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空多喝水,有益健康!”
“為何說喝水有益健康?”
“不喝水你會得結石!”
“結石是什麽?”
“你修為不夠,是不會明白的!”
“那你的修為呢?有多少了?”
“已經是煉丹後期了!”
陳媗聞言一笑,看著籠中的白鸚鵡“一撮毛”,從布袋裏掏出一些米粒,攤在手掌上,喂白鸚鵡吃下,同車的幾名侍女默默看著,見她居然能和大王的鸚鵡交流,十分佩服。
大王的這隻白鸚鵡,說話很刁鑽,嘴巴不饒人,尋常人很難與其“交談”太久。
世子及其他幾個小郎君、小女郎們,都被這鸚鵡氣哭過,卻又喜歡聽這鸚鵡“饒舌”,侍女們覺得新來的陳娘子能和白鸚鵡交流,真的很了不起。
對於侍女們來說,新來的陳娘子有些笨手笨腳,因為對方似乎什麽都不會做,連洗衣服都不會,長得貌若天仙,大王卻不收,讓其養鸚鵡。
如今看來,陳娘子能和白鸚鵡做“朋友”,讓她養鸚鵡再合適不過。
別人怎麽想,陳媗不知道,她是真的要做事,所以好不容易才摸清這鳥兒的脾氣,哭了不知道多少次,終於有了心得,能把白鸚鵡“一撮毛”照顧得舒舒服服。
見著白鸚鵡很活潑,陳媗又問:“一撮毛,你會唱歌麽?”
“會呀!”
“那你唱一支歌呀。”
“憑什麽?”
陳媗聞言拿出幾粒米,喂著白鸚鵡吃了之後,期待的問:“現在能唱了麽?”
“嗬嗬。”
幾名侍女見狀捂著嘴笑,陳媗有些無奈,又喂了幾粒米,白鸚鵡吃飽喝足,理了理翅膀,然後發聲:“開始吧。”
“啊?”
“唱歌,開始吧。”
陳媗隻覺得無奈,這鳥兒好像成了精,似乎有時候比人還聰明,自己白白喂了許多米,對方卻耍賴。
白鸚鵡見著陳媗有些默然,在架子上挪了挪位置,叫了幾聲,說道:“好嘛,我來唱首...”
“你要唱什麽歌呀?”
“提問前請舉手,你的禮貌在哪裏?”
一本正經的語氣,讓陳媗和幾名侍女笑起來,行進中的馬車有些搖晃,讓她們身形有些擺動,但白鸚鵡不受影響,說道:
“當。”
陳媗幾個等了一會,見白鸚鵡沒唱歌,正納悶,卻聽對方說:“請鼓掌。”
“你還沒說唱什麽歌呢。”
“當。”
“哈?歌名喚作《當》?”
“是,聽過當當當麽?”
陳媗很好奇:‘’什麽是當當當?“
“當當當,就是....”
白鸚鵡頓了頓,唱道:“歐尼油,楞伴我取西經,歐尼油~,楞殺妖怪除魔~“
怪異的音調,莫名其妙的歌詞,讓陳媗和其她人捂著嘴笑起來,陳媗笑得最開心,眼淚都笑出來了。
這隻白鸚鵡,給她帶來了歡樂,忘掉了煩惱,每日裏伴著白鸚鵡,時間過得飛快,而“四人間”的住宿條件雖然不比從前,但她卻適應了。
同宿舍的三位侍女,此時與她同車,作為搬遷隊伍中的一員,前往千裏之外的亳州。
自從她在豳王府開始做事,進入“試用期”,無論願意與否,都要經常與人交談,漸漸地融入侍女們的圈子裏。
原本鬱鬱寡歡的陳媗,開始有說有笑,如今明顯開朗了許多,除了沒有母親陪在身邊,她比在建康台城裏開心許多。
雖然要自己洗衣物、疊被子、打飯、洗碗,穿的不再是綾羅綢緞,但陳媗有了可以傾心交談的朋友,在王府裏過得很開心。
不再像之前那樣,寸步不離張貴妃,把對方當做主心骨,沒了不行。
歡聲笑語之中,車內氣氛愈發輕鬆,幾位侍女開始憧憬,憧憬未來。
她們當然希望能被大王看中,成為院主,不光能錦衣玉食,還有大王時不時噓寒問暖,因為大王對幾位院主都是很好的。
有一個疼愛自己的夫君,這不就是大多數女子所期盼的麽?
陳媗聽到這裏覺得有些尷尬,腦海裏浮現出那日包廂裏的情景,她當時明明看見貴妃一臉痛苦的樣子,所以才嚇得不行。
如今想想,好像不是那回事,當時貴妃的表情更像是很享受...
心亂如麻的陳媗低頭不語,耳邊傳來同伴的竊竊私語:“聽說了麽,亳州的王府已經準備好了,我們到了亳州,就能住下了。”
“那麽快?王府是新建的麽?”
“好像是改建的,所以才能這麽快建好。”
“哎呀,不知到時候,我們四個是否還是一個宿舍。”
見著陳媗低頭不語,有侍女促狹的笑道:“陳娘子,肯定不會和我們一個宿舍了。”
“為何?”
“因為她那麽漂亮,肯定會成院主的呀!”
陳媗聞言窘得麵頰泛紅,想說些什麽,卻被同伴起哄:“陳娘子到時候成了院主,得大王百般寵愛,必然早生貴子。”
“別、別亂說...”
陳媗急了眼,卻說不過對方,情急之下伸手去掐,幾個人在車廂裏打鬧起來,氣氛愈發活躍。
不知不覺中,馬車緩緩停下,車外傳來說話聲,有侍女掀開窗簾看了看外麵,隨後麵色一喜:“到驛站了!”
“下車休息,下車休息!”
“下車排好隊,不要亂走!”
此起彼伏的呼喊聲中,馬車上的人們下車、排隊,大部分人的衣著都是一樣的,因為他(她)們是豳王府的仆人,有統一的著裝。
豳王帶著家眷遠赴亳州上任,有大量仆人同行,每日為了能保持行進四十裏的速度,侍女都能乘車,男仆則大多步行。
加上隨行護衛的騎兵和步兵,豳王府的隊伍規模很大,行走在光黃道上氣勢非凡,宛若翻越大別山北上的一支軍隊。
此時是午後,隊伍要休息一段時間,而下車的侍女們還沒來得及排隊,就被眼前一幕震撼:
官道上,有另外一支隊伍,同樣自南向北行進,翻越大別山。
這隊伍同樣由大量四輪馬車組成,隨行人員為數眾多,放眼望去,竟然看不到隊伍的首尾,王府的隊伍與之相比,算不上什麽了。
官道兩側是巍峨大山,在這翻越大別山的光黃道上,熱鬧而非凡,許多人事前根本就沒想到,在荒郊野嶺裏竟然有著比西陽城還要熱鬧的車水馬龍。
下了車的陳媗,看著眼前壯觀的一幕,不由得驚詫非常,身邊許多人在議論,議論這隊伍究竟是怎麽回事。
眾說紛紜間,有人猜測:“莫非是朝廷要對陳國用兵了?”
聽得這個猜測,陳媗心中一緊,再次看向那隊伍,不由得麵色蒼白。
她想到了身在建康的母親,還有兄弟姊妹們。
“為何說喝水有益健康?”
“不喝水你會得結石!”
“結石是什麽?”
“你修為不夠,是不會明白的!”
“那你的修為呢?有多少了?”
“已經是煉丹後期了!”
陳媗聞言一笑,看著籠中的白鸚鵡“一撮毛”,從布袋裏掏出一些米粒,攤在手掌上,喂白鸚鵡吃下,同車的幾名侍女默默看著,見她居然能和大王的鸚鵡交流,十分佩服。
大王的這隻白鸚鵡,說話很刁鑽,嘴巴不饒人,尋常人很難與其“交談”太久。
世子及其他幾個小郎君、小女郎們,都被這鸚鵡氣哭過,卻又喜歡聽這鸚鵡“饒舌”,侍女們覺得新來的陳娘子能和白鸚鵡交流,真的很了不起。
對於侍女們來說,新來的陳娘子有些笨手笨腳,因為對方似乎什麽都不會做,連洗衣服都不會,長得貌若天仙,大王卻不收,讓其養鸚鵡。
如今看來,陳娘子能和白鸚鵡做“朋友”,讓她養鸚鵡再合適不過。
別人怎麽想,陳媗不知道,她是真的要做事,所以好不容易才摸清這鳥兒的脾氣,哭了不知道多少次,終於有了心得,能把白鸚鵡“一撮毛”照顧得舒舒服服。
見著白鸚鵡很活潑,陳媗又問:“一撮毛,你會唱歌麽?”
“會呀!”
“那你唱一支歌呀。”
“憑什麽?”
陳媗聞言拿出幾粒米,喂著白鸚鵡吃了之後,期待的問:“現在能唱了麽?”
“嗬嗬。”
幾名侍女見狀捂著嘴笑,陳媗有些無奈,又喂了幾粒米,白鸚鵡吃飽喝足,理了理翅膀,然後發聲:“開始吧。”
“啊?”
“唱歌,開始吧。”
陳媗隻覺得無奈,這鳥兒好像成了精,似乎有時候比人還聰明,自己白白喂了許多米,對方卻耍賴。
白鸚鵡見著陳媗有些默然,在架子上挪了挪位置,叫了幾聲,說道:“好嘛,我來唱首...”
“你要唱什麽歌呀?”
“提問前請舉手,你的禮貌在哪裏?”
一本正經的語氣,讓陳媗和幾名侍女笑起來,行進中的馬車有些搖晃,讓她們身形有些擺動,但白鸚鵡不受影響,說道:
“當。”
陳媗幾個等了一會,見白鸚鵡沒唱歌,正納悶,卻聽對方說:“請鼓掌。”
“你還沒說唱什麽歌呢。”
“當。”
“哈?歌名喚作《當》?”
“是,聽過當當當麽?”
陳媗很好奇:‘’什麽是當當當?“
“當當當,就是....”
白鸚鵡頓了頓,唱道:“歐尼油,楞伴我取西經,歐尼油~,楞殺妖怪除魔~“
怪異的音調,莫名其妙的歌詞,讓陳媗和其她人捂著嘴笑起來,陳媗笑得最開心,眼淚都笑出來了。
這隻白鸚鵡,給她帶來了歡樂,忘掉了煩惱,每日裏伴著白鸚鵡,時間過得飛快,而“四人間”的住宿條件雖然不比從前,但她卻適應了。
同宿舍的三位侍女,此時與她同車,作為搬遷隊伍中的一員,前往千裏之外的亳州。
自從她在豳王府開始做事,進入“試用期”,無論願意與否,都要經常與人交談,漸漸地融入侍女們的圈子裏。
原本鬱鬱寡歡的陳媗,開始有說有笑,如今明顯開朗了許多,除了沒有母親陪在身邊,她比在建康台城裏開心許多。
雖然要自己洗衣物、疊被子、打飯、洗碗,穿的不再是綾羅綢緞,但陳媗有了可以傾心交談的朋友,在王府裏過得很開心。
不再像之前那樣,寸步不離張貴妃,把對方當做主心骨,沒了不行。
歡聲笑語之中,車內氣氛愈發輕鬆,幾位侍女開始憧憬,憧憬未來。
她們當然希望能被大王看中,成為院主,不光能錦衣玉食,還有大王時不時噓寒問暖,因為大王對幾位院主都是很好的。
有一個疼愛自己的夫君,這不就是大多數女子所期盼的麽?
陳媗聽到這裏覺得有些尷尬,腦海裏浮現出那日包廂裏的情景,她當時明明看見貴妃一臉痛苦的樣子,所以才嚇得不行。
如今想想,好像不是那回事,當時貴妃的表情更像是很享受...
心亂如麻的陳媗低頭不語,耳邊傳來同伴的竊竊私語:“聽說了麽,亳州的王府已經準備好了,我們到了亳州,就能住下了。”
“那麽快?王府是新建的麽?”
“好像是改建的,所以才能這麽快建好。”
“哎呀,不知到時候,我們四個是否還是一個宿舍。”
見著陳媗低頭不語,有侍女促狹的笑道:“陳娘子,肯定不會和我們一個宿舍了。”
“為何?”
“因為她那麽漂亮,肯定會成院主的呀!”
陳媗聞言窘得麵頰泛紅,想說些什麽,卻被同伴起哄:“陳娘子到時候成了院主,得大王百般寵愛,必然早生貴子。”
“別、別亂說...”
陳媗急了眼,卻說不過對方,情急之下伸手去掐,幾個人在車廂裏打鬧起來,氣氛愈發活躍。
不知不覺中,馬車緩緩停下,車外傳來說話聲,有侍女掀開窗簾看了看外麵,隨後麵色一喜:“到驛站了!”
“下車休息,下車休息!”
“下車排好隊,不要亂走!”
此起彼伏的呼喊聲中,馬車上的人們下車、排隊,大部分人的衣著都是一樣的,因為他(她)們是豳王府的仆人,有統一的著裝。
豳王帶著家眷遠赴亳州上任,有大量仆人同行,每日為了能保持行進四十裏的速度,侍女都能乘車,男仆則大多步行。
加上隨行護衛的騎兵和步兵,豳王府的隊伍規模很大,行走在光黃道上氣勢非凡,宛若翻越大別山北上的一支軍隊。
此時是午後,隊伍要休息一段時間,而下車的侍女們還沒來得及排隊,就被眼前一幕震撼:
官道上,有另外一支隊伍,同樣自南向北行進,翻越大別山。
這隊伍同樣由大量四輪馬車組成,隨行人員為數眾多,放眼望去,竟然看不到隊伍的首尾,王府的隊伍與之相比,算不上什麽了。
官道兩側是巍峨大山,在這翻越大別山的光黃道上,熱鬧而非凡,許多人事前根本就沒想到,在荒郊野嶺裏竟然有著比西陽城還要熱鬧的車水馬龍。
下了車的陳媗,看著眼前壯觀的一幕,不由得驚詫非常,身邊許多人在議論,議論這隊伍究竟是怎麽回事。
眾說紛紜間,有人猜測:“莫非是朝廷要對陳國用兵了?”
聽得這個猜測,陳媗心中一緊,再次看向那隊伍,不由得麵色蒼白。
她想到了身在建康的母親,還有兄弟姊妹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