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西郊,一座新城已初具規模,外廓城牆正在‘增高’,其內已變作巨大的工地,每各處區域內都有建築在拔地而起,昔年元魏的都城旁,即將出現大周未來的國都。
新洛陽城位於洛陽以西,橫跨洛水南北,外城周長有六十餘裏,規模空前龐大。
北依邙山,南對伊闕,洛水貫穿整座都城,城內將會有縱橫大街十條,規劃有不少於一百個裏坊,還有三個大市場。
為了營造洛陽新都,周國調動青壯無數,從今年年初動工開始算起,要在一年之內完工,屆時國都將從鄴城搬到此處。
負責營建新都的,是營新都副監宇文愷,他出身武勳世家,卻和喜歡弓馬的兄長們不同,喜歡讀書。
尤其擅長各類將作,而如何把新都營建得完美無缺,就是他現在關注的問題。
周國滅隋,收複失地,在不久之後,必將揮師南下平定南朝陳國,屆時天下一統,那麽作為國都的洛陽城,就要有磅礴氣勢。
屆時萬國來朝,大周需要一個宏偉的都城,來襯托出天朝上國的氣派。
宇文愷知道朝廷的意圖,所以領命之後不敢懈怠,親自帶人勘察現場,折騰了月餘定下方案,然後就住在洛陽舊城,作為監工來現場監督新都的建造工作。
今日他臨時有事提前從工地返回洛陽,雖然身在家中但心裏依舊想著工地上的事情,如今進度已經過半,但還有許多事情需要他協調。
“阿耶。”
稚嫩的童音將宇文愷拉回現實世界,見著兒子宇文皛期盼的目光,他微微一笑:“二郎,怎麽了。”
“兄長本來說今日帶我上街,結果如今都不知道去哪裏了,阿娘也出門了。”
“那為父便帶二郎上街走走吧。”
“好!”
宇文皛聞言雀躍不已,宇文愷交代仆人一些事務,隨後帶著兒子出門,幾名隨從緊隨其後。
宇文愷如今暫居洛陽,所以一家人都一起在洛陽住下,他難得有空陪兒子,所以今日便帶著兒子逛街作為彌補。
次子宇文皛,原名宇文溫,結果和如今的西陽王宇文溫重名,還都是‘宇文二郎’,去年小宇文溫在長安碰見了大宇文溫,宇文愷沒奈何便把兒子的名給改了。
皛,有皎潔、明亮之意,因為如今的杞王宇文亮、世子宇文明已占了‘亮’、‘明’二字,所以一心期盼次子‘溫潤、明亮’的宇文愷,隻能要這個“皛”字。
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父子倆邊走邊說話,“阿耶,新城何時能修好啊?”
“要到明年呢。”
“那現在這座洛陽城呢?還能住人麽?”
“有了新城,舊城當然是要拆了,哪裏還能住人。”
“那,那不是浪費了?”
對於兒子的問題,宇文愷不知如何回答,浪費不浪費,不是他需要關心的事情,大興土木必然動用大量人力物力,但也隻有這樣,才能讓他有施展才華的機會。
也隻有這樣,才能保得家門不墜。
宇文愷之父宇文貴為周國勳貴,去世多年,剩下宇文兄弟三人,因著‘宇文’姓氏,經常被人誤以為是皇族宗室。
雖然祖祖輩輩確實姓宇文,雖然也是從武川出來的宇文氏,但他們家真的和周國宗室沒關係,奈何旁人總是有誤會。
所以大象二年的變局之中,楊堅清洗宇文宗室時,差點把宇文愷三兄弟也幹掉了。
虧得宇文愷的二兄宇文忻效忠楊堅,並在鄴城一役力戰身亡,用生命換來了楊堅的信任,所以宇文愷和兄長宇文善及其各自的家人才得以保全性命,由周國臣子變成隋國臣子。
奈何時局紛亂,剛建立沒幾年的隋國完蛋了,大家又變成周國臣子,作為附逆之人,宇文愷兄弟能保住性命就已是佛祖保佑,可為了以防萬一,他們得體現出自己的價值出來。
不然萬一某天,被不知道存不存在的仇家那麽一攛掇,搞不好朝廷一道詔令,他們就會被滅族。
即便平安無事,也得為子孫後代著想,宇文善、宇文愷兩兄弟的爵位已經沒了,再不想辦法,想複起就很困難。
宇文善和其他將門子弟般弓馬嫻熟,但很難受朝廷信任,如今賦閑在家成日裏無所事事,所以‘體現價值’的重任,就壓在三郎宇文愷肩上。
所以他這麽拚命在工地裏四處奔波,就是要把營建新都的事情做好,得天子和丞相賞識,為自己家族贏得複起的機會。
不知不覺間父子倆已經來到東市,這裏的肆宅、邸店、店鋪擺滿了琳琅滿目的奇珍異寶,其間還有許多書肆,是宇文愷為數不多逛街次數之中,來得最多的地方。
這些書肆裏,售賣山南黃州書籍的書肆生意最紅火,黃州書種類豐富價格又合適,宇文愷時常派人拿著他列的書單來此購書,此次帶著兒子逛街,逛著逛著就不由自主往書肆靠過來。
他覺得帶兒子來看書,好歹也能讓小家夥開開眼界,知道學無止境的道理,結果宇文愷大老遠就看見那間書肆麵前圍了一大群人。
兒子年紀小,在這麽多人中間擠來擠去不方便,宇文愷正打算掉頭,卻聽得那邊高聲嚷嚷著:
“無辜學子心力憔悴當街昏倒,是何人所做偽書犯下如此惡行!”
“真相大揭秘,讓你知道偽造書籍者的罪惡人生!”
“一場普通的辯論,卻讓在場所有人痛哭流涕!”
“愛慕虛榮的悔恨,讀書人都被他騙了數百年!”
宇文愷聽著這樣驚悚的言辭,不由得好奇心大漲,他倒要看看是什麽喪心病狂之徒,讓讀書人“痛苦流涕”、“心力憔悴當街昏倒”。
“二郎,你先回去。”
“阿耶,我也要去。”
“聽話,此事涉及凶殺,二郎還太小了。”
“噢...”
仆人帶著宇文皛打道回府,宇文愷大步走上前去一探究竟,他如今身著便服,所以沒誰會特意讓開,費了好大一股勁終於擠到前麵,卻發現是書肆夥計在兜售新到書籍。
“你們這是怎麽回事?售書就售書,為何言辭如此聳人聽聞!”
“這位仁兄莫要見怪,鄙店新到的這本書,就是揭穿某些人欺世盜名的真相!”
“揭穿?有冤情可以告到官府,你們在此處大聲喧嘩,無憑無據誣人清白,眼裏還有沒有王法了!”
宇文愷正氣凜然的質問起對方,他是勳貴出身,又常年當官,所以言談舉止間自然有一股官味,對於店家這種聳人聽聞的宣傳,可是憋了一肚子火。
然而書肆夥計見多識廣,對付起打官腔的自然也有一套。
“哎喲,仁兄莫要見怪,這都是讀書人的事,讀書人爭辯真偽,這能叫無憑無據誣人清白麽?看看,看看!”
夥計拿出一本書遞到宇文愷麵前,見著上麵寫著《古文尚書真偽初探》,他不由得一愣,隨即把書推回去:“古文《尚書》真偽?是哪個沽名釣譽之輩信口雌黃!”
“仁兄請息怒,這可是二劉校對過的書籍喲。”
“管你是二流、三流還是...呃,你是說‘二劉’!”
“正是,兩位劉博士校對過的書,總不能說是無憑無據誣人清白吧?”
宇文愷一把搶過那本書,他已經習慣了線裝書的翻閱方式,所以很快就看到了序,看著看著不由得雙手一緊:“這這這...這怎麽可能啊!”
“沒什麽不可能的,仁兄,你看看,這是求學社出的書,看看這紙張,看看這厚度,又有兩位劉博士做校書,那可是書中精品!”
宇文愷可不管那麽多,一手緊緊捏著書籍,就怕夥計將其從手中抽走,“此書價值幾許!”
“一聽就知道仁兄是讀書...”
“多少錢!這本書多少錢!”
“這不剛到的書...五千三百文。”
“這麽貴?”
“貴?仁兄若有空可以去黃州買,那裏當然便宜些,可路上的花銷加起來就不止囉。”
宇文愷看看手中的書,又翻了翻,越翻越是愛不釋手,因為他發現書的後半部分居然附有相關書籍,奈何此次出門沒帶那麽多錢,他平日裏也沒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
一咬牙還了個價:“四千文!”
“仁兄說笑了,小的還靠著賣書掙錢養家糊口呢。”
又看了看書,封麵那幾個字分外誘人,宇文愷示意仆人近前:“你,馬上回府拿錢過來!”
新洛陽城位於洛陽以西,橫跨洛水南北,外城周長有六十餘裏,規模空前龐大。
北依邙山,南對伊闕,洛水貫穿整座都城,城內將會有縱橫大街十條,規劃有不少於一百個裏坊,還有三個大市場。
為了營造洛陽新都,周國調動青壯無數,從今年年初動工開始算起,要在一年之內完工,屆時國都將從鄴城搬到此處。
負責營建新都的,是營新都副監宇文愷,他出身武勳世家,卻和喜歡弓馬的兄長們不同,喜歡讀書。
尤其擅長各類將作,而如何把新都營建得完美無缺,就是他現在關注的問題。
周國滅隋,收複失地,在不久之後,必將揮師南下平定南朝陳國,屆時天下一統,那麽作為國都的洛陽城,就要有磅礴氣勢。
屆時萬國來朝,大周需要一個宏偉的都城,來襯托出天朝上國的氣派。
宇文愷知道朝廷的意圖,所以領命之後不敢懈怠,親自帶人勘察現場,折騰了月餘定下方案,然後就住在洛陽舊城,作為監工來現場監督新都的建造工作。
今日他臨時有事提前從工地返回洛陽,雖然身在家中但心裏依舊想著工地上的事情,如今進度已經過半,但還有許多事情需要他協調。
“阿耶。”
稚嫩的童音將宇文愷拉回現實世界,見著兒子宇文皛期盼的目光,他微微一笑:“二郎,怎麽了。”
“兄長本來說今日帶我上街,結果如今都不知道去哪裏了,阿娘也出門了。”
“那為父便帶二郎上街走走吧。”
“好!”
宇文皛聞言雀躍不已,宇文愷交代仆人一些事務,隨後帶著兒子出門,幾名隨從緊隨其後。
宇文愷如今暫居洛陽,所以一家人都一起在洛陽住下,他難得有空陪兒子,所以今日便帶著兒子逛街作為彌補。
次子宇文皛,原名宇文溫,結果和如今的西陽王宇文溫重名,還都是‘宇文二郎’,去年小宇文溫在長安碰見了大宇文溫,宇文愷沒奈何便把兒子的名給改了。
皛,有皎潔、明亮之意,因為如今的杞王宇文亮、世子宇文明已占了‘亮’、‘明’二字,所以一心期盼次子‘溫潤、明亮’的宇文愷,隻能要這個“皛”字。
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父子倆邊走邊說話,“阿耶,新城何時能修好啊?”
“要到明年呢。”
“那現在這座洛陽城呢?還能住人麽?”
“有了新城,舊城當然是要拆了,哪裏還能住人。”
“那,那不是浪費了?”
對於兒子的問題,宇文愷不知如何回答,浪費不浪費,不是他需要關心的事情,大興土木必然動用大量人力物力,但也隻有這樣,才能讓他有施展才華的機會。
也隻有這樣,才能保得家門不墜。
宇文愷之父宇文貴為周國勳貴,去世多年,剩下宇文兄弟三人,因著‘宇文’姓氏,經常被人誤以為是皇族宗室。
雖然祖祖輩輩確實姓宇文,雖然也是從武川出來的宇文氏,但他們家真的和周國宗室沒關係,奈何旁人總是有誤會。
所以大象二年的變局之中,楊堅清洗宇文宗室時,差點把宇文愷三兄弟也幹掉了。
虧得宇文愷的二兄宇文忻效忠楊堅,並在鄴城一役力戰身亡,用生命換來了楊堅的信任,所以宇文愷和兄長宇文善及其各自的家人才得以保全性命,由周國臣子變成隋國臣子。
奈何時局紛亂,剛建立沒幾年的隋國完蛋了,大家又變成周國臣子,作為附逆之人,宇文愷兄弟能保住性命就已是佛祖保佑,可為了以防萬一,他們得體現出自己的價值出來。
不然萬一某天,被不知道存不存在的仇家那麽一攛掇,搞不好朝廷一道詔令,他們就會被滅族。
即便平安無事,也得為子孫後代著想,宇文善、宇文愷兩兄弟的爵位已經沒了,再不想辦法,想複起就很困難。
宇文善和其他將門子弟般弓馬嫻熟,但很難受朝廷信任,如今賦閑在家成日裏無所事事,所以‘體現價值’的重任,就壓在三郎宇文愷肩上。
所以他這麽拚命在工地裏四處奔波,就是要把營建新都的事情做好,得天子和丞相賞識,為自己家族贏得複起的機會。
不知不覺間父子倆已經來到東市,這裏的肆宅、邸店、店鋪擺滿了琳琅滿目的奇珍異寶,其間還有許多書肆,是宇文愷為數不多逛街次數之中,來得最多的地方。
這些書肆裏,售賣山南黃州書籍的書肆生意最紅火,黃州書種類豐富價格又合適,宇文愷時常派人拿著他列的書單來此購書,此次帶著兒子逛街,逛著逛著就不由自主往書肆靠過來。
他覺得帶兒子來看書,好歹也能讓小家夥開開眼界,知道學無止境的道理,結果宇文愷大老遠就看見那間書肆麵前圍了一大群人。
兒子年紀小,在這麽多人中間擠來擠去不方便,宇文愷正打算掉頭,卻聽得那邊高聲嚷嚷著:
“無辜學子心力憔悴當街昏倒,是何人所做偽書犯下如此惡行!”
“真相大揭秘,讓你知道偽造書籍者的罪惡人生!”
“一場普通的辯論,卻讓在場所有人痛哭流涕!”
“愛慕虛榮的悔恨,讀書人都被他騙了數百年!”
宇文愷聽著這樣驚悚的言辭,不由得好奇心大漲,他倒要看看是什麽喪心病狂之徒,讓讀書人“痛苦流涕”、“心力憔悴當街昏倒”。
“二郎,你先回去。”
“阿耶,我也要去。”
“聽話,此事涉及凶殺,二郎還太小了。”
“噢...”
仆人帶著宇文皛打道回府,宇文愷大步走上前去一探究竟,他如今身著便服,所以沒誰會特意讓開,費了好大一股勁終於擠到前麵,卻發現是書肆夥計在兜售新到書籍。
“你們這是怎麽回事?售書就售書,為何言辭如此聳人聽聞!”
“這位仁兄莫要見怪,鄙店新到的這本書,就是揭穿某些人欺世盜名的真相!”
“揭穿?有冤情可以告到官府,你們在此處大聲喧嘩,無憑無據誣人清白,眼裏還有沒有王法了!”
宇文愷正氣凜然的質問起對方,他是勳貴出身,又常年當官,所以言談舉止間自然有一股官味,對於店家這種聳人聽聞的宣傳,可是憋了一肚子火。
然而書肆夥計見多識廣,對付起打官腔的自然也有一套。
“哎喲,仁兄莫要見怪,這都是讀書人的事,讀書人爭辯真偽,這能叫無憑無據誣人清白麽?看看,看看!”
夥計拿出一本書遞到宇文愷麵前,見著上麵寫著《古文尚書真偽初探》,他不由得一愣,隨即把書推回去:“古文《尚書》真偽?是哪個沽名釣譽之輩信口雌黃!”
“仁兄請息怒,這可是二劉校對過的書籍喲。”
“管你是二流、三流還是...呃,你是說‘二劉’!”
“正是,兩位劉博士校對過的書,總不能說是無憑無據誣人清白吧?”
宇文愷一把搶過那本書,他已經習慣了線裝書的翻閱方式,所以很快就看到了序,看著看著不由得雙手一緊:“這這這...這怎麽可能啊!”
“沒什麽不可能的,仁兄,你看看,這是求學社出的書,看看這紙張,看看這厚度,又有兩位劉博士做校書,那可是書中精品!”
宇文愷可不管那麽多,一手緊緊捏著書籍,就怕夥計將其從手中抽走,“此書價值幾許!”
“一聽就知道仁兄是讀書...”
“多少錢!這本書多少錢!”
“這不剛到的書...五千三百文。”
“這麽貴?”
“貴?仁兄若有空可以去黃州買,那裏當然便宜些,可路上的花銷加起來就不止囉。”
宇文愷看看手中的書,又翻了翻,越翻越是愛不釋手,因為他發現書的後半部分居然附有相關書籍,奈何此次出門沒帶那麽多錢,他平日裏也沒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
一咬牙還了個價:“四千文!”
“仁兄說笑了,小的還靠著賣書掙錢養家糊口呢。”
又看了看書,封麵那幾個字分外誘人,宇文愷示意仆人近前:“你,馬上回府拿錢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