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洛城中一片混亂,泉氏族人四處縱火渾水摸魚,其真實目的是攻打州衙,要用周國官員的血祭奠之前被流星火雨燒死的親人。
州衙前院一片混亂,局部數量居於劣勢的周兵,奮力抵抗著來襲之人,事發突然州衙大門被對方突破,隨後雙方在前院展開白刃戰。
周軍拿下上洛城後,知道此處為要地事關全局故而不敢懈怠,留守的軍隊也不算少,每日裏都警惕萬分的防範城外,就怕有小股隋軍翻山越嶺過來偷城。
結果日防夜防家賊難防,守將也擔心本地豪強泉氏勾結外人,未曾料城外還沒有敵軍蹤跡,對方竟然這麽快就發起叛亂。
為何會叛亂?很簡單,有仇。
周軍先前用流星火雨攻城,造成上洛城內許多平民傷亡,不是他們毫無人性,實在是要速戰速決不得不如此。
無論如何,城中百姓傷亡很大是事實,所以周軍入城後也放低姿態,派人協助百姓收斂遺體、幫助下葬,還分發一些糧食布帛作為撫恤。
但仇恨的種子已經埋下,比較穩妥的辦法是把城中百姓遷到別處分散安置,但是緊要關頭哪有如此精力去做,況且丹水邊的碼頭也需要征發人力去裝卸貨物,所以守將對於上洛居民是又用又防。
這始終是隱患,所以有援軍從山南調來此處協防,結果今日這支五千餘人的軍隊剛剛抵達,泉氏竟然真就叛亂了。
瘋了,一定是瘋了!
眾人如是想,泉氏如此瘋狂行事簡直是莫名其妙,叛亂遲早會被撲滅,可看樣子對方怕是要把自己給砍了,來個同歸於盡。
“擋住他們,一會援軍就來了!”
“殺死他們,為家人報仇!”
雙方嚎叫著廝殺,被複仇怒火點燃的泉氏族人不顧一切的前衝,那一瞬間的氣勢竟然壓倒了周兵,眼見著局勢即將崩盤,卻聽得州衙西側大街上傳來呼喊聲:
“放下武器,投降不殺!”
喊聲如潮,向著州衙方向湧來,在外望風的泉氏族人看見一群甲士向著他們衝鋒,這些士兵手上的武器五花八門,有長矛、刀牌、長得有些奇怪的長柄斧,甚至還有大棒。
“是從西門那邊過來的!城外的周軍進城了!”
有人開始驚慌失措,去攻打西門並且關城門的同伴失敗了,這些周軍入城,泉氏再也沒有希望報仇。
但有的人卻殺紅了眼,他們覺得這些兵所拿武器參差不齊,想必是倉促間入城,所以隻要他們能奮力一搏,說不定就能將其打退。
“事到如今還有什麽害怕的,和他們拚了!”
他們鼓起勇氣,先是射了一輪箭,然後拿著手中武器向這些周兵衝去,原以為怎麽樣都能打上一陣子,未曾料是一觸即潰。
有的周兵舞起似矛似斧的長柄斧,一下就把人劈成兩半,有的周兵掄起大棒,隻那麽一砸就把人手裏的藤牌打飛,一個個力大如牛,泉氏族人根本就沒有招架之力。
身上穿著重甲,中了數箭都和沒事人一樣,呼喊著衝來,嚇得殘餘泉氏族人掉頭就跑,然後一個個被打翻在地。
“抓活的,這幫蟊賊活得不耐煩了,一會可得好好調教調教!”
虎林軍的戰鋒隊,行軍時需要著甲攜帶武器以防有人襲擊,百步無輕擔更何況全副武裝,所以他們可以乘坐馬車代步,紮營時可以袖手旁觀,順便警戒。
方才城中號角響起,百無聊賴的戰鋒隊頓時來了精神,得主帥許可,拎著趁手的武器急吼吼往城門衝,原以為作亂的是隋軍死士,未曾料是本地豪強。
“下手輕點!莫要打死了,好歹留幾個,國公要活口!”
。。。。。。
上洛城西郊,即將入城的車隊陷入微妙的局麵之中,城中大亂似乎是有人襲擊城池,那麽“護送”這些“客人”的軍隊,麵臨著一個抉擇。
寧可殺掉,也不許放跑一個!
從長安出發時,上官有令讓隨行的軍隊做好準備:一旦半路有隋軍攔截,一不做二不休把這些人都殺了。
之所以將這些人“請”到山南,實際就是防備對方和隋軍勾結,但又沒有確鑿證據,隻能是防患於未然,在山南安置實際就是軟禁,這已經是很客氣的做法。
路上一旦有變,例如這些人要逃跑,或者是串聯起來反抗,那麽寧可殺掉也不能放虎歸山。
如今的局麵似乎就到了“有變”的地步,敢襲擊上洛城的自然隻有隋軍,既然撞上了自然躲不掉,一旦對方發現這隻隊伍,極有可能順勢殺過來。
到時候隊伍裏的人們趁機動手,腹背受敵之下押隊的周兵可能會失去對局麵的控製,最後讓這些人溜之大吉,那麽是不是要先下手為強?
將領們在猶豫,而隊伍中的人們不是傻瓜,覺察出這些周兵的殺氣,一時間雙方隱隱約約有了對立傾向,氣氛緊張起來。
各家隨行的家仆數量雖然不多,但都是精挑細算的幹練之人,要是來個困獸鬥,加上極有可能過來的隋軍,逃脫的幾率可不小。
李淵和幾個家仆背靠著馬車,警惕的看著附近的周兵,他覺察到氣氛不對,上洛城遇襲大約是隋軍所為,而押送他們的周兵極有可能“先下手為強”。
你們怕什麽,有女眷隨行,在這種地方我們為何要逃?
他真想大聲喊出來,讓押隊的將領放下心來,可是這個時候說這種話,簡直是欲蓋彌彰。
車隊裏有許多女眷,真是要逃的話在這群山之中又能逃到哪裏去?
尋常男子走羊腸小道翻山越嶺都苦不堪言,更何況帶著老弱婦孺,女眷們要麽是妻女,要麽是母親、嬸娘,又有誰願意丟下親人自己逃命。
蠢貨,旁邊不是有軍營麽,你們還怕什麽,不要逼得大家兩敗俱傷啊!
李淵擔心自己的母親和夫人,一會真要亂起來怕是會出人命,可作為兒子和夫君,他絕不會丟下至親落荒而逃。
隨著上洛城內動靜越來越大,隊伍裏的氣氛越來越緊張,關鍵時刻幾個不請自到的男子打破了僵局。
“你們這是做什麽?玩大眼瞪小眼?”
押隊的將領聞言正要發作,卻察覺這幾人是從旁邊紮營地過來的,然後才想起來旁邊有自己的友軍,兵力至少數千人,無需如此擔心“客人”會鬧事。
“本將奉命護送車隊前往山南,不知....這位郎君如何稱呼?”
“本官黃州總管,奉命協防上洛。”
“原來是宇文總管!”
那將領滾鞍下馬,他不是愚鈍之人,黃州總管宇文溫不會沒聽說過,這可是大行台的侄子(次子),誰不長眼了敢撩撥獨腳銅人。
“免禮,將軍也是執行軍務...這些人是怎麽回事?...喲,唐國公!好久不見!”
李淵看著滿麵笑容向自己走來的宇文溫,不知該如何開口,這位西陽郡公...邾國公,如今可是能決定他一家生死的人物。
“長安一別可有六年了,唐國公別來無恙?”
“李某安好,有勞邾...國公惦記了。”
“哪裏哪裏,本公時常想起宮中往事...”
“啊...是啊是啊,李某也時常想起往事。”
“唐國公雀屏中選,那可是一件美談呐!”
“啊,謬讚了,謬讚了...”
說實話,李淵和宇文溫沒什麽交情,當年在宮中宿衛算是同僚,但宿衛的貴族子弟那麽多,雙方也就是點頭交情而已。
所以李淵當年對於宇文溫的舉動很奇怪,對方數次和自己套近乎,李淵覺得有些莫名其妙,如今這位依舊如此熱情,一如多年未見的老友意外相逢,那感覺依舊讓他覺得莫名其妙。
等等,你又不在長安,怎麽那麽關心我雀屏中選,莫非...你在打我夫人的主意!(未完待續。)
州衙前院一片混亂,局部數量居於劣勢的周兵,奮力抵抗著來襲之人,事發突然州衙大門被對方突破,隨後雙方在前院展開白刃戰。
周軍拿下上洛城後,知道此處為要地事關全局故而不敢懈怠,留守的軍隊也不算少,每日裏都警惕萬分的防範城外,就怕有小股隋軍翻山越嶺過來偷城。
結果日防夜防家賊難防,守將也擔心本地豪強泉氏勾結外人,未曾料城外還沒有敵軍蹤跡,對方竟然這麽快就發起叛亂。
為何會叛亂?很簡單,有仇。
周軍先前用流星火雨攻城,造成上洛城內許多平民傷亡,不是他們毫無人性,實在是要速戰速決不得不如此。
無論如何,城中百姓傷亡很大是事實,所以周軍入城後也放低姿態,派人協助百姓收斂遺體、幫助下葬,還分發一些糧食布帛作為撫恤。
但仇恨的種子已經埋下,比較穩妥的辦法是把城中百姓遷到別處分散安置,但是緊要關頭哪有如此精力去做,況且丹水邊的碼頭也需要征發人力去裝卸貨物,所以守將對於上洛居民是又用又防。
這始終是隱患,所以有援軍從山南調來此處協防,結果今日這支五千餘人的軍隊剛剛抵達,泉氏竟然真就叛亂了。
瘋了,一定是瘋了!
眾人如是想,泉氏如此瘋狂行事簡直是莫名其妙,叛亂遲早會被撲滅,可看樣子對方怕是要把自己給砍了,來個同歸於盡。
“擋住他們,一會援軍就來了!”
“殺死他們,為家人報仇!”
雙方嚎叫著廝殺,被複仇怒火點燃的泉氏族人不顧一切的前衝,那一瞬間的氣勢竟然壓倒了周兵,眼見著局勢即將崩盤,卻聽得州衙西側大街上傳來呼喊聲:
“放下武器,投降不殺!”
喊聲如潮,向著州衙方向湧來,在外望風的泉氏族人看見一群甲士向著他們衝鋒,這些士兵手上的武器五花八門,有長矛、刀牌、長得有些奇怪的長柄斧,甚至還有大棒。
“是從西門那邊過來的!城外的周軍進城了!”
有人開始驚慌失措,去攻打西門並且關城門的同伴失敗了,這些周軍入城,泉氏再也沒有希望報仇。
但有的人卻殺紅了眼,他們覺得這些兵所拿武器參差不齊,想必是倉促間入城,所以隻要他們能奮力一搏,說不定就能將其打退。
“事到如今還有什麽害怕的,和他們拚了!”
他們鼓起勇氣,先是射了一輪箭,然後拿著手中武器向這些周兵衝去,原以為怎麽樣都能打上一陣子,未曾料是一觸即潰。
有的周兵舞起似矛似斧的長柄斧,一下就把人劈成兩半,有的周兵掄起大棒,隻那麽一砸就把人手裏的藤牌打飛,一個個力大如牛,泉氏族人根本就沒有招架之力。
身上穿著重甲,中了數箭都和沒事人一樣,呼喊著衝來,嚇得殘餘泉氏族人掉頭就跑,然後一個個被打翻在地。
“抓活的,這幫蟊賊活得不耐煩了,一會可得好好調教調教!”
虎林軍的戰鋒隊,行軍時需要著甲攜帶武器以防有人襲擊,百步無輕擔更何況全副武裝,所以他們可以乘坐馬車代步,紮營時可以袖手旁觀,順便警戒。
方才城中號角響起,百無聊賴的戰鋒隊頓時來了精神,得主帥許可,拎著趁手的武器急吼吼往城門衝,原以為作亂的是隋軍死士,未曾料是本地豪強。
“下手輕點!莫要打死了,好歹留幾個,國公要活口!”
。。。。。。
上洛城西郊,即將入城的車隊陷入微妙的局麵之中,城中大亂似乎是有人襲擊城池,那麽“護送”這些“客人”的軍隊,麵臨著一個抉擇。
寧可殺掉,也不許放跑一個!
從長安出發時,上官有令讓隨行的軍隊做好準備:一旦半路有隋軍攔截,一不做二不休把這些人都殺了。
之所以將這些人“請”到山南,實際就是防備對方和隋軍勾結,但又沒有確鑿證據,隻能是防患於未然,在山南安置實際就是軟禁,這已經是很客氣的做法。
路上一旦有變,例如這些人要逃跑,或者是串聯起來反抗,那麽寧可殺掉也不能放虎歸山。
如今的局麵似乎就到了“有變”的地步,敢襲擊上洛城的自然隻有隋軍,既然撞上了自然躲不掉,一旦對方發現這隻隊伍,極有可能順勢殺過來。
到時候隊伍裏的人們趁機動手,腹背受敵之下押隊的周兵可能會失去對局麵的控製,最後讓這些人溜之大吉,那麽是不是要先下手為強?
將領們在猶豫,而隊伍中的人們不是傻瓜,覺察出這些周兵的殺氣,一時間雙方隱隱約約有了對立傾向,氣氛緊張起來。
各家隨行的家仆數量雖然不多,但都是精挑細算的幹練之人,要是來個困獸鬥,加上極有可能過來的隋軍,逃脫的幾率可不小。
李淵和幾個家仆背靠著馬車,警惕的看著附近的周兵,他覺察到氣氛不對,上洛城遇襲大約是隋軍所為,而押送他們的周兵極有可能“先下手為強”。
你們怕什麽,有女眷隨行,在這種地方我們為何要逃?
他真想大聲喊出來,讓押隊的將領放下心來,可是這個時候說這種話,簡直是欲蓋彌彰。
車隊裏有許多女眷,真是要逃的話在這群山之中又能逃到哪裏去?
尋常男子走羊腸小道翻山越嶺都苦不堪言,更何況帶著老弱婦孺,女眷們要麽是妻女,要麽是母親、嬸娘,又有誰願意丟下親人自己逃命。
蠢貨,旁邊不是有軍營麽,你們還怕什麽,不要逼得大家兩敗俱傷啊!
李淵擔心自己的母親和夫人,一會真要亂起來怕是會出人命,可作為兒子和夫君,他絕不會丟下至親落荒而逃。
隨著上洛城內動靜越來越大,隊伍裏的氣氛越來越緊張,關鍵時刻幾個不請自到的男子打破了僵局。
“你們這是做什麽?玩大眼瞪小眼?”
押隊的將領聞言正要發作,卻察覺這幾人是從旁邊紮營地過來的,然後才想起來旁邊有自己的友軍,兵力至少數千人,無需如此擔心“客人”會鬧事。
“本將奉命護送車隊前往山南,不知....這位郎君如何稱呼?”
“本官黃州總管,奉命協防上洛。”
“原來是宇文總管!”
那將領滾鞍下馬,他不是愚鈍之人,黃州總管宇文溫不會沒聽說過,這可是大行台的侄子(次子),誰不長眼了敢撩撥獨腳銅人。
“免禮,將軍也是執行軍務...這些人是怎麽回事?...喲,唐國公!好久不見!”
李淵看著滿麵笑容向自己走來的宇文溫,不知該如何開口,這位西陽郡公...邾國公,如今可是能決定他一家生死的人物。
“長安一別可有六年了,唐國公別來無恙?”
“李某安好,有勞邾...國公惦記了。”
“哪裏哪裏,本公時常想起宮中往事...”
“啊...是啊是啊,李某也時常想起往事。”
“唐國公雀屏中選,那可是一件美談呐!”
“啊,謬讚了,謬讚了...”
說實話,李淵和宇文溫沒什麽交情,當年在宮中宿衛算是同僚,但宿衛的貴族子弟那麽多,雙方也就是點頭交情而已。
所以李淵當年對於宇文溫的舉動很奇怪,對方數次和自己套近乎,李淵覺得有些莫名其妙,如今這位依舊如此熱情,一如多年未見的老友意外相逢,那感覺依舊讓他覺得莫名其妙。
等等,你又不在長安,怎麽那麽關心我雀屏中選,莫非...你在打我夫人的主意!(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