩子胡鬧,自己隔一陣會突擊巡查一下,大麵上對那些人的表現有數,因而有糾紛時能處理得公平。程啟薛伯有時看到青青昂首挺胸得意洋洋的樣子,也覺得有趣,意味不明地稱讚張歆:“知人善任。”
張歆惦記著找陳大少奶奶買塘泥的事,卻總抽不出空親自走一趟。
還是薛伯偶然說起,張歆才知道陳大少奶奶手中有六七十畝魚塘,一兩年總要放幹水,挖一次塘泥。薛伯種花種草,每年都要向陳大少奶奶討些塘泥回來。這挖塘泥,往往都在新年前,塘裏的魚賣得差不多的時候。
陳大少奶奶要管家,又逢事多繁忙的季節,不會到泉州來。買塘泥,事情不大,可連熟人也算不上,先前找房子,還承了陳大少奶奶一份大情,這事那事的,還沒登門好好謝謝人家。畢竟是求人的事,不好托人傳話。
突然想到青青都能獨當一麵了,小羊也該放出去曆練曆練。
於是乎,最近一個宜出行的日子,小羊由薛家一位年長穩重,去過幾次南安縣城陳家的仆婦的陪同,攜了一籃自家做的糕餅糖果,登上相熟的車行雇來的車,往南安縣城而去。
陳大少奶奶正在分派年前大掃除的任務,卻也沒讓小羊久等,很快就見了她。
小羊行過禮,代表一家人感謝陳大少奶奶幫忙找到房子,使他們能夠很快在泉州安頓下來,認得了薛伯薛嬸這麽好的人家,得到許多幫助,又替媽媽表達了事務纏身,不能親來的歉意,並呈上那一籃點心。
泉州也有過年前親朋友好互相送年禮的習慣,普通人家有不少護送吃食,大戶人家之間走禮講究就多了。年禮講究有來有往。這一籃子,作為年禮,也輕了些。小羊記得媽媽的話,隻說:“自家做的點心,不知合不合胃口,還請不要嫌棄。”
上次見麵,陳大少奶奶就對這個乖巧文靜的女孩很有好感,這回見她小小年紀,替母親出門辦事,舉止恰當,不慌不忙,說話條理分明,不亢不卑,更是喜歡,親自上前扶起拉到身邊坐下,指了那籃裏的一款小點心命丫鬟取小碟盛來嚐嚐,一麵與小羊攀談,問:“你母親可好?料理餘府的壽筵,可還順利?你弟弟還好?平日在家都做些什麽?”
上回初見,陳大少奶奶就知道張歆不一般,卻還沒想到她認了同知母親做幹娘,又這麽快就同程家的人做上了生意,還是由她說了算。以她這樣的來曆和才幹,南安大戶的陳家也是樂意認親的。
這些年,陳大少奶奶在南安一枝獨秀,也有些寂寞,於公於私都願意與張歆來往結交。
小羊不料她這麽熱情和藹,原先的緊張去了一層,乖順簡要地回答了她的問題,緊接著就道明來意。
“這麽點事,你娘就巴巴地支使你跑一趟,也不怕這麽好的女兒被人拐跑了?”陳大少奶奶半開玩笑地說。
小羊認真地回答““母親支撐門戶,撫養我和弟弟,十分辛苦。我年紀小,還不能為母親分憂,隻能跑個腿傳個話。母親請了薛家的人陪我來,一路走的都是官路大路,很平安。”
陳大少奶奶笑眯眯地聽了,不住上下打量她,眼中笑意愈深,嚐了一口點心,讚了聲好,站起來說:“這點心我吃著甚好,更合我們老奶奶的口味。你陪我走一趟,給她送過去。”
塘泥還沒著落,小羊心裏著急,也不敢違逆了她。娘把這麽重要的事交給她,一定不能辦砸了。
當日就是陳家老奶奶把陳大少奶奶派去的泉州,自是知道張歆回鄉認親那回事,也聽說了她近來的動向,見到小羊也是十分熱情,拉著手問這問那。
老太太一口閩南話,幸而小羊語言能力不錯,這些日子下來,已經能聽懂大半,也能說簡單的常用語了。
聽見小羊生澀的閩南話,陳家老奶奶笑個不停:“真是個乖孩子,聰明又懂事!”
陳家二少奶奶不屑地哼了一聲,瞥了一眼小羊露在裙外的腳:“好好的女孩家,不纏足,不在家裏做針線學女紅,拋頭露麵的,不像樣。”
小羊學了媽媽的“聽不懂”策略,不予理會。
陳家老奶奶卻不讓她回避:“是啊,你娘怎麽不給你纏足?”
聽說張歆缺人手,家裏的長輩連夜給幾個孩子收拾好行李。一大早,孩子們就帶著父母祖父母的反複叮嚀上路了:要聽阿姨話,勤快多做事,去幫阿姨,不是去享福偷懶的,與共事的人好好相處,不要同別人爭,更不能吵,不可讓阿姨難做……
阿鬆還帶來阿金的口信。頭天,張歆走後,阿金才想起來,農場沒辦起來前,雞鴨菜肉,也可以供貨。
這時候,沒有大型農場,更無養雞場養豬場之說。一般都是農家利用空閑地方,種些菜自家吃,有多的拿去賣,再用剩飯剩菜,穀糠野草,養上一些禽畜,回頭換些銀錢。不少大飯莊,需要量大,就從菜販雞販那裏進貨。菜販雞販走村串戶,或是在集市上,收購的也是農家種的菜,養的雞鴨。豬羊之類大型牲畜,屠宰是門手藝,買的賣的都知道去找屠夫。
如果張歆希望福壽閣日後從自己的農場供貨,在農場辦成之前,可以考慮收購供貨。阿金的一個兒子以前幫人收購過雞鴨,可以辦這事。屠夫也可請到。
張歆大喜,正好宴席的大致菜單已經有了,已經送同知府請潘氏過目,得到首肯,便與顧實顧嫂穗娘商議,連夜整理出一個單子,讓阿鬆再跑一趟,拿回鄭家村交給阿金去預備。
這些日子,張歆忙著解決場地設備,顧實與穗娘幾個也沒閑著。
閩南的氣候水土與江南不同,食材更是與淮揚一帶相差甚遠。張歆對此有些概念,可沒準頭。畢竟後世交通方便,包裝保存技術精進,物流發達,哪裏的特產都買得到,對本鄉本土的東西反而印象不深。顧實這陣子忙著調查市場,新食材要去了解,一樣的東西也要弄清風味成色的不同。這事情到泉州後就開始了,本來可以慢慢來的,被這壽筵一催,不得不加緊步伐。青青機靈仔細,記性好,又同小羊一樣學了點閩南話,正可給她爹做小秘書。
人手不夠,接手酒樓後,張歆就買了十個下人,準備放在廚房做幫手。廚房重地,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她隻準備用“自己人”。張歆帶著穗娘顧嫂一起挑的人,鐵的標準是本分肯幹,背景清白,不笨得令人發指,蠢得自作主張就好。張歆準備借鑒麥當勞的成功經驗,在廚房實行流水作業,控製質量,提高效率,需要螺絲釘類型的工人,不用太聰明能幹。
挑人那日,叫了小羊青青兩個旁觀,既讓孩子們見識見識,也讓她們從旁觀察,做出自己的判斷。張歆相信直覺,也相當相信孩子的敏銳。果然,兩個女孩校正了兩處大人疏忽偏頗的地方。
見到自己的意見得到采納,發覺自己也有比大人正確的時候,小羊和青青十分歡喜,處理起事情越發有信心。
那十個人交給穗娘和顧嫂,學習幫廚的手藝。經過半個月,各自的性格長短清晰起來。穗娘顧嫂與張歆商議過,把他們分做兩下。四個歸顧嫂帶,以後就是顧實顧嫂的下手。四個歸穗娘帶,跟著學做冷盤和甜點。年紀最小的兩個女孩交給小羊和青青,卻不是給她們做丫頭,而是她們這支機動部隊的小兵。
在調研的基礎上,顧實擬出主菜菜單。張歆從中選出十二道,加上穗娘擬出來的冷盤點心甜湯單子,拿給程啟和薛伯看。他二人加了幾道這邊宴客少不了的套路菜。添添減減,修修改改,反複了一次,定下初稿,送同知府審查報批。
拿回來的菜單,再讓顧實和穗娘,一樣一樣鋪寫開,列出主要材料,輔助材料,調料,要多少,哪樣自家做,哪樣外麵買。
記錄清單,從詳細單子裏整理出采購目錄都是小羊和青青在做。這工作聽著高深,技術要求其實不高。兩個孩子一開始吃力,戰戰兢兢,一會兒這個字不會寫,一會兒那個數記錯了,好在兩個人一起做,有事商量,互相也有個對照,再有自家大人不厭其煩的指點教導,慢慢也就上手。最後交出來的單子,張歆一核算,除了該合的一些項沒合起來,竟沒什麽錯。
張歆大力稱讚一番,又特意讓顧實穗娘做了她兩個愛吃的,擺了一桌,一大家子一起給她們慶功。
小羊青青興奮的小臉發紅。小羊靦腆羞澀地垂著頭。青青則高高地仰著頭,兩眼亮得發光。
小強樂嗬嗬地替姐姐高興,抓起一根他自己愛吃的鹵雞腿放到小羊碗裏,借花獻佛。小羊愛吃雞翅膀,可還是高高興興地接受弟弟的好意,吃了那根雞腿。可惜,她胃口小,等媽媽特地做的粉蒸排骨上桌,小羊嚐了一口就吃不下了。
阿福懂事了不少,見兩個姐姐幫著做事,那麽有成就感,也要求幫忙。
張歆想讓自己的班底專心於“特色菜”,就同程啟商議又找了個本地廚子,負責宴會的本地菜。後勤部也開始招人。擇菜洗菜,洗碗刷盤,這些外圍活計,做得不好要拖廚房後腿,得派個自己人去盯著。
四個大人顧不了那頭,張歆喜歡青青伶俐潑辣,有小管家婆派頭,準備派她去管臨時工。丫頭小紅和阿福跟著去,給她添四隻眼睛四個耳朵,也給她壯膽幫腔。
雖然張歆親自到場,為她立威,話說青青剛上任,還是遭遇了嚴重的年齡歧視。好在小丫頭見過世麵,又得張歆打氣指點,母親穗娘薛家阿公撐腰,有思想準備,沒給哄得迷糊,也沒給氣得哭,嚇得跑,穩穩當當地呆住了,揪了兩個鬧事不幹活的,報告張歆開除了,又給情節不那麽嚴重的幾個記了過。那些人意識到張歆真把這孩子當大人用,不是鬧著玩,方才老實了。
張歆也不是由著小孩子胡鬧,自己隔一陣會突擊巡查一下,大麵上對那些人的表現有數,因而有糾紛時能處理得公平。程啟薛伯有時看到青青昂首挺胸得意洋洋的樣子,也覺得有趣,意味不明地稱讚張歆:“知人善任。”
張歆惦記著找陳大少奶奶買塘泥的事,卻總抽不出空親自走一趟。
還是薛伯偶然說起,張歆才知道陳大少奶奶手中有六七十畝魚塘,一兩年總要放幹水,挖一次塘泥。薛伯種花種草,每年都要向陳大少奶奶討些塘泥回來。這挖塘泥,往往都在新年前,塘裏的魚賣得差不多的時候。
陳大少奶奶要管家,又逢事多繁忙的季節,不會到泉州來。買塘泥,事情不大,可連熟人也算不上,先前找房子,還承了陳大少奶奶一份大情,這事那事的,還沒登門好好謝謝人家。畢竟是求人的事,不好托人傳話。
突然想到青青都能獨當一麵了,小羊也該放出去曆練曆練。
於是乎,最近一個宜出行的日子,小羊由薛家一位年長穩重,去過幾次南安縣城陳家的仆婦的陪同,攜了一籃自家做的糕餅糖果,登上相熟的車行雇來的車,往南安縣城而去。
陳大少奶奶正在分派年前大掃除的任務,卻也沒讓小羊久等,很快就見了她。
小羊行過禮,代表一家人感謝陳大少奶奶幫忙找到房子,使他們能夠很快在泉州安頓下來,認得了薛伯薛嬸這麽好的人家,得到許多幫助,又替媽媽表達了事務纏身,不能親來的歉意,並呈上那一籃點心。
泉州也有過年前親朋友好互相送年禮的習慣,普通人家有不少護送吃食,大戶人家之間走禮講究就多了。年禮講究有來有往。這一籃子,作為年禮,也輕了些。小羊記得媽媽的話,隻說:“自家做的點心,不知合不合胃口,還請不要嫌棄。”
上次見麵,陳大少奶奶就對這個乖巧文靜的女孩很有好感,這回見她小小年紀,替母親出門辦事,舉止恰當,不慌不忙,說話條理分明,不亢不卑,更是喜歡,親自上前扶起拉到身邊坐下,指了那籃裏的一款小點心命丫鬟取小碟盛來嚐嚐,一麵與小羊攀談,問:“你母親可好?料理餘府的壽筵,可還順利?你弟弟還好?平日在家都做些什麽?”
上回初見,陳大少奶奶就知道張歆不一般,卻還沒想到她認了同知母親做幹娘,又這麽快就同程家的人做上了生意,還是由她說了算。以她這樣的來曆和才幹,南安大戶的陳家也是樂意認親的。
這些年,陳大少奶奶在南安一枝獨秀,也有些寂寞,於公於私都願意與張歆來往結交。
小羊不料她這麽熱情和藹,原先的緊張去了一層,乖順簡要地回答了她的問題,緊接著就道明來意。
“這麽點事,你娘就巴巴地支使你跑一趟,也不怕這麽好的女兒被人拐跑了?”陳大少奶奶半開玩笑地說。
小羊認真地回答““母親支撐門戶,撫養我和弟弟,十分辛苦。我年紀小,還不能為母親分憂,隻能跑個腿傳個話。母親請了薛家的人陪我來,一路走的都是官路大路,很平安。”
陳大少奶奶笑眯眯地聽了,不住上下打量她,眼中笑意愈深,嚐了一口點心,讚了聲好,站起來說:“這點心我吃著甚好,更合我們老奶奶的口味。你陪我走一趟,給她送過去。”
塘泥還沒著落,小羊心裏著急,也不敢違逆了她。娘把這麽重要的事交給她,一定不能辦砸了。
當日就是陳家老奶奶把陳大少奶奶派去的泉州,自是知道張歆回鄉認親那回事,也聽說了她近來的動向,見到小羊也是十分熱情,拉著手問這問那。
老太太一口閩南話,幸而小羊語言能力不錯,這些日子下來,已經能聽懂大半,也能說簡單的常用語了。
聽見小羊生澀的閩南話,陳家老奶奶笑個不停:“真是個乖孩子,聰明又懂事!”
陳家二少奶奶不屑地哼了一聲,瞥了一眼小羊露在裙外的腳:“好好的女孩家,不纏足,不在家裏做針線學女紅,拋頭露麵的,不像樣。”
小羊學了媽媽的“聽不懂”策略,不予理會。
陳家老奶奶卻不讓她回避:“是啊,你娘怎麽不給你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