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遙遠的西方送來一封信,令韓孺子十分惱怒,連皇後再度懷孕所帶來的喜悅都少了一大半。
信是黃普公寫來的,措辭委婉而謙卑,一多半內容是在感激皇帝的知遇之恩,隨後說到了正題:他要撤軍,而且不回大楚,將留在海上,“遙望故土,感念聖恩,垂涕不已”。
然後他找了一堆理由,海上諸國厭倦戰爭,都想回歸本國,西方諸國彼此矛盾太深,互相猜忌,稍有矛盾就會投降敵軍,反複無常,沒辦法凝聚成為一支大軍。
另外,神鬼大單於已經衰落,龜縮西北一隅,已不值得楚軍大動幹戈。
最後,他提出一個“小小的”要求,希望皇帝正式冊封英王,許他在海外建國,永世向大楚稱臣。
韓孺子很久沒這麽憤怒了,在桌上重重一拍,“別人也就算了,黃普公乃朕一手提拔,竟然也會忘恩負義!”
淩雲閣裏顧問甚多,敢在皇帝發怒時開口說話的人隻有一個,崔騰問道:“黃普公做出什麽事讓陛下如此生氣?”
韓孺子揮下手,崔騰一瘸一拐地走到桌前,拿起信看了一遍,也是大怒,“這個混蛋,沒有陛下,他現在還是人家的奴仆呢,得到一點權力就忘乎所以。大楚正集結軍隊準備西征,他竟然要撤軍,這不是與朝廷唱對台戲嘛。而且還不肯回大楚,要在海外輔佐英王!誰知道那個英王是真是假,沒準就是黃普公自己冒充的。”
崔騰一怒,韓孺子反而平靜下來,看向房間裏垂手肅立的十幾名顧問,緩和語氣道:“黃普公說神鬼大單於龜縮一隅,已不值得大動幹戈,諸位怎麽看?”
眾人都鬆了口氣,崔騰搶先發言,“這和龜不龜縮沒關係,神鬼大單於膽敢入侵大楚,雖在萬裏之外,也必須受到懲罰,就算他生病死了,也要派楚軍去將他的屍體拖回來。”
顧問們挨個發表見解,意思都與崔騰差不多,但是一個比一個激昂慷慨,找出更多的證據,比如有匈奴支持,神鬼大單於早晚還會東山再起,絕不能養虎為患,必須一勞永逸地鏟除。
韓孺子甚覺無聊,除了趙若素,很少再有其他人敢在他麵前暢所欲言,而他需要的恰恰是真話。
事情往往如此,帝位不穩的時候,他常常能聽到真話,刺耳,但是有益處,如今帝位穩固,耳中所聞都卻都是奉承與讚同。
趙若素不懂軍事,問之無益,韓孺子正在發呆,被崔騰喚醒。
“陛下,還等什麽,楚軍已經準備妥當,盡快出發吧。少則三月,多則一年,必能凱旋回京。”
“原計劃是夏末出軍,不必著急。”
“我就是氣不過黃普公的背叛,楚軍一到,看他還敢不敢提條件。”
“神鬼大單於龜縮西北,黃普公駐軍南方海港,相隔數千裏……”韓孺子搖搖頭,甚感失望。
崔騰心生一計,話到嘴邊卻沒說。
皇帝明顯露出倦意,眾人告退,崔騰磨磨蹭蹭等到最後,隻剩他一人時,上前小聲道:“陛下,黃普公還有家眷留在京城呢。”
黃普公臨出征前娶了一位妻子,留在大楚沒有帶走,韓孺子記得此事,每到節日,必給重賞。
“嗯?”
“黃普公敢背叛陛下,陛下沒必要再對他講仁義,先將他的夫人下獄,然後命她寫信,看黃普公什麽反應,如果……”
“去!亂出主意,堂堂大楚,容不下一位將軍夫人?黃普公就算真的背叛,朕也不會動他夫人一根汗毛。”
崔騰訕訕地說:“我不是想為陛下出氣嘛。”
“這種事不用你操心,另有一件事要交待給你,皇後有喜……”
崔騰一跳三尺高,落地之後唉喲一聲,揉著受傷的腿,臉上卻滿是笑意,“真的?”
“禦醫昨天確診。從今天開始,你要老實些,少喝酒,最好別喝酒,更不要惹事生非,免得讓皇後和你母親擔心,明白嗎?”
崔騰臉上一紅,“陛下聽說了?”
“就為了一個女人,竟然與人當街打架,早傳得沸沸揚揚,朕怎麽可能沒聽說?”
“不是為了女子,是為了爭一口氣……”
“你是朕的近臣,宿衛軍將軍,身為列侯,子侄也都是侯爵加身,天下的氣都讓你們崔家爭去了,還有什麽可爭的?”
崔騰嘿嘿地笑,不敢爭辯,但是又不服氣,最後還是道:“陛下,不是我多嘴,柴家的氣焰最近可是非常囂張啊,他們家也是一門數侯,而且柴悅在塞外統領精兵數十萬,嘖嘖,哪像我這個將軍,宿衛八營一個也不歸我管。”
“放肆,說完黃普公,又要編排柴悅了?”
“黃普公是陛下……”崔騰急忙收斂,“我還是走吧,快點回家告訴母親好消息,給皇後準備一下。”
看著崔騰出門,韓孺子無奈搖頭,崔騰實在不成器,否則的話絕不會隻是當一名近臣。
等屋內再無外人,張有才進來,雙手呈上一份奏章,“勤政殿送來的。”
這是一道宰相與禮部聯名送上的奏章,提醒皇帝,殿試已經結束三天,該定出三甲人選,發榜公布了。
狀元也是一件麻煩事,禮部尚書等幾位試官看中了南冠美,宰相等大臣則在權限範圍內力薦申大形,爭執不下,隻能交由皇帝決定。
韓孺子心中卻另有一人,他之前見過羅世浮,印象中那是一名有點害羞的年輕人,與楊奉不像同一種人,幾日前的殿試再見麵,他已經是一名沉穩有度的讀書人。
韓孺子寫下一份回複,交給張有才,讓他送達勤政殿。
皇帝提出一個不同尋常的要求,要在淩雲閣召見十名成績最佳的考生,當麵問策,以定狀元之選,宰相與禮部試官受邀旁聽。
殿試之外又來一次“閣試”,放在從前,宰相和禮部都會堅決反對,如今卻是立即籌備,當天下午就將十名考生送到淩雲閣。
宰相還是卓如鶴,禮部尚書換了新人,十餘名大臣旁聽這次問策,再加上十名考生、十幾名太監,房間裏顯得很擁擠,卻也熱鬧。
見禮畢,皇帝賜眾人平身,太監們將已經寫好的問策書交給考生,兩刻鍾之內寫一份簡答,然後再由皇帝提問。
問題很簡單,卻與經典無關,而是詢問他們如何看待西方形勢和大楚的備戰。
有幾名考生立刻皺起眉頭,他們寒窗苦讀十幾年,聖賢之書背得滾瓜爛熟,除此之外,兩耳不聞窗外事,根本不了解西方的形勢。
但所有人都伏案疾寫,起碼要給皇帝一個好印象。
時間很快到了,太監們收回試卷,放在桌上,宰相等人不自覺地窺視,都想看看自己支持的狀元回答得怎麽樣。
韓孺子當場閱卷,無論看到什麽,臉上都不動聲色,可是有一份回答實在讓他忍俊不禁,推給宰相。
卓如鶴掃了一遍,禮部尚書是主試官,也湊過來看了一眼,扭頭向一名考生道:“劉檢,陛下問的是西方形勢,如何應對神鬼大單於,你怎麽盡寫西域的事?”
考生臉色蒼白,撲通跪下,“小生……我……”
中司監劉介從皇帝那裏得到示意,上前道:“別急,你知道神鬼大單於是誰嗎?”
“聽、聽說過。”考生費力地說。
“對西方諸國,你了解多少?”
“啊?”
劉介看了一眼皇帝,對劉檢說:“站到一邊,聽別人怎麽說。”
劉檢退到門口,全身發抖,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
韓孺子又揀出四分平庸的答卷,劉介讓這四名考生也站到門口去,隻剩五人等待皇帝提問,南冠美和申大形都在其中,宰相等人互視一眼,感到滿意,起碼他們推薦的狀元人選沒有露怯。
考生之中,南冠美最年輕,還不到二十歲,皇帝先問他,“南冠美,你說大楚不宜勞師遠征,可以敵製敵,作何解釋?”
南冠美拱手行禮,回道:“楚軍遠征,國內空虛,會給匈奴可趁之機,近患不除,怎可遠征?不如以西方諸國製西方之敵。”
禮部尚書輕輕搖頭,他支持南冠美,可此子的回答卻錯了,大楚遠征的目的之一就是中途進攻匈奴,先除近患,再滅遠敵。
這不怪南冠美,楚軍的策略還是秘密,連朝中都隻有少數人知曉。
韓孺子又問了幾句,換下一人,第三人是羅世浮,他建議不必急於出兵,可以再等等,若西方諸國能夠擊敗神鬼大單於,大楚可以省下一筆浩大的軍費。
第四人是申大形,回答最為巧妙,先將西方形勢說了一遍,以示自己很了解時事,最後卻道:“國之大事,執政者為之,陛下決之,臣等不在其位,難謀其事,大楚或出兵,或不出兵,皆有道理。”
卓如鶴也輕輕搖頭,他了解皇帝,知道這樣的兩麵討巧對皇帝無效。
韓孺子不做判斷,最後問到一位名叫曾蕩雲的考生,“你說大楚遠征必敗,為何?”
此言一出,眾人側目,連門口站立的五名考生也吃驚地看了一眼,大楚備戰數年,大軍集於塞外,尚未出征,此人竟斷言必敗,著實大膽。
韓孺子很意外,卻也最想聽曾蕩雲的解釋。
“大楚應順勢而為。”
韓孺子心中一驚,他好久沒聽到“順勢而為”四個字了。
信是黃普公寫來的,措辭委婉而謙卑,一多半內容是在感激皇帝的知遇之恩,隨後說到了正題:他要撤軍,而且不回大楚,將留在海上,“遙望故土,感念聖恩,垂涕不已”。
然後他找了一堆理由,海上諸國厭倦戰爭,都想回歸本國,西方諸國彼此矛盾太深,互相猜忌,稍有矛盾就會投降敵軍,反複無常,沒辦法凝聚成為一支大軍。
另外,神鬼大單於已經衰落,龜縮西北一隅,已不值得楚軍大動幹戈。
最後,他提出一個“小小的”要求,希望皇帝正式冊封英王,許他在海外建國,永世向大楚稱臣。
韓孺子很久沒這麽憤怒了,在桌上重重一拍,“別人也就算了,黃普公乃朕一手提拔,竟然也會忘恩負義!”
淩雲閣裏顧問甚多,敢在皇帝發怒時開口說話的人隻有一個,崔騰問道:“黃普公做出什麽事讓陛下如此生氣?”
韓孺子揮下手,崔騰一瘸一拐地走到桌前,拿起信看了一遍,也是大怒,“這個混蛋,沒有陛下,他現在還是人家的奴仆呢,得到一點權力就忘乎所以。大楚正集結軍隊準備西征,他竟然要撤軍,這不是與朝廷唱對台戲嘛。而且還不肯回大楚,要在海外輔佐英王!誰知道那個英王是真是假,沒準就是黃普公自己冒充的。”
崔騰一怒,韓孺子反而平靜下來,看向房間裏垂手肅立的十幾名顧問,緩和語氣道:“黃普公說神鬼大單於龜縮一隅,已不值得大動幹戈,諸位怎麽看?”
眾人都鬆了口氣,崔騰搶先發言,“這和龜不龜縮沒關係,神鬼大單於膽敢入侵大楚,雖在萬裏之外,也必須受到懲罰,就算他生病死了,也要派楚軍去將他的屍體拖回來。”
顧問們挨個發表見解,意思都與崔騰差不多,但是一個比一個激昂慷慨,找出更多的證據,比如有匈奴支持,神鬼大單於早晚還會東山再起,絕不能養虎為患,必須一勞永逸地鏟除。
韓孺子甚覺無聊,除了趙若素,很少再有其他人敢在他麵前暢所欲言,而他需要的恰恰是真話。
事情往往如此,帝位不穩的時候,他常常能聽到真話,刺耳,但是有益處,如今帝位穩固,耳中所聞都卻都是奉承與讚同。
趙若素不懂軍事,問之無益,韓孺子正在發呆,被崔騰喚醒。
“陛下,還等什麽,楚軍已經準備妥當,盡快出發吧。少則三月,多則一年,必能凱旋回京。”
“原計劃是夏末出軍,不必著急。”
“我就是氣不過黃普公的背叛,楚軍一到,看他還敢不敢提條件。”
“神鬼大單於龜縮西北,黃普公駐軍南方海港,相隔數千裏……”韓孺子搖搖頭,甚感失望。
崔騰心生一計,話到嘴邊卻沒說。
皇帝明顯露出倦意,眾人告退,崔騰磨磨蹭蹭等到最後,隻剩他一人時,上前小聲道:“陛下,黃普公還有家眷留在京城呢。”
黃普公臨出征前娶了一位妻子,留在大楚沒有帶走,韓孺子記得此事,每到節日,必給重賞。
“嗯?”
“黃普公敢背叛陛下,陛下沒必要再對他講仁義,先將他的夫人下獄,然後命她寫信,看黃普公什麽反應,如果……”
“去!亂出主意,堂堂大楚,容不下一位將軍夫人?黃普公就算真的背叛,朕也不會動他夫人一根汗毛。”
崔騰訕訕地說:“我不是想為陛下出氣嘛。”
“這種事不用你操心,另有一件事要交待給你,皇後有喜……”
崔騰一跳三尺高,落地之後唉喲一聲,揉著受傷的腿,臉上卻滿是笑意,“真的?”
“禦醫昨天確診。從今天開始,你要老實些,少喝酒,最好別喝酒,更不要惹事生非,免得讓皇後和你母親擔心,明白嗎?”
崔騰臉上一紅,“陛下聽說了?”
“就為了一個女人,竟然與人當街打架,早傳得沸沸揚揚,朕怎麽可能沒聽說?”
“不是為了女子,是為了爭一口氣……”
“你是朕的近臣,宿衛軍將軍,身為列侯,子侄也都是侯爵加身,天下的氣都讓你們崔家爭去了,還有什麽可爭的?”
崔騰嘿嘿地笑,不敢爭辯,但是又不服氣,最後還是道:“陛下,不是我多嘴,柴家的氣焰最近可是非常囂張啊,他們家也是一門數侯,而且柴悅在塞外統領精兵數十萬,嘖嘖,哪像我這個將軍,宿衛八營一個也不歸我管。”
“放肆,說完黃普公,又要編排柴悅了?”
“黃普公是陛下……”崔騰急忙收斂,“我還是走吧,快點回家告訴母親好消息,給皇後準備一下。”
看著崔騰出門,韓孺子無奈搖頭,崔騰實在不成器,否則的話絕不會隻是當一名近臣。
等屋內再無外人,張有才進來,雙手呈上一份奏章,“勤政殿送來的。”
這是一道宰相與禮部聯名送上的奏章,提醒皇帝,殿試已經結束三天,該定出三甲人選,發榜公布了。
狀元也是一件麻煩事,禮部尚書等幾位試官看中了南冠美,宰相等大臣則在權限範圍內力薦申大形,爭執不下,隻能交由皇帝決定。
韓孺子心中卻另有一人,他之前見過羅世浮,印象中那是一名有點害羞的年輕人,與楊奉不像同一種人,幾日前的殿試再見麵,他已經是一名沉穩有度的讀書人。
韓孺子寫下一份回複,交給張有才,讓他送達勤政殿。
皇帝提出一個不同尋常的要求,要在淩雲閣召見十名成績最佳的考生,當麵問策,以定狀元之選,宰相與禮部試官受邀旁聽。
殿試之外又來一次“閣試”,放在從前,宰相和禮部都會堅決反對,如今卻是立即籌備,當天下午就將十名考生送到淩雲閣。
宰相還是卓如鶴,禮部尚書換了新人,十餘名大臣旁聽這次問策,再加上十名考生、十幾名太監,房間裏顯得很擁擠,卻也熱鬧。
見禮畢,皇帝賜眾人平身,太監們將已經寫好的問策書交給考生,兩刻鍾之內寫一份簡答,然後再由皇帝提問。
問題很簡單,卻與經典無關,而是詢問他們如何看待西方形勢和大楚的備戰。
有幾名考生立刻皺起眉頭,他們寒窗苦讀十幾年,聖賢之書背得滾瓜爛熟,除此之外,兩耳不聞窗外事,根本不了解西方的形勢。
但所有人都伏案疾寫,起碼要給皇帝一個好印象。
時間很快到了,太監們收回試卷,放在桌上,宰相等人不自覺地窺視,都想看看自己支持的狀元回答得怎麽樣。
韓孺子當場閱卷,無論看到什麽,臉上都不動聲色,可是有一份回答實在讓他忍俊不禁,推給宰相。
卓如鶴掃了一遍,禮部尚書是主試官,也湊過來看了一眼,扭頭向一名考生道:“劉檢,陛下問的是西方形勢,如何應對神鬼大單於,你怎麽盡寫西域的事?”
考生臉色蒼白,撲通跪下,“小生……我……”
中司監劉介從皇帝那裏得到示意,上前道:“別急,你知道神鬼大單於是誰嗎?”
“聽、聽說過。”考生費力地說。
“對西方諸國,你了解多少?”
“啊?”
劉介看了一眼皇帝,對劉檢說:“站到一邊,聽別人怎麽說。”
劉檢退到門口,全身發抖,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
韓孺子又揀出四分平庸的答卷,劉介讓這四名考生也站到門口去,隻剩五人等待皇帝提問,南冠美和申大形都在其中,宰相等人互視一眼,感到滿意,起碼他們推薦的狀元人選沒有露怯。
考生之中,南冠美最年輕,還不到二十歲,皇帝先問他,“南冠美,你說大楚不宜勞師遠征,可以敵製敵,作何解釋?”
南冠美拱手行禮,回道:“楚軍遠征,國內空虛,會給匈奴可趁之機,近患不除,怎可遠征?不如以西方諸國製西方之敵。”
禮部尚書輕輕搖頭,他支持南冠美,可此子的回答卻錯了,大楚遠征的目的之一就是中途進攻匈奴,先除近患,再滅遠敵。
這不怪南冠美,楚軍的策略還是秘密,連朝中都隻有少數人知曉。
韓孺子又問了幾句,換下一人,第三人是羅世浮,他建議不必急於出兵,可以再等等,若西方諸國能夠擊敗神鬼大單於,大楚可以省下一筆浩大的軍費。
第四人是申大形,回答最為巧妙,先將西方形勢說了一遍,以示自己很了解時事,最後卻道:“國之大事,執政者為之,陛下決之,臣等不在其位,難謀其事,大楚或出兵,或不出兵,皆有道理。”
卓如鶴也輕輕搖頭,他了解皇帝,知道這樣的兩麵討巧對皇帝無效。
韓孺子不做判斷,最後問到一位名叫曾蕩雲的考生,“你說大楚遠征必敗,為何?”
此言一出,眾人側目,連門口站立的五名考生也吃驚地看了一眼,大楚備戰數年,大軍集於塞外,尚未出征,此人竟斷言必敗,著實大膽。
韓孺子很意外,卻也最想聽曾蕩雲的解釋。
“大楚應順勢而為。”
韓孺子心中一驚,他好久沒聽到“順勢而為”四個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