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思成第一次感覺到情況已經有所變化,那是在他和阿比契力爾立下賭約後的第九天。
成功的激阿比契力爾與他立下賭約,從而將突契相當部分的兵力拖在涿州城之後,伍思成的目的也算是完成了一大半了。雖然他一如既往的每天在王帳附近閑逛,不過伍思成總是刻意回避開那些會引起突契人不滿的機密區域,當然也盡可能少的和他的那幾十名手下接觸,以免引起懷疑。
自從和阿比契力爾立下賭約以後,他就獲得了金吉爾的信賴。因為金吉爾就是按照他所編造的一套說辭贏得了阿比契力爾的賞賜。雖然金吉爾對於這麽編造一套謊話來騙取大汗的賞賜還是頗有微詞,不過也因為這件事而對伍思成大加敬佩。因為一切就如同伍思成所預料的一樣,金吉爾會得到大汗的重賞和信賴,而伍思成本人則會得到一場盛宴款待。對於金吉爾來說伍思成就像個巫師一樣,一切都在他的預料之中。自此以後無論伍思成上哪去,身後總能看見金吉爾的身影,在旁人看起來還以為是大汗對伍思成加強了監視呢,而伍思成憑借著這一點反而從中了解到了更多突契軍的內情,隻是旁人看不出@≡,來罷了。
從第九天開始,到王帳來報告的使者越來越頻繁,從這些人的臉色上也能看出事態正朝不利於突契的方向演變。之後突契對於涿州城的攻擊突然變得猛烈起來,這更加堅定了伍思成的判斷——援軍已經到了。
次日中午,伍思成溜溜達達的來到了他那些部下們住的帳篷前。大喇喇的說道:“你們幾個成天呆在營帳裏不能出去活動,有沒有憋壞啊?”
他故意說得很大聲。確保周圍警戒的突契士兵都能聽清楚。
“大人,咱們可都憋悶壞了。這成天除了吃就是睡,太無聊了。”部下們同樣大聲的回答道。
“行了,稍安勿躁。能有吃有睡就不錯了,總比關在籠子裏強些吧?”伍思成作勢要踏進營帳,可隻邁了一步就又退了出來,掩鼻道:“你們著帳篷裏是什麽味兒啊!太難聞了!有時間要打開帳篷來通通風啊,這成什麽樣!”
說罷伍思成拂袖而去,幾個部下忙不迭的在帳門口賠罪行禮。突契士兵們目送著伍思成遠去,誰也沒想到他已經把要傳達的信號轉告了部下——伍思成一早就和部下們約定好了。給帳篷通風就是準備撤退的暗號。從這一刻起,這些被俘虜的護衛們終於定下心來,他們的長官對他們說的一切看來是真的要實現了。
當然,伍思成隻是察覺到了援軍已經趕來,實際的情況他並不知情。而實際情況要比他預計的樂觀得多,時機上的巧合給阿比契力爾施加了莫大的壓力:太原府留守薛伯仁在得知幽州危急的消息後,派盧清翰率領兩萬精兵從朔州出兵,沿著桑幹河北岸一路向東急進;薛伯仁自己率領三萬部隊自代州出兵,沿桑幹河南岸向東救援;於此同時。接到薛伯仁密報的劉龑派兵部尚書安靖邊為東路招討使,緊急征調東都洛陽以東各地官兵歸其指揮,集結了十七萬大軍沿邢州方向朝定州城進軍;就連遠在高麗的遼東軍也集結了所有的騎兵兵力星夜趕來,逼近了薊州。而且這四路大軍到達的時機非常接近。一時之間突契大軍同時陷入了四路大軍的包圍之中,而且突契的主力還被桑幹河截成了兩段,南北支援並不容易。
麵對這樣的局麵。在兵力和態勢上都處於劣勢的突契軍的獲勝希望已經極其渺茫了。後世的曆史學家曾提出一個假設,說當時絹之國的軍隊還沒有完全集結。正是各個擊破的好機會。但這種說法是紙上談兵,因為突契大軍本身並非沒是沒有任何負擔可以隨意調動的。他們還在同時圍攻幽州城和涿州城,一旦聚集兵力去擊破其中一支援軍的話,無疑就給了幽州城和涿州城獲得援軍的機會,更何況當時的地形也不是來去如風的大草原,而是有大河阻擋的平原,突契的騎兵根本無法隨意馳騁來發揮騎兵的機動性。
如果說這個時候阿比契力爾選擇退兵的話,絹之國的軍隊其實是那他們沒什麽辦法的(事實上即使到了最後,絹之國軍隊也一樣無法對來去如風的突契軍隊展開有效的追擊)。不過當時幽州城和涿州城都已經岌岌可危,隨時都有陷落的可能,這讓阿比契力爾產生了猶豫——雖然自己已經無法固守在幽州城了,可是隻要奪下這兩個城來,那麽他就贏得了賭約,就能獲得一名優秀的謀士,這才是讓阿比契力爾真正猶豫的原因。等到兩天後情勢變得越發險峻起來,而幽州城和涿州城都拚死抵抗沒有讓突契得手的時候,阿比契力爾不得不接受自己已經無法贏得賭約的時候,情況已經起了決定性的變化。
就在阿比契力爾準備撤軍的時候,傳來的消息讓所有突契人震驚不已:在桑幹河和桑幹河的支流上出現了絹之國的船隊!
早在幽州危急的消息傳到遼東軍耳中時,蘇成棟就建議仿效常邈回援長安的做法,將一部分步兵通過海上運回國內,憑借桑幹河的河水,船隊可以相當接近幽州城,無論是運送糧食或者增援士兵都十分方便。結果鄭夢龍根據情報,將船隊分成了兩路,分別沿桑幹河和其支流逆進,從水路切斷了突契軍隊。
在得知桑幹河被絹之國水軍切斷以後,所有的突契兵都傻了眼。對於水軍突契人是完全沒有概念的,更不用談如何對付它們了,而且一旦水路被切斷的話,那無疑就是說在桑幹河南岸的這些士兵就等同於被絹之國軍隊包圍了!
麵對危局,隻有阿比契力爾沒有陷入混亂之中。該撤了,雖然自己很想要楊蓮這個人才,可是也不至於為了他一個人犧牲突契大軍。
阿比契力爾立即製止了部下們的慌張情緒,吩咐火速前往桑幹河上遊水淺處開辟渡河點,其餘大軍立即解除對涿州城的包圍向上遊地區撤退,自己帶領著近衛部隊擔任殿軍,掩護主力撤退。
命令下達以後,突契人穩住了情緒開始各自忙碌起來。阿比契力爾忽然想到一點,那個楊蓮,既然賭約自己已經輸了,那麽這樣的人才繼續留給絹之國的話勢必成為突契的禍害,必須將他殺死以絕後患。當下便派了五百名衛隊前去將楊蓮和他的手下盡數斬殺。可衛隊去了沒多久就回來稟報說楊蓮已經夥同手下人等殺死看守逃走了。
阿比契力爾氣得一跺腳,然而此時大勢不妙,實在不能再為了這麽個人費更多心思了,當下隻得翻身上馬,帶著部下們出擊去了。(未完待續。。)
成功的激阿比契力爾與他立下賭約,從而將突契相當部分的兵力拖在涿州城之後,伍思成的目的也算是完成了一大半了。雖然他一如既往的每天在王帳附近閑逛,不過伍思成總是刻意回避開那些會引起突契人不滿的機密區域,當然也盡可能少的和他的那幾十名手下接觸,以免引起懷疑。
自從和阿比契力爾立下賭約以後,他就獲得了金吉爾的信賴。因為金吉爾就是按照他所編造的一套說辭贏得了阿比契力爾的賞賜。雖然金吉爾對於這麽編造一套謊話來騙取大汗的賞賜還是頗有微詞,不過也因為這件事而對伍思成大加敬佩。因為一切就如同伍思成所預料的一樣,金吉爾會得到大汗的重賞和信賴,而伍思成本人則會得到一場盛宴款待。對於金吉爾來說伍思成就像個巫師一樣,一切都在他的預料之中。自此以後無論伍思成上哪去,身後總能看見金吉爾的身影,在旁人看起來還以為是大汗對伍思成加強了監視呢,而伍思成憑借著這一點反而從中了解到了更多突契軍的內情,隻是旁人看不出@≡,來罷了。
從第九天開始,到王帳來報告的使者越來越頻繁,從這些人的臉色上也能看出事態正朝不利於突契的方向演變。之後突契對於涿州城的攻擊突然變得猛烈起來,這更加堅定了伍思成的判斷——援軍已經到了。
次日中午,伍思成溜溜達達的來到了他那些部下們住的帳篷前。大喇喇的說道:“你們幾個成天呆在營帳裏不能出去活動,有沒有憋壞啊?”
他故意說得很大聲。確保周圍警戒的突契士兵都能聽清楚。
“大人,咱們可都憋悶壞了。這成天除了吃就是睡,太無聊了。”部下們同樣大聲的回答道。
“行了,稍安勿躁。能有吃有睡就不錯了,總比關在籠子裏強些吧?”伍思成作勢要踏進營帳,可隻邁了一步就又退了出來,掩鼻道:“你們著帳篷裏是什麽味兒啊!太難聞了!有時間要打開帳篷來通通風啊,這成什麽樣!”
說罷伍思成拂袖而去,幾個部下忙不迭的在帳門口賠罪行禮。突契士兵們目送著伍思成遠去,誰也沒想到他已經把要傳達的信號轉告了部下——伍思成一早就和部下們約定好了。給帳篷通風就是準備撤退的暗號。從這一刻起,這些被俘虜的護衛們終於定下心來,他們的長官對他們說的一切看來是真的要實現了。
當然,伍思成隻是察覺到了援軍已經趕來,實際的情況他並不知情。而實際情況要比他預計的樂觀得多,時機上的巧合給阿比契力爾施加了莫大的壓力:太原府留守薛伯仁在得知幽州危急的消息後,派盧清翰率領兩萬精兵從朔州出兵,沿著桑幹河北岸一路向東急進;薛伯仁自己率領三萬部隊自代州出兵,沿桑幹河南岸向東救援;於此同時。接到薛伯仁密報的劉龑派兵部尚書安靖邊為東路招討使,緊急征調東都洛陽以東各地官兵歸其指揮,集結了十七萬大軍沿邢州方向朝定州城進軍;就連遠在高麗的遼東軍也集結了所有的騎兵兵力星夜趕來,逼近了薊州。而且這四路大軍到達的時機非常接近。一時之間突契大軍同時陷入了四路大軍的包圍之中,而且突契的主力還被桑幹河截成了兩段,南北支援並不容易。
麵對這樣的局麵。在兵力和態勢上都處於劣勢的突契軍的獲勝希望已經極其渺茫了。後世的曆史學家曾提出一個假設,說當時絹之國的軍隊還沒有完全集結。正是各個擊破的好機會。但這種說法是紙上談兵,因為突契大軍本身並非沒是沒有任何負擔可以隨意調動的。他們還在同時圍攻幽州城和涿州城,一旦聚集兵力去擊破其中一支援軍的話,無疑就給了幽州城和涿州城獲得援軍的機會,更何況當時的地形也不是來去如風的大草原,而是有大河阻擋的平原,突契的騎兵根本無法隨意馳騁來發揮騎兵的機動性。
如果說這個時候阿比契力爾選擇退兵的話,絹之國的軍隊其實是那他們沒什麽辦法的(事實上即使到了最後,絹之國軍隊也一樣無法對來去如風的突契軍隊展開有效的追擊)。不過當時幽州城和涿州城都已經岌岌可危,隨時都有陷落的可能,這讓阿比契力爾產生了猶豫——雖然自己已經無法固守在幽州城了,可是隻要奪下這兩個城來,那麽他就贏得了賭約,就能獲得一名優秀的謀士,這才是讓阿比契力爾真正猶豫的原因。等到兩天後情勢變得越發險峻起來,而幽州城和涿州城都拚死抵抗沒有讓突契得手的時候,阿比契力爾不得不接受自己已經無法贏得賭約的時候,情況已經起了決定性的變化。
就在阿比契力爾準備撤軍的時候,傳來的消息讓所有突契人震驚不已:在桑幹河和桑幹河的支流上出現了絹之國的船隊!
早在幽州危急的消息傳到遼東軍耳中時,蘇成棟就建議仿效常邈回援長安的做法,將一部分步兵通過海上運回國內,憑借桑幹河的河水,船隊可以相當接近幽州城,無論是運送糧食或者增援士兵都十分方便。結果鄭夢龍根據情報,將船隊分成了兩路,分別沿桑幹河和其支流逆進,從水路切斷了突契軍隊。
在得知桑幹河被絹之國水軍切斷以後,所有的突契兵都傻了眼。對於水軍突契人是完全沒有概念的,更不用談如何對付它們了,而且一旦水路被切斷的話,那無疑就是說在桑幹河南岸的這些士兵就等同於被絹之國軍隊包圍了!
麵對危局,隻有阿比契力爾沒有陷入混亂之中。該撤了,雖然自己很想要楊蓮這個人才,可是也不至於為了他一個人犧牲突契大軍。
阿比契力爾立即製止了部下們的慌張情緒,吩咐火速前往桑幹河上遊水淺處開辟渡河點,其餘大軍立即解除對涿州城的包圍向上遊地區撤退,自己帶領著近衛部隊擔任殿軍,掩護主力撤退。
命令下達以後,突契人穩住了情緒開始各自忙碌起來。阿比契力爾忽然想到一點,那個楊蓮,既然賭約自己已經輸了,那麽這樣的人才繼續留給絹之國的話勢必成為突契的禍害,必須將他殺死以絕後患。當下便派了五百名衛隊前去將楊蓮和他的手下盡數斬殺。可衛隊去了沒多久就回來稟報說楊蓮已經夥同手下人等殺死看守逃走了。
阿比契力爾氣得一跺腳,然而此時大勢不妙,實在不能再為了這麽個人費更多心思了,當下隻得翻身上馬,帶著部下們出擊去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