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人心齊泰山移,明末之時正是國家百姓一團散沙之際,論起根本實力,無論是李自成、張獻忠、滿清均無一是明朝的對手,無論人口和資源而論都是如此,可是為何堂堂大明帝國會這麽快就土崩瓦解呢?凝聚力的問題!


    博洛聽了阮大铖的話,自然是不相信的。你看他的臉色,一臉的銅臭氣,心裏想些什麽還不跟寫在臉上一樣。


    博洛想了一想道:“即是有利於今後戰局,阮先生你放手去做便好!”


    阮大铖嘿嘿一笑,轉身走了,而博洛手中多了個封套,裏麵!裏麵裝著十萬兩銀票呢!。


    很快在金華就有商人開起了商行,專門“製造”風扇、麻將席、牙具行物,由於價格公道,數量充足又是盛夏之時解暑的良具,故此這些東西不但在整個江南,甚至在清統治的其他地方也賣的是風生水起。自然阮大铖和博洛等人的荷包也少不了是越來越鼓。


    至於那封黃鳴俊的情報,博洛全當從沒見過,根本就沒聽說過。他這邊的結是給解了,贛州那邊金聲桓的結才剛開始結呢!


    金聲桓年經五旬,不過許是這些的奔波,給他的麵容之上留了不少風霜的痕跡,看起來稍稍多些老態罷了,可在他這一畝三分地裏他活得還算自在。


    金聲桓原來是明寧南侯左良玉的部將,明朝滅亡時升至總兵官。1645年四、五月間,清英親王阿濟格大軍追剿李自成部進至九江一帶,左良玉病死,部將隨良玉之子左夢庚在東流縣(今安徽東至縣)境降清。後左夢庚帶領麾下將領往北京朝見,金聲桓惟恐失去兵權,要求率領所部兵馬收取江西,為清朝開疆拓地,得到阿濟格同意,授予提督江西全省軍務總兵官的官銜。


    和他同行的有原大順軍將領王體中部其被授予副總兵官之職。後金聲桓忌憚其驍勇善戰、兵力強勁卻深懷後趁王體中部不肯尊製剃頭,趁機誘殺王體中並奪了他的兵馬,並在往後平定江西全境的戰鬥之中,逐漸招兵買馬,慢慢坐大,此時已經號稱十五萬兵馬,並向清廷請求“節製文武”、“便宜行事”的權力,心想成為坐鎮一方的諸候。


    誰知清廷受前明前車之鑒的教訓,打算是要強幹弱枝的。固然在明朝遺留下來的某些製度下執行起來相當困難,可是他們是再也不想出現手握兵馬,掌政一方的諸候了。故此僅授予他提督江西軍務總兵官,並且規定“剿撫機宜事關重大者,該鎮應與撫、按同心商略,並聽內院洪督臣裁行”


    於是現今的江西清軍實際是他金聲桓的私軍,江西巡撫章於天、巡按董學成對此深有不滿,同時金聲桓在清剿江西過程之中,不但燒殺同時行劫掠之事,他成了盤滿缽滿的暴發戶,為此引起巡撫、巡按的窺伺。


    所以,這邊神州軍的打算他們不但不知,而且金聲桓以時值盛夏,諸軍疲憊亦因糧草供應不暢為由,已完全停止了對汀州城區的攻擊。


    高聳的點將台上,當中帥座上的金聲桓一張冷臉擺出了大帥的威嚴,黑色的眼仁中閃爍的是那種對一切顯得無動於衷的冷漠。兩側擺上的偏位之上肅然而坐得是軍中諸位大將。依次南贛總兵胡有升、南昌總兵王得仁(和神州軍的王德仁名字相像!),副將楊遇明、高進庫。


    台下是雄兵數千正執著長槍演在千總、把總的率領下進行操練。兵丁們一個個在暑熱之下,聽著金鼓之聲,看著令旗,一個個揮汗似雨的進行操練,沒有一個敢心生懈怠,不然點將台上的大帥可是軍法無情。


    “殺……喝……殺……”隨著台上領軍千總手中的小旗揮動,兵士們將手中長槍奮力刺出。


    王得仁別看金聲桓看金聲桓一付一本正經的模樣,心中嘀咕“這罪不知要受到何時!”


    當空烈日之下,感不到一絲可以帶給人欣慰的風來,即便是熱的總比沒有好吧!“他媽的,這鬼天氣!”王得仁偷眼看看天,再瞟一眼對麵坐著的兩位副將和旁邊的胡有升。均和自己一個模樣,臉上的油汗似是要浸透全身一般,一個勁的向下直淌,可就是沒人敢動一下,他們都清楚,金擔督是個不喜歡別人違反命令的人。他的手段麽說起來可就……。


    王得仁原是大順軍白旺部將王體中的屬下,後王體中趁李自成突然遇難,大順軍內部發生混亂之際殺害白旺向清軍英親王阿濟格投降,王得仁亦率軍隨之,後來在南昌城內又為金聲桓所收買殺王體中,並因“功”升為總兵。


    此刻,他並沒有把心思放在台下軍兵們的操練上麵,心早就飛回了武昌,因為那裏可是有位傾城傾國的美人。


    想到武秀娘,王得仁心裏一醉。想他戎馬一生,也走過了大江南北,如此美而慧的女人真是少見(曆史上確有其人其事,武都司女為王得仁強娶之,後南昌城破之時被殺),現下要是回了南昌自己可就顧不了那許多了!“管他什麽手段,弄回家再說!”


    一邊心裏嘀咕著,一邊讚歎“看看人家大帥的耐力,這樣的天氣,坐在點將台上可是一動不動!”


    金聲桓雖說是一動不動的坐著,實則心裏正在番江倒海那麽的翻騰。


    打從他火並了王體中的部下,雖然有些個小兵小官尚還不服,不過這些區區小事自有王得仁料理,用不著他操心。此刻他心中翻騰的是江西巡撫章於天、巡按董學成他們的奏折。


    在這戰亂年代,哪個官員沒有自己一套的情報係統,那麽等著他的就是權利鬥爭當中被消滅的結果,這也就是不論何族的皇帝,最吃香並得到百官注重的往往是他們身邊的太監,正所謂不知其所想,何能投其好!同理,此時這些外官身邊的書辦、師爺或被滿清稱為筆貼式的人均為此類。


    與太監不同的是,這些人的眼光更為長遠,手腕更加高明罷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明風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笑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笑生並收藏南明風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