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啟摸摸自己光滑了不少的臉皮, 咧開嘴, 嗬嗬地笑。
那天不過照了個麵,短短說了幾句話,她就留意到他臉上被曬傷, 第二天就讓程六給他送來一盆葉子肥肥稱做蘆薈的草,教他早晚兩次擠出葉子的汁塗在臉上手上。
不象他妹妹, 特地跑回來看他,纏著說了半天話, 也沒發覺他臉上有傷, 倒是等他的曬傷好了,看出他的皮膚嫩了白了,磨著問明緣故, 向他討要蘆薈不成, 狠狠掐去了好幾片葉子。
程啟從小到大,不知被妹子搶去磨去多少東西, 第一次心疼了。
從第一次偶遇, 程啟心底就埋下一個蠢蠢欲動的種子,可越想越覺得沒指望,克製著,壓抑著,隻希望能像現在這樣和睦相處, 留在互相看得見的地方。是小強那聲“爹”喚醒了那顆種子,使之突然膨脹發芽長大。
程啟想要有一天,指著小強大大方方對人說:“這是我兒子。”想要成為小強名副其實的爹, 而不是“幹爹”之類。想要與小強的娘長相廝守,白頭到老。
對張歆的脾氣,他有所了解。倘若選的時機不對,話說得不合適,惹她惱怒,叫她兩難,弄不好生意也要散夥,朋友也沒得作。機會很可能隻有一次,他需要小心再小心,謹慎再謹慎,務求一舉成功。
偏偏程啟從來不是機靈會道的人,甚至可算反映偏慢,生怕走漏消息,傳揚開,壞了張歆名聲,又不敢找人商量谘詢,隻能私下發愁。
正好,該下南洋了。一路在海上,無事時正好慢慢想,仔細作個計劃。
出發前,程啟很小心克製,甚至不敢再見小強,生怕落下個蛛絲馬跡的。往後幾個月,他不在泉州,萬一出點什麽事,讓張歆或者他娘心裏有了芥蒂,可是連圓轉的機會都沒有。
離岸時還沒那個想法,到了海上才意識到他每年要出一趟南洋,中間還要鬆江廣州台灣等地跑,在泉州的時間少,還斷斷續續的,這在往日躲他娘嘮叨躲清靜,是好的,要追老婆,可是大大不利。那麽多人的生機財富壓在他的船上,不跑是不行的,可好好安排一番,可以做到明年不必親自跑。這樣,回去後,大約一年半可以呆在泉州,徐徐圖謀。
聽說烈女怕纏郎,程啟臉皮雖厚,還做不出對女人死纏爛打的事,料想那種招數對張歆也是無用。然而,留在泉州,才能時不時在她麵前晃悠,才能經常與小強親近,才能眼觀四路,找準機會。
有些關係必須他自己處理,明年他不親來,今年就更需把一切料理妥當。這趟在外麵呆得時間會長,預先沒同家裏打招呼,怕惹家人擔心,程啟遇到第一個返航的熟人,就托他帶信回家,說明情況。
不想那艘船半路出故障,就近找了個島嶼停泊,工具材料不湊手,花了兩個月,才勉強修好,重新起錨,一路走走停停。程啟都回到台灣了,那船才到廣州。
家人沒收到信,見他逾期不歸,胡思亂想,種種擔憂自不必說。好容易盼到他回來,那份歡喜也不必說。他娘一向少在人前流露感情的,都撲上來抱住他流淚,搞得程啟心裏酸酸的,覺得自己不孝,決定要滿足母親的心願,讓她有個順心愉快的晚年。
程啟決心孝敬母親,卻不包括順從母親的心意娶老婆。事實上,早在認識張歆之前,他就覺得他娘挑媳婦的眼光有問題。弟媳很好,可不是娘挑的,而是弟弟青梅竹馬,從小看上的。他娶過兩個,都是他娘看好的,結果卻是不堪。
事不過三。這一回,程啟無論如何要娶一個對自己心意的女子,遇不上,沒緣份,寧願不娶。
老天對他不錯,把張歆送進了他的生活。他喜歡她,認定了她,也相信她才是真正符合母親期望的長媳,能夠撐起一個家,分擔母親辛苦。隻要母親能夠不帶偏見地認真看待張歆,平心靜氣地去了解她,就一定會接受她。
麻煩的是張歆的心思。孤枕難眠的夜晚,程啟躺在狹小的船艙裏,翻來覆去,把相識以來的點點滴滴,回憶了一遍又一遍,把記得的每個細節都拿出來掂量過了,到最後也拿不準在張歆心裏他有多大分量,甚至,有沒有分量。
靠港,回家,略略安慰母親的思念,來不及多細說,聽說她這日在酒樓對帳,程啟匆匆換身衣裳,找借口出門,就想去見張歆。哪怕隻是照一麵,隻是聽她說句話,也是好的。
聽見她匆匆下樓的腳步,看見她毫不掩飾的喜悅慶幸,程啟安心了,歡喜得嘴角差點咧到耳根。收到蘆薈,感受到她的關心,程啟得到莫大鼓舞。不敢妄想張歆對他有意,可至少,她已經把他當作朋友,而不僅僅是生意的東家了。
張歆對家人極好。她真心認可的朋友怕是不多,她對這些朋友也是極好的。
他在張歆心裏已經有了“朋友”的分量,再有幾個機會,更進一步,不是不可能的。
程啟按捺住心中湧起的騷動,告誡自己心急吃不了熱包子,前途困難和阻力遠比希望要大,欲速則不達,沉住氣,步步為營。
這趟是張歆請程啟過來商議事務。先前程啟找來的本地廚子老趙請辭。
單單一個廚子請辭,本沒什麽要緊。老趙年過半百,作了三十多年廚子,真論廚藝,還未必能比遇到張歆前的顧實強。當初請他來,不過照顧本地食客的口味習慣。宴席上有些定例的菜式,顧實應付不來。
隨後,福壽閣成名。有些菜式原屬淮揚菜北方菜,利用本地食材,照顧本地人習慣,經過改良,本地人吃著新奇,不排斥。有些根本是後世閩菜潮汕菜兩係的名菜,源出當地,一經推出就大受歡迎。那些正宗的江南菜北方小點,得到北方來的官員官眷垂青,也不乏市場。
老趙和他的傳統菜式的存在,一是照顧宴會需要,二來顯得周到,於創收少有貢獻。走了老趙,另找一個,也就是了。甚至不找,強令阿鬆頂上,也未必扛不住。
問題是,老趙辭了這邊,是要投往程啟的前大舅子舊敵人朱家老二的客如歸。雖然老趙尚未承認這點,大家心裏都是明白的。
朱家和程氏有三層的姻親,朱老二的一個姑母就嫁給了現任家主的哥哥程三老爺。
朱老二不是懂得反省的人。眼看福壽閣蒸蒸日上,麵向高中端市場,宴席堂吃外賣全麵出擊,日進鬥金,連帶程啟的名望都扶搖直上,他不記得程啟當初因何盤下這個酒樓,更忘了他對程啟做過什麽,也不去算程啟母子投入改造的金錢心力,隻認定他老子留下的酒樓風水好,被程啟給占了,奪了他的財路。
朱老二誌大才疏,接掌家業這些年,嚐試過幾樁生意,有賠有賺。賺,賺得不多。那一回賠得很慘,要不是程啟好心借著盤下酒樓接濟了一大筆錢,朱家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那回事,他忘了,眼看餐飲市場比他預想的還大,想要把客如歸做大,卻無資金可投。找親友借錢,人家記性比他好,記得程啟的教訓,誰還肯當暖蛇的農夫?
程三老爺錯失家主之位,連原先管的船隊和生意都不得不交出來,坐在家裏吃分紅,賦閑很多年了。這回大概也瞧著福壽閣眼紅,又想給程啟父子添堵,竟然借機入股客如歸。要不是程啟的爹,他弟弟當初搶不到家主的位子,現下也坐不穩。
新的客如歸夏天開張,大主意由程三老爺拿,具體經營操作的是朱老二。程三老爺比朱老二有眼光,知道福壽閣的名聲地位已經確立,人脈已經建立。董氏和張歆兩個女人麵冷心狠,做事小心,又有靠山。陰損招數放在別家有用,用在她們身上,弄不好引火燒身。宴席那塊,且放著,先搶奪外賣市場。外賣價低量大,利潤率不高,可隻要能控製費用,獲利可觀。做得好,口耳相傳,是建立名氣的好途徑。
福壽閣外賣部,一開始隻賣鹵物點心,後來應客人要求,也賣主食和醃製小菜,但不提供熱菜。
朱老二一開始以為這是缺口,開始外賣主食配熱菜,和張歆知道的快餐盒飯差不多。沒幾天就做不下去了。
這時不象現代,沒有沒時間好好吃飯,又不能不填肚子的上班族。多半人都有很多時間很多心情,可以花在吃飯上。下得起館子的,自然進去慢慢吃,三五個人把話聊天,追求個格調美味。
好的酒樓做外賣,就是看準那些沒那麽多錢或不方便進門吃的人。省了服務,外賣的價錢比堂吃低。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要快,免人久等。熱菜,現做現賣,賣低價,人家還嫌慢,廚房裏的人先受了打擊。做好慢慢賣,色香味受影響,砸廚師的牌子,影響酒樓聲譽。一樣菜式,兩樣價,想進門吃的客人也改換門庭了。
吃一塹,長一智。朱老二拋開對女人的鄙視,學著張歆賣起鹵物點心。他這人永遠喜歡通過打擊別人,來發展自己。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斷掉福壽閣的原料來源。
且不說知恩圖報之類,阿金家老二馬上就是張歆的侄婿,當初借的本金還沒還完呢,不怕張歆,還怕親爹的棍子呢。他卻機靈,聞到漲價的味兒,拉著小舅子搶先收購了一大堆禽畜,暫養在阿懷阿祥家和阿鬆的農莊。未來嶽姑母大人給定的收購價可是一年不變,賠了錢,他回頭拿什麽娶老婆?
被他這麽一搶收搶購,短期內,泉州一帶,禽畜收購價真地提了。朱老二打草驚蛇,給自己漲了成本。
客如歸的外賣走上正確的方向,生意卻沒什麽起色,突然換軌,還遭非議。價錢不比人家低,味道沒人好,花色花樣更沒人家多,也隻有附近一些不願多走路的人家,偶然照顧一下。
朱老二想出打擊敵人第二招——惡性降價。
客如歸打出外賣堂吃一律七折,為期半月的招牌,果然吸引了不少吃客。吃慣了福壽閣,換換口味也不錯啊,還省錢。
張歆得信,幹脆讓人貼出通告,福壽閣對外停業半個月。
朱老二還以為人家怕他,自動躲了,正得意洋洋,被程三老爺叫去一頓臭罵。這半個月,福壽閣有兩場預定的大型宴席,停了外賣堂吃,正好專心忙宴席。錢少不了幾個。客如歸降價半個月,不知能拉住多少客人,來客越多,賠錢越多,還不能傷到對手半根毫毛。
兩場宴席,福壽閣推出兩款新菜。半月之後,外賣部重新開門,客人們發現,除了鹵物點心,還多了他們從未見過的精致月餅。馬上進農曆八月,可以開始賣月餅了。
福壽閣的月餅供不應求,一下子成為泉州人中秋走禮的最佳選擇。就連程家朱家的太太奶奶小姐們都要想方設法弄一塊嚐嚐。
判定朱老二爛泥扶不上牆,為防之前投入的大筆資金打水漂,程三老爺轉開了腦筋。
首先是召喚老趙。老趙是程啟通過程家找來的,與程家有親。他一個堂妹是程三老爺堂弟的侍妾。前些日子,程三太太做主,把他一個女兒說給娘家一個堂侄做妾。
老趙不想結那門親,可推不掉。不想走,可不能不走。有了那層關係,這邊的東家更不會重用他。
他不敢去向董氏請辭。那是有名的利害女人,掃過程家大佬們的顏麵不止一次。
他委婉地向張歆透露。張歆說:“你是程家找來的人,我管不了。”
他隻好等容易說話的程啟回來。好在,程啟沒讓他等多久。
感念老趙這些日子對阿鬆的指點,做事勤快,人也還算本分,可憐他迫不得已,戰戰兢兢的,張歆做到為他保密,直到他當麵對程啟說明去意,沒讓提早麵對旁人的側目和怒火。
程啟有些意外,卻也不是太意外。這種事不是第一次遇上,知道留也無用,瞧瞧張歆對此無所謂的態度,更是心定,道聲“我知道了”,就讓他去找程六結算工錢。老趙來時帶了兩個幫手,還讓他帶走。
想著他因為這個酒樓,兩次被親戚用這種手段坑了,張歆還有些不落忍,出言安慰說:“別擔心。酒樓生意不會受影響。”
程啟當然信得過她,猶豫不決,不過在想怎麽把懷裏那張銀票掏出來。
那天不過照了個麵,短短說了幾句話,她就留意到他臉上被曬傷, 第二天就讓程六給他送來一盆葉子肥肥稱做蘆薈的草,教他早晚兩次擠出葉子的汁塗在臉上手上。
不象他妹妹, 特地跑回來看他,纏著說了半天話, 也沒發覺他臉上有傷, 倒是等他的曬傷好了,看出他的皮膚嫩了白了,磨著問明緣故, 向他討要蘆薈不成, 狠狠掐去了好幾片葉子。
程啟從小到大,不知被妹子搶去磨去多少東西, 第一次心疼了。
從第一次偶遇, 程啟心底就埋下一個蠢蠢欲動的種子,可越想越覺得沒指望,克製著,壓抑著,隻希望能像現在這樣和睦相處, 留在互相看得見的地方。是小強那聲“爹”喚醒了那顆種子,使之突然膨脹發芽長大。
程啟想要有一天,指著小強大大方方對人說:“這是我兒子。”想要成為小強名副其實的爹, 而不是“幹爹”之類。想要與小強的娘長相廝守,白頭到老。
對張歆的脾氣,他有所了解。倘若選的時機不對,話說得不合適,惹她惱怒,叫她兩難,弄不好生意也要散夥,朋友也沒得作。機會很可能隻有一次,他需要小心再小心,謹慎再謹慎,務求一舉成功。
偏偏程啟從來不是機靈會道的人,甚至可算反映偏慢,生怕走漏消息,傳揚開,壞了張歆名聲,又不敢找人商量谘詢,隻能私下發愁。
正好,該下南洋了。一路在海上,無事時正好慢慢想,仔細作個計劃。
出發前,程啟很小心克製,甚至不敢再見小強,生怕落下個蛛絲馬跡的。往後幾個月,他不在泉州,萬一出點什麽事,讓張歆或者他娘心裏有了芥蒂,可是連圓轉的機會都沒有。
離岸時還沒那個想法,到了海上才意識到他每年要出一趟南洋,中間還要鬆江廣州台灣等地跑,在泉州的時間少,還斷斷續續的,這在往日躲他娘嘮叨躲清靜,是好的,要追老婆,可是大大不利。那麽多人的生機財富壓在他的船上,不跑是不行的,可好好安排一番,可以做到明年不必親自跑。這樣,回去後,大約一年半可以呆在泉州,徐徐圖謀。
聽說烈女怕纏郎,程啟臉皮雖厚,還做不出對女人死纏爛打的事,料想那種招數對張歆也是無用。然而,留在泉州,才能時不時在她麵前晃悠,才能經常與小強親近,才能眼觀四路,找準機會。
有些關係必須他自己處理,明年他不親來,今年就更需把一切料理妥當。這趟在外麵呆得時間會長,預先沒同家裏打招呼,怕惹家人擔心,程啟遇到第一個返航的熟人,就托他帶信回家,說明情況。
不想那艘船半路出故障,就近找了個島嶼停泊,工具材料不湊手,花了兩個月,才勉強修好,重新起錨,一路走走停停。程啟都回到台灣了,那船才到廣州。
家人沒收到信,見他逾期不歸,胡思亂想,種種擔憂自不必說。好容易盼到他回來,那份歡喜也不必說。他娘一向少在人前流露感情的,都撲上來抱住他流淚,搞得程啟心裏酸酸的,覺得自己不孝,決定要滿足母親的心願,讓她有個順心愉快的晚年。
程啟決心孝敬母親,卻不包括順從母親的心意娶老婆。事實上,早在認識張歆之前,他就覺得他娘挑媳婦的眼光有問題。弟媳很好,可不是娘挑的,而是弟弟青梅竹馬,從小看上的。他娶過兩個,都是他娘看好的,結果卻是不堪。
事不過三。這一回,程啟無論如何要娶一個對自己心意的女子,遇不上,沒緣份,寧願不娶。
老天對他不錯,把張歆送進了他的生活。他喜歡她,認定了她,也相信她才是真正符合母親期望的長媳,能夠撐起一個家,分擔母親辛苦。隻要母親能夠不帶偏見地認真看待張歆,平心靜氣地去了解她,就一定會接受她。
麻煩的是張歆的心思。孤枕難眠的夜晚,程啟躺在狹小的船艙裏,翻來覆去,把相識以來的點點滴滴,回憶了一遍又一遍,把記得的每個細節都拿出來掂量過了,到最後也拿不準在張歆心裏他有多大分量,甚至,有沒有分量。
靠港,回家,略略安慰母親的思念,來不及多細說,聽說她這日在酒樓對帳,程啟匆匆換身衣裳,找借口出門,就想去見張歆。哪怕隻是照一麵,隻是聽她說句話,也是好的。
聽見她匆匆下樓的腳步,看見她毫不掩飾的喜悅慶幸,程啟安心了,歡喜得嘴角差點咧到耳根。收到蘆薈,感受到她的關心,程啟得到莫大鼓舞。不敢妄想張歆對他有意,可至少,她已經把他當作朋友,而不僅僅是生意的東家了。
張歆對家人極好。她真心認可的朋友怕是不多,她對這些朋友也是極好的。
他在張歆心裏已經有了“朋友”的分量,再有幾個機會,更進一步,不是不可能的。
程啟按捺住心中湧起的騷動,告誡自己心急吃不了熱包子,前途困難和阻力遠比希望要大,欲速則不達,沉住氣,步步為營。
這趟是張歆請程啟過來商議事務。先前程啟找來的本地廚子老趙請辭。
單單一個廚子請辭,本沒什麽要緊。老趙年過半百,作了三十多年廚子,真論廚藝,還未必能比遇到張歆前的顧實強。當初請他來,不過照顧本地食客的口味習慣。宴席上有些定例的菜式,顧實應付不來。
隨後,福壽閣成名。有些菜式原屬淮揚菜北方菜,利用本地食材,照顧本地人習慣,經過改良,本地人吃著新奇,不排斥。有些根本是後世閩菜潮汕菜兩係的名菜,源出當地,一經推出就大受歡迎。那些正宗的江南菜北方小點,得到北方來的官員官眷垂青,也不乏市場。
老趙和他的傳統菜式的存在,一是照顧宴會需要,二來顯得周到,於創收少有貢獻。走了老趙,另找一個,也就是了。甚至不找,強令阿鬆頂上,也未必扛不住。
問題是,老趙辭了這邊,是要投往程啟的前大舅子舊敵人朱家老二的客如歸。雖然老趙尚未承認這點,大家心裏都是明白的。
朱家和程氏有三層的姻親,朱老二的一個姑母就嫁給了現任家主的哥哥程三老爺。
朱老二不是懂得反省的人。眼看福壽閣蒸蒸日上,麵向高中端市場,宴席堂吃外賣全麵出擊,日進鬥金,連帶程啟的名望都扶搖直上,他不記得程啟當初因何盤下這個酒樓,更忘了他對程啟做過什麽,也不去算程啟母子投入改造的金錢心力,隻認定他老子留下的酒樓風水好,被程啟給占了,奪了他的財路。
朱老二誌大才疏,接掌家業這些年,嚐試過幾樁生意,有賠有賺。賺,賺得不多。那一回賠得很慘,要不是程啟好心借著盤下酒樓接濟了一大筆錢,朱家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那回事,他忘了,眼看餐飲市場比他預想的還大,想要把客如歸做大,卻無資金可投。找親友借錢,人家記性比他好,記得程啟的教訓,誰還肯當暖蛇的農夫?
程三老爺錯失家主之位,連原先管的船隊和生意都不得不交出來,坐在家裏吃分紅,賦閑很多年了。這回大概也瞧著福壽閣眼紅,又想給程啟父子添堵,竟然借機入股客如歸。要不是程啟的爹,他弟弟當初搶不到家主的位子,現下也坐不穩。
新的客如歸夏天開張,大主意由程三老爺拿,具體經營操作的是朱老二。程三老爺比朱老二有眼光,知道福壽閣的名聲地位已經確立,人脈已經建立。董氏和張歆兩個女人麵冷心狠,做事小心,又有靠山。陰損招數放在別家有用,用在她們身上,弄不好引火燒身。宴席那塊,且放著,先搶奪外賣市場。外賣價低量大,利潤率不高,可隻要能控製費用,獲利可觀。做得好,口耳相傳,是建立名氣的好途徑。
福壽閣外賣部,一開始隻賣鹵物點心,後來應客人要求,也賣主食和醃製小菜,但不提供熱菜。
朱老二一開始以為這是缺口,開始外賣主食配熱菜,和張歆知道的快餐盒飯差不多。沒幾天就做不下去了。
這時不象現代,沒有沒時間好好吃飯,又不能不填肚子的上班族。多半人都有很多時間很多心情,可以花在吃飯上。下得起館子的,自然進去慢慢吃,三五個人把話聊天,追求個格調美味。
好的酒樓做外賣,就是看準那些沒那麽多錢或不方便進門吃的人。省了服務,外賣的價錢比堂吃低。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要快,免人久等。熱菜,現做現賣,賣低價,人家還嫌慢,廚房裏的人先受了打擊。做好慢慢賣,色香味受影響,砸廚師的牌子,影響酒樓聲譽。一樣菜式,兩樣價,想進門吃的客人也改換門庭了。
吃一塹,長一智。朱老二拋開對女人的鄙視,學著張歆賣起鹵物點心。他這人永遠喜歡通過打擊別人,來發展自己。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斷掉福壽閣的原料來源。
且不說知恩圖報之類,阿金家老二馬上就是張歆的侄婿,當初借的本金還沒還完呢,不怕張歆,還怕親爹的棍子呢。他卻機靈,聞到漲價的味兒,拉著小舅子搶先收購了一大堆禽畜,暫養在阿懷阿祥家和阿鬆的農莊。未來嶽姑母大人給定的收購價可是一年不變,賠了錢,他回頭拿什麽娶老婆?
被他這麽一搶收搶購,短期內,泉州一帶,禽畜收購價真地提了。朱老二打草驚蛇,給自己漲了成本。
客如歸的外賣走上正確的方向,生意卻沒什麽起色,突然換軌,還遭非議。價錢不比人家低,味道沒人好,花色花樣更沒人家多,也隻有附近一些不願多走路的人家,偶然照顧一下。
朱老二想出打擊敵人第二招——惡性降價。
客如歸打出外賣堂吃一律七折,為期半月的招牌,果然吸引了不少吃客。吃慣了福壽閣,換換口味也不錯啊,還省錢。
張歆得信,幹脆讓人貼出通告,福壽閣對外停業半個月。
朱老二還以為人家怕他,自動躲了,正得意洋洋,被程三老爺叫去一頓臭罵。這半個月,福壽閣有兩場預定的大型宴席,停了外賣堂吃,正好專心忙宴席。錢少不了幾個。客如歸降價半個月,不知能拉住多少客人,來客越多,賠錢越多,還不能傷到對手半根毫毛。
兩場宴席,福壽閣推出兩款新菜。半月之後,外賣部重新開門,客人們發現,除了鹵物點心,還多了他們從未見過的精致月餅。馬上進農曆八月,可以開始賣月餅了。
福壽閣的月餅供不應求,一下子成為泉州人中秋走禮的最佳選擇。就連程家朱家的太太奶奶小姐們都要想方設法弄一塊嚐嚐。
判定朱老二爛泥扶不上牆,為防之前投入的大筆資金打水漂,程三老爺轉開了腦筋。
首先是召喚老趙。老趙是程啟通過程家找來的,與程家有親。他一個堂妹是程三老爺堂弟的侍妾。前些日子,程三太太做主,把他一個女兒說給娘家一個堂侄做妾。
老趙不想結那門親,可推不掉。不想走,可不能不走。有了那層關係,這邊的東家更不會重用他。
他不敢去向董氏請辭。那是有名的利害女人,掃過程家大佬們的顏麵不止一次。
他委婉地向張歆透露。張歆說:“你是程家找來的人,我管不了。”
他隻好等容易說話的程啟回來。好在,程啟沒讓他等多久。
感念老趙這些日子對阿鬆的指點,做事勤快,人也還算本分,可憐他迫不得已,戰戰兢兢的,張歆做到為他保密,直到他當麵對程啟說明去意,沒讓提早麵對旁人的側目和怒火。
程啟有些意外,卻也不是太意外。這種事不是第一次遇上,知道留也無用,瞧瞧張歆對此無所謂的態度,更是心定,道聲“我知道了”,就讓他去找程六結算工錢。老趙來時帶了兩個幫手,還讓他帶走。
想著他因為這個酒樓,兩次被親戚用這種手段坑了,張歆還有些不落忍,出言安慰說:“別擔心。酒樓生意不會受影響。”
程啟當然信得過她,猶豫不決,不過在想怎麽把懷裏那張銀票掏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