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風呼嘯,雪花飛舞,白雪皚皚的群山之中,有一座山城為群寨環繞,城中權做王宮的住所裏,高句麗王高建武定定坐著,看著麵前的銅火爐,看著火爐上冒出的些許白煙,卻感受不到些許溫暖。


    戰事不利,幾乎每天都有壞消息傳來,這讓高建武的心情越來越差,尤其東部大人淵蓋蘇文投降之後,他幾乎都沒有笑過。


    自那以後,周軍繼續蠶食各地,不斷有山城淪陷,而己方依舊打不出像樣的勝仗,不要說攻出去,就連防守都開始吃力了。


    再這麽下去,國家就要完蛋,而他們卻無路可逃。


    東麵是茫茫大海,南北兩邊的退路已斷,高建武覺得己方陷入絕境,大概熬不了多久了。


    這和戰前設想的不一樣,當時貴族、將領們堅決主張己方堅壁清野、依托群山和周軍對耗,耗到對方後勤撐不下去,自然就會退兵,但戰局的發展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


    現在周軍攻勢絲毫不減,沒有一點後勤撐不下去的預兆,而根據多方打探回來的消息,周軍已經在占領區開展屯田,今年秋天有了個好收成。


    想著想著,高建武眼神一暗,從案上拿起刻刀,又拿其一截檀香木,繼續雕佛像。


    這段時間以來,他有空就雕佛像,這截檀香木已經初具輪廓,而隻有在雕刻佛像時,才能讓高建武覺得心情平靜,讓他暫時忘記心中的煎熬。


    是投降?還是玉石俱焚?


    事到如今,局勢已經清楚:國家就要滅亡了,與其苦苦掙紮,還不如早日投降。


    高建武想投降,不是他懦弱無能,而是周國實在太強大,他們實在打不過,但是他想投降,“國人”(貴族)們卻不想。


    在十餘年前的大戰中,高句麗傷亡摻重,丟失大量國土、人口,許多貴族的利益受損,所以大家宛若輸紅眼的賭徒,嗷嗷叫著要翻本,但凡手中還有一點本錢(軍隊),就一定要賭下去。


    要把失去的東西拿回來。


    無數貴族的執念,漸漸演變為怨念,誰敢不讚成,誰就要倒黴。


    高建武的兄長高元,十餘年前的大敗付出了代價,死後兒子不得繼位,反倒便宜了高建武,但登上了王位的高建武高興不起來,因為他覺得自己是被貴族們架在火上烤。


    貴族擁立他做大王,原因之一是報複高元,其次就是希望他能夠改變現狀,有一番作為。


    然而麵對周國這種強大到讓人絕望的對手,所謂的“改變現狀”談何容易。


    高句麗招惹不起周國,便和百濟聯盟一起對付新羅,而新羅有周國撐腰,這十來年間硬是頂住兩國進攻,時不時還能反攻。


    高建武知道,因為自己一直未能給國家帶來什麽像樣的勝利,所以貴族們開始不滿,大概覺得他無能,所以言語間也多有不敬。


    高建武一開始很惱火,對此卻無能為力,貴族們能夠擁立他做大王,那麽同樣可以擁立其他王族做大王。


    他的高祖安臧王(高興安),就是因為對外擴張失敗,導致貴族極大不滿,最後死於非命,從那時起,曆代高句麗王都不得不麵對王權衰落帶來的各種影響。


    與之對應的就是權臣的出現,即便曆代國王都在想辦法壓製權臣,但一個權臣完蛋了,另一個權臣又冒出來了。


    貴族們隻認利益,若國王能夠給他們帶來利益,他們就擁護國王,若權臣能夠給大家帶來好處,那就擁護權臣,架空國王。


    然而,誰要是無能,不能給大家利益,反倒讓大家利益受損,那麽貴族們翻臉的速度也很快。


    淵氏家族就是例子,淵子遊在對外用兵方麵成績斐然,於是得貴族們擁戴,其子淵太祚同樣如此,於是一個高於大對盧地位的官職“莫離支”,就成了淵氏父子相傳的囊中之物。


    但是,當高句麗在和周國的交戰中慘敗、丟失大量國土和人口之後,淵氏很快大失人心,淵太祚連保證兒子淵蓋蘇文繼承東部大人一職都做不到。


    想到淵蓋蘇文,高建武放下刻刀,呆呆坐著,良久,歎了口氣。


    說實話,看到淵氏被國人們疏遠,他是很高興的,但是對方好歹有機會投降,而且據說是被部下裹挾投降,這讓高建武很羨慕。


    事已至此,國是保不住了,他覺得若能投降,做一個富家翁也是件不錯的事,至少自己一家能夠苟活於世,而不是死於非命。


    但是,他沒有淵蓋蘇文那麽幸運,因為身邊的貴族們基本上都紅著眼要和周軍拚命,一定要在群山之中堅持下去,和周軍鬥。


    己方士兵傷亡越來越大,兵力漸漸不足,那就讓老人、少年也拿起武器參加戰鬥,兵器不夠,就用削尖的木棍當長矛。


    存糧的消耗過大,那就控製口糧發放,賤民們吃樹皮、野菜,反正餓不死就行了,省下糧食留給軍隊。


    為了鼓舞士氣,把寡婦、未成婚的女子分配給將士,為了盡可能給周軍造成麻煩,把能射箭的人都組織起來,到各處山林中潛伏,襲擾周軍營地。


    每次軍務會議,貴族們都積極議論禦敵策略,而高建武則如同木雕的佛像,坐在上首,時不時點頭稱是。


    他不敢表現出求和(投降)的傾向,甚至不敢表現出絲毫軟弱,每次看著亢奮的貴族們興致勃勃地商量如何給周軍造成殺傷,就宛若看著一個個賭紅眼的賭徒在商量如何翻本。


    這種時候,誰敢勸,誰就要倒黴,高建武看著貴族們嗷嗷叫著“玉石俱焚”,麵上淡定,心中卻備受煎熬。


    你們現在喊著“玉石俱焚”,等周軍真的攻到城下,怕不是麻利的投降,然後把我推出去,把一切責任都推到我身上!


    高建武越想越氣憤,呼吸也急促起來,看著手中的佛像(半成品),深吸一口氣,拿起刻刀,繼續雕刻起來。


    他要親手雕刻佛像,然後日夜誠心許願,希望那一天到來時,佛祖好歹保佑他一家平安無事,哪怕是被周國一輩子軟禁,都好過死於非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逆水行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米糕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米糕羊並收藏逆水行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