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漢新在察覺到高麗援軍接近的可能後立即調整了自己的部署,雖然當時他還不知道高麗援軍的數量,也不知道是何人領軍,但是憑借著戰鬥的本能,王漢新感覺到了危險。因此他立即將軍隊分成兩股潛行向西南而去,同時有派出十幾股騎兵四處行動以蒙蔽敵軍的視線,王漢新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加靠近甌山登陸點,然後在根據敵軍的行動決定來行事。畢竟絹之國軍隊在敵後的情報信息是十分不暢的,虎衛營能做到今天這一步,在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王漢新的直覺,或者說是他的狗屎運。
一邊向南潛行,王漢新一邊收集情報。當他得知盧炫並沒有繼續搜索自己的行蹤,而是一路向南時,王漢新立即明白過來這是奔著高定邊去了。得知高定邊的行動路線以後王漢新嚇出了一身冷汗,基於與盧炫一樣的理由王漢新察覺到了這其中的危險,自然而然的王漢新也看出了老獾口的價值,因此他命大部原地待命保持通往甌山的道路暢通,自己則率領一千輕騎直撲老獾口。
後世的戰史學家們一致認為王漢新能夠早李猛一步搶占老獾口絕對是狗屎運使然。這種說法與事實相去不遠,∧,不過卻忽略了一條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王漢新的騎兵所騎乘的都是經過良好訓練的戰馬,而且每名士兵有兩匹馬互相換乘,這很好的發揮了騎兵的機動力,反觀李猛的馬匹良莠不齊,最終趕到老獾口時兵力隻有一半左右。這也充分反映出了高麗國與絹之國之間的實力差距,這才是兩國勝負的最終決定者。
也有史學家錯誤的認為在這一戰中如果沒有王漢新拚死維護。那麽高定邊就會被盧炫包圍在老獾口,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因為當時高定邊也已經察覺到了危險。隻不過在他派出部隊搶占老獾口後被王漢新搶先一步趕到戰場罷了,結果這場戰鬥演變成了李猛以千餘兵力強攻老獾口的王漢新部近千人,開戰不久之後王漢新又得到了高定邊部來搶山的部隊的支援,反而形成了以多打少的局麵,這也就造成了李猛最後落敗的結局。
盧炫的包圍網還沒展開就已經失敗了。
不過王漢新和高定邊也沒高興到哪裏去,勉強從盧炫的包圍網中逃脫之後,兩人再次聚集在一起分析了一下當前的戰況:盧炫的騎兵緊隨其後,成雲的大隊步兵也已經在清川江南岸展開,要在這兩支軍隊中間繼續劫掠將會十分困難。除非能擊潰其中一支,但這樣做必然會造成很大的傷亡,這是他們不能接受的。而且虎衛營經過野熊嶺一戰後傷亡慘重,現在的部隊中有相當部分是新征募而來的士兵,他們的作戰能力也不能和之前的精兵相比,硬拚顯然是不行的。
再從劫掠的成果來看,由於連續兩年的騷擾作戰使得高麗損失慘重,清川江南岸的百姓們雖然是第一次遭受絹之國劫掠,反應卻迅速得多。他們迅速分散逃命,糧食也大部分被隱藏了起來,利在速戰的虎衛營實在沒有更多時間和他們耗,再加上現在是冬天。戰馬的草料很難補充,劫掠所獲不多已經給部隊補給造成了負擔。因此兩人決定在高麗軍向甌山進兵之前主動撤退,畢竟這次的行動也已經將清川江以南地區的大部分攪了個底朝天。還焚毀了肅州城的糧草,也算是不虛此行了。
鑒於王漢新已經連續奔波多日。高定邊讓王漢新先行一步回到甌山組織登船,自己斷後。王漢新也不推辭。立即率領一彪人馬趕奔甌山。
王漢新一到甌山才發現甌山出了件大事。
原來在自己行動的這些天裏,鄭夢龍一直主持著甌山水陸兩寨的建造和補強工作,目前甌山寨已經頗具規模,可就在這個時候卻傳來了高麗水軍大舉來襲的消息。
高麗水軍自從烏湖海一戰大傷元氣後就不敢再正麵與絹之國水軍交戰了。不過在這幾年裏高麗水軍卻絲毫沒有放鬆過重建的步伐,至今為止,高麗水軍雖然還沒能恢複到戰前的規模,卻也有了原來六成的船隻數量了。
不過這些水軍都以小型船隻為主,缺乏大型作戰艦隻,即使是有大型船隻也無法與絹之國的艦船相提並論。這一次高麗水軍的統帥劉乃舜年僅三十三歲,這位頗具才幹的年輕將領曾被高麗水軍各位長官所看好,他們一致認為此人四十歲以後能成為高麗水軍的最高統領。拜鄭夢龍所賜,高麗水軍的大量軍官都戰死沙場,這才使得劉乃舜得以迅速抬頭,以三十三歲的年紀擔任了高麗水軍的統帥。
麵對敵軍大舉來襲,鄭夢龍倒是沒有驚慌——本來他的艦隊的戰鬥力就足以傲視整個高麗國了。相反,高麗軍的出擊反而刺激了鄭夢龍的作戰**。原本他這次的任務就是運送虎衛營騎兵深入敵後作戰,可鄭夢龍心裏明白高麗的國力已經開始衰竭,遼東軍很快就會發動對高麗的全麵戰爭,如果高麗失敗,那麽他作為水軍將領的任務也就終結了。現在高麗水軍主動送上門來,豈不是天上掉餡餅給他送來一場功勞嗎?為此鄭夢龍決定抓住命運賜予他的機會,在這裏一舉消滅高麗水軍最後的主力。
打定主意以後,鄭夢龍排開了他的陣勢:他將他的船隊主力呈品字形布陣,憑借著數量上和質量上的優勢,擺出半包圍的態勢朝著逼近的高麗水軍壓了過去。
高麗水軍如果單論勇敢善戰那是絕不輸給鄭夢龍的水軍的,可惜水戰並非單憑勇敢善戰就能夠取勝的。在鄭夢龍無懈可擊的艦隊聯動和絹之國艦隊的強大戰力麵前,高麗水軍很快變敗下陣來。鄭夢龍率領水軍乘風破浪,盡情的分割著高麗水軍的陣線,一口一口切實的把高麗的船隻埋葬進大海,高麗水軍忍受著敵軍肆意的破壞,艱難的向後方撤退。頑強的高麗水軍用了整整兩天三夜才擺脫了鄭夢龍的追擊,剛剛組建成的高麗水軍在這一戰中損失了七成的船隻。
然而這正是高麗水軍劉乃舜想要的結果,他用己方重大的傷亡作為代價,成功的將鄭夢龍的主力引到了甌山水寨以南兩天半航程的地方,此時在甌山以西埋伏的高麗水軍主力艦隻則全速東進朝甌山襲來。
王漢新到達甌山的時候,高麗水軍主力艦群距離甌山水寨隻有不到三十裏的路程了,而甌山水寨內的船隻隻有用來運輸士兵的小型船隻,糧船,少量中型船隻以及因漏水嚴重在寨中修理的兩艘海鰍艦。(未完待續。。)
一邊向南潛行,王漢新一邊收集情報。當他得知盧炫並沒有繼續搜索自己的行蹤,而是一路向南時,王漢新立即明白過來這是奔著高定邊去了。得知高定邊的行動路線以後王漢新嚇出了一身冷汗,基於與盧炫一樣的理由王漢新察覺到了這其中的危險,自然而然的王漢新也看出了老獾口的價值,因此他命大部原地待命保持通往甌山的道路暢通,自己則率領一千輕騎直撲老獾口。
後世的戰史學家們一致認為王漢新能夠早李猛一步搶占老獾口絕對是狗屎運使然。這種說法與事實相去不遠,∧,不過卻忽略了一條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王漢新的騎兵所騎乘的都是經過良好訓練的戰馬,而且每名士兵有兩匹馬互相換乘,這很好的發揮了騎兵的機動力,反觀李猛的馬匹良莠不齊,最終趕到老獾口時兵力隻有一半左右。這也充分反映出了高麗國與絹之國之間的實力差距,這才是兩國勝負的最終決定者。
也有史學家錯誤的認為在這一戰中如果沒有王漢新拚死維護。那麽高定邊就會被盧炫包圍在老獾口,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因為當時高定邊也已經察覺到了危險。隻不過在他派出部隊搶占老獾口後被王漢新搶先一步趕到戰場罷了,結果這場戰鬥演變成了李猛以千餘兵力強攻老獾口的王漢新部近千人,開戰不久之後王漢新又得到了高定邊部來搶山的部隊的支援,反而形成了以多打少的局麵,這也就造成了李猛最後落敗的結局。
盧炫的包圍網還沒展開就已經失敗了。
不過王漢新和高定邊也沒高興到哪裏去,勉強從盧炫的包圍網中逃脫之後,兩人再次聚集在一起分析了一下當前的戰況:盧炫的騎兵緊隨其後,成雲的大隊步兵也已經在清川江南岸展開,要在這兩支軍隊中間繼續劫掠將會十分困難。除非能擊潰其中一支,但這樣做必然會造成很大的傷亡,這是他們不能接受的。而且虎衛營經過野熊嶺一戰後傷亡慘重,現在的部隊中有相當部分是新征募而來的士兵,他們的作戰能力也不能和之前的精兵相比,硬拚顯然是不行的。
再從劫掠的成果來看,由於連續兩年的騷擾作戰使得高麗損失慘重,清川江南岸的百姓們雖然是第一次遭受絹之國劫掠,反應卻迅速得多。他們迅速分散逃命,糧食也大部分被隱藏了起來,利在速戰的虎衛營實在沒有更多時間和他們耗,再加上現在是冬天。戰馬的草料很難補充,劫掠所獲不多已經給部隊補給造成了負擔。因此兩人決定在高麗軍向甌山進兵之前主動撤退,畢竟這次的行動也已經將清川江以南地區的大部分攪了個底朝天。還焚毀了肅州城的糧草,也算是不虛此行了。
鑒於王漢新已經連續奔波多日。高定邊讓王漢新先行一步回到甌山組織登船,自己斷後。王漢新也不推辭。立即率領一彪人馬趕奔甌山。
王漢新一到甌山才發現甌山出了件大事。
原來在自己行動的這些天裏,鄭夢龍一直主持著甌山水陸兩寨的建造和補強工作,目前甌山寨已經頗具規模,可就在這個時候卻傳來了高麗水軍大舉來襲的消息。
高麗水軍自從烏湖海一戰大傷元氣後就不敢再正麵與絹之國水軍交戰了。不過在這幾年裏高麗水軍卻絲毫沒有放鬆過重建的步伐,至今為止,高麗水軍雖然還沒能恢複到戰前的規模,卻也有了原來六成的船隻數量了。
不過這些水軍都以小型船隻為主,缺乏大型作戰艦隻,即使是有大型船隻也無法與絹之國的艦船相提並論。這一次高麗水軍的統帥劉乃舜年僅三十三歲,這位頗具才幹的年輕將領曾被高麗水軍各位長官所看好,他們一致認為此人四十歲以後能成為高麗水軍的最高統領。拜鄭夢龍所賜,高麗水軍的大量軍官都戰死沙場,這才使得劉乃舜得以迅速抬頭,以三十三歲的年紀擔任了高麗水軍的統帥。
麵對敵軍大舉來襲,鄭夢龍倒是沒有驚慌——本來他的艦隊的戰鬥力就足以傲視整個高麗國了。相反,高麗軍的出擊反而刺激了鄭夢龍的作戰**。原本他這次的任務就是運送虎衛營騎兵深入敵後作戰,可鄭夢龍心裏明白高麗的國力已經開始衰竭,遼東軍很快就會發動對高麗的全麵戰爭,如果高麗失敗,那麽他作為水軍將領的任務也就終結了。現在高麗水軍主動送上門來,豈不是天上掉餡餅給他送來一場功勞嗎?為此鄭夢龍決定抓住命運賜予他的機會,在這裏一舉消滅高麗水軍最後的主力。
打定主意以後,鄭夢龍排開了他的陣勢:他將他的船隊主力呈品字形布陣,憑借著數量上和質量上的優勢,擺出半包圍的態勢朝著逼近的高麗水軍壓了過去。
高麗水軍如果單論勇敢善戰那是絕不輸給鄭夢龍的水軍的,可惜水戰並非單憑勇敢善戰就能夠取勝的。在鄭夢龍無懈可擊的艦隊聯動和絹之國艦隊的強大戰力麵前,高麗水軍很快變敗下陣來。鄭夢龍率領水軍乘風破浪,盡情的分割著高麗水軍的陣線,一口一口切實的把高麗的船隻埋葬進大海,高麗水軍忍受著敵軍肆意的破壞,艱難的向後方撤退。頑強的高麗水軍用了整整兩天三夜才擺脫了鄭夢龍的追擊,剛剛組建成的高麗水軍在這一戰中損失了七成的船隻。
然而這正是高麗水軍劉乃舜想要的結果,他用己方重大的傷亡作為代價,成功的將鄭夢龍的主力引到了甌山水寨以南兩天半航程的地方,此時在甌山以西埋伏的高麗水軍主力艦隻則全速東進朝甌山襲來。
王漢新到達甌山的時候,高麗水軍主力艦群距離甌山水寨隻有不到三十裏的路程了,而甌山水寨內的船隻隻有用來運輸士兵的小型船隻,糧船,少量中型船隻以及因漏水嚴重在寨中修理的兩艘海鰍艦。(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