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是大將軍、黃州總管、邾國公宇文溫的休息日,沒有了公務在身,他卻依舊不得閑,早上按時起床,到城外虎林軍軍營走了一圈,和將士們談談心,順便在夥房排隊打飯解決午餐。


    接著去府兵軍營及相關村落轉了一圈,同樣和將士們談談心,在一個士兵家裏吃完了晚飯,回到城裏府邸已是華燈初上。


    休息日就這麽結束,可宇文溫不覺得多累,他還年輕有的是精力,更何況時局不定,兵荒馬亂的年代不去抓兵權就是找死。


    虎林軍是他最大的本錢,時刻都抓得緊緊的,黃州府兵也是他花費大力氣組建的,自然也是要抓在手裏,兩軍累計九千的兵力,才是宇文溫的最大倚仗。


    以德服人什麽的純屬忽悠傻瓜,不聽話我用刀教你做人才是真理。


    回到府裏,到各院走了一圈,大的小的都噓寒問暖一遍,宇文溫回到聽濤院還沒坐穩,事情又來了。


    在鄂州巡視軍務的總管司馬楊濟,今日下午回到西陽,然後“趁熱”來向總管匯報工作,反正楊濟就住在側院,而宇文溫這無良老板對於包身工楊濟也是很隨和的。


    楊濟一上來就把一個大本子放在宇文溫案頭,這是他寫的“調查報告”,按著宇文溫要求的格式完成。


    “鄂州情況如何?”


    “防有餘,攻不足。”


    “糧食庫存情況如何?”


    “要到秋糧入庫才敢說自給自足,可即便如此,一旦被敵軍圍城,若無外援的話,糧草最多隻能撐三個月。”


    宇文溫仔細的翻看報告,時不時問一些關鍵問題,他很忙,而各位手下一樣忙,從虎林軍裏抽調入官衙任職的骨幹,如今雖然已經上手,但還需要磨練,所以宇文溫便要不停的磨練。


    “你是在南港上岸的?”


    “在巴口。”


    “有何感觀?”


    “隱患頗多,若細作縱火,怕是麻煩得緊。”


    宇文溫聞言歎了口氣:“奈何良港就這一處,要發展商業就得開放港口,許郡守已經在改建了,這需要時間。”


    楊濟沒有糾結這個問題,巴口港的改造他也參與了規劃,所以等改造完後隱患會消減很多,這都是小事,他如今要說的可是大事。


    “國公,櫃坊要開張了?”


    “嗯,要把流通券流通起來。”


    楊濟瞥了宇文溫一眼,開口問道:“國公,流通券當真要推行麽?”


    “是的,不是早說過了麽?”


    楊濟一直不太讚成宇文溫發行紙鈔,哪怕換了個名號叫做“流通券”:什麽流通券,不就是大明的寶鈔麽?遲早要完啊!


    “你是不是想說流通券就是大明的寶鈔,遲早要完?”宇文溫一語中的,見著楊濟點點頭,他開啟辯論模式。


    “你知道什麽叫做通貨緊縮麽?”


    見著楊濟被新名詞震懾住,宇文溫頗為得意,關於如何對付楊濟他已經有了心得,那就是用各種名詞將對方唬住,然後用豐富的論壇灌水經驗打敗對方。


    流通的貨幣,又稱通貨,當市麵上流通的貨幣減少,百姓的貨幣所得減少,購買力下降,影響物價至下跌,即形成通貨緊縮。


    楊濟完全聽不懂,宇文溫要的就是這種效果,現代社會那些無良奸商忽悠老人家買各種高科技保健產品,用的就是這一招。


    “明太祖仿蒙元故事頒行寶鈔,規定大明寶鈔一貫等同於白銀一兩,銅錢一千,還可以則換米一石,本意是好的,然而卻沒有‘準備金’。”


    “何謂‘準備金’?簡單來說,每發行一貫的寶鈔,國庫裏就得有一兩銀子或一千文銅錢存著,這就是保證寶鈔的信用,確保各種麵值的寶鈔不會貶值。”


    “何謂信用?既然朝廷規定一貫寶鈔能換一兩銀子或一千文銅錢,那就要保證持鈔人在流通地域能兌換到足額的銀子或者銅錢,結果換不到,不但如此還變本加厲。”


    “大規模超發,完全不講信用,朝廷把寶鈔當紙,那百姓就把寶鈔當紙,不到七十年時間,寶鈔貶值貶得一貫隻能換兩文銅錢,是寶鈔的錯,還是朝廷的錯?”


    “你不要一見紙鈔就激動,大明寶鈔變廢紙,這是信用問題,不是材質問題,懂?”


    “蒙元發行紙鈔,也就在一百到兩百萬錠之間,明廷倒好,發行寶鈔兩千多萬錠,又沒有準備金,導致市麵上寶鈔極度過量,大規模貶值,自己不講信用,還怪刁民不體恤朝廷。”


    “市麵上通貨過量,導致通貨膨脹,相反,市麵上通貨緊缺,就導致通貨緊縮。”


    說到這裏,楊濟才明白“通貨緊縮”大概就是錢荒的意思,宇文溫接著指點迷津:“流通券一比一兌換同樣的布匹,而其準備金就是黃州的精織布。”


    “黃州會缺精織布麽?暫時不會,參加聯保的各家布坊紡織出精織布,分一部分存到櫃坊裏,作為流通券的準備金,隨時歡迎客商拿流通券來兌換,無限製足額的兌換,這就是信用。”


    “有了信用,即便是一根草都能兌換錢帛,這和明太祖亂來有很大區別,流通券你是見過的,防偽措施得當,加上隻在西陽城流通,不怕造假。”


    “至於發行量的問題,你不用擔心,流通券的發行由瑞興號負責,可發行量由櫃坊來定,參加聯保的東家們都有發言權,重大決議舉手表決,少數服從多數。”


    “當然原則就是一比一發行,有多少匹布就發行多少麵值的流通券,基於冗餘的考慮,也得有些許上調,但最多不超過一成。”


    “櫃坊負責統計流通券發行總量和回收量,算出還在市麵上流通的麵值總額,準備好足量的精織布,隨時準備接受兌換。”


    見得宇文溫說的頭頭是道,楊濟放棄了爭辯的心思。


    他知道自己爭不過,但既然對方心裏有數那就行了,隻是宇文溫反複強調“通貨緊縮”,聯想到前段時間查抄私爐,心裏琢磨著莫非有事要發生。


    “你問的對,私鑄銅錢的問題暫時壓住了,可私藏銅錢的問題無解,大戶們以萬貫為單位囤積好錢,這樣下去多少銅山都不夠用,市麵上流通的好錢少了,遲早出現錢荒。”


    “也就是通貨緊縮,導致物價下跌,錢貴物賤,物賤傷農。”


    “農民辛苦勞作一年,所得作物拿去售賣掙錢養家,所得卻越來越少,屆時民不聊生,作為地方官怎能坐視不管?”


    聽到這裏楊濟悚然動容:“事情有這麽嚴重麽?”


    “現在當然沒有,但要未雨綢繆。”宇文溫說道,這就是他的考量。


    “你讀過史書,應該知道中唐時,長安大戶人家私藏銅錢五十萬貫以上是常事,唐廷為錢荒的事情傷透腦筋,這年頭大戶私藏銅錢的也不會少,自古市麵上的好錢都不夠用,錢荒一旦爆發再想辦法就晚了。”


    “本公派人調查過,西陽商業興盛,因為是賣布所以不需要布帛做貨款,對銅錢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可流通的好錢數量一直上不來,反倒有下跌的趨勢。”


    宇文溫簡要的說明了如今麵臨的情況,打擊私鑄查抄私爐,又回收市麵上流通的劣錢,所以流通的貨幣數量減少,雖然有大冶監的製錢投放,但總量還是在減少。


    為何減少?很簡單,私鑄劣幣沒了,流通的大多是製錢,可有人把流通的製錢藏起來,這些錢退出流通,那市麵上的通貨自然就少了,所以通貨緊縮必然出現。


    私藏銅錢這種事情無解,畢竟人家的錢怎麽放你官府管不著,中唐時大戶私藏銅錢問題嚴重,朝廷就下令限製藏錢數額,意圖解決錢荒的問題。


    然並卵,權貴們第一個陽奉陰違,其他人有樣學樣,想用行政手段違抗經濟規律,那就是妄想。


    宇文溫不是神靈能夠改變位麵規則,所以隻能換個思路,用流通券替代銅錢,保證市麵上的通貨數量,成與不成,做了再說。


    先前私鑄貨幣的行為,導致劣幣大規模湧入市場,導致通貨過量也就是通貨膨脹,如今宇文溫打擊私鑄,推行成色足的製錢,卻因為私藏銅錢的行為,出現通貨緊縮(錢荒)。


    按下葫蘆浮起瓢,宇文溫打擊私鑄,連帶效果是雖然遏製通貨膨脹,結果私藏錢幣的行為導致通貨緊縮開始出現苗頭。


    放在別處商業不發達的地方,百姓們用布帛替換銅錢,或者以物易物做買賣也就罷了,關鍵黃州是一朵“奇葩”,因為大規模出產布匹的緣故,布匹交易大部分用銅錢。


    西陽城對銅錢的需求量很大,所以通貨緊縮的後果會加倍放大,野路子出身的“經濟學家”宇文溫,要用流通券分擔大部分流通職能。


    “推行流通券需要信用,也需要時間,真等到錢荒出現再想辦法,那就晚了。”宇文溫點出真實的用意,“黃州的商業很重要,也很稚嫩,經不起這種風雨。”


    聽到這裏,楊濟才明白宇文溫的良苦用心,也隻有兩人的“特殊關係”,對方才會如此“坦白”,宇文溫解決問題的思路很新穎,這也是楊濟佩服的原因。


    不過以他對宇文溫的大概了解,他覺得事情肯定不會這麽簡單。


    “國公,這櫃坊,莫非還要放高利貸?”(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逆水行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米糕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米糕羊並收藏逆水行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