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張溥發出疑問.


    張溥這句話又是一段千古公案,這段話選自《論語泰伯》,“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無彈窗廣告).訪問:щщщ.。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國家統治人民,指使驅趕他們去做事就行了,不要讓他們明白在做什麽。


    但是還有另一種說法反對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隻一斷的認為是多斷句,斷句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結合上下文的語境理解應為:詩禮樂這三樣東西是教育民眾的基礎,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詩禮樂,那就是好事,應該讓他們發揮,如果人民還沒有掌握的話,我們就要去教化他們,讓他們知道和明白這些東西。劉默,《史上被封殺的幕後真=相》


    反對斷句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由此解讀為:“對於民,其可者使其自由之,其所不可者亦使知之。”類似觀點還有:”輿論所可者則使共由之,其所不可者亦使共知之。“宦懋庸,《〈論語〉稽》


    總而言之,這句話的斷句,反映了一個人的儒學基本觀點,張溥這句話就是儒家微言大義,用弦外之音試探的主張.劉白羽作為大儒,自然明麵上要讚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套,但是實際上的觀點,張溥可拿不準.


    不過劉白羽的回答讓張溥無論如何想不到.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對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也是對的,兩者一個是‘陰’,一個是陽,要兼而有之才行.”


    “這……”張溥叫劉白羽這話雷的外酥裏嫩,說不出話來.


    唉,古代人就是不知道啥叫定‘性’,啥叫定量,非要鑽非此即彼的牛角尖!劉白羽長歎了一聲,解釋到:


    “你就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句話是真的假的吧?”


    “這話自然是真的,怎麽是假的呢?”張溥奇怪的問道.


    “有真有假罷了,當官的自然是有‘肥’的流油的,有官沒實缺仿佛閑人的又不是沒有,就算是有實缺,窮京官也是有的是……”


    張溥點了點頭,南京算是大明的備份首都,窮京官一把一把的,他自然是知道的.


    “反過來說,這不當官的,就沒有顏如‘玉’,黃金屋?進士,舉人托庇他人財產的不知道有多少,就是秀才,用見官不跪的特權當破靴黨黑心律師,被儒家瞧不起的難道少了?”


    “這話說的沒錯,破靴黨還真是斯文敗類……”張溥對劉白羽這句話讚同得很,江南讀書人多,當官競爭‘激’烈,進士,舉人托庇他人財產競爭也很‘激’烈,秀才們隻好去做破靴黨,隨便一個有點錢的暴發戶都能找到一堆破靴黨,為了一點臭錢,破靴黨甚至自己坑自己,真是丟盡了讀書人的臉!鄙視,鄙視!


    “再說了,各地讀書種子可不一樣,雲貴等地,能背熟十三經,直接就秀才甚至舉人了,不少人錯字都一大堆,還不見得能比得上江南的一般讀書人.”


    科舉製度是維護國家穩定的製度,和現在的高考不是一回事其實就是現在的高考,各地天差地別的分數線,還是讓北京人,上海人笑而不語,山東人擦你大爺不是?古代其實更厲害.


    畢竟科舉說穿了還是拚的是錢,雖然很多科舉粉絲口口聲聲說科舉是平民的階梯,可是稍微懂點算數的就知道,農業時代養活一個讀書人有多難,別的不說,就是筆墨紙硯,以及給老師的學費,就不是一般地區的中農能負擔的起的筆墨紙硯的價格和糧食的價格,隨便百度不難查到,這裏就不算賬了.


    那麽科舉粉說的中農就可以脫產讀書是怎麽回事呢?其實無外乎兩種,一是隨著江南的開發,江南十幾畝地的中農都比陝北上百畝的中等地主富裕其實就是拿北上廣土著房地產價值幾百萬,來證明一般老百姓都有數百萬資產罷了,戲法就是這樣來的.二是一個聰明孩子,一個家族幾百人湊錢讓他讀書.


    不過兩者說的穿了,也隻能說是平民上層能從科舉之路上去罷了,和一般的老百姓的好處實際上沒有半點關係,相反,大明朝的免稅政策決定了,進士,舉人都可以托庇他人財產,這些負擔還不是要加在一般無權無勢的老百姓身上?


    啊q正傳裏,都已經民國了,廢除科舉許久了,秀才老爺覺得自己不是特權階級,是平民了麽?退一萬步說,就算是真正出身貧民的範進其實還有一個富裕個體戶嶽父接濟,而且如果放棄科舉,也是可以當一個補習班校長之類,至少算是平民上層.中舉之後,身為富裕個體戶嶽父也立刻把自己的‘女’婿視為文曲星,官場也立即接納了他,範進也不覺得有什麽不對,可見這出身平民說著好聽,實際上還是特權階級.


    明朝的科舉製度本質上是維護國家穩定的製度,朱元璋就玩過科舉南北榜這一手,難道他不知道,江南幾百讀書人甚至上千讀書人的智商必然高於雲貴川那種幾十人甚至幾人選秀才舉人的主兒麽?


    不是的,科舉製度是維護國家穩定地方分權的製度,必須各地區在中央都有一定的代表,才能維持各個地方的平衡,畢竟古代國家,講究的就是本地人給本地說話,或者說的明確點,就古代那‘交’通條件,不是本地人,就是想給地方說話,都不知道從何說起不是?


    明朝中葉之後,由於江南的讀書人確實水準高於其他地區,朝廷的格局就逐漸失衡了.從任人唯賢的角度來說,江南的讀書人委屈是可以理解的,雲貴川的貨‘色’,在江南地區連個秀才都考不上,和自己一樣是進士,都夠可以的了,然後我們做官的起點再一樣,這還有公平可言麽?自然在尚書和輔臣上麵占據上風.讓科舉製度是維護國家穩定的地方分權的製度逐漸失效了.


    這還不是更糟糕的,最糟糕的是儒家認為照顧老鄉是人之常情,江南的進士,舉人托庇親戚朋友財產,坑老鄉也不好意思,於是隻好利用自己在朝廷的影響力要求物產豐富的江南和小冰河期災害頻發的北方一個稅率…….


    其實中國一直是這個樣子,讀書當官能不能發財呢?能,但不是一定能.畢竟隻憑借自己有個秀才頭銜,作為破靴黨掙得萬貫家財的不少,但是窮京官窮的和叫‘花’子一樣的也不少.說穿了就是讀書人是有特權的,但是特權你會不會用,是另外一回事,遠遠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那樣,有特權就等於發財.沒錯,但是特權多大就等於發多大財就是另外一回事畢竟權利也是資本,盡管是灰‘色’資本乃至黑‘色’資本,可是會經營和不會經營,收益那就是天差地別.


    “既然如此,那麽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句話是既有真的,又有假的,那麽他是真的還是假的呢?”劉白羽質問道.


    “這……從大多數讀書人來說,還真是假的不過這也是因為他們努力的還不夠,而且對於不是豪‘門’的讀書人來說,科舉還真是唯一機會,所以又是真的???”張溥初步掌握了分析事情的方法,不過還是有點頭暈.


    “哼,你不是已經說了麽?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句話對於大多數讀書人來說是假的沒錯,對於從科舉上升的不是豪‘門’的讀書人來說是真的也沒錯.這說明了一句話的真假,和對象有關!”


    “一條小溪,高大的老牛輕鬆過去,矮小的鬆樹隻能淹死,小馬則是勉強過去,這個道理你不懂麽?”


    劉白羽見到張溥還不清楚,說出了後世著名的小馬過河的例子.


    “學生才疏學淺,還請老師教我!”張溥算是徹底服了,人家劉白羽不但學問是學富五車,為人處世也不是自己這個自以為長袖善舞的人比得了的.


    “還不明白麽?就像這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句話一樣,想讓不是豪‘門’的讀書人都以為是真的,那就不要和他算數學,告訴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對大多數不是豪‘門’的讀書人來說其實就是一個畫餅,而是要說出另外一個真話之所以你你沒做的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也是你自己努力不夠的原因!”


    “但是老師,你也算過了,比例在那裏放著,就算是全體不是豪‘門’的讀書人來說都刻苦攻讀,對大多數讀書人來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句話是依然是畫餅,是假的啊!”


    “那就說明失敗者努力不夠唄,我就不相信了,大多數讀書人和少數成功者一樣努力.這句話也是真的不是?”劉白羽冷笑道.其實世界上的事就是這樣,隻要不用數學實際去定量,定‘性’,就會陷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怪圈,這就是了解實際要用理科思維的地方.


    “但是老師,你也算過了,比例在那裏放著,假如有人算出來,又如何?畢竟還真有天賦有限,即使刻苦努力也不能進學的啊.”張溥問道.


    “絕大多數人不會覺得自己天賦比少數天才差許多,就算是有人想明白了這點,也必然是清醒的少數人,對於清醒的少數人,就讓不清醒的多數人對付好了,最好是先把天賦有限,即使刻苦努力也不能進學的說成是傻子,然後說清醒的少數人是侮辱大家,把大家當傻子記住,隻要回避定量,定‘性’的思維,隻要你說真話,說一部分真話,不說全部真話就可以了,人這東西,多了就會盲從,這就是所謂的話術.”。(.好看的小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位麵商人在明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屠神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屠神龍並收藏位麵商人在明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