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發現自己附身陳國天子陳叔寶,北朝大軍已兵臨城下,對方不是身穿黃色戎服的隋軍,而是如同黑潮般的周軍。
隋國已經滅亡,本該滅亡的周國卻延續下來,和原本的曆史有些不一樣,這是個被穿越者改變了的時代,該怎麽辦?
看著身邊貌若天仙的張麗華,看著煙雨迷蒙的十裏秦淮,他,決定逆天改命。
數日之內造出跨時代的武器,裝備了前膛槍、前膛炮的陳軍,將來犯周軍打得望風而逃,他率領全麵火器化的北伐軍,一路高歌猛進,最後抵達江北黃州西陽城外。
在他麵前出現一支奇特軍隊,這軍隊的武器本不該出現在這個時代,每個士兵頭戴防毒麵具,手持後裝線膛槍,配備後裝步兵炮和毒氣彈。
那個男人,站在一輛過頂式履帶坦克頂部,居高臨下看著他,滿眼俱是憐憫和嘲諷:“你,來晚了!”
雄心壯誌瞬間風消雲散,在氯氣毒霧即將籠罩自己那一刻,他悲憤的仰天長嘯:“這不科學!”
“咳咳咳咳!”宇文溫咳嗽起來,他做了一個古裏古怪的夢,夢的內容荒誕不經,讓人哭笑不得,以至於被自己口水嗆醒。
睜開眼,引入眼簾的是蚊帳,上麵血跡斑斑,一隻隻蚊子的殘骸連同血跡印在白色的蚊帳之上,宇文溫摸了摸有些發癢的麵頰,上麵已有幾個大包。
神智漸漸恢複,他想起來昨晚發生了什麽事:因為得知周軍在建康城外連續吃敗仗,他實在想不通,所以翻來覆去睡姿不雅,無意間踢開蚊帳,讓一些蚊子溜了進來。
結果被叮得滿身包,宇文溫打了不知道多久的蚊子才再度昏昏睡去。
“啪”的一聲,宇文溫又打死一隻蚊子,將手掌攤開,隻見一片血紅,這蚊子吸血吸得大腹便便,差點都飛不動了。
被蚊子咬成這樣,宇文溫擔心自己莫非染病才導致腦袋當機做夢,摸了摸額頭,發現一片冰涼沒有發熱的情況,稍微放了心。
朦朧的陽光透過窗戶映在房內地麵上,看樣子已經是清晨,宇文溫索性起來,到院子裏轉了一圈用冷水洗洗臉,轉回房裏就著晨曦看起一份總結。
這份總結,是王頍昨日傍晚交到他手上的,總結內容是王頍這段時間調查的結果,全是關於安州寧氏的情況分析。
洋洋灑灑寫了很多字,概而言之,王頍給安州寧氏下的定義是“有野心”,建議宇文溫有所保留的支持對方。
王頍何以說寧氏有野心呢?
管中窺豹,他是將一些瑣碎的細節,連接成線,最後得出結論。
首先,安州州治宋壽,不過是一個小城,其規模之小看上去不像是個城池,而是一個大族的塢堡,而且比起中原豪族的塢堡,不過是稀鬆尋常的規模。
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寧氏在城外的塢堡,規模大得多,如果沒人事先說明,很容易讓初來乍到的人誤以為寧氏塢堡是宋壽城,而宋壽城是寧氏塢堡。
另一點,是宋壽在冊的戶籍數隻有千餘戶,看紙麵數據十分可憐,甚至連中原一個大村都比不上,但王頍這幾日明裏暗裏觀察,光是宋壽周圍耕作農田的農民,戶數恐怕都遠超於此。
隱戶,是這個時代司空見慣的事情,寧氏作為當地豪族,大規模隱瞞名下戶籍也很正常,但隱瞞的戶數逾兩萬,那就不正常了。
這個數字,王頍是如何估算出來的?
很簡單,鹽。
安州瀕海,州治宋壽城東南郊有欽水,欽水南流入海,形成了一個寬闊的海灣,宇文溫本不太清楚安州在後世是什麽地方,不過欽水給了他提示。
嶺表安州,大概就是後世的廣西欽州,而欽水入海口處的海灣應該就是欽州灣,所謂靠海吃海,海邊有一種重要的特產,就是海鹽。
這個時代海鹽的製作靠“煮”,就是煮幹海水得到剩下的鹽,王頍觀察到欽州灣有許多灶戶,隻是粗略觀察便可知道灶戶為數不少,他漫不經心的向寧氏打聽煮鹽業的情況,借此估算大概有多少灶戶。
有了灶戶的大概數量,然後以每戶每月的煮鹽量,粗略估算出鹽產量,然後根據寧氏透露出的口風,反推出海鹽在安州本地的大概消耗量。
因為鹽是每家每戶必須的東西,而每戶每年消耗的鹽數量很穩定,所以王頍借此推算安州當地大概有多少戶。
估算結果是不少於兩萬戶,但州衙在冊的戶籍,不過千餘戶,當然寧氏給出的灶戶數肯定不是真實數目,估算法誤差很大,但至少能估算個大概數量。
可即便如此,也能看出來安州隱瞞的戶數很龐大,這說明安州寧氏的實力,可不是如寧猛力所說那般可憐,會被西原蠻襲擾得不堪重負。
而遠離大海的內陸西原蠻,對鹽的需求量很大,寧氏手上有充足的鹽,能夠以此拉攏許多西原蠻部落,所以一旦有需要,能夠拉出一股人數不少的“友軍”。
即便是烏合之眾,但那也是能殺人的隊伍,也是寧氏對付其他西原蠻的有力幫手。
而寧猛力之弟寧宣,之所以能成為合浦太守,是因為寧氏對合浦郡下手,排擠當地世襲刺史、太守,形成事實控製,而越州刺史隨後也變成傀儡。
因為當時陳國剛解決了疑似要造反的廣州刺史馬靖,一時間無力對合浦的變故做出反應,才讓寧氏的冒險舉動大獲成功,新任廣州刺史捏著鼻子認了這個既成事實。
宇文溫之所以知道這件事,正是原陳國嶺南大都督王猛提前交的底。
寧氏控製了合浦,意味著控製了安、越兩州沿海的煮鹽業、采珠業,這一點,冼夫人也已提前向宇文溫交過底。
合浦珍珠馳名中原,而寧氏靠著向所謂的“西原蠻”販鹽,每年獲利不知凡幾,而寧氏和高涼馮冼氏一樣,擁有龐大的海貿船隊。
兩家的船隊,往來於嶺表南部海岸和交州甚至南海諸國之間,為兩家帶來豐厚的利潤,是支撐馮冼氏、寧氏嶺表首屈一指豪強的經濟支柱。
高涼馮冼氏的地盤靠近廣州,官府還好管束一些,而遠在安州的寧氏,天高皇帝遠又富甲一方,如果再通過大規模開墾梯田囤積糧食,又獲得大量鐵器,恐怕...
恐怕是養虎為患。
這是王頍的看法,宇文溫深表同意,因為基於本能,任何一個中央朝廷肯定要提防邊境豪族,一旦任其做大,會導致一連串邊防問題。
北宋初年靈夏李元昊、明末遼東女真甚至西南奢安,就是慘痛的教訓。
但他依舊決定要懷柔寧氏,不是因為盲目自信,而是因為權衡利弊之後,覺得隻要利大於弊即可,寧氏既然有歸順之意,那何苦逼反對方?
更何況安、越穩住了,才能穩住交州,穩住那個叛服不定千年,最後終於脫離中原版圖的交州!
隋國已經滅亡,本該滅亡的周國卻延續下來,和原本的曆史有些不一樣,這是個被穿越者改變了的時代,該怎麽辦?
看著身邊貌若天仙的張麗華,看著煙雨迷蒙的十裏秦淮,他,決定逆天改命。
數日之內造出跨時代的武器,裝備了前膛槍、前膛炮的陳軍,將來犯周軍打得望風而逃,他率領全麵火器化的北伐軍,一路高歌猛進,最後抵達江北黃州西陽城外。
在他麵前出現一支奇特軍隊,這軍隊的武器本不該出現在這個時代,每個士兵頭戴防毒麵具,手持後裝線膛槍,配備後裝步兵炮和毒氣彈。
那個男人,站在一輛過頂式履帶坦克頂部,居高臨下看著他,滿眼俱是憐憫和嘲諷:“你,來晚了!”
雄心壯誌瞬間風消雲散,在氯氣毒霧即將籠罩自己那一刻,他悲憤的仰天長嘯:“這不科學!”
“咳咳咳咳!”宇文溫咳嗽起來,他做了一個古裏古怪的夢,夢的內容荒誕不經,讓人哭笑不得,以至於被自己口水嗆醒。
睜開眼,引入眼簾的是蚊帳,上麵血跡斑斑,一隻隻蚊子的殘骸連同血跡印在白色的蚊帳之上,宇文溫摸了摸有些發癢的麵頰,上麵已有幾個大包。
神智漸漸恢複,他想起來昨晚發生了什麽事:因為得知周軍在建康城外連續吃敗仗,他實在想不通,所以翻來覆去睡姿不雅,無意間踢開蚊帳,讓一些蚊子溜了進來。
結果被叮得滿身包,宇文溫打了不知道多久的蚊子才再度昏昏睡去。
“啪”的一聲,宇文溫又打死一隻蚊子,將手掌攤開,隻見一片血紅,這蚊子吸血吸得大腹便便,差點都飛不動了。
被蚊子咬成這樣,宇文溫擔心自己莫非染病才導致腦袋當機做夢,摸了摸額頭,發現一片冰涼沒有發熱的情況,稍微放了心。
朦朧的陽光透過窗戶映在房內地麵上,看樣子已經是清晨,宇文溫索性起來,到院子裏轉了一圈用冷水洗洗臉,轉回房裏就著晨曦看起一份總結。
這份總結,是王頍昨日傍晚交到他手上的,總結內容是王頍這段時間調查的結果,全是關於安州寧氏的情況分析。
洋洋灑灑寫了很多字,概而言之,王頍給安州寧氏下的定義是“有野心”,建議宇文溫有所保留的支持對方。
王頍何以說寧氏有野心呢?
管中窺豹,他是將一些瑣碎的細節,連接成線,最後得出結論。
首先,安州州治宋壽,不過是一個小城,其規模之小看上去不像是個城池,而是一個大族的塢堡,而且比起中原豪族的塢堡,不過是稀鬆尋常的規模。
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寧氏在城外的塢堡,規模大得多,如果沒人事先說明,很容易讓初來乍到的人誤以為寧氏塢堡是宋壽城,而宋壽城是寧氏塢堡。
另一點,是宋壽在冊的戶籍數隻有千餘戶,看紙麵數據十分可憐,甚至連中原一個大村都比不上,但王頍這幾日明裏暗裏觀察,光是宋壽周圍耕作農田的農民,戶數恐怕都遠超於此。
隱戶,是這個時代司空見慣的事情,寧氏作為當地豪族,大規模隱瞞名下戶籍也很正常,但隱瞞的戶數逾兩萬,那就不正常了。
這個數字,王頍是如何估算出來的?
很簡單,鹽。
安州瀕海,州治宋壽城東南郊有欽水,欽水南流入海,形成了一個寬闊的海灣,宇文溫本不太清楚安州在後世是什麽地方,不過欽水給了他提示。
嶺表安州,大概就是後世的廣西欽州,而欽水入海口處的海灣應該就是欽州灣,所謂靠海吃海,海邊有一種重要的特產,就是海鹽。
這個時代海鹽的製作靠“煮”,就是煮幹海水得到剩下的鹽,王頍觀察到欽州灣有許多灶戶,隻是粗略觀察便可知道灶戶為數不少,他漫不經心的向寧氏打聽煮鹽業的情況,借此估算大概有多少灶戶。
有了灶戶的大概數量,然後以每戶每月的煮鹽量,粗略估算出鹽產量,然後根據寧氏透露出的口風,反推出海鹽在安州本地的大概消耗量。
因為鹽是每家每戶必須的東西,而每戶每年消耗的鹽數量很穩定,所以王頍借此推算安州當地大概有多少戶。
估算結果是不少於兩萬戶,但州衙在冊的戶籍,不過千餘戶,當然寧氏給出的灶戶數肯定不是真實數目,估算法誤差很大,但至少能估算個大概數量。
可即便如此,也能看出來安州隱瞞的戶數很龐大,這說明安州寧氏的實力,可不是如寧猛力所說那般可憐,會被西原蠻襲擾得不堪重負。
而遠離大海的內陸西原蠻,對鹽的需求量很大,寧氏手上有充足的鹽,能夠以此拉攏許多西原蠻部落,所以一旦有需要,能夠拉出一股人數不少的“友軍”。
即便是烏合之眾,但那也是能殺人的隊伍,也是寧氏對付其他西原蠻的有力幫手。
而寧猛力之弟寧宣,之所以能成為合浦太守,是因為寧氏對合浦郡下手,排擠當地世襲刺史、太守,形成事實控製,而越州刺史隨後也變成傀儡。
因為當時陳國剛解決了疑似要造反的廣州刺史馬靖,一時間無力對合浦的變故做出反應,才讓寧氏的冒險舉動大獲成功,新任廣州刺史捏著鼻子認了這個既成事實。
宇文溫之所以知道這件事,正是原陳國嶺南大都督王猛提前交的底。
寧氏控製了合浦,意味著控製了安、越兩州沿海的煮鹽業、采珠業,這一點,冼夫人也已提前向宇文溫交過底。
合浦珍珠馳名中原,而寧氏靠著向所謂的“西原蠻”販鹽,每年獲利不知凡幾,而寧氏和高涼馮冼氏一樣,擁有龐大的海貿船隊。
兩家的船隊,往來於嶺表南部海岸和交州甚至南海諸國之間,為兩家帶來豐厚的利潤,是支撐馮冼氏、寧氏嶺表首屈一指豪強的經濟支柱。
高涼馮冼氏的地盤靠近廣州,官府還好管束一些,而遠在安州的寧氏,天高皇帝遠又富甲一方,如果再通過大規模開墾梯田囤積糧食,又獲得大量鐵器,恐怕...
恐怕是養虎為患。
這是王頍的看法,宇文溫深表同意,因為基於本能,任何一個中央朝廷肯定要提防邊境豪族,一旦任其做大,會導致一連串邊防問題。
北宋初年靈夏李元昊、明末遼東女真甚至西南奢安,就是慘痛的教訓。
但他依舊決定要懷柔寧氏,不是因為盲目自信,而是因為權衡利弊之後,覺得隻要利大於弊即可,寧氏既然有歸順之意,那何苦逼反對方?
更何況安、越穩住了,才能穩住交州,穩住那個叛服不定千年,最後終於脫離中原版圖的交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