冊封太子大典之後,伍思成的心情有些複雜。
劉龑采用了華皇後的建議,利用胡可納爾的事件把韓可民軟禁了起來。
原本這件突發事件令劉龑的計劃出現了相當的紕漏,一直以來劉龑都采納了伍思成的計劃,步步為營,一點一滴的收集太後和韓可民一黨的罪證,為了最後將其一舉剿滅進行著積累。胡可納爾的落網雖然不是壞事,卻有可能打草驚蛇,使得李太後一黨的行蹤變得更加詭秘難測,那樣的話要取得決定性的證據就變得越發困難了。
可事情到了華皇後嘴裏卻完全變了個樣子——既然打草驚蛇已經不可避免,那為什麽不幹脆把草弄幹淨些,讓蛇完全暴露出來,這樣才能看清蛇的七寸所在,好給予其致命一擊。因此華皇後覺得一不做二不休,幹脆把胡可納爾這一條線上的人全抓個幹淨。就算扯不到太後和韓可民身上,也能借此事端有效的遏製對方的行動,當對方被突然襲擊而處於不利局麵時,為了挽回局麵往往會采取一些激進的做法,一向辦事深思熟慮的太後在這種時候就有產生紕漏的可能了,隻要能抓準時機,那麽就能把這件突發事件轉化》♂,為己方的優勢來加以利用了。
事實上事情的發展正如華皇後所預料的一樣,劉龑的突然一擊把太後和韓可民一黨打了個暈頭轉向,完全沒有任何還手的餘地。不過真正的問題還要看之後對方的反應,他們究竟會如何來應對這一次的事件呢?庭爭?聯名上書?逼宮?擬或是刺殺?還是兵變?這些都不是沒有可能的事情,華皇後對此倒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表示隻要做好準備,那麽對方的每一步舉動都會落在己方的算計之中。
可這善後的事情自然是落到了伍思成的頭上了。為此伍思成簡直要把自己劈成幾個來使用,他廣布眼線隨時準備應付可能發生的情況。同時還要加強皇宮和主要證人的護衛工作,更要掌控好南北兩軍和京師內的禦林軍的狀況以防士兵嘩變,千頭萬緒全都落在他一個人的身上,對此伍思成不得不懷疑是華皇後在劉龑麵前進言,故意來檢驗一下自己的能力,不然劉龑至少也應該找人跟自己分擔才是。
對於華皇後的智慧,伍思成是敬佩有加的。尤其是這種臨機應變的能力,比起擅長構築計劃並逐步實施的自己要靈活迅捷了許多。從某種層麵上來說,伍思成自己擅長營造自身的穩固和不可戰勝。然後尋找對手的可乘之機的類型;而華皇後則是擅長令對手變得容易戰勝,然後自己相應出擊來取勝的類型。這兩種類型各有各的優勢,不過讓華皇後出主意,由他來善後擦屁股這多少總是令伍思成有些不悅,尤其是當初就是他自己向劉龑建議去征求華皇後的。
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情讓伍思成心潮起伏,那就是青兒的下落終於有了眉目。
就在典禮當天,有一名太醫被傳進了楚王府,就診之後自然免不了得到賞賜。而這些賞賜之物中就有一件不屬於楚王府。而是太後宮中的小物件。原本太後賞賜給楚王些好東西也是情理之中,任何人都不會起疑心的。可偏偏這件東西不同,因為那是太後賞給青兒的一對鐲子。聽到報告者的形容後,伍思成立即警覺起來。暗地裏傳來了那名太醫加以驗證後更是確定無疑。然後便從太醫口中打探到了青兒的下落。
根據太醫的口述,青兒被安置在楚王府內一個極為隱蔽的所在,就算有人引路。太醫本人都被繞得七葷八素。不過就方位而言應該是在楚王府西南角落的一處小庭院內。
失蹤多日的青兒終於有了下落,這自然是一件喜事。可伍思成完全開心不起來。因為根據太醫說的,這次是為楚王殿下的一名愛妃看診。而且診斷的結果是喜脈,那位妃子已經有了兩個月的身孕。
先前的推斷完全錯誤,青兒被送進楚王府的目的竟然是因為楚王相中了此人,有意將其納為妃子。伍思成的內心實在是五味雜陳,自己的秘密情人如今成了別人的人,今後不管兩排相鬥的結果如何,這件事情都將成為自己繞不開去的一道坎。
楚王將青兒深藏在府中,其目的究竟為何?是單純為了一己私欲,還是太後多少對青兒有所忌憚,借機將此人藏匿起來?不管怎麽說,既然青兒能借機將貼身的首飾傳出來,就說明她自己也有意讓人前往救援。她是證實太後罪狀的有利證人,同時如果讓她繼續留在楚王府中,那麽一旦事情有變,李太後會不會把她滅了口那可是說不準的事。不管於公於私伍思成都有必要將她解救出來,因此營救青兒也必須盡快實施才行。可是要潛入楚王府中救人談何容易,況且這人還是楚王殿下的愛妃,救出人來以後事情該如何收場也是個令人頭痛的問題。這個時候,伍思成不免開始懷念起那個前往突契的朋友羊燾來了,要是他在的話,說不定就能神不知鬼不覺的把青兒給偷出楚王府,那樣不知能省了多少麻煩。
製定完營救青兒的計劃後,天已經蒙蒙亮了。伍思成站起身來伸了個懶腰,望向窗外漸漸褪去的夜色長長的歎了口氣。他當然不曾知曉,幾乎就在同一時刻,一個刺殺青兒的計劃也正在醞釀之中。絹之國兩大集團的爭鬥,此刻正聚焦在一個小小宮女身上。(未完待續。。)
劉龑采用了華皇後的建議,利用胡可納爾的事件把韓可民軟禁了起來。
原本這件突發事件令劉龑的計劃出現了相當的紕漏,一直以來劉龑都采納了伍思成的計劃,步步為營,一點一滴的收集太後和韓可民一黨的罪證,為了最後將其一舉剿滅進行著積累。胡可納爾的落網雖然不是壞事,卻有可能打草驚蛇,使得李太後一黨的行蹤變得更加詭秘難測,那樣的話要取得決定性的證據就變得越發困難了。
可事情到了華皇後嘴裏卻完全變了個樣子——既然打草驚蛇已經不可避免,那為什麽不幹脆把草弄幹淨些,讓蛇完全暴露出來,這樣才能看清蛇的七寸所在,好給予其致命一擊。因此華皇後覺得一不做二不休,幹脆把胡可納爾這一條線上的人全抓個幹淨。就算扯不到太後和韓可民身上,也能借此事端有效的遏製對方的行動,當對方被突然襲擊而處於不利局麵時,為了挽回局麵往往會采取一些激進的做法,一向辦事深思熟慮的太後在這種時候就有產生紕漏的可能了,隻要能抓準時機,那麽就能把這件突發事件轉化》♂,為己方的優勢來加以利用了。
事實上事情的發展正如華皇後所預料的一樣,劉龑的突然一擊把太後和韓可民一黨打了個暈頭轉向,完全沒有任何還手的餘地。不過真正的問題還要看之後對方的反應,他們究竟會如何來應對這一次的事件呢?庭爭?聯名上書?逼宮?擬或是刺殺?還是兵變?這些都不是沒有可能的事情,華皇後對此倒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表示隻要做好準備,那麽對方的每一步舉動都會落在己方的算計之中。
可這善後的事情自然是落到了伍思成的頭上了。為此伍思成簡直要把自己劈成幾個來使用,他廣布眼線隨時準備應付可能發生的情況。同時還要加強皇宮和主要證人的護衛工作,更要掌控好南北兩軍和京師內的禦林軍的狀況以防士兵嘩變,千頭萬緒全都落在他一個人的身上,對此伍思成不得不懷疑是華皇後在劉龑麵前進言,故意來檢驗一下自己的能力,不然劉龑至少也應該找人跟自己分擔才是。
對於華皇後的智慧,伍思成是敬佩有加的。尤其是這種臨機應變的能力,比起擅長構築計劃並逐步實施的自己要靈活迅捷了許多。從某種層麵上來說,伍思成自己擅長營造自身的穩固和不可戰勝。然後尋找對手的可乘之機的類型;而華皇後則是擅長令對手變得容易戰勝,然後自己相應出擊來取勝的類型。這兩種類型各有各的優勢,不過讓華皇後出主意,由他來善後擦屁股這多少總是令伍思成有些不悅,尤其是當初就是他自己向劉龑建議去征求華皇後的。
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情讓伍思成心潮起伏,那就是青兒的下落終於有了眉目。
就在典禮當天,有一名太醫被傳進了楚王府,就診之後自然免不了得到賞賜。而這些賞賜之物中就有一件不屬於楚王府。而是太後宮中的小物件。原本太後賞賜給楚王些好東西也是情理之中,任何人都不會起疑心的。可偏偏這件東西不同,因為那是太後賞給青兒的一對鐲子。聽到報告者的形容後,伍思成立即警覺起來。暗地裏傳來了那名太醫加以驗證後更是確定無疑。然後便從太醫口中打探到了青兒的下落。
根據太醫的口述,青兒被安置在楚王府內一個極為隱蔽的所在,就算有人引路。太醫本人都被繞得七葷八素。不過就方位而言應該是在楚王府西南角落的一處小庭院內。
失蹤多日的青兒終於有了下落,這自然是一件喜事。可伍思成完全開心不起來。因為根據太醫說的,這次是為楚王殿下的一名愛妃看診。而且診斷的結果是喜脈,那位妃子已經有了兩個月的身孕。
先前的推斷完全錯誤,青兒被送進楚王府的目的竟然是因為楚王相中了此人,有意將其納為妃子。伍思成的內心實在是五味雜陳,自己的秘密情人如今成了別人的人,今後不管兩排相鬥的結果如何,這件事情都將成為自己繞不開去的一道坎。
楚王將青兒深藏在府中,其目的究竟為何?是單純為了一己私欲,還是太後多少對青兒有所忌憚,借機將此人藏匿起來?不管怎麽說,既然青兒能借機將貼身的首飾傳出來,就說明她自己也有意讓人前往救援。她是證實太後罪狀的有利證人,同時如果讓她繼續留在楚王府中,那麽一旦事情有變,李太後會不會把她滅了口那可是說不準的事。不管於公於私伍思成都有必要將她解救出來,因此營救青兒也必須盡快實施才行。可是要潛入楚王府中救人談何容易,況且這人還是楚王殿下的愛妃,救出人來以後事情該如何收場也是個令人頭痛的問題。這個時候,伍思成不免開始懷念起那個前往突契的朋友羊燾來了,要是他在的話,說不定就能神不知鬼不覺的把青兒給偷出楚王府,那樣不知能省了多少麻煩。
製定完營救青兒的計劃後,天已經蒙蒙亮了。伍思成站起身來伸了個懶腰,望向窗外漸漸褪去的夜色長長的歎了口氣。他當然不曾知曉,幾乎就在同一時刻,一個刺殺青兒的計劃也正在醞釀之中。絹之國兩大集團的爭鬥,此刻正聚焦在一個小小宮女身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