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王劉悝進京朝聖”


    建寧元年十二月初五,清晨一早劉悝便來到了京師洛陽,同行的除三百甲士之外,便是百車禮品。


    三百甲士護送百車禮品是很吃力的,雖然此時並非亂世,但是大漢境內的山賊依然不少。


    然而劉悝卻不敢多帶甲士,之前刺殺一事其實就是其一時頭腦發熱的緣故,事後他已經被嚇得半死了。


    但是一直不見劉宏派人抓他,他才稍微放心,然而他的妻子卻告訴他,不要高興太早,皇帝可能是要在年末朝賀之時,拿你殺雞警猴。


    劉悝聽完大驚,他是知道自己夫人的才智的,於是問道“如此,本王該如何是好?”


    他夫人回答道“提前數日趕往京師,私下向皇帝請罪,希望皇帝還用的著咱們,不然隻有滅族一種結果。”


    這才有劉悝早早便進入京師的一幕。


    來到京師後,劉悝絲毫不顧祖製,未先拜望太後,而是直接朝皇宮走去,麵見劉宏。


    劉宏在寢宮中聽到劉悝求見時,正在和賈詡商議明年的施政方案,以及徵兵製度是否立即全國實行


    然而聽到渤海王劉悝求見,劉宏一愣,問道“文和可知渤海王因何而來?”


    賈詡聞言恭敬地說道“無它,請罪而。”


    劉宏頓時來了興趣,道“傳渤海王。”


    “諾”


    隨即劉宏對賈詡道“文和且先退下,隨後與參謀部商議一份計劃出來。”


    “諾”


    賈詡在出去的時候與劉悝走了個對麵,賈詡微微一禮,劉悝點了點頭,算是行禮了。


    隨即跪在大殿中央道“罪臣劉悝拜見陛下。”


    劉宏也沒有叫劉悝起來,而是笑道“皇叔嚴重了,爾何罪之有?”


    “碰,碰,碰”劉悝先是結結實實的磕了三個響頭,隨即道“臣一時糊塗,竟派殺手刺殺於陛下,死罪。”


    劉宏回想著王越收集的各諸侯王資料,不禁對眼前的劉悝產生一絲同情,手中基本上沒有一點大權,屬國之中軍隊更是少的可憐,連大事都要夫人決定。


    這種人竟然會為人所不為,派人刺殺自己,真是,真是,真是奇葩啊!


    既然其親自前來認罪,而且其活著也還算有用處,那就不如利用一番吧!


    想到這裏,劉宏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此事就此揭過吧!朕相信皇叔乃一時糊塗,然朕有一事未決,望皇叔斷之。”


    劉悝聽劉宏有意揭過刺殺一事,喜不勝收,聽到劉宏的話語,自是點頭不已,“皇上請明言。”


    “朕於司隸試行徵兵,效果斐然,欲全國推行,然茲事體大,未敢決斷。又有臣子望朕於藩王之中先試行一番。是故,朕猶豫不決,不知皇叔可有良策?”


    劉悝一聽這話,頓時驚了,這哪裏是我一個小小藩王可以決斷的啊!


    他也曾了解這恢複的徵兵製度,這個製度可以說是將兵權牢牢的抓在了中央手中。


    從荊州徵的兵馬可能會去冀州服役,甚至是涼州服役,但就是不會在荊州服役,這樣一來,就算是想要擁兵自重,也不大可能,畢竟古時候士兵的思鄉之情,可不是鬧著玩的。


    如果將領不能緩解士兵的思鄉之情,士兵可是有嘩變的可能。


    想到這裏,劉悝不禁對劉宏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那就是一代雄主,漢武帝般的人物。


    於是劉悝恭恭敬敬的說道“臣不善謀略,然臣為皇上馬首是瞻。”


    劉宏淡淡一笑,顯然對劉悝還算滿意,不是個傻人,“嗯,朕知曉了,此番來的如此匆忙,還未拜望太後吧?這樣可不好,退下吧!”


    “諾,臣告退。”


    劉宏看著劉悝的背影,微微一笑,這下在諸侯王中安插了一枚釘子,自己的計劃可以實行了吧!這些諸侯王不能給自己添亂了吧!


    建寧元年十二月初八。


    任城王劉博,河間王劉利,中山王劉暢,甘陵王劉恢,東平王劉端,梁王劉元,安平王劉續,下邳王劉意,琅邪王劉據等一幹諸侯王紛紛入京。


    劉宏於德陽正殿中接見了他們,隨後渤海王劉悝提議欣賞一番,此次大破鮮卑的徵兵新兵。


    一眾諸侯王紛紛表示讚同,其中大部分皆是奔著看熱鬧的心裏。


    然而也有一些野心家,想要知道朝廷的軍事實力,如安平王劉續。


    劉續,安平孝王劉得之子,元嘉二年,即公元15年為安平王,以信都為都城。


    其為王後,發展民生,清明吏治,可以說是一個雄才偉略之人,然而生不逢時啊!


    桓帝死後,劉宏登基,其便大力發展軍備,然而他沒想到劉宏在短短的一年內,將朝廷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以至於,此時他是解散所募兵馬不是,不解散也不是,僅僅憑借一個小小屬國養兵兩萬,實屬不易。


    然而此時造反也不行,幽並二州駐紮著朝廷的近二十萬大軍,他如何敢動?


    於是才有此時想要一探朝廷底細的想法。


    曆史上,沒有雄才大略的劉宏,但是外戚和宦官便將一眾不服的藩王收拾的服服帖帖。


    這劉續更是手中無兵,以至於黃巾之亂時,其被義軍所擒,後被朝廷贖回。


    卻也留下了一個大大的汙點。


    最終於漢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九月,因犯大逆不道罪被殺,國除。


    可以說是個不折不扣的悲情人物。


    不多時,劉宏便帶著一眾諸侯王來到了洛陽南門城樓上。


    說道這裏便要說一下了,洛陽皇宮極大,分為南宮和北宮,南宮便是緊臨洛陽南門,而北宮則是位處北門附近,兩宮中間用甬道連接,且東西有兩苑供皇帝遊玩。可以說洛陽皇宮是覆蓋了整個洛陽。


    皇宮中的主要人物皆在南宮,上朝時的德陽殿亦在南宮。而北宮此時僅僅居住著,被軟禁的太後竇氏。


    言歸正傳,劉悝的話語是劉宏囑咐的,說白了就是軍事威懾。從而達到杯酒釋兵權的效果。


    早在幾日前,劉宏便命那些征戰歸來的新兵,準備好隨時供皇帝檢閱的命令了。


    此時這隻軍隊,說不上是漢軍最精銳的,但是若論檢閱效果,那絕對是最合適的。


    不說別的,單單是那正步,便足以令眾諸侯大吃一驚。


    徐榮策馬來到城門下,下馬跪地道“拜見陛下。”


    “平身”劉宏淡淡的說道。


    他要給諸侯們壓力,自己就不能激動。


    隨即徐榮道“稟報皇上,大軍準備完畢,可以開始閱兵,請陛下下旨。”


    “準”


    “諾”


    徐榮應了聲諾,隨即跨上戰馬,調轉馬頭衝著大軍方向拔出戰刀道“陛下有旨,閱兵開始。”


    “喝”


    “喝”


    “喝”


    一萬大軍或以戈頓地,或以刀擊頓,有節奏的三聲大喝。


    隨即便緩緩的移動著,開始了劉宏登基以來的第一次閱兵。


    大軍氣勢恢宏,整齊的方隊,經過戰場洗禮的血煞之氣,在空中凝而不散。


    “轟”


    “轟”


    “轟”


    整齊的腳步踏地聲,令城牆都微微顫抖,劉宏神色激動的看著這隻大軍,就是這隻軍隊,讓自己度過了親政以來最大的難關。


    沒人知道,一旦鮮卑大軍兵臨洛陽,會對劉宏造成怎樣的打擊,哪怕鮮卑人隻是露個麵便走了,那也是對劉宏無以倫比的打擊。


    國家都城都不安全,還有哪裏安全?


    百姓們知道的,懂得不多,但正是如此,才最可怕。


    然而這場危機,被這樣一隻僅僅成軍不足半月的大軍,打破了。


    劉宏雖然激動,但是卻還是死死的克製住了,沒有表現出來。


    然而城上的其餘諸侯則是紛紛麵色煞白,沒有經曆過戰爭的他們,無法直觀的感受這漫天的煞氣。


    安平王劉續則是麵色凝重,衣袖中的手早已握緊了拳頭。


    他知道就算是自己手中的兩萬大軍齊出,在野戰中也未必可以打贏這隻一萬人得大軍。


    這整齊的方隊,那漫天的煞氣,無不說明了這是一隻精銳之師。


    劉宏見是時候了,便衝著城下經過的大軍高聲道“眾將士辛苦了。”


    雖然此時沒有音響等擴音設備,劉宏的話無法讓每一個士兵都聽見,但是層層傳達下,劉宏的話還是傳到了每一個士兵的耳中。


    隨即一萬大軍齊聲道“守土安疆,保家衛國。”


    簡短的八個字,卻令在場的諸侯從心中浮現出一絲無法抗拒的感覺。


    ps:那個再次感謝書友心純者,要不是他,不做一定還會傻傻的將曹節當成曹騰呢!


    不做在此也希望大家能多在書評區中提提寶貴的意見,可以批評,不罵人就行。


    批評使人進步嘛!希望大家多多評價。


    最後嘛!就是收集龍套,再有幾章就急需大量龍套了,可是書評征集龍套的帖子中竟然一個回複也沒有,不做很鬱悶,難道本書三百多,接近四百收藏的書友,沒有一個原意在本書出現的嗎?


    不解中。。。。。。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是漢靈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做亡國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做亡國君並收藏我是漢靈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