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二年五月中旬,大周皇帝下詔引來各方關注:


    詔令鄖國公韋孝寬接任相州總管一職,原任總管尉遲炯返京;詔令蔣國公梁睿接任益州總管一職,原任總管王謙返京;


    詔令現任襄州總管、楊國公王誼接任安州總管一職,原任總管公宇文亮返京。詔令大將軍崔彥穆就任黃州總管一職。


    蟄伏月餘的左丞相楊堅終於動手了,雖然下詔的是大周天子可誰都知道幼帝不過是外公楊堅的人形印章,大家都凝氣屏神等待著三處總管的動作。


    而相州總管尉遲炯、益州總管王謙、安州總管宇文亮的反應都一樣:亂命不遵。當然這也在所有人的預料之中。


    安州總管宇文亮實際控製的黃州下轄各州抵製新官上任,益州總管王謙整兵備戰準備東進勤王。


    相州總管尉遲炯於鄴城發布討楊檄文,率領相州下轄各州擁戴齊王宇文招幼子為帝號令天下起兵反楊,侄子尉遲勤下轄青、膠、光、莒各州響應,河南、淮南數州刺史亦起兵響應,共有數十萬軍隊誓師反楊。


    朝廷反應很快,當即任命鄖國公韋孝寬為行軍元帥率領大軍討伐“叛逆”尉遲炯,任命蔣國公梁睿為行軍元帥討伐“叛逆”王謙,任命楊國公王誼為行軍元帥討伐“叛逆”宇文亮。


    尉遲炯的討楊檄文引起了不大不小的關注,檄文內容大家都猜得七七八八沒什麽新意,不過出乎意料的是尉遲炯還在其中列出了楊堅的一條罪名,那罪名的大概意思是:


    楊堅垂涎西陽郡公宇文溫夫人尉遲熾繁——也就是尉遲炯的親孫女已久,在二月二十七日那晚趁著酒宴上尉遲氏酒醉時,楊堅的孝順女兒楊麗華將其囚在宮中,想等事後帶出宮置於別院“孝敬”父親。


    幸得有內侍不屈此父女的‘淫威’將尉遲氏帶出躲藏,尉遲氏才得以保住清白之身最後和丈夫團聚。


    檄文一出人們都被這條大爆料震驚了,特別是長安城居民議論紛紛,當時尉遲氏失蹤的八卦消息紛紛揚揚在長安城裏傳了一個月,對於她的下落一直是坊間粗胚們關注的焦點,如今大家終於“恍然大悟”。


    又有傳言說長安收到檄文次日左丞相楊堅出門時被人瞧見模樣甚慘:鼻青臉腫雙膝打顫,眼眶還黑了一邊。


    然而這個消息沒多久便被更大的消息遮蓋:一波大家早就知道必然發生的混戰正式開始!


    烽煙最先燃起的就是安州總管府。


    五月初,安州總管宇文亮以“謀逆”為由襲擊黃州總管府得手,總管元景山、黃州刺史宇文弼及下屬數十官吏被殺,五月中旬宇文亮全麵控製黃州並將元景山“謀逆”證據送交朝廷。


    五月上旬,聽聞黃州事變襄州總管王誼整頓下轄各州兵馬,中旬,荊州總管獨孤永業整頓下轄各州兵馬,五月下旬得朝廷任命,行軍元帥王誼率行軍主管崔彥穆、李威、馮暉、李遠、獨孤永業於六月初南征“叛逆”宇文亮。


    行軍途中,崔彥穆認定獨孤永業表現異常似有異心,於是先聲奪人將其斬殺收編麾下荊州軍,事出突然也讓人議論紛紛。


    獨孤永業字世基,原姓劉,幼年喪父隨母親改嫁獨孤氏,為當今左丞相楊堅夫人獨孤伽羅族兄,原為北齊大臣,三年前北齊滅亡投降周朝;崔彥穆,清河崔氏出身,大周首任安州總管,為獨孤伽羅叔外公。


    經此一番變故,行軍元帥王誼統領兵力沒變,行軍總管少了一個。平叛大軍兵分兩路,一路由總管崔彥穆率領荊州軍向東進攻安州北部門戶隨州州治隨城(現湖北隨縣)。


    另一路襄州軍由行軍元帥王誼率領,順漢江南下郢州州治長壽(今湖北鍾祥),集結郢州刺史兵力後向東進攻安州西部門戶溫州州治角陵(今湖北京山縣)。


    然而安州總管宇文亮也已經做好準備,在隨城集結重兵防禦,又派大軍西進準備攻打長壽,雙方正是針鋒相對。


    六月十日,隨城外。


    連綿的營帳遍布平地,此次平叛安州的東路軍昨日已抵達隨城,隨後將其圍了個水泄不通。


    隨城東北和西南方向有綿延群山,該城扼守兩條山脈之間狹長平地為襄州進出安州要道,自古以來乃兵家必爭之地。


    中軍帳,荊州軍主帥、行軍總管崔彥穆端坐上首其餘將領分列兩邊,從宇文泰為大周打根基時他就追隨左右,領兵征戰數十年經驗豐富如今已是知天命年紀。


    將近二十年前,大周從南朝手中奪下安州及下轄各州建立安州總管府,他是首任安州總管故而對安州了如指掌,此次出征他毫不猶豫將‘表現異常’的行軍總管獨孤永業殺掉,如此強勢作為讓帳中其餘將領唯唯諾諾,令行禁止不敢有誤。


    他們已探得如今坐鎮隨城的叛軍首領為宇文亮長子宇文明,對於這個沒怎麽領兵打仗的富貴郎君崔彥穆完全看不上。


    開玩笑,老子上陣廝殺玩命的時候你父親還是個新手,你算老幾敢擋路!


    “都布置下去了麽?”


    “回總管,已經射了兩輪書信了。”


    昨日下午大軍抵達隨城外,崔彥穆命令紮營下寨圍而不攻,晚上便派人將許多書信射入城中。書信裏都是些莫名其妙的內容,比如什麽“按約定行事”、“時機未到暫且忍耐”、“家人安好無憂”等等。


    為的就是擾亂守軍軍心讓將領們互相猜疑,任誰看了這些莫名其妙的內容都會心裏嘀咕,這宇文亮謀反可他手下將領可未必願意賣命,如今他又派個乳臭未幹的兒子來壓陣也不看看能壓得住麽?


    今日崔彥穆又派人射勸降書入城,聲言隻要大家砍了宇文明及幾個主要叛軍將領的首級獻城,朝廷可以既往不咎。


    “總管,是否先組織幾次攻城給他們施壓?”一個將領問道。


    “不急,先把攻城器械打造好,這幾日隻射書信進去。”崔彥穆摩挲著佩刀握把,“還有,安排下去每晚讓人敲鼓吹號讓城中的睡個好覺。”


    “還要提防偷營。”


    將領們聞言點點頭,他們一路行軍數日才到城下士兵們疲憊不已,若是倉促攻城對方以逸待勞總是吃些虧,待得休息幾日讓士兵養足了精神,到時攻城器械也造好了便能以最佳狀態攻城。


    再經過這幾日不停挑撥和夜間襲擾,想必城中已是風聲鶴唳相互猜忌,到時戰事危急難說有人砍了宇文明人頭獻城保命。


    ‘果然是積年老將!’將領們看向崔彥穆的目光充滿佩服。


    。。。。。。


    郢州州治長壽以北數十裏。


    一長串船隊正至北向南緩緩行駛在漢江上,漢江東側陸地上一眼看不到頭的大軍正在行進,隊伍東側不時有小股騎兵來回疾馳,他們是負責警戒的斥候,保護大部隊不受襲擾。


    這是此次平叛安州的南路大軍,借著漢江之利將糧草輜重用船裝載水陸並進到是輕便了許多,他們的目標是下遊數十裏的長壽城,到了那裏休整後東進攻打安州西部門戶角陵。


    一艘船內,行軍元帥王誼正和手下將領商議軍務。


    “元帥,那梁國當真不會手癢吧?”一名將領問道。


    “左丞相聽聞梁國異動已經派人申斥,現在多給他們幾個膽子都不敢胡作非為。”王誼心有成竹的說道。


    梁國是原來南朝梁的殘餘,如今是大周的附屬國位於漢江以西原先荊州地界,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荊州,如今大周的荊州總管府在襄陽北麵,州治在新野郡的穰城(今河南鄧州市)。


    襄州總管府下轄的郢州如同一把長刀沿著漢江東岸橫在梁國和安州總管府之間,如果梁國此次真敢搞些小動作那麽南路大軍將會腹背受敵。


    最初聽聞安州叛亂梁國君臣有些躁動開始琢磨著趁火打劫,結果左丞相楊堅派人帶著書信‘登門拜訪’,梁國君臣看了便嚇得噤若寒蟬不敢再有妄想。


    “此番安州叛亂,長壽城怕是首當其衝,也不知郢州刺史應對如何了。”又有一名將領問道。


    “元帥上月初便督促其加固城防細心防範,下旬還派了幾批人過去督促,就算那宇文亮再能打也要圍上十天半月才能攻下來。”


    聽得一名偏將解釋,眾位將領點點頭。


    上月初安州總管突襲黃州將總管元景山打了個措手不及,事發後在總管府的多次督促下長壽城防越來越嚴,宇文亮再想偷襲是決不可能得手。


    兩天前長壽守軍派出信使說安州叛軍已經兵臨城下,如今大軍離長壽不到兩天路程那叛軍若知趣自當解圍而去,否者長壽城外己方大軍殺到,城內守軍裏應外合這麽一衝當真是一仗完事。


    四天時間,宇文亮就算是三頭六臂也攻不下長壽城。


    就算他們縮到角陵也沒用,此番借著水路之利裝載了大量物質,到時把角陵團團圍住後打造無數攻城器械不信他們能頂過十天。


    等拿下角陵安陸西部門戶大開,此時東路的荊州軍也攻破隨城南下,屆時南路大軍徑直堵了安陸南邊,兩路大軍再來個南北並進他宇文亮有什麽能耐扛下?


    最有可能的是角陵失守後,叛軍在安陸站不住腳逃往黃州,到時兩路合作一處一股腦殺過去宇文亮就隻能南渡投奔南朝了。


    “諸位,此建功立業之時,可要齊心協力。”行軍元帥王誼發話,他充滿信心的看著在座諸將,“一月之內平定安、黃二州可有信心?”


    “有!”眾人異口同聲回答,隨後起身行禮,“叛軍不過土雞瓦狗爾,定當掃平魍魎還大周一個朗朗乾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逆水行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米糕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米糕羊並收藏逆水行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