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縣衙裏的文章


    李天才覺得唯一的不妥之處是都加了句讀,自然這麽一來讀書就大大的省卻了功夫,但是這東西實在是費力不討好,關於十三經的斷句,一向是各家各派都各有解釋的比如著名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還是斷句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那就是爭論幾千年的爛官司,這也就罷了,如果劉白羽的書中有一些無論如何也說不通的句讀,那別人揪住,基本上就是天大的麻煩――所以某種意義上,這儒生做學問和當官的要訣差不多,就是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


    他實在是放心不下,畢竟這讀通十三經容易,斷句十三經到斷的合理,儒生們基本認可又是另一回事,劉白羽雖然是大儒,奈何年紀太輕,焉知他能不能貫通聖人的語義呢,讓人無話可說呢?


    隨手選了一本,看了看,發覺其中句讀並無分毫的錯誤,甚至偶爾有正義的地方,也是自成一家,仔細看來似乎比現在爭論的儒家各派都要有道理,李天才不由的納悶起來,真有生而知之的人麽?畢竟這青年才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能沉下心去做一些枯燥的事情就是另一回事了.而且劉白羽也就是二十多歲,又是《農務全書》《政務全書》【五經正義】【句讀新解】【曆朝政治得失】的,就算是他生下來不停的寫,時間也未必夠啊!難道真有所謂生而知之的人麽?


    李天才越想越想不通,又看了看裏麵的其他書,裏麵還有套十三經注疏的。實際上這是劉白羽用位麵商人係統盜版的中華書局版的《十三經清人注疏叢書》。自古以來,為十三經做注疏的人不少,清代對十三經的注疏又是一個新的高峰,特別是由於文字獄的影響,清代儒家故紙堆的考據那是畸形的發達,經書文字的解釋和名物製度等的考證上超越了前代。劉白羽選擇盜版的時候也必須考慮極點:第一必須有較高的學術成就,第二不能是前代的作品――這樣就直接穿幫了,所以清代的研究成果就首當其衝被盜用了。


    十三經注疏他自然是看過的,但是眼前的著作他自然是第一回看到。也自然就以為這注疏就是劉白羽所做。看了幾頁,喜歡“純學問”的他不由得拍案叫絕――這注疏的水平之高,絕不次於他讀過的漢唐宋元以來的前代注家。李天才不由得迷惑起來了。


    看來劉白羽還真不是現在江南那種大話吹噓,實則沒有什麽實在學問的所謂才子,他最正路的經學水準顯然不低,甚至可以說是大明朝整個來看,也是數得上的名家,隻是不知為何,劉白羽就是喜歡亂用俗體字,言辭和一個大儒的要求一比也是粗鄙不堪。


    “真是一個奇人。”李天才不好意思說劉白羽是怪人,於是隻好以奇人代替,愈發覺得不懂劉白羽這個人了。這種學識,沒有一個極為富裕的家境支持,沒有真正大儒作為一個老師在背後指點是不可能的,劉白羽話裏話外說自己是遼東人士,家裏人和老師都在建奴之亂中殞命了,但是既有這樣的家族,自然都是開枝散葉,分支處處的,而家裏如果有長輩在,又如何能容忍劉白羽這樣的人才流落在外,也不知道何等人在當劉白羽家族的族長。


    難道說劉白羽的家族因為一些事情和其他分支都斷了往來麽?李天才腦補的自己腦袋都要炸了,最後索性不去管這些事情,再去翻書了.


    隨手翻看之下,又吃了一驚――他看到了《青山字典》。所謂的大字典其實就是中華書局校點過的《康熙字典》。劉白羽盜版出來,自然康熙的名號是不存在了,而後直接厚顏無恥的吧青山代替了康熙兩字。


    《康熙字典》是以兩本明代的字書《字匯》和《正字通》為基礎,加以增訂和“辨疑訂訛”而成的。當然和四庫全書一樣,對不合胃口,或者有影射嫌疑的中華文化,滿清統治者也進行了大刪除.


    不過在此時《正字通》還沒有成書――曆史上上本書在崇禎末年才正式出版。劉白羽盜版的中華書局的《康熙字典》不是康熙的原本,而是道光時期的校勘本,再加上了現代的校勘成果,可謂是集古今大成的字書,所以一拿出來讓李天才很是震撼。看了幾頁之後越發覺得劉白羽的學問深不可測。


    這些書,不僅校勘精,而且印刷精美到他愛不釋手的地步。讀書人愛書是習慣,李天才來赴任的時候,即使千裏迢迢,也讓親隨挑了一箱子書來。看到這箱書,李天才的貪婪之心大起。反正這是送給他的禮物,大部分拿出來作為縣學公用,少部分最好的據為己有也是理所當然之事。


    隻是這有些事不是那麽好辦呐,畢竟這縣學周圍的學田乃是官地,劉白羽話裏話外是要在縣學周圍的學田大興土木的,如果不把縣學周圍的學田化成劉白羽的私田,一旦教諭或者知縣換人,就可以廉價收歸公有,劉白羽豈不是血本無歸,一片好心如果是那個下場,自己又如何能麵對劉白羽呢?


    一想到這點隱患,李天才頓時渾身難受,趕緊穿好衣服,去縣衙求見關縣令。兩人這是公事,自然要走程序,不過好在關縣令也是半實事的人,衙役很快傳出話來:請他在花廳相見。


    李天才來到花廳,隻見關縣令一反常態的露出了笑臉,遠遠的揮手:


    “你可來了,正好有些不錯的吃食,一起來吃,一起來吃就是了!”


    “下官拜見――”


    “好了好了,一天看到不下十遍的人,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這番虛禮可以免了。”關縣令擺擺手,“來來來,老李你也寬衣坐!這劉賢弟送來的糕點可是真不錯,芝麻紅糖沒外味,就是京城裏的貨色也未必有這個好。”關縣令笑眯眯的說道。


    “長官麵前不敢失儀。”李天才一直對關縣令有畏懼感,自然恭恭敬敬的說道。


    關縣令心情不錯,本來要和李天才好好顯擺一下自己籌款的功夫,卻被李天才大煞風景,不由的興致沒了,隻是心中暗罵:“酸腐,沒個眼力見!”


    嘴上卻是說道:“還請老先生吃一塊吧,這是我的好友劉白羽送來的,私家秘製的糕點,過了這一次,我也未必吃的到了。”


    關縣令表麵上並不在意,還是送給了幾件點心,都是用油紙包著的,香甜味道四溢,李天才不便推辭,加上這味道也是勾人,接過來,吃了一點,隻覺得果然問道很正,甜味裏沒有半點苦澀,而且仔細看去,這糖也是劉白羽送來的雪花糖之類,晶瑩無限,一看就不是城裏雜貨鋪那種發黃還自稱上好白糖的騙人貨色.至於餡料似乎是肉鬆配合黑芝麻的高級貨色,李天才除了十年前在知府大人嶽父的壽宴上吃到過一回,還真沒吃過類似的東西了,


    更讓李天才高興的是,這點心入口即化,也沒有什麽渣滓,很適合李天才這種牙齒不是很好的人,讓對口腹之欲不太講究的李天才也是在意了起來.


    “知道李教諭不好酒,又喜歡養生,來人給老先生一碗薄荷茶!”關縣令今天不知道為什麽,殷勤的過頭了,隻是李天才受寵若驚都來不及,自然沒發現氣氛不對了。


    這薄荷茶觸手之下冰涼,略帶濕意,揭開蓋子,隻見茶水是微微發綠,許多珍珠般細密的氣泡一串串的從杯底冒上來。茶盞裏載沉載浮的飄動著幾片薄荷,悠然轉動,清香撲鼻。


    “來,先喝了涼快涼快!解暑防病,還能化解腸胃裏的濁氣!”關縣令說著自己先喝一口,閉著眼睛回味了一下,看上去很是滿意。


    李天才平日裏格守所謂靜以修身的養身之道,對有點小貴的補品一向是敬謝不敏的。但是尊長有賜,不敢拒。隻好小口的喝了一口。


    乍一入口,口味甜酸,回味還帶著薄荷的清香味道,仿佛頭腦清爽起來,四肢百骸都輕了幾分。感覺很是奇特。


    咽下去,渾身清涼舒坦,忍不住又喝了第二口。


    “這薄荷茶就是要一口氣喝完,一旦溫度熱了這效力就大大減少了。”關縣令儼然是本縣上流社會養生生活的代言人的形象,卻是半點上官體麵都沒有了。


    天氣也實在是熱,李天才很快就喝完了。忽然覺得胃中有氣正要上冒,趕緊用袖子遮住臉,打了幾個嗝,身體頓時清涼舒爽多了。果然是消暑解渴的好東西!大約又是劉白羽給的好東西了。李天才想。


    李天才定了定神,把劉白羽今天來的事情匯報了一番,提到了澳洲人準備修繕縣學和冬梅軒的事情。


    “下官以為,此事事關重大,還要請明府的示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位麵商人在明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屠神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屠神龍並收藏位麵商人在明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