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蝗災發生於一九四三年秋天。關於蝗災的描寫,我知道主編《百年災害史》的朋友另有安排,我這篇《溫故一九四二》,重點不在蝗蟲。關於蝗蟲,中國曆史上有更大規模的陣仗;另一位我所敬重的朋友,正在描寫它們。但這並不影響我對它們的提及,因為我們分別描寫的是不同年代的蝗蟲。他寫的是一九二七年的山東的蝗蟲,我寫的是一九四三年生活在我故鄉的蝗蟲;蝗災相似,蝗蟲不同。據俺姥娘說,一九四三年的蝗蟲個大,有綠色的(我想是年輕的),有黃色的(我想是長輩),成群結隊,遮天蔽日,像後來發生的太平洋戰爭或諾曼底登陸時的轟炸機機群一樣,老遠就聽到“嗡嗡”的聲音,說俯衝,大家都俯衝,覆蓋了一塊莊稼地;一個時辰,這塊莊稼地就沒有了。一九四三年的春天,風打麥,顆粒無收;秋天又遇到蝗蟲,災民的生活,就可想而知了。蝗蟲來了,人死了,正在繼續一批一批地死去。據俺爹俺姥娘講,蝗蟲不吃綠豆,不吃紅薯,不吃花生,不吃豇豆,吃豆子、玉米、高粱。為了維護自己的生命,我故鄉還無死光的難民,與蝗蟲展開了大戰。政府我們沒辦法,它的盤剝和壓榨往往通過一架瘋狂運轉的機器,何況他們有槍;但蝗蟲我們可以麵對麵地與它作戰,且沒有謀反暴動的嫌疑。這是蝗蟲與政府的區別。怎麽搏鬥?三種辦法:一、把床單子綁在竹竿上揮舞,驅趕螞蚱。但這是損人利己的做法,你把螞蚱趕走,螞蚱不在你這塊田裏,就跑到了別人田裏;何況你今天趕走,明天就又來了。二、田與田之間挖大溝,阻擋螞蚱的前進。螞蚱吃完這塊地,向另一塊轉移時,要經過大溝,這時就用舂米的碓子砸螞蚱,把它們砸成爛泥,或用火燒——這種做法有些殘忍,但消滅蝗蟲較徹底;我想被鄉親們杵死的螞蚱,也一定像當年餓死的鄉親一樣多。三、求神。我姥娘就到牛進寶的姑姑所設的香壇去燒過香,求神保護她的東家的土地不受螞蚱的侵害。但據資料表明,鄉親們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白費。螞蚱太多,靠布單子,靠溝,靠神,都沒有解決問題,蝗蟲照樣吃了他們的大部分莊稼。災民在一九四二年是災民,到一九四三年仍是災民。
自然的暴君,又開始搖撼河南農民的生命線。旱災燒死了他們的麥子,蝗蟲吃了他們的高粱,冰雹打死了他們的蕎麥,最後的希望又隨著一棵棵垂斃的秋苗枯焦,把他們趕上死亡的路途。那時的河南人,十之八九困於饑餓中。
照此下去,我想我故鄉的河南人,總有一天會被餓死光。這是我們和我們的政府不願意看到的。後來事實證明,河南人沒有全部被餓死,很多人還流傳下來,繁衍生息,五十年後,儼然又是在人口上的中國第二大省。當時為什麽沒有死絕呢?是政府又采取什麽措施了嗎?不是。是蝗蟲又自動飛走了嗎?不是。那是什麽?是日本人來了——一九四三年,日本人開進了河南災區,這救了我的鄉親們的命。日本人在中國犯了滔天罪行,殺人如麻,血流成河,我們與他們不共戴天;但在一九四三年冬至一九四四年春的河南災區,卻是這些殺人如麻的侵略者,救了我不少鄉親們的命。他們給我們發放了不少軍糧。我們吃了皇軍的軍糧,生命得以維持和壯大。當然,日本發軍糧的動機絕對是壞的,心不是好心,有戰略意圖,有政治陰謀,為了收買民心,為了占我們的土地,淪落我們河山,奸淫我們的妻女,但他們救了我們的命;話說回來,我們自己的政府,對待我們的災民,就沒有戰略意圖和政治陰謀嗎?他們對我們撒手不管。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生存,有奶就是娘,吃了日本的糧,是賣國,是漢奸,這個國又有什麽不可以賣的呢?有什麽可以留戀的呢?你們為了同日軍作戰,為了同共產黨作戰,為了同盟國,為了東南亞戰爭,為了史迪威,對我們橫征暴斂,我們回過頭就支持日軍,支持侵略者侵略我們。所以,當時我的鄉親們,我的親戚朋友,為日軍帶路的,給日軍支前的,抬擔架的,甚至加入隊伍、幫助日軍去解除中國軍隊武裝的,不計其數。五十年後,就是追查漢奸,漢奸那麽多,遍地都是,我們都是漢奸的後代,你如何追查呢?據資料記載,在河南戰役的幾個星期中,大約有五萬名中國士兵被自己的同胞繳了械。我們完整地看一下資料:
一九四四年春天,日軍決定在河南省進行大掃蕩,以此為他們在南方進行一次更大規模的攻勢做準備。河南戰區名義上的司令官是一位目光炯炯的人物,名叫蔣鼎文。在河南省內,他最拿手的好戲是在他的轄區內恐嚇行政官員。他曾責罵河南省主席,使這位主席在恐慌之中與他合作製定了一個計劃,這個計劃剝奪了農民手中最後一點糧食。
日軍進攻河南時使用的兵力大約為六萬人。日軍於四月中旬發起攻擊,勢如破竹地突破了中國軍隊的防線。這些在災荒之年蹂躪糟蹋農民的中國軍隊,由於多年的懶散,它本身也處於病態,而且士氣非常低落。由於前線的需要,也是為了軍官們自己的私利,軍隊開始強行征用農民的耕牛以補充運輸工具。河南是小麥種植區,耕牛是農民的主要生產資料,強行征牛是農民不堪忍受的。
農民們一直等待著這個時機。連續幾個月以來,他們在災荒和軍隊殘忍的敲詐勒索之下,忍著痛苦的折磨。現在,他們不再忍受了。他們用獵槍、大刀和鐵耙把自己武裝起來。開始時他們隻是繳單個士兵的武器,最後發展到整連整連地解除軍隊的武裝。據估計,在河南戰役的幾個星期中,大約有五萬名中國士兵被自己的同胞繳了械。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中國軍隊能維持三個月,那真是不可思議的事情。整個農村處於武裝暴動的狀態,抵抗毫無希望。三個星期內,日軍就占領了他們的全部目標,通往南方的鐵路也落入日軍之手,三十萬中國軍隊被殲滅了。
日本為什麽用六萬軍隊,就可以一舉殲滅三十萬中國軍隊?在於他們發放軍糧,依靠了民眾。民眾是廣大而存在的。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四年春,我們就是幫助了日本侵略者。漢奸乎?人民乎?白修德在戰役之前采訪一位中國軍官,指責他們橫征暴斂時,這位軍官說:“老百姓死了,土地還是中國人的;可是如果當兵的餓死了,日本人就會接管這個國家。”這話我想對委員長的心思。當這問題擺在我們這些行將餓死的災民麵前時,問題就變成:是寧肯餓死當中國鬼呢,還是不餓死當亡國奴呢?我們選擇了後者。
這是我溫故一九四二,所得到的最後結論。
蝗災發生於一九四三年秋天。關於蝗災的描寫,我知道主編《百年災害史》的朋友另有安排,我這篇《溫故一九四二》,重點不在蝗蟲。關於蝗蟲,中國曆史上有更大規模的陣仗;另一位我所敬重的朋友,正在描寫它們。但這並不影響我對它們的提及,因為我們分別描寫的是不同年代的蝗蟲。他寫的是一九二七年的山東的蝗蟲,我寫的是一九四三年生活在我故鄉的蝗蟲;蝗災相似,蝗蟲不同。據俺姥娘說,一九四三年的蝗蟲個大,有綠色的(我想是年輕的),有黃色的(我想是長輩),成群結隊,遮天蔽日,像後來發生的太平洋戰爭或諾曼底登陸時的轟炸機機群一樣,老遠就聽到“嗡嗡”的聲音,說俯衝,大家都俯衝,覆蓋了一塊莊稼地;一個時辰,這塊莊稼地就沒有了。一九四三年的春天,風打麥,顆粒無收;秋天又遇到蝗蟲,災民的生活,就可想而知了。蝗蟲來了,人死了,正在繼續一批一批地死去。據俺爹俺姥娘講,蝗蟲不吃綠豆,不吃紅薯,不吃花生,不吃豇豆,吃豆子、玉米、高粱。為了維護自己的生命,我故鄉還無死光的難民,與蝗蟲展開了大戰。政府我們沒辦法,它的盤剝和壓榨往往通過一架瘋狂運轉的機器,何況他們有槍;但蝗蟲我們可以麵對麵地與它作戰,且沒有謀反暴動的嫌疑。這是蝗蟲與政府的區別。怎麽搏鬥?三種辦法:一、把床單子綁在竹竿上揮舞,驅趕螞蚱。但這是損人利己的做法,你把螞蚱趕走,螞蚱不在你這塊田裏,就跑到了別人田裏;何況你今天趕走,明天就又來了。二、田與田之間挖大溝,阻擋螞蚱的前進。螞蚱吃完這塊地,向另一塊轉移時,要經過大溝,這時就用舂米的碓子砸螞蚱,把它們砸成爛泥,或用火燒——這種做法有些殘忍,但消滅蝗蟲較徹底;我想被鄉親們杵死的螞蚱,也一定像當年餓死的鄉親一樣多。三、求神。我姥娘就到牛進寶的姑姑所設的香壇去燒過香,求神保護她的東家的土地不受螞蚱的侵害。但據資料表明,鄉親們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白費。螞蚱太多,靠布單子,靠溝,靠神,都沒有解決問題,蝗蟲照樣吃了他們的大部分莊稼。災民在一九四二年是災民,到一九四三年仍是災民。
自然的暴君,又開始搖撼河南農民的生命線。旱災燒死了他們的麥子,蝗蟲吃了他們的高粱,冰雹打死了他們的蕎麥,最後的希望又隨著一棵棵垂斃的秋苗枯焦,把他們趕上死亡的路途。那時的河南人,十之八九困於饑餓中。
照此下去,我想我故鄉的河南人,總有一天會被餓死光。這是我們和我們的政府不願意看到的。後來事實證明,河南人沒有全部被餓死,很多人還流傳下來,繁衍生息,五十年後,儼然又是在人口上的中國第二大省。當時為什麽沒有死絕呢?是政府又采取什麽措施了嗎?不是。是蝗蟲又自動飛走了嗎?不是。那是什麽?是日本人來了——一九四三年,日本人開進了河南災區,這救了我的鄉親們的命。日本人在中國犯了滔天罪行,殺人如麻,血流成河,我們與他們不共戴天;但在一九四三年冬至一九四四年春的河南災區,卻是這些殺人如麻的侵略者,救了我不少鄉親們的命。他們給我們發放了不少軍糧。我們吃了皇軍的軍糧,生命得以維持和壯大。當然,日本發軍糧的動機絕對是壞的,心不是好心,有戰略意圖,有政治陰謀,為了收買民心,為了占我們的土地,淪落我們河山,奸淫我們的妻女,但他們救了我們的命;話說回來,我們自己的政府,對待我們的災民,就沒有戰略意圖和政治陰謀嗎?他們對我們撒手不管。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生存,有奶就是娘,吃了日本的糧,是賣國,是漢奸,這個國又有什麽不可以賣的呢?有什麽可以留戀的呢?你們為了同日軍作戰,為了同共產黨作戰,為了同盟國,為了東南亞戰爭,為了史迪威,對我們橫征暴斂,我們回過頭就支持日軍,支持侵略者侵略我們。所以,當時我的鄉親們,我的親戚朋友,為日軍帶路的,給日軍支前的,抬擔架的,甚至加入隊伍、幫助日軍去解除中國軍隊武裝的,不計其數。五十年後,就是追查漢奸,漢奸那麽多,遍地都是,我們都是漢奸的後代,你如何追查呢?據資料記載,在河南戰役的幾個星期中,大約有五萬名中國士兵被自己的同胞繳了械。我們完整地看一下資料:
一九四四年春天,日軍決定在河南省進行大掃蕩,以此為他們在南方進行一次更大規模的攻勢做準備。河南戰區名義上的司令官是一位目光炯炯的人物,名叫蔣鼎文。在河南省內,他最拿手的好戲是在他的轄區內恐嚇行政官員。他曾責罵河南省主席,使這位主席在恐慌之中與他合作製定了一個計劃,這個計劃剝奪了農民手中最後一點糧食。
日軍進攻河南時使用的兵力大約為六萬人。日軍於四月中旬發起攻擊,勢如破竹地突破了中國軍隊的防線。這些在災荒之年蹂躪糟蹋農民的中國軍隊,由於多年的懶散,它本身也處於病態,而且士氣非常低落。由於前線的需要,也是為了軍官們自己的私利,軍隊開始強行征用農民的耕牛以補充運輸工具。河南是小麥種植區,耕牛是農民的主要生產資料,強行征牛是農民不堪忍受的。
農民們一直等待著這個時機。連續幾個月以來,他們在災荒和軍隊殘忍的敲詐勒索之下,忍著痛苦的折磨。現在,他們不再忍受了。他們用獵槍、大刀和鐵耙把自己武裝起來。開始時他們隻是繳單個士兵的武器,最後發展到整連整連地解除軍隊的武裝。據估計,在河南戰役的幾個星期中,大約有五萬名中國士兵被自己的同胞繳了械。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中國軍隊能維持三個月,那真是不可思議的事情。整個農村處於武裝暴動的狀態,抵抗毫無希望。三個星期內,日軍就占領了他們的全部目標,通往南方的鐵路也落入日軍之手,三十萬中國軍隊被殲滅了。
日本為什麽用六萬軍隊,就可以一舉殲滅三十萬中國軍隊?在於他們發放軍糧,依靠了民眾。民眾是廣大而存在的。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四年春,我們就是幫助了日本侵略者。漢奸乎?人民乎?白修德在戰役之前采訪一位中國軍官,指責他們橫征暴斂時,這位軍官說:“老百姓死了,土地還是中國人的;可是如果當兵的餓死了,日本人就會接管這個國家。”這話我想對委員長的心思。當這問題擺在我們這些行將餓死的災民麵前時,問題就變成:是寧肯餓死當中國鬼呢,還是不餓死當亡國奴呢?我們選擇了後者。
這是我溫故一九四二,所得到的最後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