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牢,一間押房內,身著緇衣的張翎坐在案桌後,把玩著手上一物,那東西形如幹薑,表麵坑坑窪窪又彎彎曲曲,顏色黃澄澄,卻是一塊半邊巴掌大的狗頭金。
把狗頭金掂了掂,張翎將其握在手中細細摩挲,直到冰涼的狗頭金變得溫潤,他才戀戀不舍的收入懷中,然後沉吟起來。
房內並無他人,張翎右手放在案上,手掌微攏,食指不停的點著案麵,這是他思考時的習慣性動作。
張翎今年三十六歲,是這秋官府大牢的掌囚之一,掌囚是周國為獄吏設下的官職,負責管理囚徒以及相應的牢獄之事,而他張家從祖上起就是獄吏,這行當對他來說是家傳手藝。
北魏,東魏,北齊,還有如今的周國,他張家祖祖輩輩都是獄吏,而大牢裏的門門道道,那叫一個門清,如何從一個個犯人身上榨出油水來,張翎已經是熟能生巧。
無論是誰,一個賣炊餅的平民,還是昔日高高在上的大官,進了牢獄,他們這些積年獄吏都能發一筆財,無論多囂張的人,進了大牢至少得瘦三斤。
不想渾身濕透睡在濕漉漉的地板上?拿錢來。吃不下連狗都不吃的餿飯?拿錢來。被吊著快要受不了了?拿錢來。被人走旱道都開裂了?還是拿錢來。
沒有錢?不要緊,家裏的婆娘,女兒,過來見見麵,要是長得可以,陪著過幾夜就行了。不行?那你家男人、阿耶就熬著吧,誰知道哪天就斷了氣呢,對吧?
獄吏是賤業,當獄吏的人和入賤籍沒區別,祖輩是獄吏,那子孫就隻能做獄吏,但張翎不覺得做獄吏有什麽不好,風險是有的,但隻要技藝精湛,那可就是高枕無憂,錢帛多多。
夜夜新郎不敢說,時不時開下葷那是肯定有的,雖然女的姿色也好不到哪裏去,但勝在幹淨,又經常能夠換口味。
隻要不是瞎了眼,弄了不該弄的犯人,那這碗飯可是能美美的吃上一輩子,至於那些犯人能整,哪些犯人不能整,就得靠消息靈通、察言觀色了。
張翎十五歲起就在牢裏做事,跟著當獄吏的父親學了十幾年,一個合格獄吏應該具備的本事,他全都精通,憑著一身本事,家中即便沒有良田、商鋪,錢帛依舊是滾滾而來。
而今日的一門‘買賣’,便是張翎在考慮的事情。
今日王禁暴在街上抓來兩名“妖道”,一大一小,大的那個大約四十歲,小的那個大約十七八歲,據說是在民宅裏煉丹,丹爐爆裂引發巨響,驚擾了百姓。
這種窮酸道士沒什麽油水,榨不出幾個錢來,所以獄吏的掌囚們不感興趣,輪著誰管就誰管,而張翎“名下”的牢房便是負責關押兩個“妖道”。
掌囚之間也有地盤,關在各自牢房裏的犯人,隻能由這個掌囚發財,別的掌囚不能“撈過界”,當然若是技藝不精了弄死人,也是該掌囚負責收尾,這是規矩,祖上就傳下來的規矩。
張翎對幹巴巴的兩個道士沒興趣,便交由手下的本管牢頭榨點油水,就當是賞根骨頭給狗吃,本來很平靜的日子,卻有大買賣上門了。
有個操著類似本地口音的年輕人,托關係找到他,說是今日被抓的兩個道士中,那個年輕道士曾經禍害過家中女眷,所以想他‘幫個忙’。
幫忙?那怎麽可能,得做買賣,價錢要談好了才行,不過對方也夠爽快,直接給了塊狗頭金,所以張翎聽了對方的要求,思索片刻後便接下了‘買賣’。
對方的要求不算太難:把那年輕道士的子孫根廢了。這一條好辦,比要人命好辦,雖然張翎有十足把握讓犯人‘瘐死’,但犯人死得多了上官那裏不好看,所以能免則免。
接了買賣,張翎興奮之餘又有些擔心,他擔心看走眼,萬一整了不該整的人,那他的小命就是完了,所以要慎重,決不能有意外。
不可能有意外!
兩個窮酸道士,煉丹卻連個道觀都沒有,在尋常街坊小院裏架個爐就點火,肯定不是那家名觀的道士,所以不可能和什麽貴人有來往。
想來是哪裏流竄京城的野道士罷了,沒有什麽師叔、師兄弟,也沒什麽靠山,窮得響叮當,榨不出什麽油水來。
關鍵是張翎也不會害對方姓名,不過是把年輕道士的子孫根廢了,既要廢掉那話兒又要保住性命,動刀是不可能了,太麻煩也會留下證據,不過張翎自有辦法做到。
反正你們做道士的,留著那話兒也沒什麽用嘛!
張翎計議已定,起身來到一處櫃子旁,用鑰匙打開鎖後,從中拿出一個木盒,他走出房外向候著的一人開口問道:“人帶出來了麽?”
那人年紀輕輕,身著皂衣,聽得張翎發問,肯定的點點頭:“帶出來了,就等掌囚發話了。”
“帶出來的是哪個?”張翎問道,他要再確認一下,這個年輕人是獄吏,是他的下屬也算是他的徒弟,既然有了徒弟,那許多事自然是徒弟來辦。
“回掌囚,當然是年輕的那個。”年輕獄吏笑道,“他兩個一老一小,掌囚還怕我瞎了眼不成。”
張翎點點頭,環顧四周,確定沒有其他人,隨後將手中木盒打開,露出裏麵盛著個拳頭大小,如雞蛋模樣的銅球,另外還有一個小瓷瓶。
“知道怎麽用吧?”
“知道。”
“利索些。”
“嗯。”
年輕獄吏拿了那個木盒便急匆匆離去,張翎哼著小曲走回房內,關好門之後來到案前坐下,從懷中拿出那塊狗頭金,再度摩挲起來。
把人的子孫根廢掉,最直接的就是一刀過,但那要流很多血,還得上藥止血,又得好好休養,且不說這種技術隻有宮裏的閹人比較嫻熟,光是好好休養這條就麻煩。
獄吏不可能把這種犯人當祖宗供起來,而動了刀子後患無窮,一旦家屬真能鬧起來,驚動上官來查,一扯褲襠見那話兒沒了,總不能說是狗叼走吃了,所以要用別的法子。
既能讓那玩意好端端的掛著,又能廢了它,也不怕鬧出人命,從此見著女人都用不了,那才是技術活。
張翎不知道別處的牢獄裏高手是怎麽弄的,他的技術可是祖傳手藝,方才交給徒弟的銅盒喚作“冰蠶袋”,有了這東西要廢掉子孫根就是輕而易舉。
冰蠶袋可以對瓣打開,從冰井裏拿出些許冰來,放到“冰蠶袋”裏,再加點“秘藥”,然後把犯人那話兒籠住,隻消一炷香時間,那玩意就廢了。
兩個子孫蛋會壞掉,漸漸萎縮,但看上去還算是“正常”,也不影響小解,就是再也“用不了”,算是廢了。
這東西用過很多次,沒一次“失手”,張翎之所以不親自操作,其實是為了自保,徒弟是自己人,但就像壁虎一般,緊緊情況下就要“斷尾求生”。
他不會親臨現場,指揮人用冰蠶袋‘做事’,免得落下口實,一旦事情不妙,他可以把汙水都潑到自己徒弟身上,說是對方私自提出犯人,然後‘不知道’從哪裏弄來什麽冰蠶袋害人。
這事情徒弟也知道,雖然黑了些但可是規矩,徒弟跟著師父吃香喝辣,有問題那就得自己扛,不想扛就不要‘拜師’,等到學好手藝出師了,自己也收徒弟來扛。
因為不是親自動手,又不能出麵,所以張翎就怕徒弟認錯人,不過這次沒問題,他領著徒弟到牢裏看過,一老一小兩個道士絕不會認錯,隻要把年輕的提出來就行。
“輕輕鬆鬆,就得了塊寶貝!”張翎看著手中的狗頭金,滿眼放光,“莫要怪我,要怪,就怪自己造的孽吧。”
。。。。。。
大街上,二十餘騎兵疾馳著,前方數騎奮力大喊著“讓路”,沿路行人紛紛躲閃,一路上雞飛狗跳,人們怨聲載道。
鄴城何等地方,大周京師、天子腳下,除了傳遞軍情的快馬,亦或是天子禦駕,大街上嚴禁策馬疾馳,巡街的禁暴見著這般情景正要趕上來嗬斥,見著這隊人打出的旗號就縮了。
“安固郡公”,旗號上隻有四個字,但禁暴見了便如同老鼠見了貓,再不敢吱聲,作為京師裏維持治安的基層吏員,一個合格的禁暴必須要對權貴們了如指掌,免得哪天不長眼衝撞了貴人就倒黴。
安固郡公,不久前才來到鄴城的一個尉遲家中人,但是禁暴們早已謹記在心,這位可了不得,是當今輔政丞相的兒子,還是年紀最大的那位。
雖然明麵上說鄴城街道上嚴禁策馬疾馳,但是具體情況得具體看,反正姓“尉遲”的要在街上橫著走,大家夥也就當做“情有可原”。
“看上去都一把年紀了,怎麽還在鬧市裏策馬疾馳?”禁暴喃喃自語,“又不是年輕郎君,喜歡耀武揚威的...”
“這,莫非是出什麽事了?”一名隨從問道,“看起來是往秋官府大牢方向去的?”
“嗨,這光天化日的還能出什麽事。”(未完待續。)
把狗頭金掂了掂,張翎將其握在手中細細摩挲,直到冰涼的狗頭金變得溫潤,他才戀戀不舍的收入懷中,然後沉吟起來。
房內並無他人,張翎右手放在案上,手掌微攏,食指不停的點著案麵,這是他思考時的習慣性動作。
張翎今年三十六歲,是這秋官府大牢的掌囚之一,掌囚是周國為獄吏設下的官職,負責管理囚徒以及相應的牢獄之事,而他張家從祖上起就是獄吏,這行當對他來說是家傳手藝。
北魏,東魏,北齊,還有如今的周國,他張家祖祖輩輩都是獄吏,而大牢裏的門門道道,那叫一個門清,如何從一個個犯人身上榨出油水來,張翎已經是熟能生巧。
無論是誰,一個賣炊餅的平民,還是昔日高高在上的大官,進了牢獄,他們這些積年獄吏都能發一筆財,無論多囂張的人,進了大牢至少得瘦三斤。
不想渾身濕透睡在濕漉漉的地板上?拿錢來。吃不下連狗都不吃的餿飯?拿錢來。被吊著快要受不了了?拿錢來。被人走旱道都開裂了?還是拿錢來。
沒有錢?不要緊,家裏的婆娘,女兒,過來見見麵,要是長得可以,陪著過幾夜就行了。不行?那你家男人、阿耶就熬著吧,誰知道哪天就斷了氣呢,對吧?
獄吏是賤業,當獄吏的人和入賤籍沒區別,祖輩是獄吏,那子孫就隻能做獄吏,但張翎不覺得做獄吏有什麽不好,風險是有的,但隻要技藝精湛,那可就是高枕無憂,錢帛多多。
夜夜新郎不敢說,時不時開下葷那是肯定有的,雖然女的姿色也好不到哪裏去,但勝在幹淨,又經常能夠換口味。
隻要不是瞎了眼,弄了不該弄的犯人,那這碗飯可是能美美的吃上一輩子,至於那些犯人能整,哪些犯人不能整,就得靠消息靈通、察言觀色了。
張翎十五歲起就在牢裏做事,跟著當獄吏的父親學了十幾年,一個合格獄吏應該具備的本事,他全都精通,憑著一身本事,家中即便沒有良田、商鋪,錢帛依舊是滾滾而來。
而今日的一門‘買賣’,便是張翎在考慮的事情。
今日王禁暴在街上抓來兩名“妖道”,一大一小,大的那個大約四十歲,小的那個大約十七八歲,據說是在民宅裏煉丹,丹爐爆裂引發巨響,驚擾了百姓。
這種窮酸道士沒什麽油水,榨不出幾個錢來,所以獄吏的掌囚們不感興趣,輪著誰管就誰管,而張翎“名下”的牢房便是負責關押兩個“妖道”。
掌囚之間也有地盤,關在各自牢房裏的犯人,隻能由這個掌囚發財,別的掌囚不能“撈過界”,當然若是技藝不精了弄死人,也是該掌囚負責收尾,這是規矩,祖上就傳下來的規矩。
張翎對幹巴巴的兩個道士沒興趣,便交由手下的本管牢頭榨點油水,就當是賞根骨頭給狗吃,本來很平靜的日子,卻有大買賣上門了。
有個操著類似本地口音的年輕人,托關係找到他,說是今日被抓的兩個道士中,那個年輕道士曾經禍害過家中女眷,所以想他‘幫個忙’。
幫忙?那怎麽可能,得做買賣,價錢要談好了才行,不過對方也夠爽快,直接給了塊狗頭金,所以張翎聽了對方的要求,思索片刻後便接下了‘買賣’。
對方的要求不算太難:把那年輕道士的子孫根廢了。這一條好辦,比要人命好辦,雖然張翎有十足把握讓犯人‘瘐死’,但犯人死得多了上官那裏不好看,所以能免則免。
接了買賣,張翎興奮之餘又有些擔心,他擔心看走眼,萬一整了不該整的人,那他的小命就是完了,所以要慎重,決不能有意外。
不可能有意外!
兩個窮酸道士,煉丹卻連個道觀都沒有,在尋常街坊小院裏架個爐就點火,肯定不是那家名觀的道士,所以不可能和什麽貴人有來往。
想來是哪裏流竄京城的野道士罷了,沒有什麽師叔、師兄弟,也沒什麽靠山,窮得響叮當,榨不出什麽油水來。
關鍵是張翎也不會害對方姓名,不過是把年輕道士的子孫根廢了,既要廢掉那話兒又要保住性命,動刀是不可能了,太麻煩也會留下證據,不過張翎自有辦法做到。
反正你們做道士的,留著那話兒也沒什麽用嘛!
張翎計議已定,起身來到一處櫃子旁,用鑰匙打開鎖後,從中拿出一個木盒,他走出房外向候著的一人開口問道:“人帶出來了麽?”
那人年紀輕輕,身著皂衣,聽得張翎發問,肯定的點點頭:“帶出來了,就等掌囚發話了。”
“帶出來的是哪個?”張翎問道,他要再確認一下,這個年輕人是獄吏,是他的下屬也算是他的徒弟,既然有了徒弟,那許多事自然是徒弟來辦。
“回掌囚,當然是年輕的那個。”年輕獄吏笑道,“他兩個一老一小,掌囚還怕我瞎了眼不成。”
張翎點點頭,環顧四周,確定沒有其他人,隨後將手中木盒打開,露出裏麵盛著個拳頭大小,如雞蛋模樣的銅球,另外還有一個小瓷瓶。
“知道怎麽用吧?”
“知道。”
“利索些。”
“嗯。”
年輕獄吏拿了那個木盒便急匆匆離去,張翎哼著小曲走回房內,關好門之後來到案前坐下,從懷中拿出那塊狗頭金,再度摩挲起來。
把人的子孫根廢掉,最直接的就是一刀過,但那要流很多血,還得上藥止血,又得好好休養,且不說這種技術隻有宮裏的閹人比較嫻熟,光是好好休養這條就麻煩。
獄吏不可能把這種犯人當祖宗供起來,而動了刀子後患無窮,一旦家屬真能鬧起來,驚動上官來查,一扯褲襠見那話兒沒了,總不能說是狗叼走吃了,所以要用別的法子。
既能讓那玩意好端端的掛著,又能廢了它,也不怕鬧出人命,從此見著女人都用不了,那才是技術活。
張翎不知道別處的牢獄裏高手是怎麽弄的,他的技術可是祖傳手藝,方才交給徒弟的銅盒喚作“冰蠶袋”,有了這東西要廢掉子孫根就是輕而易舉。
冰蠶袋可以對瓣打開,從冰井裏拿出些許冰來,放到“冰蠶袋”裏,再加點“秘藥”,然後把犯人那話兒籠住,隻消一炷香時間,那玩意就廢了。
兩個子孫蛋會壞掉,漸漸萎縮,但看上去還算是“正常”,也不影響小解,就是再也“用不了”,算是廢了。
這東西用過很多次,沒一次“失手”,張翎之所以不親自操作,其實是為了自保,徒弟是自己人,但就像壁虎一般,緊緊情況下就要“斷尾求生”。
他不會親臨現場,指揮人用冰蠶袋‘做事’,免得落下口實,一旦事情不妙,他可以把汙水都潑到自己徒弟身上,說是對方私自提出犯人,然後‘不知道’從哪裏弄來什麽冰蠶袋害人。
這事情徒弟也知道,雖然黑了些但可是規矩,徒弟跟著師父吃香喝辣,有問題那就得自己扛,不想扛就不要‘拜師’,等到學好手藝出師了,自己也收徒弟來扛。
因為不是親自動手,又不能出麵,所以張翎就怕徒弟認錯人,不過這次沒問題,他領著徒弟到牢裏看過,一老一小兩個道士絕不會認錯,隻要把年輕的提出來就行。
“輕輕鬆鬆,就得了塊寶貝!”張翎看著手中的狗頭金,滿眼放光,“莫要怪我,要怪,就怪自己造的孽吧。”
。。。。。。
大街上,二十餘騎兵疾馳著,前方數騎奮力大喊著“讓路”,沿路行人紛紛躲閃,一路上雞飛狗跳,人們怨聲載道。
鄴城何等地方,大周京師、天子腳下,除了傳遞軍情的快馬,亦或是天子禦駕,大街上嚴禁策馬疾馳,巡街的禁暴見著這般情景正要趕上來嗬斥,見著這隊人打出的旗號就縮了。
“安固郡公”,旗號上隻有四個字,但禁暴見了便如同老鼠見了貓,再不敢吱聲,作為京師裏維持治安的基層吏員,一個合格的禁暴必須要對權貴們了如指掌,免得哪天不長眼衝撞了貴人就倒黴。
安固郡公,不久前才來到鄴城的一個尉遲家中人,但是禁暴們早已謹記在心,這位可了不得,是當今輔政丞相的兒子,還是年紀最大的那位。
雖然明麵上說鄴城街道上嚴禁策馬疾馳,但是具體情況得具體看,反正姓“尉遲”的要在街上橫著走,大家夥也就當做“情有可原”。
“看上去都一把年紀了,怎麽還在鬧市裏策馬疾馳?”禁暴喃喃自語,“又不是年輕郎君,喜歡耀武揚威的...”
“這,莫非是出什麽事了?”一名隨從問道,“看起來是往秋官府大牢方向去的?”
“嗨,這光天化日的還能出什麽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