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會的死訊傳到高麗國內,引發了兩種不同的聲音。
李成會的老部下,當今的高麗統帥盧炫,以及普通士兵們和低級軍官們對於這位宿將的死悲痛萬分。連年的戰亂使得這個國家傷痕累累,無論是軍界還民間都蒙受了巨大的損失。戰爭造成了大量的人口減員,整個北部幾乎沒有完整的家庭,每家每戶都有在戰爭中戰死或致殘的人。如今這位高麗人民心中的傳奇英雄竟然戰死沙場,不免使得整個民心士氣都變得低落起來,大家內心都籠罩著一層不祥的預感——這場戰爭究竟還會打多久?高麗還能打贏嗎?
而都城平壤方麵就有些不一樣了。已經成為宰相的阿乙支接到這份戰報的時候,心頭不禁一緊。那個李成會竟然戰死了!原本他對已經告老還鄉的李成會再次被盧炫請出山就十分不滿,一方麵他不希望在自己引咎退出軍界後讓李成會再立下軍功,樹立威望來成為自己的威脅,另一方麵他也想讓這個老將就這麽安安靜靜的老死在鄉下,保住他那充滿傳奇色彩的名聲,這對於維持軍心有好處。現在李成會的確不可能再成為他的威脅了,可他的戰死卻會影響到高麗全國上…,下對於這一戰的信心。
說起來阿乙支或許真的是某個方麵的天才,事實上建議國王崔文德發動對絹之國戰爭的就是他,然而這場戰爭除了開頭的幾個月之外根本沒有按照他的推算進行過,絹之國非但沒有被迫求和,反而和高麗打了整整四年。這四年中絹之國軍隊兩度逼近京師。如果不是因為內亂和李勘成成功刺殺了敵帥常邈的話,現在高麗會是個什麽結果還真說不清楚。讓高麗飽受戰火荼毒的責任人其實就是阿乙支。可阿乙支及時從高麗統帥上卸任,之後轉入文官隊伍。憑借他的手腕和時運,擠掉了老宰相樸安在取而代之,非但沒有受國王的處罰還官運亨通,穩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位,實在讓人瞠目結舌。
後世的曆史學家們翻閱了大量史籍資料才慢慢理出一條頭緒來解釋這一現象:那就是欺騙。阿乙支是個讓人不得不佩服的欺詐師。他製造謠言,然後利用輿論來為自己服務的能力確實出類拔萃。國王崔文德和他手下一幹人等都被阿乙支給騙得團團轉,而能夠知道實情的那些官員們則被他貶斥到了京師以外的地方,就連平壤的城門都進不去。他利用宰相的權力成功的把平壤城給控製了起來,崔文德和內臣們的消息渠道全都陷入了他的掌控之中。凡是不利於他的信息,隻要他自己不願意就可以一條也傳不到國王得耳朵裏。就連李成會在危急時刻調往平城以備不測的福王崔健江殿下之後都隻能留守在平城無法回平壤麵見國王。
不過阿乙支真正聰明的地方就是並不完全切斷這些負麵消息的傳入,因為他很清楚如果完全沒有不利於自己的消息那麽國王必定會懷疑,徹查之下總會露出馬腳,所以在他精心篩選後還是會有一些消息通過秘密途徑流到國王的耳朵裏,因此崔文德始終認為自己的視聽並沒有受到蒙蔽,戰局雖然不利,國事固然艱難,阿乙支還是在為他苦苦支撐著局麵的忠臣。
可惜這次的消息不能封鎖。也不可能封鎖。阿乙支心裏明白這一點,李成會的死訊如果不是自己親自奏報給國王的話,那麽一但國王得到消息就會責問他隱瞞的罪過。問題在於上報這樣的消息會不會影響崔文德繼續抗戰的決心,如果他不敢再打下去而派出內臣去向絹之國求和。那麽阿乙支自導自演的這出戲就要敗露了。
為此傷透腦筋的阿乙支還是得硬著頭皮向崔文德報告此事。正在和美女們調笑的崔文德聽到這個消息當時踉蹌了幾步,一屁股坐到龍椅上,連連道:“這怎麽可能?這該如何是好?”
阿乙支急忙奏道:“陛下請寬心。李老將軍不幸亡故。確實令人痛心寂首。可仔細想想李老將軍畢竟上了年歲,已經不是當年那個馳騁沙場的無敵將軍了。微臣原本想讓他在家鄉安享晚年的。可他還是奮不顧身的為國而戰,雖然最後結果令人惋惜。倒也算是了了他素來為國盡忠的心願了。”
崔文德搖了搖頭道:“朕擔心的不是這個,連年來我軍與絹之國交戰,損兵折將,許多戰功赫赫的將軍都為國捐軀了,我軍現在缺少有經驗又有聲望的將領來統率,戰鬥能力必然會大打折扣,又如何與絹之國繼續交戰下去呢?”
阿乙支知道崔文德並不是個無能的國王,他的擔心是有道理的,可是現在的問題不光是高麗軍能不能繼續打下去的問題,這還牽扯到自己的身家性命能不能保全的問題,他也隻有繼續隱瞞實情,讓戰事盡可能多拖一些時間了。當下便道:“陛下憂心國事實為百姓之福。但微臣以為不必太過擔心此事。江山代有才人出,總有新的人才會不斷湧現出來供陛下您驅使。他們所欠缺的不過是戰績和聲望罷了,可是沒有足夠的實戰來積累這一切,新的人才又怎能脫穎而出呢?如果陛下擔心目前會有這種窘境的話,微臣想推薦一人來幫助盧炫大人共同抗擊絹之國。”
“哦?是什麽人?”
“陛下難道忘了當初在遼東豎起義旗的成雲了嗎?”
“他?”崔文德的臉色微微一抖,道:“他可是客將,而且......”
阿乙支笑了笑道:“微臣明白。他不是高麗人,陛下原本有意拿他做個可以隨時犧牲掉的籌碼,這幾年在我國待得也不太如意。可是從另一方麵來考慮,他是無論如何也不會背叛我們的人呀。他的兒子,部下都死在了絹之國軍隊手裏,他本人又是絹之國的叛臣,隻要落到絹之國手中就是死路一條。因此他除了盡全力為我們作戰之外別無選擇。況且之前我們也曾用過他在戰場上作戰,他的表現確實不負他的名聲,如果能給他更大的權限,委以重任的話,他一定會對陛下感恩戴德,發揮他全部的實力來和絹之國作戰的。有他做盧大人的幫手,一定會減輕盧大人不少負擔,陛下再從新人之中提拔一批可造之才,就不必擔心無人擔當統兵將領的問題了。”
崔文德點點頭道:“如此甚好,朕立即擬一道旨意,任命成雲為副將,輔佐盧炫抗敵。”
“陛下聖明。”阿乙支恭恭敬敬的行了一個禮。有了成雲的介入,再加上韓文也是他的人,他就不怕盧炫一個人掌握高麗軍隊來對抗自己了。能夠掌控住軍政兩麵,他的地位就會更加穩固起來。到時候隻需要一場勝利,哪怕是突契對絹之國的戰爭取得了勝利,那他就可以趁機向絹之國求和。一旦和約成功,那麽他就會成為贏得和平的最大功臣,到時候高麗國的權力就掌控在他一人的手上了。
阿乙支的如意算盤打得是不錯,可惜他忘記了一點,那就是他的如意算盤幾乎不曾照計劃實現過。(未完待續。。)
李成會的老部下,當今的高麗統帥盧炫,以及普通士兵們和低級軍官們對於這位宿將的死悲痛萬分。連年的戰亂使得這個國家傷痕累累,無論是軍界還民間都蒙受了巨大的損失。戰爭造成了大量的人口減員,整個北部幾乎沒有完整的家庭,每家每戶都有在戰爭中戰死或致殘的人。如今這位高麗人民心中的傳奇英雄竟然戰死沙場,不免使得整個民心士氣都變得低落起來,大家內心都籠罩著一層不祥的預感——這場戰爭究竟還會打多久?高麗還能打贏嗎?
而都城平壤方麵就有些不一樣了。已經成為宰相的阿乙支接到這份戰報的時候,心頭不禁一緊。那個李成會竟然戰死了!原本他對已經告老還鄉的李成會再次被盧炫請出山就十分不滿,一方麵他不希望在自己引咎退出軍界後讓李成會再立下軍功,樹立威望來成為自己的威脅,另一方麵他也想讓這個老將就這麽安安靜靜的老死在鄉下,保住他那充滿傳奇色彩的名聲,這對於維持軍心有好處。現在李成會的確不可能再成為他的威脅了,可他的戰死卻會影響到高麗全國上…,下對於這一戰的信心。
說起來阿乙支或許真的是某個方麵的天才,事實上建議國王崔文德發動對絹之國戰爭的就是他,然而這場戰爭除了開頭的幾個月之外根本沒有按照他的推算進行過,絹之國非但沒有被迫求和,反而和高麗打了整整四年。這四年中絹之國軍隊兩度逼近京師。如果不是因為內亂和李勘成成功刺殺了敵帥常邈的話,現在高麗會是個什麽結果還真說不清楚。讓高麗飽受戰火荼毒的責任人其實就是阿乙支。可阿乙支及時從高麗統帥上卸任,之後轉入文官隊伍。憑借他的手腕和時運,擠掉了老宰相樸安在取而代之,非但沒有受國王的處罰還官運亨通,穩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位,實在讓人瞠目結舌。
後世的曆史學家們翻閱了大量史籍資料才慢慢理出一條頭緒來解釋這一現象:那就是欺騙。阿乙支是個讓人不得不佩服的欺詐師。他製造謠言,然後利用輿論來為自己服務的能力確實出類拔萃。國王崔文德和他手下一幹人等都被阿乙支給騙得團團轉,而能夠知道實情的那些官員們則被他貶斥到了京師以外的地方,就連平壤的城門都進不去。他利用宰相的權力成功的把平壤城給控製了起來,崔文德和內臣們的消息渠道全都陷入了他的掌控之中。凡是不利於他的信息,隻要他自己不願意就可以一條也傳不到國王得耳朵裏。就連李成會在危急時刻調往平城以備不測的福王崔健江殿下之後都隻能留守在平城無法回平壤麵見國王。
不過阿乙支真正聰明的地方就是並不完全切斷這些負麵消息的傳入,因為他很清楚如果完全沒有不利於自己的消息那麽國王必定會懷疑,徹查之下總會露出馬腳,所以在他精心篩選後還是會有一些消息通過秘密途徑流到國王的耳朵裏,因此崔文德始終認為自己的視聽並沒有受到蒙蔽,戰局雖然不利,國事固然艱難,阿乙支還是在為他苦苦支撐著局麵的忠臣。
可惜這次的消息不能封鎖。也不可能封鎖。阿乙支心裏明白這一點,李成會的死訊如果不是自己親自奏報給國王的話,那麽一但國王得到消息就會責問他隱瞞的罪過。問題在於上報這樣的消息會不會影響崔文德繼續抗戰的決心,如果他不敢再打下去而派出內臣去向絹之國求和。那麽阿乙支自導自演的這出戲就要敗露了。
為此傷透腦筋的阿乙支還是得硬著頭皮向崔文德報告此事。正在和美女們調笑的崔文德聽到這個消息當時踉蹌了幾步,一屁股坐到龍椅上,連連道:“這怎麽可能?這該如何是好?”
阿乙支急忙奏道:“陛下請寬心。李老將軍不幸亡故。確實令人痛心寂首。可仔細想想李老將軍畢竟上了年歲,已經不是當年那個馳騁沙場的無敵將軍了。微臣原本想讓他在家鄉安享晚年的。可他還是奮不顧身的為國而戰,雖然最後結果令人惋惜。倒也算是了了他素來為國盡忠的心願了。”
崔文德搖了搖頭道:“朕擔心的不是這個,連年來我軍與絹之國交戰,損兵折將,許多戰功赫赫的將軍都為國捐軀了,我軍現在缺少有經驗又有聲望的將領來統率,戰鬥能力必然會大打折扣,又如何與絹之國繼續交戰下去呢?”
阿乙支知道崔文德並不是個無能的國王,他的擔心是有道理的,可是現在的問題不光是高麗軍能不能繼續打下去的問題,這還牽扯到自己的身家性命能不能保全的問題,他也隻有繼續隱瞞實情,讓戰事盡可能多拖一些時間了。當下便道:“陛下憂心國事實為百姓之福。但微臣以為不必太過擔心此事。江山代有才人出,總有新的人才會不斷湧現出來供陛下您驅使。他們所欠缺的不過是戰績和聲望罷了,可是沒有足夠的實戰來積累這一切,新的人才又怎能脫穎而出呢?如果陛下擔心目前會有這種窘境的話,微臣想推薦一人來幫助盧炫大人共同抗擊絹之國。”
“哦?是什麽人?”
“陛下難道忘了當初在遼東豎起義旗的成雲了嗎?”
“他?”崔文德的臉色微微一抖,道:“他可是客將,而且......”
阿乙支笑了笑道:“微臣明白。他不是高麗人,陛下原本有意拿他做個可以隨時犧牲掉的籌碼,這幾年在我國待得也不太如意。可是從另一方麵來考慮,他是無論如何也不會背叛我們的人呀。他的兒子,部下都死在了絹之國軍隊手裏,他本人又是絹之國的叛臣,隻要落到絹之國手中就是死路一條。因此他除了盡全力為我們作戰之外別無選擇。況且之前我們也曾用過他在戰場上作戰,他的表現確實不負他的名聲,如果能給他更大的權限,委以重任的話,他一定會對陛下感恩戴德,發揮他全部的實力來和絹之國作戰的。有他做盧大人的幫手,一定會減輕盧大人不少負擔,陛下再從新人之中提拔一批可造之才,就不必擔心無人擔當統兵將領的問題了。”
崔文德點點頭道:“如此甚好,朕立即擬一道旨意,任命成雲為副將,輔佐盧炫抗敵。”
“陛下聖明。”阿乙支恭恭敬敬的行了一個禮。有了成雲的介入,再加上韓文也是他的人,他就不怕盧炫一個人掌握高麗軍隊來對抗自己了。能夠掌控住軍政兩麵,他的地位就會更加穩固起來。到時候隻需要一場勝利,哪怕是突契對絹之國的戰爭取得了勝利,那他就可以趁機向絹之國求和。一旦和約成功,那麽他就會成為贏得和平的最大功臣,到時候高麗國的權力就掌控在他一人的手上了。
阿乙支的如意算盤打得是不錯,可惜他忘記了一點,那就是他的如意算盤幾乎不曾照計劃實現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