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死丘事件是和通古斯大爆炸、天啟大爆炸並稱三大自然災難的神秘事件。


    死丘事件中的“死丘”即印度曆史上的“摩亨佐達羅”遺址,考察人員在此找到了發生過多次猛烈爆炸的證據,爆炸中心一平方千米半徑內所有的建築物都成了粉末。


    距中心較遠處,發現了許多人骨架。從骨架擺放的姿勢可以看出,死亡的災難是突然降臨的,人們對此毫無察覺。


    這些骨骼中都奇怪地含有足以與廣島、長崎核襲擊死難者相當的輻射線含量。不僅如此,研究者們還驚奇地發現:這座古城焚燒後的瓦礫場,看上去極像原子彈爆炸後的廣島和長崎,地麵上還殘留著遭受衝擊波和核輻射的痕跡。


    19年,印度考古學家巴那耳季,在印度河的一個小島嶼上發現了這片古代廢墟。從遺跡上看,這裏原來是座城市,好像在500年前的某一天突然毀滅了。


    這裏究竟發生了什麽事?多年來人們對此一直迷惑不解,所以就給這座城市起了一個奇怪的名字:摩亨佐達羅,意思是“死亡穀地”。


    摩亨佐達羅到底是怎麽毀滅的?科學家經過了大量的實地考察,提出了洪災、瘟疫和外族入侵幾種可能。


    另外,英國科學家傑汶波爾和意大利科學家溫琴季還提出一個驚人的假說:摩亨佐達羅城遭受了核彈襲擊!


    他們認為,雖然城市建在一條有充足水源的河流島上,但卻沒有發現任何洪水災害的痕跡。相反,種種跡象卻表明這裏曾經發生過一場大規模的火災。


    兩位學者分析了許多細節性的問題,尤其是廢墟中大量燒熔的粘土和礦物碎片。在羅馬大學和意大利國立研究會實驗室進行的實驗表明:它們被燒熔的溫度高達14000c-15000c。


    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這麽高的溫度隻可能在冶煉作坊的鍛造爐內形成,而大量存在的燒熔粘土和礦物碎片是絕不可能在少數的鍛造爐中形成的。


    此外,在摩亨佐達羅城還發現了不少爆炸的痕跡,爆炸中心地區的建築物都被夷為平地。由這個中心向外,距離越遠的地方毀壞程度就越小,而在最邊緣的地區建築物幾乎完好無損。這和原子彈爆炸後的景象十分相似。


    在印度古代梵語敘事詩《摩嗬婆羅多》中有如下一段關於戰爭的描寫……


    ……好像自然的威力一下子迸發了出來。太陽在旋轉。武器的熱焰使得大地熊熊燃燒。大象被火燒得狂奔,想躲避這可怕的災難。河水沸騰,百獸死去,敵人一片片倒下,屍體狼藉。馬和戰車都被燒毀了,整個戰場一片大火劫後的景象。海麵上死一般的沉寂,起風了,大地亮了起來。這真是一幅令人毛骨悚然的畫麵,死者的屍體被可怕的大火燒得肢體不全,不複成形。我們從來沒有見到過或聽說過這樣一種武器……


    詩中描述的可怕場麵,使很多人把這種武器同核彈聯係在一起。有人甚至認為,摩亨佐達羅是被外星人摧毀的。


    但是,科學家目前最認同的理論,是閃電毀滅論。很多科學家認為,是神秘的黑閃電毀掉了摩亨佐達羅。


    黑閃電是由罕見的球狀閃電演變而成的。一般情況下,它們體積小,亮度極低,像一團蘊涵著巨大能量的黑霧。


    當它們聚集起來後,就能發出毒氣,而且特別容易發生爆炸。隻要有一個黑閃電發生爆炸,就能引起連環爆炸,在瞬間產生15000攝氏度的高溫。


    這種爆炸造成的破壞和摩亨佐達羅城的受損狀況類似,而且摩亨佐達羅出土文物顯示它們就曾受過14000-16000度的高溫。


    因此,真相很可能是這樣的:大氣中形成了黑色閃電,同時也產生出大量的有毒物質毒化空氣。古城的居民先是被這種有毒空氣折磨了一陣,接著黑閃電突然發生了爆炸,由此產生的高溫足足能把石塊熔化,隨後衝擊波到達地麵把城市毀滅了。


    由於摩亨佐達羅已經是久遠的曆史了,死丘事件也隻能做出大致推測而已。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五千年前的摩亨佐達羅古城竟與現代城市結構相似!


    19年,考古學家勘探一座公元世紀的佛塔時,意外發掘出這座規模宏大的古城。


    寬闊的主街均是南北和東西交叉,兩側建築有等距凹槽,用於夜間照明。富人區有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坐式廁所、獨立廚房和排汙係統等。


    所有建築都簡單實用,不僅與現代建築的簡約概念吻合,還注重私密性。臨街建築不設門窗,進入小巷後才能看到門窗。


    城中建築物均為磚砌結構,以灰泥填縫。若貼滿瓷磚,幾乎就是現代小鎮,不遜色於南亞次大陸任何一個鎮。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遺址幾乎都是墳墓和宗教建築,令人敬畏。摩亨佐達羅呈現出的卻是一種生活狀態,讓人感覺這座城市一直是“活”的。


    古城分為上下城,上城是帶回廊的高台城堡,內有議事大廳和王宮等。西南側有個大浴池,兩側台階直通底部。


    浴池周圍的供水井、更衣室和汙水排放口等設施一應俱全,其設計包含了當今五星級酒店遊泳池的基本要素。在享受生活方麵,古人絲毫不遜於現代人。


    下城的商業區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商店,附近還有負責稱重量的部門,相當於工商監督機構……


    出土的石頭砝碼、金銀、瑪瑙等勾勒出當時的社會狀況。土陶上的紅色圖案,印章上的牛、象和鱷魚等圖案及各種泥塑陶俑,如一部原始紀錄片,傳遞出先民的生活狀態。


    所有文物中,青銅舞女和石雕男子最具代表性。舞女佩戴著誇張的項鏈和手鏈,叉腰翹首,睥睨四方。石雕男子麵蓄胡須,左肩斜搭繡花長袍,表情平靜得令人難以琢磨。兩個人物一動一靜,形成強烈反差。


    印度河上遊的哈拉帕有座與“死丘”同時代的古城,兩座古城統稱哈拉帕文明。文明命脈是蜿蜒的印度河,河水帶來肥沃土地和豐富水源,繁衍出繁華的城市。


    哈拉帕文明持續了千餘年,公元前1750年前後突然衰落。那段時期,印度河泛濫,農業收成銳減,古城逐漸被遺棄。


    另外也有可能是外族入侵造成的,因為《俱利吠陀》一書提到,雅利安人從歐洲進入南亞時與印度河附近的土著居民發生衝突,或許是戰爭和殺戮導致這座古城消亡。(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無限位麵之神靈公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司馬木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司馬木木並收藏無限位麵之神靈公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