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兄,不必勞師動眾,他自然盡絕,也使傍人知我等妙法無邊。不動聲色,令周兵六十萬餘人自然滅絕。”
“妙哉!妙哉!”
此正是武王有福,不然,若依餘達之言,則周營兵將死無噍類。楊戩見薑子牙看看病勢危急,心下著慌,與武吉共議。
“師叔如此狼狽,呼吸俱難,如之奈何。”
話猶未了,隻見半空中黃龍真人跨鶴而來。楊戩,武吉迎接黃龍真人至中軍坐下。
“楊戩,你師父可曾來?”
“不曾來。”
“他原說先來,如今該會萬仙陣了。”
話未絕時,又聽得玉鼎真人自空中來至。楊戩迎迓,拜罷,玉鼎真人起身,入內營來看薑子牙,見薑子牙如此模樣,玉鼎真人歎息不已,隨命楊戩。
“你再往火雲洞走一遭。”
楊戩領命,借著土遁往火雲洞而來,如風雲一樣。看看來至山腳下,好山,真無限的景致,有奇花馥馥,異草依依。楊戩看罷景致,不敢擅入;少時,見一水火童了出來,楊戩上前稽首。
“敢煩師兄借傳一語,楊戩求見。”
童子認得楊戩,忙回禮。
“師兄少待。”
童子回言畢,進洞府來。
“啟老爺:外麵有楊戩求見。”
“著他進來。”
童子複至外麵。
“楊戩進見。”
楊戩至蒲團前,倒身下拜。
“弟子楊戩願老爺聖壽無疆!”
拜罷,將書呈上。伏羲展玩:
“弟子黃龍真人、玉鼎真人薰沐頓首,謹書上啟辟天開地昊皇上帝寶座下:弟子仰仗三教,演習靈文,自宜默守蒲團,豈敢冒言瀆奏。但弟子等運逢劫數,殺戒已臨,襄應運之天子,伐無道之獨夫。路至潼頭,突遭餘德以左道之幻術,暗毒害於生靈。茲有元戎薑尚暨門徒將士兵卒六十餘萬,驟染顆粒之瘡,莫辨為癰為毒,懨懨待盡,至呼吸以難通,旦夕垂亡,雖水漿而莫用。自思無奈,仰叩仁慈,懇祈大開惻隱,憐繼王立極之聖君,拯無辜之性命,早施雨露,以慰倒懸。臨啟有勝待命之至!”
“今武王有事於天下,乃是應運之君,數當有此厄難,吾等理宜助一臂之力。”
“皇兄之言是也。”
遂取三粒丹藥付與楊戩。楊戩得了丹藥。
“此丹將何用度?”
“此丹:一粒可救武王;一粒可救子牙;一粒用水化開,隻在軍前四處灑過,此毒氣自然消滅。”
“不知此疾何名?”
“此疾名為痘疹,乃是傳染之病;若少數遲,俱是死症。”
“倘此疾後日傳染人間,將何藥能治?乞賜指示。”
“你隨我出洞至紫雲崖來。”
楊戩隨了神農來至崖前,尋了一遍;神農拔一草遞與楊戩。
“你往人間,傳與後世,此藥能救痘疹之患也。”
“此草何名?”
楊戩求了丹藥,又傳下升麻,以濟後人,離了火雲洞,徑至周營,來見玉鼎真人,備言。
“……求得丹藥,並升麻之草,可救痘疹之厄。”
黃龍真人忙將丹藥化開,先救武王;玉鼎真人來治薑子牙;楊戩與武吉用水化開此丹,用楊枝灑起四處來。霎時間,痘疹之毒一時全消。
周營內被楊戩,武吉在四麵灑遍。隻三山五嶽門人,與凡夫不同,俱是腹內有三昧真火的,又會五行之術,不覺俱先好了;人人切齒,個個咬牙。次日,薑子牙見眾門人臉上俱有疤痕,薑子牙大怒,與眾人共議取潼關泄恨。眾人齊厲聲大叫。
“今日不取潼關,勢不回軍!”
餘化龍與餘達等俱聽了餘德言語,不以周兵為意,逐日飲酒,隻等周營兵將自己病死。那一日不覺就是第八日,餘化龍對諸子言。
“今日已是八日,不見探事官來報,我們可上城一看。”
“上城看看才是。”
那時離了帥府,上得城來,隻見周營此起初三四日光景不同:起先營中毫無煙火;今日周營中反覺騰騰殺氣,烈烈威風,人人勇敢,個個精神,旌旗嚴整,金鼓分明,重重戈戟,疊疊槍刀。餘化龍忙問餘德。
“這幾日周營中已有複舊光景,此事如何?”
餘達從傍埋怨。
“兄弟,你不從吾言,致有今日。豈有人是自家會死得盡的?豈有不準之理?其中必有原故。”
“事已至此,遲疑無益。此必有人在暗中解了。諒他一時身弱,也不能爭戰。不若乘其不備,一戰可以成功;遲則有變。”
餘化龍聽說,隻得領五子殺出關來,徑奔周營,欺周將身弱,餘德穿道服仗劍在前,如風馳雨驟而來,喊聲大振。薑子牙與眾門人諸將正要出營,恰逢其時。
“此匹夫恃強欺敵,是自取死也。”
薑子牙坐四不相,武吉引道,眾門人左右擁護,一齊殺出營來,大呼。
“餘化龍!今日是汝父子死期至矣!”
金、木二吒氣衝牛鬥;楊任腹內生煙;雷震子聲如霹靂;韋護咬碎鋼牙;欲平吞他父子;龍須虎足踏水雲,奮勇爭先。餘家父子迎上前來。周營中眾門人裹住了餘家父子。未及數合,哪吒現了三首八臂,登起風火輪,先在潼關城上。軍士見哪吒三首八臂,一聲喊,散了個幹淨。餘化龍父子見哪吒上關,身子被眾人裹住,不得跳出圈子,因此上出了神,被雷震子一棍,正中餘光頂上,翻下馬來,餘達大呼。
“匹夫!傷吾之弟,勢不兩立!”
來戰雷震子;又被韋護祭起降魔杵把餘達打死,倒在塵埃。楊任將扇子一扇,餘先、餘兆二人化作飛灰而散。餘德見弟兄已死四人,心中大怒,直奔子牙殺來。子牙身體方才好,諒戰不過,急祭打神鞭於空中,正中餘德,打翻在地,早被李靖一戟刺死。雷震子見哪吒上城,也飛進城來。餘化龍見五子陣亡,潼關已歸西土,在馬上大呼。
“紂王!臣不能盡忠扶帝業,為主報深仇,臣今拚一死而報君恩也!”
餘化龍仗劍自刎而亡。餘化龍自殺,薑子牙驅人馬進關,出榜安民,清查庫藏。子牙憐餘化龍父子一門忠烈,命左右收屍厚葬。凡軍士未得平複的,俱放在潼關調理。
“妙哉!妙哉!”
此正是武王有福,不然,若依餘達之言,則周營兵將死無噍類。楊戩見薑子牙看看病勢危急,心下著慌,與武吉共議。
“師叔如此狼狽,呼吸俱難,如之奈何。”
話猶未了,隻見半空中黃龍真人跨鶴而來。楊戩,武吉迎接黃龍真人至中軍坐下。
“楊戩,你師父可曾來?”
“不曾來。”
“他原說先來,如今該會萬仙陣了。”
話未絕時,又聽得玉鼎真人自空中來至。楊戩迎迓,拜罷,玉鼎真人起身,入內營來看薑子牙,見薑子牙如此模樣,玉鼎真人歎息不已,隨命楊戩。
“你再往火雲洞走一遭。”
楊戩領命,借著土遁往火雲洞而來,如風雲一樣。看看來至山腳下,好山,真無限的景致,有奇花馥馥,異草依依。楊戩看罷景致,不敢擅入;少時,見一水火童了出來,楊戩上前稽首。
“敢煩師兄借傳一語,楊戩求見。”
童子認得楊戩,忙回禮。
“師兄少待。”
童子回言畢,進洞府來。
“啟老爺:外麵有楊戩求見。”
“著他進來。”
童子複至外麵。
“楊戩進見。”
楊戩至蒲團前,倒身下拜。
“弟子楊戩願老爺聖壽無疆!”
拜罷,將書呈上。伏羲展玩:
“弟子黃龍真人、玉鼎真人薰沐頓首,謹書上啟辟天開地昊皇上帝寶座下:弟子仰仗三教,演習靈文,自宜默守蒲團,豈敢冒言瀆奏。但弟子等運逢劫數,殺戒已臨,襄應運之天子,伐無道之獨夫。路至潼頭,突遭餘德以左道之幻術,暗毒害於生靈。茲有元戎薑尚暨門徒將士兵卒六十餘萬,驟染顆粒之瘡,莫辨為癰為毒,懨懨待盡,至呼吸以難通,旦夕垂亡,雖水漿而莫用。自思無奈,仰叩仁慈,懇祈大開惻隱,憐繼王立極之聖君,拯無辜之性命,早施雨露,以慰倒懸。臨啟有勝待命之至!”
“今武王有事於天下,乃是應運之君,數當有此厄難,吾等理宜助一臂之力。”
“皇兄之言是也。”
遂取三粒丹藥付與楊戩。楊戩得了丹藥。
“此丹將何用度?”
“此丹:一粒可救武王;一粒可救子牙;一粒用水化開,隻在軍前四處灑過,此毒氣自然消滅。”
“不知此疾何名?”
“此疾名為痘疹,乃是傳染之病;若少數遲,俱是死症。”
“倘此疾後日傳染人間,將何藥能治?乞賜指示。”
“你隨我出洞至紫雲崖來。”
楊戩隨了神農來至崖前,尋了一遍;神農拔一草遞與楊戩。
“你往人間,傳與後世,此藥能救痘疹之患也。”
“此草何名?”
楊戩求了丹藥,又傳下升麻,以濟後人,離了火雲洞,徑至周營,來見玉鼎真人,備言。
“……求得丹藥,並升麻之草,可救痘疹之厄。”
黃龍真人忙將丹藥化開,先救武王;玉鼎真人來治薑子牙;楊戩與武吉用水化開此丹,用楊枝灑起四處來。霎時間,痘疹之毒一時全消。
周營內被楊戩,武吉在四麵灑遍。隻三山五嶽門人,與凡夫不同,俱是腹內有三昧真火的,又會五行之術,不覺俱先好了;人人切齒,個個咬牙。次日,薑子牙見眾門人臉上俱有疤痕,薑子牙大怒,與眾人共議取潼關泄恨。眾人齊厲聲大叫。
“今日不取潼關,勢不回軍!”
餘化龍與餘達等俱聽了餘德言語,不以周兵為意,逐日飲酒,隻等周營兵將自己病死。那一日不覺就是第八日,餘化龍對諸子言。
“今日已是八日,不見探事官來報,我們可上城一看。”
“上城看看才是。”
那時離了帥府,上得城來,隻見周營此起初三四日光景不同:起先營中毫無煙火;今日周營中反覺騰騰殺氣,烈烈威風,人人勇敢,個個精神,旌旗嚴整,金鼓分明,重重戈戟,疊疊槍刀。餘化龍忙問餘德。
“這幾日周營中已有複舊光景,此事如何?”
餘達從傍埋怨。
“兄弟,你不從吾言,致有今日。豈有人是自家會死得盡的?豈有不準之理?其中必有原故。”
“事已至此,遲疑無益。此必有人在暗中解了。諒他一時身弱,也不能爭戰。不若乘其不備,一戰可以成功;遲則有變。”
餘化龍聽說,隻得領五子殺出關來,徑奔周營,欺周將身弱,餘德穿道服仗劍在前,如風馳雨驟而來,喊聲大振。薑子牙與眾門人諸將正要出營,恰逢其時。
“此匹夫恃強欺敵,是自取死也。”
薑子牙坐四不相,武吉引道,眾門人左右擁護,一齊殺出營來,大呼。
“餘化龍!今日是汝父子死期至矣!”
金、木二吒氣衝牛鬥;楊任腹內生煙;雷震子聲如霹靂;韋護咬碎鋼牙;欲平吞他父子;龍須虎足踏水雲,奮勇爭先。餘家父子迎上前來。周營中眾門人裹住了餘家父子。未及數合,哪吒現了三首八臂,登起風火輪,先在潼關城上。軍士見哪吒三首八臂,一聲喊,散了個幹淨。餘化龍父子見哪吒上關,身子被眾人裹住,不得跳出圈子,因此上出了神,被雷震子一棍,正中餘光頂上,翻下馬來,餘達大呼。
“匹夫!傷吾之弟,勢不兩立!”
來戰雷震子;又被韋護祭起降魔杵把餘達打死,倒在塵埃。楊任將扇子一扇,餘先、餘兆二人化作飛灰而散。餘德見弟兄已死四人,心中大怒,直奔子牙殺來。子牙身體方才好,諒戰不過,急祭打神鞭於空中,正中餘德,打翻在地,早被李靖一戟刺死。雷震子見哪吒上城,也飛進城來。餘化龍見五子陣亡,潼關已歸西土,在馬上大呼。
“紂王!臣不能盡忠扶帝業,為主報深仇,臣今拚一死而報君恩也!”
餘化龍仗劍自刎而亡。餘化龍自殺,薑子牙驅人馬進關,出榜安民,清查庫藏。子牙憐餘化龍父子一門忠烈,命左右收屍厚葬。凡軍士未得平複的,俱放在潼關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