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綏建郡,四會城東南,溱水東西兩岸營寨此起彼伏,增援廣州的俚、僚兵即紮營於此,此處距離東南麵的廣州州治番禹約九十裏,距離四會城約二十裏,三地互為犄角,要把已經兵臨四會的周軍拒之門外。
湞陽大敗,數萬陳國官軍及增援的俚、僚兵損失慘重,戰歿者的屍體順著溱水向下漂流,淤塞河道,讓人觀之色變,各地俚帥、洞主得知後嚇得肝膽俱裂,若不是有人牽頭,沒人願意來此招惹如狼似虎的周軍。
數艘大船逆流而上,在溱水東岸靠泊,許多拿著武器的兵丁上了岸,向著不遠處的營寨走去,西衡州刺史陳佛智站在一旁的土丘上,靜靜看著自己的援軍。
他如今一頭短發,也就是“髡發”,原先的發髻已經沒了,那晚周軍在湞陽城外放天燈縱火,他指揮部下救火時不慎被從天而降的火苗燒掉頭發,也虧得當機立斷把頭發割了,不然燒到頭皮可就性命難保。
一名頭領模樣的男子上前稟報:“郎主,共計一千人,均已抵達。”
“還有呢?”
“明日便能抵達。”見著陳佛智麵色不善,男子趕緊解釋:“太重,船不好走,所以拖延了一日。”
陳佛智哼了一聲,對部下的解釋不置可否,自從湞陽慘敗、狼狽南逃之後,他的心情一直就不好,周軍用如此匪夷所思的辦法取勝,他不服。
你們隻會耍陰謀詭計,我當然不服!
瀧州陳氏的地盤、利益,決不能讓北邊來的外地人侵害,別人怎麽想不知道,但陳佛智想得很清楚:周軍來勢洶洶,不讓對方吃點苦頭,日後恐怕要被人騎在脖子上拉屎。
周軍的實力很強,從江州開始一路南下所向披靡,對方大概會得意忘形,不會把嶺南的地方豪強們放在眼裏,陳佛智沒想著和陳國共存亡,他就想嶺南的事情依然“照舊”。
什麽是照舊?照舊就是北麵的朝廷在嶺南有麵子,而嶺南的各地豪強也就是俚帥、洞主們有裏子,除了廣州、東衡州、西衡州,其他地方,都是當地人說了算。
西江一帶,就是他瀧州陳氏說了算,新來的朝廷不要把手伸得太長,若是這裏想管那裏也想管,最後搞到大家鬧翻了,麵上可不好看。
建康朝廷統治嶺南這麽久,和本地人已經達成了“默契”,陳佛智不知道周國一旦拿下嶺南,新朝廷對嶺南的態度是怎麽樣的,為了能夠討價還價,嶺南的俚帥、洞主們怎麽樣都得贏一仗。
把周軍打痛了,其主帥才會冷靜下來,到時候大家才有機會談判,漫天要價、坐地還錢,直到達成“默契”,而如果一直輸,人家看不起他們,想談價錢可就沒有底氣了。
所以陳佛智雖然敗退至此,依舊從家鄉調來兵丁助戰,這是最後的機會,在這裏大家尚且能聚集一起對敵,一旦周軍拿下番禹,可以對各地俚帥、洞主分而擊之,到時候悔之晚矣。
不遠處的營寨忽然響起鼓聲,那是召集各部俚帥、洞主的號令,陳佛智沒有耽擱,立刻向中軍帳趕去,如今坐鎮營寨的可是太夫人,沒人敢怠慢。
。。。。。。
“太夫人,周軍放我們回來,還寫了封書信...”
“燒了。”
“是,太夫人。”
一封信被人扔入篝火堆中,很快便化為灰燼,幾名俚兵正向坐在上首的一名老嫗匯報情況,那人雖然滿頭華發、麵容滄桑,但精神矍鑠,雙目炯炯有神、不怒自威。
石龍太夫人冼氏,嶺南最有威望的首領,各地俚帥、洞主無論心中怎麽想,但明麵上絕不會和這位冼夫人(太夫人)對著來,在嶺南,太夫人說的話,比官府說的話要管用得多。
所以冼夫人召集大家增援官軍,齊聚於此同殺到跟前的北虜對峙,各位俚帥、洞主再不願意也得來。
下首兩側,坐著各地俚帥、洞主,剛趕到的陳佛智亦在內,大家一起聽著這幾名被周軍放回來的俚兵說話,聽聽周軍要讓這些人傳什麽話。
其實很簡單,就是勸嶺南的俚帥、洞主們識時務趕緊投降,不要螳臂當車免得造成不必要的傷亡,湞陽的慘劇,周軍不希望再重演。
聽到“湞陽的慘劇”幾個字,陳佛智眼皮跳了跳,正所謂打人莫打臉,他在湞陽敗得一塌糊塗,可以說是這一輩子吃的最大虧,現在大庭廣眾下被人提起,隻覺得臉上火辣辣難受異常。
冼夫人聽完,緩緩問道:“周軍放你們回來傳話,有沒有說如何回話?”
“回太夫人,有的,他們給了小的這塊令牌,說憑著這塊令牌便可到周營向他們回話。”
說到這裏,那名俚兵遲疑了一下,但最後還是說道:“周軍說,不著急回話,他們拿下含洭不久,總得休整幾日再辦事。”
冼夫人聞言眉毛一擰,周軍的話充滿挑釁意味,湞陽城完了,洭口也完了,那麽洭水上遊的西衡州州治含洭也守不了多久,對方若真的拿下含洭意味著後路無憂,可以傾盡全力南下。
屆時,已經在北麵立寨和他們對峙的周軍,其兵力會更加多。
“你們,馬上去周營走一趟。”冼夫人開口說道,語氣不容置疑:“嶺南百姓,不想鬧事,但也不怕事!要打仗,那就打仗!”
幾名俚兵聞言心中一百個不願意,他們害怕這一去就回不來了,不過冼夫人的威嚴無法抗拒,隻能硬著頭皮應允,起身就要轉出大帳。
“且慢,周軍的主帥姓甚名誰?”
麵對冼夫人的問題,俚兵們回答得很快,其中一人答道:“是魚紋...熱。”
“不對,我記得是魚紋冷!”
“是魚紋暖!”
冼夫人見著這幾個在麵前爭起來,無奈的擺了擺手:“行了,先前不是說周軍主帥姓楊麽,怎麽這次讓你們回來的又變成魚紋...宇文?”
“啊,對對對,太夫人說得對,那主帥叫做宇文暖。”
“是宇文熱!”
“不要吵了!退下!!”
陳佛智喝退了那幾個俚兵,嶺南通漢話的小兵不是沒有,可是能完整無誤轉述漢話的人就少了些,他給建康朝廷當官多年,所以算是精通漢語,但其他人就差了許多。
“太夫人,小的們沒見識,把宇文說成了魚紋...”
“老身知道。”
冼夫人點點頭,起身看著左右俚帥、洞主,麵色凝重的說道:“宇文氏,這複姓有些特別,老身聽王都督說過,此次北虜南犯,往嶺南來的周軍,其行軍元帥據說是周國的宗室藩王宇文溫。”
見著許多人莫名其妙的樣子,冼夫人解釋道:“行軍元帥,才是一軍主帥,而領兵攻打湞陽的那個楊姓將軍,隻是這個宇文溫的先鋒。”
“啊?攻破湞陽的隻是先鋒...”
許多俚帥、洞主聞言大驚,湞陽的慘劇他們多有耳聞,浮屍滿江的慘烈情景雖然沒有親眼得見,但增援湞陽的俚帥、洞主們損失慘重是真的。
結果這還隻是先鋒,如今主帥宇文熱...宇文溫來了,想來帶來的兵更多,那...
眾人的表情,冼夫人看在眼裏,哪能不知道對方心裏想什麽,她將手中犀杖猛然駐地,高聲說道:“嶺南百姓何其無辜?為何要讓他們被戰火波及?”
“北虜勢大不假,可今日我們投降,明日官軍回來了,那該怎麽辦?”
“那就再投降,是麽?無妨!老身活了這把年紀,什麽風風雨雨沒見過,若能用一張老臉換來百姓安康,倒也無所謂被人戳著脊梁骨罵,可是兩軍交戰爭奪嶺南,屆時戰火連天倒黴的是誰家好兒郎?”
“哭的,又是誰家孤兒寡母?嶺南百姓的日子,還要不要過下去了!!”
“太夫人所言甚是!!”陳佛智上前大聲附和,“我輩世居嶺南,這裏的山山水水,每一寸土地都是大家祖祖輩輩經營下來的,哪有拱手讓人的道理!”
話都說到這份上,其實也不無道理,各位俚帥、洞主紛紛出列,表示願聽太夫人調遣,齊心協力共拒周兵。
“王都督領兵離開番禹,在東麵五十裏處紮營,與我們互成掎角之勢,北虜雖然勢大,但一心不能二用。”冼夫人說到這裏,鼓勵起各位來:
“北虜不習嶺南水土、氣候,待得夏天到來酷熱難當,其將士必然水土不服,大半染疾無一戰之力,到時候北虜不戰自退,我等便能保全嶺南百姓免遭戰火波及!”
湞陽大敗,數萬陳國官軍及增援的俚、僚兵損失慘重,戰歿者的屍體順著溱水向下漂流,淤塞河道,讓人觀之色變,各地俚帥、洞主得知後嚇得肝膽俱裂,若不是有人牽頭,沒人願意來此招惹如狼似虎的周軍。
數艘大船逆流而上,在溱水東岸靠泊,許多拿著武器的兵丁上了岸,向著不遠處的營寨走去,西衡州刺史陳佛智站在一旁的土丘上,靜靜看著自己的援軍。
他如今一頭短發,也就是“髡發”,原先的發髻已經沒了,那晚周軍在湞陽城外放天燈縱火,他指揮部下救火時不慎被從天而降的火苗燒掉頭發,也虧得當機立斷把頭發割了,不然燒到頭皮可就性命難保。
一名頭領模樣的男子上前稟報:“郎主,共計一千人,均已抵達。”
“還有呢?”
“明日便能抵達。”見著陳佛智麵色不善,男子趕緊解釋:“太重,船不好走,所以拖延了一日。”
陳佛智哼了一聲,對部下的解釋不置可否,自從湞陽慘敗、狼狽南逃之後,他的心情一直就不好,周軍用如此匪夷所思的辦法取勝,他不服。
你們隻會耍陰謀詭計,我當然不服!
瀧州陳氏的地盤、利益,決不能讓北邊來的外地人侵害,別人怎麽想不知道,但陳佛智想得很清楚:周軍來勢洶洶,不讓對方吃點苦頭,日後恐怕要被人騎在脖子上拉屎。
周軍的實力很強,從江州開始一路南下所向披靡,對方大概會得意忘形,不會把嶺南的地方豪強們放在眼裏,陳佛智沒想著和陳國共存亡,他就想嶺南的事情依然“照舊”。
什麽是照舊?照舊就是北麵的朝廷在嶺南有麵子,而嶺南的各地豪強也就是俚帥、洞主們有裏子,除了廣州、東衡州、西衡州,其他地方,都是當地人說了算。
西江一帶,就是他瀧州陳氏說了算,新來的朝廷不要把手伸得太長,若是這裏想管那裏也想管,最後搞到大家鬧翻了,麵上可不好看。
建康朝廷統治嶺南這麽久,和本地人已經達成了“默契”,陳佛智不知道周國一旦拿下嶺南,新朝廷對嶺南的態度是怎麽樣的,為了能夠討價還價,嶺南的俚帥、洞主們怎麽樣都得贏一仗。
把周軍打痛了,其主帥才會冷靜下來,到時候大家才有機會談判,漫天要價、坐地還錢,直到達成“默契”,而如果一直輸,人家看不起他們,想談價錢可就沒有底氣了。
所以陳佛智雖然敗退至此,依舊從家鄉調來兵丁助戰,這是最後的機會,在這裏大家尚且能聚集一起對敵,一旦周軍拿下番禹,可以對各地俚帥、洞主分而擊之,到時候悔之晚矣。
不遠處的營寨忽然響起鼓聲,那是召集各部俚帥、洞主的號令,陳佛智沒有耽擱,立刻向中軍帳趕去,如今坐鎮營寨的可是太夫人,沒人敢怠慢。
。。。。。。
“太夫人,周軍放我們回來,還寫了封書信...”
“燒了。”
“是,太夫人。”
一封信被人扔入篝火堆中,很快便化為灰燼,幾名俚兵正向坐在上首的一名老嫗匯報情況,那人雖然滿頭華發、麵容滄桑,但精神矍鑠,雙目炯炯有神、不怒自威。
石龍太夫人冼氏,嶺南最有威望的首領,各地俚帥、洞主無論心中怎麽想,但明麵上絕不會和這位冼夫人(太夫人)對著來,在嶺南,太夫人說的話,比官府說的話要管用得多。
所以冼夫人召集大家增援官軍,齊聚於此同殺到跟前的北虜對峙,各位俚帥、洞主再不願意也得來。
下首兩側,坐著各地俚帥、洞主,剛趕到的陳佛智亦在內,大家一起聽著這幾名被周軍放回來的俚兵說話,聽聽周軍要讓這些人傳什麽話。
其實很簡單,就是勸嶺南的俚帥、洞主們識時務趕緊投降,不要螳臂當車免得造成不必要的傷亡,湞陽的慘劇,周軍不希望再重演。
聽到“湞陽的慘劇”幾個字,陳佛智眼皮跳了跳,正所謂打人莫打臉,他在湞陽敗得一塌糊塗,可以說是這一輩子吃的最大虧,現在大庭廣眾下被人提起,隻覺得臉上火辣辣難受異常。
冼夫人聽完,緩緩問道:“周軍放你們回來傳話,有沒有說如何回話?”
“回太夫人,有的,他們給了小的這塊令牌,說憑著這塊令牌便可到周營向他們回話。”
說到這裏,那名俚兵遲疑了一下,但最後還是說道:“周軍說,不著急回話,他們拿下含洭不久,總得休整幾日再辦事。”
冼夫人聞言眉毛一擰,周軍的話充滿挑釁意味,湞陽城完了,洭口也完了,那麽洭水上遊的西衡州州治含洭也守不了多久,對方若真的拿下含洭意味著後路無憂,可以傾盡全力南下。
屆時,已經在北麵立寨和他們對峙的周軍,其兵力會更加多。
“你們,馬上去周營走一趟。”冼夫人開口說道,語氣不容置疑:“嶺南百姓,不想鬧事,但也不怕事!要打仗,那就打仗!”
幾名俚兵聞言心中一百個不願意,他們害怕這一去就回不來了,不過冼夫人的威嚴無法抗拒,隻能硬著頭皮應允,起身就要轉出大帳。
“且慢,周軍的主帥姓甚名誰?”
麵對冼夫人的問題,俚兵們回答得很快,其中一人答道:“是魚紋...熱。”
“不對,我記得是魚紋冷!”
“是魚紋暖!”
冼夫人見著這幾個在麵前爭起來,無奈的擺了擺手:“行了,先前不是說周軍主帥姓楊麽,怎麽這次讓你們回來的又變成魚紋...宇文?”
“啊,對對對,太夫人說得對,那主帥叫做宇文暖。”
“是宇文熱!”
“不要吵了!退下!!”
陳佛智喝退了那幾個俚兵,嶺南通漢話的小兵不是沒有,可是能完整無誤轉述漢話的人就少了些,他給建康朝廷當官多年,所以算是精通漢語,但其他人就差了許多。
“太夫人,小的們沒見識,把宇文說成了魚紋...”
“老身知道。”
冼夫人點點頭,起身看著左右俚帥、洞主,麵色凝重的說道:“宇文氏,這複姓有些特別,老身聽王都督說過,此次北虜南犯,往嶺南來的周軍,其行軍元帥據說是周國的宗室藩王宇文溫。”
見著許多人莫名其妙的樣子,冼夫人解釋道:“行軍元帥,才是一軍主帥,而領兵攻打湞陽的那個楊姓將軍,隻是這個宇文溫的先鋒。”
“啊?攻破湞陽的隻是先鋒...”
許多俚帥、洞主聞言大驚,湞陽的慘劇他們多有耳聞,浮屍滿江的慘烈情景雖然沒有親眼得見,但增援湞陽的俚帥、洞主們損失慘重是真的。
結果這還隻是先鋒,如今主帥宇文熱...宇文溫來了,想來帶來的兵更多,那...
眾人的表情,冼夫人看在眼裏,哪能不知道對方心裏想什麽,她將手中犀杖猛然駐地,高聲說道:“嶺南百姓何其無辜?為何要讓他們被戰火波及?”
“北虜勢大不假,可今日我們投降,明日官軍回來了,那該怎麽辦?”
“那就再投降,是麽?無妨!老身活了這把年紀,什麽風風雨雨沒見過,若能用一張老臉換來百姓安康,倒也無所謂被人戳著脊梁骨罵,可是兩軍交戰爭奪嶺南,屆時戰火連天倒黴的是誰家好兒郎?”
“哭的,又是誰家孤兒寡母?嶺南百姓的日子,還要不要過下去了!!”
“太夫人所言甚是!!”陳佛智上前大聲附和,“我輩世居嶺南,這裏的山山水水,每一寸土地都是大家祖祖輩輩經營下來的,哪有拱手讓人的道理!”
話都說到這份上,其實也不無道理,各位俚帥、洞主紛紛出列,表示願聽太夫人調遣,齊心協力共拒周兵。
“王都督領兵離開番禹,在東麵五十裏處紮營,與我們互成掎角之勢,北虜雖然勢大,但一心不能二用。”冼夫人說到這裏,鼓勵起各位來:
“北虜不習嶺南水土、氣候,待得夏天到來酷熱難當,其將士必然水土不服,大半染疾無一戰之力,到時候北虜不戰自退,我等便能保全嶺南百姓免遭戰火波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