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普斯密頓地區位於難羅河第二瀑布和第三瀑布之間,此處在地理位置上已經位於亞基國的中部地區。雖然亞基國的主要經濟區在於難羅河下遊的廣袤平原,不過奔騰不息的難羅河水還是為這個中部地區的城市帶來了勃勃生機,這裏所擁有的農田固然還及不上下遊地區那麽肥沃,可發達的水利機構仍然將艾普斯密頓附近地區造就成為亞基中部最富庶的地區。
在這裏人民曆來衣食豐足,貴族們奢侈成風。如果不是因為亞基頻頻與阿魯巴尼亞的戰爭逐漸將這片土地上的財富搜刮一空的話,日子原本是相當愜意的。
可是自從第爾斯出了賊軍,亞基國王卡迪爾三世派大軍征討卻以失敗告終,這不但挫傷了亞基的銳氣,更令艾普斯密頓地區蒙受了巨大的損失——由於上一次征討時大軍經過,身為中部最富庶地區的艾普斯密頓為此不得不提供大軍的糧草供給,這讓原本就捉襟見肘的艾普斯密頓財政雪上加霜,而貴族們卻不肯為此降低自己奢靡的生活標準,為此艾普斯密頓人民怨聲載道,官員們焦頭爛額。好在經過上一次失敗以後,卡迪爾暫時偃旗息鼓,著手恢複國內的經濟,√,經過這段時期的恢複,艾普斯密頓總算緩過來一些,可惜好景不長,卡迪爾這次又要征討第爾斯山區,而且準備采用誘敵深入的戰法,將戰場設置在了庫魯巴頓要塞和繆幾裏一線,準備在那裏用亞基引以為傲的戰車兵一舉擊潰賊軍主力。為此艾普斯密頓又遭了秧:雖然這次的補給線較短,可卻增加了戰車兵的負擔。一輛戰車需要兩匹戰馬拉動,加上戰車上的武士。以及配備的戰奴,其補給的規模反而較上一次更大。而且這一次的戰略是防禦反擊,如果賊軍沒有上當而主動出擊的話,那麽究竟要給這支大軍提供多少補給還是個未知數。眼下整個艾普斯密頓地區被攪得天翻地覆,亞基大軍的主力剛剛通過這裏前往庫魯巴頓,沿途征集了大量的糧食,之後還要持續不斷的為這支大軍提供糧草,可艾普斯密頓的糧倉也不是能不斷重生的魔法倉庫,日漸減少的庫存讓行政長官博德卡頭痛欲裂。
博德卡現年四十二歲,作為一個出身不高的文官能以這個年紀出任一方的行政長官。不但證明了他本身的能力,更因為他有足夠的幸運。
在四十歲以前,博德卡對於財政方麵的處理能力就已經聞名於亞基宮廷了,可是他的官職卻遲遲得不到晉升,十來年始終盤桓不前。不過博德卡並沒有像普通人那樣發出什麽怨言,深諳亞基為官之道的他明白出身不高的自己想要再進一步是難上加難,因此隻是任勞任怨的做好分內的工作,終於得到了宰相烏蘇布的青睞。
時運終於眷顧了博德卡,在上一次征討賊軍的時候。烏蘇布讓他出任了艾普斯密頓地區的行政長官,因為烏蘇布看中了他出色的執行能力,為了給大軍提供充足的補給而選中了鬱鬱不得誌的博德卡。為此博德卡竭盡心力的做好了他能做的一切,直到被李天昊徹底包圍之前征伐部隊的糧食一直十分充足。也因此博德卡逃過了事後的責任追究。
時至今日,博德卡的煩惱令他開始後悔當初自己的這份幸運。讓博德卡如此意誌消沉的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此次的統帥人選——宰相烏蘇布的公子圖拉揚。
不知是幸還是不幸。圖拉揚與博德卡同年,不過這位貴公子從一出生就踏上了一條和博德卡完全相反的道路。比起一路磕磕碰碰。艱難爬行走到這一步的博德卡,圖拉揚的人生中。榮譽和地位鬥士雙手奉獻到他麵前的,年紀輕輕就成了亞基的將軍,盡管他本人無論是武藝還是指揮能力充其量都隻能劃入二流的水準,在他所經曆的多次戰爭中,都有人刻意將戰勝的豐美果實奉送到他麵前任由他輕輕摘下,所有的戰敗都與他無關,因為戰敗都是其他將領作戰不力導致的,因此圖拉揚實在可以稱為亞基軍中唯一的不敗的將軍。盡管大家背地裏都對這位公子哥兒頗多微詞,可是礙著烏蘇布的權勢,沒有人敢公開說出這種質疑,由此卡迪爾也無法阻止圖拉揚的地位節節攀升。不過博德卡對於這次由圖拉揚出任統帥一事依然感到費解,卡迪爾國王不可能不知道圖拉揚是個徒有其表的將軍,派遣圖拉揚作為征討賊軍的統帥究竟是卡迪爾對於亞基戰車兵有絕對的信心呢,還是他希望借由這個不靠譜的統帥來吸引賊軍發動攻擊?或者......卡迪爾是打算在獲勝後讓圖拉揚坐上亞基第一武將的地位,由此將他雪藏起來?還是卡迪爾打算讓圖拉揚打敗這一仗,借此削弱烏蘇布的權力?
無論怎樣推斷,博德卡都覺得無法令自己信服。不過比起這種政治立場的考量來說,還是如何為這支大軍調配糧食供給更加讓他頭痛。這次亞基出動了二十萬大軍,其中包括三千輛戰車部隊,雖然這支大軍還沒有全部開拔到前線,不過就目前而言也已經有過半的部隊到達了庫魯巴頓要塞前線,每天光是糧食的消耗就高達三十多萬份,再加上運輸這些糧食的牛馬奴隸的消耗,數字就如同滾雪球般擴大開來,相比艾普斯密頓的糧倉來說,要滿足需要恐怕隻能從民間征收了,更何況這還不是全部的部隊,等到所有部隊就位以後,這個數字還要增加一倍,因此博德卡每天考慮最多的就是還有哪裏的糧食可以調集的。
而那位浮誇的紈絝子弟圖拉揚大人在路過艾普斯密頓的時候還不忘給博德卡一份“厚禮”:盛大的歡迎會浪費掉的資金和糧食就不必說了,圖拉揚本人的五百名近侍衛隊在當地引發了一百多起強奸民女的案件,其中還出現了先奸後殺的事件,而圖拉揚本人也不甘落後的和侍奉月亮神孔斯的十一名女神官做下了苟且之事,這一切的爛攤子自然是丟給博德卡來善後了。
唯一值得欣慰的消息是第爾斯的賊軍果然開始出動,正全力進兵前往包圍了巴爾默,並向吉緹進軍中。雖然這攻擊比預想的要更早,不過這對於博德卡是確實是件好事情,能夠快些結束這場戰爭就能讓博德卡盡早從繁重的工作中解脫出來。這多少也反映出博德卡對於身處這場戰爭的後方所表現出來的事不關己的想法。
就在博德卡繼續與數字和文書進行殊死搏鬥的當口,又傳來一個消息。這個消息多少有些出乎博德卡的意料之外:艾普斯密頓地區西部的城鎮發現了蠻族活動的蹤跡。
由於艾普斯密頓地區的富庶,在很早以前就成了蠻族劫掠的目標,不過也是由於艾普斯密頓的富庶,才得以構築了大量防禦的堡壘,對於人數不多且不擅長攻城的蠻族而言,盡管他們對這些堡壘中的財富垂涎欲滴卻又無可奈何,在以往的記錄中,蠻族對艾普斯密頓地區的襲擾雖然不勝枚舉,可取勝的卻屈指可數。尤其是博德卡上任以來的這段時間內蠻族更是消聲滅跡,因此蠻族的活動跡象,並且是在這個時間節點上,多少讓博德卡有些緊張。身為文官出身的他對於作戰完全是個外行,因此他並不想越俎代庖,了解情況以後便將這件事情完全委任給了負責戍衛的軍事長官去負責了。而這位負責衛戍的千夫長顯然有著強烈的建功立業的欲望,很快便點齊了城中大半的軍隊向西部進發了。雖然覺得這麽做未免有些太過小題大做了,不過既然使自己全權委任的,博德卡也不便多說什麽。
噩耗是第三天的早上傳來的,出擊的部隊全部被蠻族殲滅,西部城鎮中已經有八個被蠻族攻陷!(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未完待續。。)
在這裏人民曆來衣食豐足,貴族們奢侈成風。如果不是因為亞基頻頻與阿魯巴尼亞的戰爭逐漸將這片土地上的財富搜刮一空的話,日子原本是相當愜意的。
可是自從第爾斯出了賊軍,亞基國王卡迪爾三世派大軍征討卻以失敗告終,這不但挫傷了亞基的銳氣,更令艾普斯密頓地區蒙受了巨大的損失——由於上一次征討時大軍經過,身為中部最富庶地區的艾普斯密頓為此不得不提供大軍的糧草供給,這讓原本就捉襟見肘的艾普斯密頓財政雪上加霜,而貴族們卻不肯為此降低自己奢靡的生活標準,為此艾普斯密頓人民怨聲載道,官員們焦頭爛額。好在經過上一次失敗以後,卡迪爾暫時偃旗息鼓,著手恢複國內的經濟,√,經過這段時期的恢複,艾普斯密頓總算緩過來一些,可惜好景不長,卡迪爾這次又要征討第爾斯山區,而且準備采用誘敵深入的戰法,將戰場設置在了庫魯巴頓要塞和繆幾裏一線,準備在那裏用亞基引以為傲的戰車兵一舉擊潰賊軍主力。為此艾普斯密頓又遭了秧:雖然這次的補給線較短,可卻增加了戰車兵的負擔。一輛戰車需要兩匹戰馬拉動,加上戰車上的武士。以及配備的戰奴,其補給的規模反而較上一次更大。而且這一次的戰略是防禦反擊,如果賊軍沒有上當而主動出擊的話,那麽究竟要給這支大軍提供多少補給還是個未知數。眼下整個艾普斯密頓地區被攪得天翻地覆,亞基大軍的主力剛剛通過這裏前往庫魯巴頓,沿途征集了大量的糧食,之後還要持續不斷的為這支大軍提供糧草,可艾普斯密頓的糧倉也不是能不斷重生的魔法倉庫,日漸減少的庫存讓行政長官博德卡頭痛欲裂。
博德卡現年四十二歲,作為一個出身不高的文官能以這個年紀出任一方的行政長官。不但證明了他本身的能力,更因為他有足夠的幸運。
在四十歲以前,博德卡對於財政方麵的處理能力就已經聞名於亞基宮廷了,可是他的官職卻遲遲得不到晉升,十來年始終盤桓不前。不過博德卡並沒有像普通人那樣發出什麽怨言,深諳亞基為官之道的他明白出身不高的自己想要再進一步是難上加難,因此隻是任勞任怨的做好分內的工作,終於得到了宰相烏蘇布的青睞。
時運終於眷顧了博德卡,在上一次征討賊軍的時候。烏蘇布讓他出任了艾普斯密頓地區的行政長官,因為烏蘇布看中了他出色的執行能力,為了給大軍提供充足的補給而選中了鬱鬱不得誌的博德卡。為此博德卡竭盡心力的做好了他能做的一切,直到被李天昊徹底包圍之前征伐部隊的糧食一直十分充足。也因此博德卡逃過了事後的責任追究。
時至今日,博德卡的煩惱令他開始後悔當初自己的這份幸運。讓博德卡如此意誌消沉的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此次的統帥人選——宰相烏蘇布的公子圖拉揚。
不知是幸還是不幸。圖拉揚與博德卡同年,不過這位貴公子從一出生就踏上了一條和博德卡完全相反的道路。比起一路磕磕碰碰。艱難爬行走到這一步的博德卡,圖拉揚的人生中。榮譽和地位鬥士雙手奉獻到他麵前的,年紀輕輕就成了亞基的將軍,盡管他本人無論是武藝還是指揮能力充其量都隻能劃入二流的水準,在他所經曆的多次戰爭中,都有人刻意將戰勝的豐美果實奉送到他麵前任由他輕輕摘下,所有的戰敗都與他無關,因為戰敗都是其他將領作戰不力導致的,因此圖拉揚實在可以稱為亞基軍中唯一的不敗的將軍。盡管大家背地裏都對這位公子哥兒頗多微詞,可是礙著烏蘇布的權勢,沒有人敢公開說出這種質疑,由此卡迪爾也無法阻止圖拉揚的地位節節攀升。不過博德卡對於這次由圖拉揚出任統帥一事依然感到費解,卡迪爾國王不可能不知道圖拉揚是個徒有其表的將軍,派遣圖拉揚作為征討賊軍的統帥究竟是卡迪爾對於亞基戰車兵有絕對的信心呢,還是他希望借由這個不靠譜的統帥來吸引賊軍發動攻擊?或者......卡迪爾是打算在獲勝後讓圖拉揚坐上亞基第一武將的地位,由此將他雪藏起來?還是卡迪爾打算讓圖拉揚打敗這一仗,借此削弱烏蘇布的權力?
無論怎樣推斷,博德卡都覺得無法令自己信服。不過比起這種政治立場的考量來說,還是如何為這支大軍調配糧食供給更加讓他頭痛。這次亞基出動了二十萬大軍,其中包括三千輛戰車部隊,雖然這支大軍還沒有全部開拔到前線,不過就目前而言也已經有過半的部隊到達了庫魯巴頓要塞前線,每天光是糧食的消耗就高達三十多萬份,再加上運輸這些糧食的牛馬奴隸的消耗,數字就如同滾雪球般擴大開來,相比艾普斯密頓的糧倉來說,要滿足需要恐怕隻能從民間征收了,更何況這還不是全部的部隊,等到所有部隊就位以後,這個數字還要增加一倍,因此博德卡每天考慮最多的就是還有哪裏的糧食可以調集的。
而那位浮誇的紈絝子弟圖拉揚大人在路過艾普斯密頓的時候還不忘給博德卡一份“厚禮”:盛大的歡迎會浪費掉的資金和糧食就不必說了,圖拉揚本人的五百名近侍衛隊在當地引發了一百多起強奸民女的案件,其中還出現了先奸後殺的事件,而圖拉揚本人也不甘落後的和侍奉月亮神孔斯的十一名女神官做下了苟且之事,這一切的爛攤子自然是丟給博德卡來善後了。
唯一值得欣慰的消息是第爾斯的賊軍果然開始出動,正全力進兵前往包圍了巴爾默,並向吉緹進軍中。雖然這攻擊比預想的要更早,不過這對於博德卡是確實是件好事情,能夠快些結束這場戰爭就能讓博德卡盡早從繁重的工作中解脫出來。這多少也反映出博德卡對於身處這場戰爭的後方所表現出來的事不關己的想法。
就在博德卡繼續與數字和文書進行殊死搏鬥的當口,又傳來一個消息。這個消息多少有些出乎博德卡的意料之外:艾普斯密頓地區西部的城鎮發現了蠻族活動的蹤跡。
由於艾普斯密頓地區的富庶,在很早以前就成了蠻族劫掠的目標,不過也是由於艾普斯密頓的富庶,才得以構築了大量防禦的堡壘,對於人數不多且不擅長攻城的蠻族而言,盡管他們對這些堡壘中的財富垂涎欲滴卻又無可奈何,在以往的記錄中,蠻族對艾普斯密頓地區的襲擾雖然不勝枚舉,可取勝的卻屈指可數。尤其是博德卡上任以來的這段時間內蠻族更是消聲滅跡,因此蠻族的活動跡象,並且是在這個時間節點上,多少讓博德卡有些緊張。身為文官出身的他對於作戰完全是個外行,因此他並不想越俎代庖,了解情況以後便將這件事情完全委任給了負責戍衛的軍事長官去負責了。而這位負責衛戍的千夫長顯然有著強烈的建功立業的欲望,很快便點齊了城中大半的軍隊向西部進發了。雖然覺得這麽做未免有些太過小題大做了,不過既然使自己全權委任的,博德卡也不便多說什麽。
噩耗是第三天的早上傳來的,出擊的部隊全部被蠻族殲滅,西部城鎮中已經有八個被蠻族攻陷!(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