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難以安心的對峙,在大庾嶺南麓出現了,橫浦水畔紮營的陳軍,沒有迎來預想之中周軍的瘋狂進攻,對方在山間立寨,似乎是要和山下陳軍長期對峙。
也許周軍在醞釀什麽奸計,要派兵繞過陳軍營寨;亦或是等候大軍到來,然後傾盡全力一舉突破陳軍攔截,攻入嶺南地界。
無論是哪種可能,陳軍在大庾嶺道南端出口立寨是必然,隻要在這裏穩住,即便有小股周軍走懸崖峭壁過來,也沒法撼動局麵。
郡治始興已經加強防守,即便是白天也隻開兩個城門,除非是官軍、運糧隊或者城內居民,否則一律不許進出,而且隻許人進出,不許馬車、牛車通過,防的就是周軍偷城。
不是說堵住大庾嶺道就能讓周軍束手無策麽?他們怎麽偷襲始興?
還是那句話,大庾嶺上並非隻有大庾嶺道這個官道能走人,周軍如果有向導帶路,派出小股精兵走一些小山溝同樣能翻過大庾嶺,當然僅限於人,馬匹是不用想了。
這些周兵一旦摸到始興城,想拿下城池是不可能的,但能夠縱火或者不斷襲擊運糧隊,這樣會嚴重影響軍心、民心,所以陳軍對此十分提防。
始興和橫鋪水畔陳軍大營之間,有遊騎不斷巡視,一旦發現敵情立刻上報,以便及時采取補救措施,而大營東北的烏逕,原先的官軍小寨也趕工擴建完畢,守軍增加,要的就是萬無一失。
夕陽西下,橫浦水畔,大都督王猛巡視完軍營來到這裏飲馬,望向東北側烏逕方向,他問一旁的部將:“王仲宣有消息傳回來麽?”
“今日沒有,昨日倒是派人回來報信,說已經在九渡紮營了。”
王猛沉吟著,片刻後下令:“明日調一千兵馬到烏逕駐紮。”
部將聞言應諾,想說些什麽但還是沒有說出口,王猛再度看向烏逕,眉頭依舊緊鎖。
他不相信王仲宣,不是因為有什麽證據證明對方通敵,而是基於自己的直覺和判斷:嶺南的酋帥們,大多數人都不值得信任,而對方也未必信任他。
曆代南朝朝廷把北朝稱之為北虜、索虜,可王猛知道,在嶺南的這幫酋帥眼中,建康朝廷何嚐不是“北虜”?
他以抗命不遵為由,殺了廣州刺史陳方慶、西衡州刺史陳伯信這兩個宗室,能以此鎮住手下一旁酋帥出身的將軍、刺史、太守,讓對方老老實實聽話,但要讓這些人賣命就很難了。
像王仲宣這種酋帥出身的將領,基本上就是牆頭草,哪邊風大就跟著倒,陳軍強就是忠心部將,周軍強就會臨陣倒戈。
這種將領率領的軍隊打不了硬仗,甚至會提前崩潰引發全軍潰敗,留在身邊沒有什麽大用,所以他讓王仲宣出去當看門狗。
狗當然會忠心看家,可剛從狼馴化而來的狗則未必,烏逕的安危事關陳軍大營側翼安全,王猛隻寄希望於自己的兵,烏逕堡寨隻要增強防禦,負責看門的王仲宣老實與否都已經不重要了。
王猛望向北麵的大庾嶺,周軍這段日子看上去很“老實”,但他一點也不覺得對方老實,思來想去,對方恐怕是在醞釀什麽陰謀詭計。
就幾率而言,烏逕還是最危險的...
想到這裏,王猛示意那位部將近前:“傳令,明日調兩千兵去烏逕。”
。。。。。。
九渡,一座營柵聳立在九渡水畔,這是陳將王仲宣所部搭建起來的,但內裏沒有多少士兵,旁邊的九渡村才是他們的宿營地。
民宅再差,也比帳篷好住,土坯牆總比木板要能遮風擋雨,晚上也不怕有蛇鑽進來咬一口,民宅裏多多少少存有些糧食,直接拿來煮飯即可。
唯一遺憾的是,九渡村內無一個村民,王仲宣對此十分無奈,因為沒了女人陪睡,漫漫長夜無趣許多。
是九渡村村民誤以為他們是盜賊?也許吧,但即便知道他們是官軍,恐怕這些村民也得跑。
嶺南地區不太平,能幸存下來的村子,村民們再蠢但基本的眼色都有一些,對這些村民來說,兵過和賊過兩相比較,可能賊過都會好些。
賊,可不會殺良冒功。
王仲宣住的房子,是九渡村裏最好的房子,不說有前院還帶著花園,也許是族長等人的住所,存儲的糧食、柴禾很充足,甚至還有酒。
吃飽喝足之後,他轉到房外,打著飽嗝向村外營寨走去。
村裏住起來舒坦,但是不安全,九渡村外圍就一圈破舊的土牆,如果周軍來襲根本抵擋不住,所以王仲宣寧願到自己剛立的營寨裏湊合過夜,而村莊就當做誘餌,給自己爭取時間。
如果周軍真的來襲,對方人數若是不多,那他就反擊將其打跑;如果對方人多勢眾,那就立刻投降,轉身帶著對方去摸烏逕陳軍營寨。
他如果投敵的話,留在廣州的家眷可能會有危險,但自己的命是第一位的,婆娘沒了可以再娶,兒子沒了可以再生,隻要能夠抓住機會獲取利益,就值得冒險。
想到這裏,王仲宣看向北麵的大庾嶺,他開始期盼周軍主帥會派人走龍川古道過來,這樣,他就有機會選擇了。
刺耳的鑼聲響起,將王仲宣嚇得一個哆嗦,他有些惱怒的循聲望去,發現是營寨內望樓上的哨兵在敲鑼:“敵人,敵人來了!”
周軍來了?!
王仲宣立刻望向村莊北麵,村裏民宅內跑出許多士兵,慌慌張張拿著武器向著北麵東張西望,卻沒發現有何異常。
望樓上的哨兵終於從慌亂中冷靜下來:“東麵,是東麵!東麵有騎兵來了!”
東麵,騎兵?我可沒有騎兵,果然是周軍來了!
王仲宣想到這裏望向東麵,卻見夕陽餘暉下東麵道路上塵土大作,這是大批騎兵疾馳鬧出的動靜,他麵色一變,拔腳就往營寨跑去。
東麵出現敵軍騎兵,這意味著周軍從贛縣逆水而上,用船經桃水把騎兵運到這裏,如此大費周章,不可能隻為襲擾,而是傾盡全力包抄烏逕!
一個隨從急中生智,問王仲宣是否需要派人立刻往烏逕報信,王仲宣想都沒想直接否定,因為周軍勢大所以他要投降,之後就要帶路去偷襲烏逕,哪裏還會派人報信?
但現在投降不行,對方騎兵衝過來一刀就能砍死他,所以要到營寨裏據守,等周兵圍上來再投降,免得死在亂軍之中。
想到這裏,他顧不得指揮村裏的部下,徑直逃進營寨,寨門剛關上不久,周軍騎兵便呼嘯而至。
村內的陳軍士兵,剛射了幾箭便被對方衝到麵前,要麽被馬槊捅死,要麽被鐵蹄踏過變成血肉模糊的屍體,倉促間組織起來的防線,瞬間被騎兵衝垮。
落單的步兵,根本沒辦法對抗動起來的騎兵,周軍騎兵直接衝入九渡村,見陳兵就砍,有人僥幸躲過一騎,躲不過接踵而至的第二騎。
向營寨靠攏的陳兵,全都被周軍騎兵隔在外邊,任由其如同餓虎撲羊般屠殺,營寨內,王仲宣爬上營柵,心驚膽戰的看著營寨外的慘狀。
死的都是他的部下,是借以建功立業的本錢,所以事情不能再拖下去了,他要投降止損。
“快!快喊話說我們投降!”
“我不會說漢話啊!”
“蠢貨!!”王仲宣氣急敗壞的罵著,他們是俚人,許多士兵都不會說漢話,所以隻能自己親自喊話投降了。
小心翼翼露出頭,他拚命用漢話喊起來:“投降!我們投降!”
話音剛落,數騎迎麵疾馳而來,王仲宣怕對方射箭,卻見對方向著自己這邊扔出幾個東西,眼見著不會砸中自己,他便沒打算躲。
那些東西上忽然冒出火光,隨後砸在寨牆上如同陶罐般裂開,濺出燃燒的火油,猝不及防之下,王仲宣和隨從們被濺了一身,瞬間化作火人。
“啊啊啊!”
慘叫聲中,全身著火的王仲宣掙紮著,他的頭發著火,臉上也燒了起來疼痛難忍,沒有衣物遮擋的皮膚如同被人撕裂一般劇痛無比。
意識在消逝,他抓著牆頭,探手向外哭喊著:
“投降...我們...投...”
衝天火光之中,周軍主力進抵九渡,行軍總管慕容三藏看著廢墟,示意身後一人上前:“麥壯士,夜晚走烏逕可有困難?”
麥鐵杖聞言答道:“總管,絕無困難!”
“很好,傳令下去,休息半個時辰,然後立刻出發!”
也許周軍在醞釀什麽奸計,要派兵繞過陳軍營寨;亦或是等候大軍到來,然後傾盡全力一舉突破陳軍攔截,攻入嶺南地界。
無論是哪種可能,陳軍在大庾嶺道南端出口立寨是必然,隻要在這裏穩住,即便有小股周軍走懸崖峭壁過來,也沒法撼動局麵。
郡治始興已經加強防守,即便是白天也隻開兩個城門,除非是官軍、運糧隊或者城內居民,否則一律不許進出,而且隻許人進出,不許馬車、牛車通過,防的就是周軍偷城。
不是說堵住大庾嶺道就能讓周軍束手無策麽?他們怎麽偷襲始興?
還是那句話,大庾嶺上並非隻有大庾嶺道這個官道能走人,周軍如果有向導帶路,派出小股精兵走一些小山溝同樣能翻過大庾嶺,當然僅限於人,馬匹是不用想了。
這些周兵一旦摸到始興城,想拿下城池是不可能的,但能夠縱火或者不斷襲擊運糧隊,這樣會嚴重影響軍心、民心,所以陳軍對此十分提防。
始興和橫鋪水畔陳軍大營之間,有遊騎不斷巡視,一旦發現敵情立刻上報,以便及時采取補救措施,而大營東北的烏逕,原先的官軍小寨也趕工擴建完畢,守軍增加,要的就是萬無一失。
夕陽西下,橫浦水畔,大都督王猛巡視完軍營來到這裏飲馬,望向東北側烏逕方向,他問一旁的部將:“王仲宣有消息傳回來麽?”
“今日沒有,昨日倒是派人回來報信,說已經在九渡紮營了。”
王猛沉吟著,片刻後下令:“明日調一千兵馬到烏逕駐紮。”
部將聞言應諾,想說些什麽但還是沒有說出口,王猛再度看向烏逕,眉頭依舊緊鎖。
他不相信王仲宣,不是因為有什麽證據證明對方通敵,而是基於自己的直覺和判斷:嶺南的酋帥們,大多數人都不值得信任,而對方也未必信任他。
曆代南朝朝廷把北朝稱之為北虜、索虜,可王猛知道,在嶺南的這幫酋帥眼中,建康朝廷何嚐不是“北虜”?
他以抗命不遵為由,殺了廣州刺史陳方慶、西衡州刺史陳伯信這兩個宗室,能以此鎮住手下一旁酋帥出身的將軍、刺史、太守,讓對方老老實實聽話,但要讓這些人賣命就很難了。
像王仲宣這種酋帥出身的將領,基本上就是牆頭草,哪邊風大就跟著倒,陳軍強就是忠心部將,周軍強就會臨陣倒戈。
這種將領率領的軍隊打不了硬仗,甚至會提前崩潰引發全軍潰敗,留在身邊沒有什麽大用,所以他讓王仲宣出去當看門狗。
狗當然會忠心看家,可剛從狼馴化而來的狗則未必,烏逕的安危事關陳軍大營側翼安全,王猛隻寄希望於自己的兵,烏逕堡寨隻要增強防禦,負責看門的王仲宣老實與否都已經不重要了。
王猛望向北麵的大庾嶺,周軍這段日子看上去很“老實”,但他一點也不覺得對方老實,思來想去,對方恐怕是在醞釀什麽陰謀詭計。
就幾率而言,烏逕還是最危險的...
想到這裏,王猛示意那位部將近前:“傳令,明日調兩千兵去烏逕。”
。。。。。。
九渡,一座營柵聳立在九渡水畔,這是陳將王仲宣所部搭建起來的,但內裏沒有多少士兵,旁邊的九渡村才是他們的宿營地。
民宅再差,也比帳篷好住,土坯牆總比木板要能遮風擋雨,晚上也不怕有蛇鑽進來咬一口,民宅裏多多少少存有些糧食,直接拿來煮飯即可。
唯一遺憾的是,九渡村內無一個村民,王仲宣對此十分無奈,因為沒了女人陪睡,漫漫長夜無趣許多。
是九渡村村民誤以為他們是盜賊?也許吧,但即便知道他們是官軍,恐怕這些村民也得跑。
嶺南地區不太平,能幸存下來的村子,村民們再蠢但基本的眼色都有一些,對這些村民來說,兵過和賊過兩相比較,可能賊過都會好些。
賊,可不會殺良冒功。
王仲宣住的房子,是九渡村裏最好的房子,不說有前院還帶著花園,也許是族長等人的住所,存儲的糧食、柴禾很充足,甚至還有酒。
吃飽喝足之後,他轉到房外,打著飽嗝向村外營寨走去。
村裏住起來舒坦,但是不安全,九渡村外圍就一圈破舊的土牆,如果周軍來襲根本抵擋不住,所以王仲宣寧願到自己剛立的營寨裏湊合過夜,而村莊就當做誘餌,給自己爭取時間。
如果周軍真的來襲,對方人數若是不多,那他就反擊將其打跑;如果對方人多勢眾,那就立刻投降,轉身帶著對方去摸烏逕陳軍營寨。
他如果投敵的話,留在廣州的家眷可能會有危險,但自己的命是第一位的,婆娘沒了可以再娶,兒子沒了可以再生,隻要能夠抓住機會獲取利益,就值得冒險。
想到這裏,王仲宣看向北麵的大庾嶺,他開始期盼周軍主帥會派人走龍川古道過來,這樣,他就有機會選擇了。
刺耳的鑼聲響起,將王仲宣嚇得一個哆嗦,他有些惱怒的循聲望去,發現是營寨內望樓上的哨兵在敲鑼:“敵人,敵人來了!”
周軍來了?!
王仲宣立刻望向村莊北麵,村裏民宅內跑出許多士兵,慌慌張張拿著武器向著北麵東張西望,卻沒發現有何異常。
望樓上的哨兵終於從慌亂中冷靜下來:“東麵,是東麵!東麵有騎兵來了!”
東麵,騎兵?我可沒有騎兵,果然是周軍來了!
王仲宣想到這裏望向東麵,卻見夕陽餘暉下東麵道路上塵土大作,這是大批騎兵疾馳鬧出的動靜,他麵色一變,拔腳就往營寨跑去。
東麵出現敵軍騎兵,這意味著周軍從贛縣逆水而上,用船經桃水把騎兵運到這裏,如此大費周章,不可能隻為襲擾,而是傾盡全力包抄烏逕!
一個隨從急中生智,問王仲宣是否需要派人立刻往烏逕報信,王仲宣想都沒想直接否定,因為周軍勢大所以他要投降,之後就要帶路去偷襲烏逕,哪裏還會派人報信?
但現在投降不行,對方騎兵衝過來一刀就能砍死他,所以要到營寨裏據守,等周兵圍上來再投降,免得死在亂軍之中。
想到這裏,他顧不得指揮村裏的部下,徑直逃進營寨,寨門剛關上不久,周軍騎兵便呼嘯而至。
村內的陳軍士兵,剛射了幾箭便被對方衝到麵前,要麽被馬槊捅死,要麽被鐵蹄踏過變成血肉模糊的屍體,倉促間組織起來的防線,瞬間被騎兵衝垮。
落單的步兵,根本沒辦法對抗動起來的騎兵,周軍騎兵直接衝入九渡村,見陳兵就砍,有人僥幸躲過一騎,躲不過接踵而至的第二騎。
向營寨靠攏的陳兵,全都被周軍騎兵隔在外邊,任由其如同餓虎撲羊般屠殺,營寨內,王仲宣爬上營柵,心驚膽戰的看著營寨外的慘狀。
死的都是他的部下,是借以建功立業的本錢,所以事情不能再拖下去了,他要投降止損。
“快!快喊話說我們投降!”
“我不會說漢話啊!”
“蠢貨!!”王仲宣氣急敗壞的罵著,他們是俚人,許多士兵都不會說漢話,所以隻能自己親自喊話投降了。
小心翼翼露出頭,他拚命用漢話喊起來:“投降!我們投降!”
話音剛落,數騎迎麵疾馳而來,王仲宣怕對方射箭,卻見對方向著自己這邊扔出幾個東西,眼見著不會砸中自己,他便沒打算躲。
那些東西上忽然冒出火光,隨後砸在寨牆上如同陶罐般裂開,濺出燃燒的火油,猝不及防之下,王仲宣和隨從們被濺了一身,瞬間化作火人。
“啊啊啊!”
慘叫聲中,全身著火的王仲宣掙紮著,他的頭發著火,臉上也燒了起來疼痛難忍,沒有衣物遮擋的皮膚如同被人撕裂一般劇痛無比。
意識在消逝,他抓著牆頭,探手向外哭喊著:
“投降...我們...投...”
衝天火光之中,周軍主力進抵九渡,行軍總管慕容三藏看著廢墟,示意身後一人上前:“麥壯士,夜晚走烏逕可有困難?”
麥鐵杖聞言答道:“總管,絕無困難!”
“很好,傳令下去,休息半個時辰,然後立刻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