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星台,宿舍區,其中一座小院內,晚起的房彥謙正在整理草圖,昨夜他夜觀星象,直到拂曉時分方才入睡,觀測天向時畫下的星圖,需要仔細分類。
神奇的天文鏡,讓他跨入了從未出現過的領域,房彥謙通涉五經卻不精通天文,但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擺在麵前時,由不得他不動心。
黃州的觀星台,是皇帝敕建的觀星台,這裏有門類豐富的天象儀器,是僅次於鄴城觀星台的地方,一旦錯過可就再也沒機會了。
自從西漢時董仲舒提出“天人感應”的說法之後,曆代朝廷都對觀測天象的行為嚴加管製,有誰敢私自觀測天象,那可是會招來牢獄之災。
然而自從永嘉之亂以後,中原陷入數百年的紛爭,無論南朝、北朝,政局動蕩之際,自身難保的皇帝們,已經沒有多少心思去禁止民間學者觀測天象。
所以,民間的天文學者才有了生存空間,但受限於觀測儀器短缺以及知識傳承的問題,許多自學成才的學者,實際上都不得要領。
而在黃州就不一樣,黃州觀星台算是半開放,無論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隻要獲得官府允許,就能利用觀星台觀測天象。
房彥謙本來隻是來黃州遊曆,打算住上一段時間便回家鄉,結果一來就不想走了,因為他要抓住這難得的機會。
朝廷現在允許京城之外的地方設置觀星台,可誰知道以後會不會改變主意,周國滅隋收複河山,待得平定南朝陳國一統天下之後,皇帝和權臣的心思可就不一樣了。
天人感應,一旦出現水災、旱災或者地震,亦或是夜間流星劃過,甚至客星出現,宰執們可是要上表謝罪的,若是災情嚴重、天象異常,甚至連皇帝都要下罪己詔。
所以一旦出現天災和異常天象,也是朝廷各方勢力明爭暗鬥的機會,許多人會借此機會攻擊政敵,而那些別有用心的人,甚至會借機攻擊皇帝失德。
沒有哪個皇帝或者權臣能容忍授人以柄、倒持太阿,所以和“天人感應”息息相關的天象觀測,遲早要被皇帝或權臣再度控製起來。
房彥謙如今雖已辭官,但不代表他不知道朝廷形勢,天子如今年紀輕輕,而執政的丞相又適逢壯年,日後朝政紛爭必然不斷,所以雙方人馬遲早會想起“天人感應”這個武器。
無論最後是誰贏了,遲早都要把觀測天象的權力重新收回,限製於欽天監內。
尤其天文鏡的出現,讓許多說法都成了笑柄,譬如縹緲九天的月宮,通過天文鏡看去,不過是個坑坑窪窪的圓盤,哪裏有仙宮的樣子?
這種反差太過於強烈,所以房彥謙覺得朝廷遲早會回過神來,禁止天文鏡用於天象觀測。
出於這樣的擔心,房彥謙要抓住機會,趕在天文鏡被禁之前,於黃州觀星台觀測天象,好好研究一番天文。
細細整理了一遍,兒子房喬近前,見著兒子手裏端著的飯菜,房彥謙回過神來:如今是午後,他起來後還沒吃飯。
“功課做得如何?”
“父親,今日的功課已做完。”說到這裏,房喬有些期盼的問道:“父親,今晚孩兒是否可以上觀星台?”
“可以,不過九點就要回宿舍睡覺了。”
“嗯!”房喬興奮地點著頭,這幾晚輪到父親和幾位同好用天文鏡,所以他眼巴巴等著有機會一睹星空的絢麗美景。
如此美景,別處可是看不到的!
見著兒子如此興奮的樣子,房彥謙無奈的笑了笑,他來西陽之前,並不知道如何看時鍾,也不知道什麽是二十四小時,但在這裏待久了,不知不覺就習慣了。
因為西陽這裏講究‘準時’,赴會要‘準時’,赴宴要‘準時’,在州學講學時,老師和學生都要‘準時’,在天文台用天文鏡,也得‘準時’。
父子倆正說話間,聽得外麵傳來喧囂聲,房彥謙父子所住的小院,還有其他幾位住客,房彥謙原以為是鄰居在議論著什麽,側耳傾聽發現是院外傳出的聲音。
腳步聲起,院門被人呼啦一聲推開,聲音隨後響起:“孝衝,孝衝!”
房彥謙走出房間,見著那人氣喘籲籲的樣子,不由得笑道:“何事如此慌張?莫非今晚多雲,看不見星空了?”
“孝衝!你…知道…不知道…,州學出…大事了!”
“你先順順氣,慢慢說,不要急。”
“孝衝,今日劉…光伯在…州學講《尚書》,這你…知道吧?”
見著房彥謙點頭,那人隨後說道:“不得了了,有人質疑古文《尚書》。”
“這有何奇怪的?”房彥謙笑道,古文《尚書》的真偽,曆來都有人質疑,當然他認為東晉梅賾所獻古文《尚書》,確係西漢時孔安國的孔壁古文《尚書》。
“你…哎,劉光伯被人問倒了!”
“啊?你說什麽?”
“黃州總管司馬楊濟,質疑梅賾所獻孔安國《尚書傳》是偽作,他提出的疑點,劉光伯無法作答,後來也認為…”
說到這裏,那人激動起來:“劉光伯和劉士元,認為楊司馬說的兩處破綻確實沒錯,梅賾所獻《尚書傳》,是後人偽作!”
“啊?”
房彥謙一時間沒回過神,他知道劉炫一直推崇梅賾所獻古文《尚書》,認為此書為真,而如今...
梅賾所獻的書籍,《尚書傳》、《尚書序》和古文《尚書》是為一體,如果《尚書傳》真的是偽作,那麽意味著梅賾所獻《尚書序》和古文《尚書》極有可能也是假的。
房喬在一旁聽著,覺得情況有些不對,他雖然還沒開始學《尚書》,但也曾聽父親說過,《尚書傳》、《尚書序》和古文《尚書》是為一體,結果…
腳步聲起,許多人跑進小院,圍著房彥謙七嘴八舌問起來:“孝衝,這是怎麽回事,《尚書傳》怎麽會是假的?”
房彥謙被這種問題問得哭笑不得:“我今日未曾去州學,哪裏知道發生什麽事了?”
“怎麽能是假的?怎麽能是假的!”
許多人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消息,他們之中以天文學者居多,但基本的經學知識還是有的,聽到剛傳來的消息,心理一下子無法接受,所以都跑來問房彥謙。
房彥謙是經學家,此時此刻在此處,是經學家中天文最好的人,也是天文學者中經學水平最好的人,所以大家都想來問個明白。
“諸位,諸位!房某確實不知今日州學發生了什麽事,不過想來不久之後,劉士元和劉光伯定然會給出一個詳細的解答,大家稍安勿躁!”
眼見著院內眾人議論紛紛的樣子,勸大家“稍安勿躁”的房彥謙,內心卻如同燒開的水一般翻騰起來。
《尚書傳》是偽作?劉光伯無話可說了?這是怎麽回事啊!
神奇的天文鏡,讓他跨入了從未出現過的領域,房彥謙通涉五經卻不精通天文,但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擺在麵前時,由不得他不動心。
黃州的觀星台,是皇帝敕建的觀星台,這裏有門類豐富的天象儀器,是僅次於鄴城觀星台的地方,一旦錯過可就再也沒機會了。
自從西漢時董仲舒提出“天人感應”的說法之後,曆代朝廷都對觀測天象的行為嚴加管製,有誰敢私自觀測天象,那可是會招來牢獄之災。
然而自從永嘉之亂以後,中原陷入數百年的紛爭,無論南朝、北朝,政局動蕩之際,自身難保的皇帝們,已經沒有多少心思去禁止民間學者觀測天象。
所以,民間的天文學者才有了生存空間,但受限於觀測儀器短缺以及知識傳承的問題,許多自學成才的學者,實際上都不得要領。
而在黃州就不一樣,黃州觀星台算是半開放,無論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隻要獲得官府允許,就能利用觀星台觀測天象。
房彥謙本來隻是來黃州遊曆,打算住上一段時間便回家鄉,結果一來就不想走了,因為他要抓住這難得的機會。
朝廷現在允許京城之外的地方設置觀星台,可誰知道以後會不會改變主意,周國滅隋收複河山,待得平定南朝陳國一統天下之後,皇帝和權臣的心思可就不一樣了。
天人感應,一旦出現水災、旱災或者地震,亦或是夜間流星劃過,甚至客星出現,宰執們可是要上表謝罪的,若是災情嚴重、天象異常,甚至連皇帝都要下罪己詔。
所以一旦出現天災和異常天象,也是朝廷各方勢力明爭暗鬥的機會,許多人會借此機會攻擊政敵,而那些別有用心的人,甚至會借機攻擊皇帝失德。
沒有哪個皇帝或者權臣能容忍授人以柄、倒持太阿,所以和“天人感應”息息相關的天象觀測,遲早要被皇帝或權臣再度控製起來。
房彥謙如今雖已辭官,但不代表他不知道朝廷形勢,天子如今年紀輕輕,而執政的丞相又適逢壯年,日後朝政紛爭必然不斷,所以雙方人馬遲早會想起“天人感應”這個武器。
無論最後是誰贏了,遲早都要把觀測天象的權力重新收回,限製於欽天監內。
尤其天文鏡的出現,讓許多說法都成了笑柄,譬如縹緲九天的月宮,通過天文鏡看去,不過是個坑坑窪窪的圓盤,哪裏有仙宮的樣子?
這種反差太過於強烈,所以房彥謙覺得朝廷遲早會回過神來,禁止天文鏡用於天象觀測。
出於這樣的擔心,房彥謙要抓住機會,趕在天文鏡被禁之前,於黃州觀星台觀測天象,好好研究一番天文。
細細整理了一遍,兒子房喬近前,見著兒子手裏端著的飯菜,房彥謙回過神來:如今是午後,他起來後還沒吃飯。
“功課做得如何?”
“父親,今日的功課已做完。”說到這裏,房喬有些期盼的問道:“父親,今晚孩兒是否可以上觀星台?”
“可以,不過九點就要回宿舍睡覺了。”
“嗯!”房喬興奮地點著頭,這幾晚輪到父親和幾位同好用天文鏡,所以他眼巴巴等著有機會一睹星空的絢麗美景。
如此美景,別處可是看不到的!
見著兒子如此興奮的樣子,房彥謙無奈的笑了笑,他來西陽之前,並不知道如何看時鍾,也不知道什麽是二十四小時,但在這裏待久了,不知不覺就習慣了。
因為西陽這裏講究‘準時’,赴會要‘準時’,赴宴要‘準時’,在州學講學時,老師和學生都要‘準時’,在天文台用天文鏡,也得‘準時’。
父子倆正說話間,聽得外麵傳來喧囂聲,房彥謙父子所住的小院,還有其他幾位住客,房彥謙原以為是鄰居在議論著什麽,側耳傾聽發現是院外傳出的聲音。
腳步聲起,院門被人呼啦一聲推開,聲音隨後響起:“孝衝,孝衝!”
房彥謙走出房間,見著那人氣喘籲籲的樣子,不由得笑道:“何事如此慌張?莫非今晚多雲,看不見星空了?”
“孝衝!你…知道…不知道…,州學出…大事了!”
“你先順順氣,慢慢說,不要急。”
“孝衝,今日劉…光伯在…州學講《尚書》,這你…知道吧?”
見著房彥謙點頭,那人隨後說道:“不得了了,有人質疑古文《尚書》。”
“這有何奇怪的?”房彥謙笑道,古文《尚書》的真偽,曆來都有人質疑,當然他認為東晉梅賾所獻古文《尚書》,確係西漢時孔安國的孔壁古文《尚書》。
“你…哎,劉光伯被人問倒了!”
“啊?你說什麽?”
“黃州總管司馬楊濟,質疑梅賾所獻孔安國《尚書傳》是偽作,他提出的疑點,劉光伯無法作答,後來也認為…”
說到這裏,那人激動起來:“劉光伯和劉士元,認為楊司馬說的兩處破綻確實沒錯,梅賾所獻《尚書傳》,是後人偽作!”
“啊?”
房彥謙一時間沒回過神,他知道劉炫一直推崇梅賾所獻古文《尚書》,認為此書為真,而如今...
梅賾所獻的書籍,《尚書傳》、《尚書序》和古文《尚書》是為一體,如果《尚書傳》真的是偽作,那麽意味著梅賾所獻《尚書序》和古文《尚書》極有可能也是假的。
房喬在一旁聽著,覺得情況有些不對,他雖然還沒開始學《尚書》,但也曾聽父親說過,《尚書傳》、《尚書序》和古文《尚書》是為一體,結果…
腳步聲起,許多人跑進小院,圍著房彥謙七嘴八舌問起來:“孝衝,這是怎麽回事,《尚書傳》怎麽會是假的?”
房彥謙被這種問題問得哭笑不得:“我今日未曾去州學,哪裏知道發生什麽事了?”
“怎麽能是假的?怎麽能是假的!”
許多人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消息,他們之中以天文學者居多,但基本的經學知識還是有的,聽到剛傳來的消息,心理一下子無法接受,所以都跑來問房彥謙。
房彥謙是經學家,此時此刻在此處,是經學家中天文最好的人,也是天文學者中經學水平最好的人,所以大家都想來問個明白。
“諸位,諸位!房某確實不知今日州學發生了什麽事,不過想來不久之後,劉士元和劉光伯定然會給出一個詳細的解答,大家稍安勿躁!”
眼見著院內眾人議論紛紛的樣子,勸大家“稍安勿躁”的房彥謙,內心卻如同燒開的水一般翻騰起來。
《尚書傳》是偽作?劉光伯無話可說了?這是怎麽回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