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突契軍大舉入侵以後,薛伯仁立即發兵趕往前線支援。按照他的估計,突契軍會繞開朔州直撲太原的門戶忻州。可是對於不擅長攻城的突契軍而言,忻州也不是那麽容易被攻陷的,因此阿比契力爾不會頓兵城下,而是會以切斷忻州的內外聯係,然後率軍南下太原才對。如此一來,自己勢必會麵臨在野外與突契軍進行會戰,這對於以步兵為主的太原府軍隊而言是極度不利的——由於騎兵部隊尚在訓練和組建中,薛伯仁並不打算在這個當口就把沒有什麽經驗的騎兵部隊就投入實戰之中。因此薛伯仁判斷忻州城的周邊會成為主要戰場。下了如此判斷後,薛伯仁率領五萬大軍急速向忻州周邊進發。
由於薛伯仁的快速反應,以至於他的部隊到達忻州前線時,以快速攻擊聞名的突契騎兵竟然還沒到達。這多少有些出乎薛伯仁的意料之外,可事情既然已經如此,那麽趁機在忻州周邊地區加強防禦就會在與突契軍野戰中獲得更大的勝麵,因此薛伯仁迅速調整了部署,開始在忻州城以北地區布防。
經過一番斟酌之後,他選定了嵐奉集作為帥帳的所在。這裏背靠高山,麵朝大道,⊕≮,縱覽全局,進可攻,退可守,是理想的位置所在。可當他帶領一萬五千士兵準備進駐此地的時候卻遭遇了突契部隊。
基於同樣的原因,阿比契力爾也選中了嵐奉集作為臨時王帳所在,與薛伯仁略有不同的是。由於地形不熟,阿比契力爾是在斥候偵查過後才選定此地的。這在時間上便比薛伯仁晚了一些。在他的護衛軍前哨部隊遭遇薛伯仁的部隊時,雙方都大吃一驚。得知這是絹之國一支主力部隊後。阿比契力爾一邊召集部隊向自己靠攏,一邊決定立即全力出擊。因為他的護衛軍總數不超過五千人,如果被對方知道自己的真實實力的話,恐怕會立即包圍上來,那他身為突契大汗就不得不從敵前撤退了,這對軍心士氣是個很大的打擊,與其如此倒不如先發製人,讓對方估計不出自己的真實兵力來得有利。而且突契騎兵的回援速度也會比絹之國的步兵要快得多,很快自己就能占據兵力上的優勢。將這支敵軍主力擊潰。
由於阿比契力爾的這個判斷,嵐奉集遭遇戰不可避免的打響了,而雙方之後都不斷向這個地點集結兵力,以至於形成了犬牙交錯的混戰局麵,使得作戰規模成倍的擴大。
麵對突契騎兵的猛烈攻擊,絹之國軍隊一時大亂。由於大汗的護衛軍個個都是最精銳的突契勇士,加上又是突然遭遇,絹之國的步兵不明對方數量,都無心抵禦。開始向嵐奉集後撤。盡管絹之國軍隊為此付出了慘重的傷亡,可這也給薛伯仁贏得了準備的時間。此次出兵薛伯仁帶來了一種自己設計的戰車,它可以用牛馬拉動,也可以由步兵推動。平時可以用作運送軍需糧草,戰時則隻需將車上配備的熟牛皮包裹的木板豎起,就可以當做防禦工事使用。將這些車輛連在一起便可形成一堵城牆,騎兵要跨越這道小小的城牆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再配以長槍就可以阻止騎兵的強行突破。戰車的數量雖然不多,可薛伯仁利用嵐奉集的有利地形很快就組成了一道防禦屏障。步兵在這道車牆內對突契騎兵射箭,給突契兵造成了不小的損失。突契騎兵見強攻無效,便開始放火,一度攻破了嵐奉集東南角的防線,可薛伯仁派人拚死堵住了缺口,並重新奪回了防線,使得雙方陷入了僵持之中。
戰到黃昏時分,突契的第一支援軍趕到了戰場,阿比契力爾的部隊數量上升到了一萬人以上,立即便展開了全麵的進攻,薛伯仁部頂著突契人的箭雨奮力抵抗,激戰一直持續了一整夜。至此為止所有的一切都如同阿比契力爾所預料的一樣,他的戰術獲得了成功。可再往後,事態就開始變得難以控製起來了。
黎明時分,絹之國的援軍也趕到了戰場。這支部隊雖然隻有兩千五百人,卻極大的鼓舞了嵐奉集內被圍困的軍隊,尤其是這支軍隊分散了突契的兵力,使得對嵐奉集的攻勢明顯變弱,給了薛伯仁喘息之機。
事實上這支部隊能趕來支援多少有些幸運成分。因為當天夜裏有兩支突契援軍和四支絹之國援軍遭遇,雙方在黑夜中混戰一場,這支部隊是被突契騎兵分割後迷了路,誤打誤撞來到嵐奉集的。天亮以後雙方的軍隊越聚越多,可是誰也沒能再到達嵐奉集戰場,而是不斷與遭遇的敵軍展開廝殺。在這種局麵下,突契騎兵的優勢就發揮不出來了。原本突契的戰法很明確,就是以騎兵集團衝鋒來衝散絹之國步兵的陣型,然後再加以掃滅,如果對方陣型堅實的話,突契騎兵則立即後退,轉而開始襲擾對方。可這種戰術在這場戰役中完全發揮不出來,因為薛伯仁的部下都深諳主將的防禦戰法,陣容之堅實令騎兵的突擊很難奏效,可還沒等突契騎兵退開到安全距離,往往就會遭遇到另一支絹之國的軍隊。這樣一來,突契的騎兵就和絹之國的步兵完全混在了一起,雙方隻是單純的互相廝殺而沒有任何戰術運用可言,尤其是部隊打散了以後,即使指揮的將軍想要扭轉這種局麵也已經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了。
由於雙方都得不到新的援軍,隻能以現有兵力與對手抗衡,阿比契力爾不得不麵對前後兩支敵軍的不利局麵,隻要他攻擊其中任何一支,另一支就會在他背後攻擊,而當他利用騎兵的速度反擊時,這支部隊就會迅速再龜縮到防禦陣地中去。來來回回的結果是雙方誰也沒有占到便宜,隻是單純的增加了傷亡數字。
“真是場難看至極的仗啊。”麵對像個刺蝟一樣難啃的嵐奉集,阿比契力爾發出了如此的感歎。其實他不知道他的對手薛伯仁此時也為了戰局頭痛不已。在得知自己所率的部隊陷入了混戰的泥潭,尤其是估計對方的兵力和己方旗鼓相當之後,阿比契力爾決定立即終止作戰,開始撤退——畢竟他來這裏是為了掩護情報網的滲入,如果能順便打一場漂亮仗固然更好。既然目的已經達到,而且戰局又是如此的膠著,那麽繼續作戰下去就隻會增加自己實力的損耗而沒有任何好處了,因此立即撤退才是正確的選擇。
因此阿比契力爾立即率領餘部解除了對嵐奉集的包圍,開始向北撤退。為了能讓陷入混戰的部隊從泥潭中抽身而出,阿比契力爾親帥護衛軍將這些部隊一支一支的帶出戰場,在這個過程中,他那神勇的表現令所有絹之國士兵驚歎不已。在之前的戰鬥中,雙方雖然傷亡慘重,可基本上還是屬於旗鼓相當的局麵,可就在阿比契力爾親自出陣的過程中,絹之國軍隊中有七位校尉,二十餘名隊副和執戟死在了阿比契力爾一人手中,由此造成的指揮不靈給了突契騎兵擺脫困境的絕佳時機。等到薛伯仁的部隊趕到時,突契主力已經擺脫絹之國軍隊迅速的向北退去了。(未完待續。。)
由於薛伯仁的快速反應,以至於他的部隊到達忻州前線時,以快速攻擊聞名的突契騎兵竟然還沒到達。這多少有些出乎薛伯仁的意料之外,可事情既然已經如此,那麽趁機在忻州周邊地區加強防禦就會在與突契軍野戰中獲得更大的勝麵,因此薛伯仁迅速調整了部署,開始在忻州城以北地區布防。
經過一番斟酌之後,他選定了嵐奉集作為帥帳的所在。這裏背靠高山,麵朝大道,⊕≮,縱覽全局,進可攻,退可守,是理想的位置所在。可當他帶領一萬五千士兵準備進駐此地的時候卻遭遇了突契部隊。
基於同樣的原因,阿比契力爾也選中了嵐奉集作為臨時王帳所在,與薛伯仁略有不同的是。由於地形不熟,阿比契力爾是在斥候偵查過後才選定此地的。這在時間上便比薛伯仁晚了一些。在他的護衛軍前哨部隊遭遇薛伯仁的部隊時,雙方都大吃一驚。得知這是絹之國一支主力部隊後。阿比契力爾一邊召集部隊向自己靠攏,一邊決定立即全力出擊。因為他的護衛軍總數不超過五千人,如果被對方知道自己的真實實力的話,恐怕會立即包圍上來,那他身為突契大汗就不得不從敵前撤退了,這對軍心士氣是個很大的打擊,與其如此倒不如先發製人,讓對方估計不出自己的真實兵力來得有利。而且突契騎兵的回援速度也會比絹之國的步兵要快得多,很快自己就能占據兵力上的優勢。將這支敵軍主力擊潰。
由於阿比契力爾的這個判斷,嵐奉集遭遇戰不可避免的打響了,而雙方之後都不斷向這個地點集結兵力,以至於形成了犬牙交錯的混戰局麵,使得作戰規模成倍的擴大。
麵對突契騎兵的猛烈攻擊,絹之國軍隊一時大亂。由於大汗的護衛軍個個都是最精銳的突契勇士,加上又是突然遭遇,絹之國的步兵不明對方數量,都無心抵禦。開始向嵐奉集後撤。盡管絹之國軍隊為此付出了慘重的傷亡,可這也給薛伯仁贏得了準備的時間。此次出兵薛伯仁帶來了一種自己設計的戰車,它可以用牛馬拉動,也可以由步兵推動。平時可以用作運送軍需糧草,戰時則隻需將車上配備的熟牛皮包裹的木板豎起,就可以當做防禦工事使用。將這些車輛連在一起便可形成一堵城牆,騎兵要跨越這道小小的城牆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再配以長槍就可以阻止騎兵的強行突破。戰車的數量雖然不多,可薛伯仁利用嵐奉集的有利地形很快就組成了一道防禦屏障。步兵在這道車牆內對突契騎兵射箭,給突契兵造成了不小的損失。突契騎兵見強攻無效,便開始放火,一度攻破了嵐奉集東南角的防線,可薛伯仁派人拚死堵住了缺口,並重新奪回了防線,使得雙方陷入了僵持之中。
戰到黃昏時分,突契的第一支援軍趕到了戰場,阿比契力爾的部隊數量上升到了一萬人以上,立即便展開了全麵的進攻,薛伯仁部頂著突契人的箭雨奮力抵抗,激戰一直持續了一整夜。至此為止所有的一切都如同阿比契力爾所預料的一樣,他的戰術獲得了成功。可再往後,事態就開始變得難以控製起來了。
黎明時分,絹之國的援軍也趕到了戰場。這支部隊雖然隻有兩千五百人,卻極大的鼓舞了嵐奉集內被圍困的軍隊,尤其是這支軍隊分散了突契的兵力,使得對嵐奉集的攻勢明顯變弱,給了薛伯仁喘息之機。
事實上這支部隊能趕來支援多少有些幸運成分。因為當天夜裏有兩支突契援軍和四支絹之國援軍遭遇,雙方在黑夜中混戰一場,這支部隊是被突契騎兵分割後迷了路,誤打誤撞來到嵐奉集的。天亮以後雙方的軍隊越聚越多,可是誰也沒能再到達嵐奉集戰場,而是不斷與遭遇的敵軍展開廝殺。在這種局麵下,突契騎兵的優勢就發揮不出來了。原本突契的戰法很明確,就是以騎兵集團衝鋒來衝散絹之國步兵的陣型,然後再加以掃滅,如果對方陣型堅實的話,突契騎兵則立即後退,轉而開始襲擾對方。可這種戰術在這場戰役中完全發揮不出來,因為薛伯仁的部下都深諳主將的防禦戰法,陣容之堅實令騎兵的突擊很難奏效,可還沒等突契騎兵退開到安全距離,往往就會遭遇到另一支絹之國的軍隊。這樣一來,突契的騎兵就和絹之國的步兵完全混在了一起,雙方隻是單純的互相廝殺而沒有任何戰術運用可言,尤其是部隊打散了以後,即使指揮的將軍想要扭轉這種局麵也已經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了。
由於雙方都得不到新的援軍,隻能以現有兵力與對手抗衡,阿比契力爾不得不麵對前後兩支敵軍的不利局麵,隻要他攻擊其中任何一支,另一支就會在他背後攻擊,而當他利用騎兵的速度反擊時,這支部隊就會迅速再龜縮到防禦陣地中去。來來回回的結果是雙方誰也沒有占到便宜,隻是單純的增加了傷亡數字。
“真是場難看至極的仗啊。”麵對像個刺蝟一樣難啃的嵐奉集,阿比契力爾發出了如此的感歎。其實他不知道他的對手薛伯仁此時也為了戰局頭痛不已。在得知自己所率的部隊陷入了混戰的泥潭,尤其是估計對方的兵力和己方旗鼓相當之後,阿比契力爾決定立即終止作戰,開始撤退——畢竟他來這裏是為了掩護情報網的滲入,如果能順便打一場漂亮仗固然更好。既然目的已經達到,而且戰局又是如此的膠著,那麽繼續作戰下去就隻會增加自己實力的損耗而沒有任何好處了,因此立即撤退才是正確的選擇。
因此阿比契力爾立即率領餘部解除了對嵐奉集的包圍,開始向北撤退。為了能讓陷入混戰的部隊從泥潭中抽身而出,阿比契力爾親帥護衛軍將這些部隊一支一支的帶出戰場,在這個過程中,他那神勇的表現令所有絹之國士兵驚歎不已。在之前的戰鬥中,雙方雖然傷亡慘重,可基本上還是屬於旗鼓相當的局麵,可就在阿比契力爾親自出陣的過程中,絹之國軍隊中有七位校尉,二十餘名隊副和執戟死在了阿比契力爾一人手中,由此造成的指揮不靈給了突契騎兵擺脫困境的絕佳時機。等到薛伯仁的部隊趕到時,突契主力已經擺脫絹之國軍隊迅速的向北退去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