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於戰車陣,薛伯仁熬到了第二天天亮。
突契騎兵對於攻堅確實不擅長,他們不太願意強行破壞戰車的保護與絹之國軍隊肉搏,僅僅靠密集的箭雨來增加對方的傷亡。由此薛伯仁應對得並不是特別困難,可也找不到突圍的機會。
等到天光大亮起來,薛伯仁聽到遠處傳來一陣號角聲。憑借他對突契的了解,那是大汗到來的訊號——阿比契力爾親臨前線!
“兄弟們!突契大汗親臨了!這可真夠給咱們麵子的了!大家堅守崗位,把阿比契力爾逼上來!隻要殺了他,就是勝利!”
薛伯仁一邊說一邊在內心苦笑:身為指揮官,有時候必須編造一些連自己都不信的謊言去欺騙部下。突契軍多達八萬之眾,阿比契力爾親臨自然又帶來了生力軍。光是這些就已經是自己的數倍之眾了,要讓阿比契力爾親自上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就算退一萬步來說,阿比契力爾真的親臨前線衝殺,又有誰能將他殺死呢?薛伯仁自認自己的武藝是比不上盧清翰的,就算是盧清翰都無法在阿比契力爾麵前討得半點便宜,那就不必指望在單挑中有獲勝的機會了。而~,阿比契力爾在戰場上馳騁的時候,那就如同是一陣狂風刮過一般,根本沒有士兵能阻擋得住,再加上他手下那班忠勇護衛的保護,要擊殺他簡直難比登天。可是現在為了鼓舞士氣,自己必須表現得鎮定自若,視其為無物才行。
阿比契力爾的到來使得突契軍的士氣大振。他們不再僅僅是用弓箭襲擾,轉而開始猛烈進攻薛伯仁的營寨。
很快薛伯仁便發覺到了情況不妙。戰車陣的根本在於以戰車作為依托營建一個為士兵提供掩護的防禦工事。然後對於突契騎兵加以射擊。這一點上王漢新在蜆裏防禦戰中已經仿照薛伯仁的這種戰法進行防禦,但是依然和士氣如虹的高麗軍隊打得異常艱苦。可見這種防禦方法從本質上是經不起長時間消耗的。而且薛伯仁最大的問題在於戰車數量的不足,王漢新防禦蜆裏的時候他需要掩護的僅僅是三千士兵,卻用去了高定邊手上幾乎所有的車輛,薛伯仁的部下是他的十倍,可車輛數字卻並不比他多多少。因此盡管薛伯仁的戰車比王漢新臨時拚湊的車輛作戰效能高得多,卻不能麵麵俱到的將整支部隊保護到位。在黑夜作戰時突契人還沒有發現這一點,現在天已經亮了,這個弱點很快被突契人掌握。突契騎兵的戰法也隨之改變,他們針對這些沒有戰車的間隙開始了一波波的突襲。他們的每一波騎兵數量都不大。基本以百人為單位,利用騎兵的衝擊力從空隙的側麵切入,然後繞行一個半圓而去。其目的不在於衝破薛伯仁的陣型,而是卷走最外層的一批士兵,而這些脫離陣型的士兵,很快便在騎兵的攻擊下覆滅了。突契騎兵如此行動,自身的傷亡也會因為側麵遭到絹之國軍隊的射擊而變大,但是騎兵的速度已經盡可能的減少了部隊的傷亡。如此一來絹之國士兵的傷亡要略高於突契軍,這意味著薛伯仁的陣容會越來越薄弱。對於人數居於劣勢的他無疑是致命的。
突契人不計傷亡的進攻不合常理。薛伯仁立即意識到了這點。從這次突契開始進攻時就顯得不合常理,如果說突契以往的目標主要在於劫掠物資,而阿比契力爾卻有意攻城奪寨搶占地盤而言,這次的行動就變得更加不合理了。在一次野戰之中全殲敵軍固然是很大的戰果。卻並不能獲得太多實際好處,所以以往突契軍隊很少全殲絹之國的軍隊,他們更希望擊潰敵軍然後去劫掠那些已經沒有保護的百姓。這樣才比較合算。就算是阿比契力爾如今有意奪取城池,這一次麵對已經處於相對堅固的防禦之中的大軍。卻依然不計傷亡的全麵進攻,即使全殲了自己的部下。又不能為奪取州府提供什麽實質上的幫助,至多隻能起到精神上的威懾作用。
等等,精神層麵上?薛伯仁不禁打了個寒戰。難道阿比契力爾的目標竟然是精神層麵上的——我嗎?
一瞬間薛伯仁如同醍醐灌頂一樣明白了過來。之前突契人所有的不合理行動這下都說得通了。真沒想到阿比契力爾如此興師動眾的目標竟然是為了自己!
這麽說來,阿比契力爾無論如何都是不會讓自己活著離開這裏了。薛伯仁不禁吃吃笑了起來:看起來遼東和幽州的危機已經解了,或者說從一開始就不存在。隻要自己離開太原防區,這兩處的危機就已經平安渡過了。
既然逃不了,那麽最好的結果就是盡可能的給突契造成更大的傷亡了。想明白這一層,薛伯仁的眼神堅定了起來。既然不需要再去考慮突圍,求援之類的事情,那麽他就可以把精力專注於防禦上了,原本這就是他所擅長的事情。用最輝煌的戰果來為自己的軍事生涯劃上一個句號,這是每個武將最向往的結果。薛伯仁的臉上洋溢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幸福感,士兵們看見主將的臉上仿佛散發出了光芒一般。
從這時開始,薛伯仁的防禦陣型發生了改變。原本他的布局還是基於可攻可守,隨時為配合援軍和突圍做準備的。而這時候開始,薛伯仁開始采取了完全防守的態勢——既然阿比契力爾的目標是自己,那麽無論自己的防禦有多堅固,阿比契力爾都不會放棄進攻。薛伯仁下定決心讓突契在這裏至少損失五萬條人命。
當天的戰況隻用兩個字就可以完全囊括:慘烈。
自絹之國開始平定成雲遼東叛亂開始至今,還沒有哪一場仗打得如同這一次這樣令人觸目驚心。雙方都拚盡全力對戰,作戰規模呈直線上升。交戰僅僅一天時間,雙方的陣亡人數就都超過了一萬。
戰事到了第二天,突契軍的攻擊開始變得更加瘋狂,可是取得的戰果卻反而變小了。由於人數變少,使得薛伯仁的陣型縮小,戰車能提供的保護效率變高了,各部之間的援護也變得快捷有效,即使突契軍不懼傷亡的猛攻,雙方的傷亡比例上反而變得有利於絹之國了。
可是,在絕對人數的消耗上,薛伯仁處於絕對不利的地位。連續兩天的作戰,薛伯仁的部下有將近一半陣亡,受傷人數也超過七千,照這個速度下去,他至多還能支撐兩天。
第三天的太陽依舊升起,突契軍與絹之國軍隊的死戰還在繼續。這個時候在西方出現了一支部隊,他的旗號上寫著:遊騎將軍,盧。(未完待續。。)
突契騎兵對於攻堅確實不擅長,他們不太願意強行破壞戰車的保護與絹之國軍隊肉搏,僅僅靠密集的箭雨來增加對方的傷亡。由此薛伯仁應對得並不是特別困難,可也找不到突圍的機會。
等到天光大亮起來,薛伯仁聽到遠處傳來一陣號角聲。憑借他對突契的了解,那是大汗到來的訊號——阿比契力爾親臨前線!
“兄弟們!突契大汗親臨了!這可真夠給咱們麵子的了!大家堅守崗位,把阿比契力爾逼上來!隻要殺了他,就是勝利!”
薛伯仁一邊說一邊在內心苦笑:身為指揮官,有時候必須編造一些連自己都不信的謊言去欺騙部下。突契軍多達八萬之眾,阿比契力爾親臨自然又帶來了生力軍。光是這些就已經是自己的數倍之眾了,要讓阿比契力爾親自上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就算退一萬步來說,阿比契力爾真的親臨前線衝殺,又有誰能將他殺死呢?薛伯仁自認自己的武藝是比不上盧清翰的,就算是盧清翰都無法在阿比契力爾麵前討得半點便宜,那就不必指望在單挑中有獲勝的機會了。而~,阿比契力爾在戰場上馳騁的時候,那就如同是一陣狂風刮過一般,根本沒有士兵能阻擋得住,再加上他手下那班忠勇護衛的保護,要擊殺他簡直難比登天。可是現在為了鼓舞士氣,自己必須表現得鎮定自若,視其為無物才行。
阿比契力爾的到來使得突契軍的士氣大振。他們不再僅僅是用弓箭襲擾,轉而開始猛烈進攻薛伯仁的營寨。
很快薛伯仁便發覺到了情況不妙。戰車陣的根本在於以戰車作為依托營建一個為士兵提供掩護的防禦工事。然後對於突契騎兵加以射擊。這一點上王漢新在蜆裏防禦戰中已經仿照薛伯仁的這種戰法進行防禦,但是依然和士氣如虹的高麗軍隊打得異常艱苦。可見這種防禦方法從本質上是經不起長時間消耗的。而且薛伯仁最大的問題在於戰車數量的不足,王漢新防禦蜆裏的時候他需要掩護的僅僅是三千士兵,卻用去了高定邊手上幾乎所有的車輛,薛伯仁的部下是他的十倍,可車輛數字卻並不比他多多少。因此盡管薛伯仁的戰車比王漢新臨時拚湊的車輛作戰效能高得多,卻不能麵麵俱到的將整支部隊保護到位。在黑夜作戰時突契人還沒有發現這一點,現在天已經亮了,這個弱點很快被突契人掌握。突契騎兵的戰法也隨之改變,他們針對這些沒有戰車的間隙開始了一波波的突襲。他們的每一波騎兵數量都不大。基本以百人為單位,利用騎兵的衝擊力從空隙的側麵切入,然後繞行一個半圓而去。其目的不在於衝破薛伯仁的陣型,而是卷走最外層的一批士兵,而這些脫離陣型的士兵,很快便在騎兵的攻擊下覆滅了。突契騎兵如此行動,自身的傷亡也會因為側麵遭到絹之國軍隊的射擊而變大,但是騎兵的速度已經盡可能的減少了部隊的傷亡。如此一來絹之國士兵的傷亡要略高於突契軍,這意味著薛伯仁的陣容會越來越薄弱。對於人數居於劣勢的他無疑是致命的。
突契人不計傷亡的進攻不合常理。薛伯仁立即意識到了這點。從這次突契開始進攻時就顯得不合常理,如果說突契以往的目標主要在於劫掠物資,而阿比契力爾卻有意攻城奪寨搶占地盤而言,這次的行動就變得更加不合理了。在一次野戰之中全殲敵軍固然是很大的戰果。卻並不能獲得太多實際好處,所以以往突契軍隊很少全殲絹之國的軍隊,他們更希望擊潰敵軍然後去劫掠那些已經沒有保護的百姓。這樣才比較合算。就算是阿比契力爾如今有意奪取城池,這一次麵對已經處於相對堅固的防禦之中的大軍。卻依然不計傷亡的全麵進攻,即使全殲了自己的部下。又不能為奪取州府提供什麽實質上的幫助,至多隻能起到精神上的威懾作用。
等等,精神層麵上?薛伯仁不禁打了個寒戰。難道阿比契力爾的目標竟然是精神層麵上的——我嗎?
一瞬間薛伯仁如同醍醐灌頂一樣明白了過來。之前突契人所有的不合理行動這下都說得通了。真沒想到阿比契力爾如此興師動眾的目標竟然是為了自己!
這麽說來,阿比契力爾無論如何都是不會讓自己活著離開這裏了。薛伯仁不禁吃吃笑了起來:看起來遼東和幽州的危機已經解了,或者說從一開始就不存在。隻要自己離開太原防區,這兩處的危機就已經平安渡過了。
既然逃不了,那麽最好的結果就是盡可能的給突契造成更大的傷亡了。想明白這一層,薛伯仁的眼神堅定了起來。既然不需要再去考慮突圍,求援之類的事情,那麽他就可以把精力專注於防禦上了,原本這就是他所擅長的事情。用最輝煌的戰果來為自己的軍事生涯劃上一個句號,這是每個武將最向往的結果。薛伯仁的臉上洋溢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幸福感,士兵們看見主將的臉上仿佛散發出了光芒一般。
從這時開始,薛伯仁的防禦陣型發生了改變。原本他的布局還是基於可攻可守,隨時為配合援軍和突圍做準備的。而這時候開始,薛伯仁開始采取了完全防守的態勢——既然阿比契力爾的目標是自己,那麽無論自己的防禦有多堅固,阿比契力爾都不會放棄進攻。薛伯仁下定決心讓突契在這裏至少損失五萬條人命。
當天的戰況隻用兩個字就可以完全囊括:慘烈。
自絹之國開始平定成雲遼東叛亂開始至今,還沒有哪一場仗打得如同這一次這樣令人觸目驚心。雙方都拚盡全力對戰,作戰規模呈直線上升。交戰僅僅一天時間,雙方的陣亡人數就都超過了一萬。
戰事到了第二天,突契軍的攻擊開始變得更加瘋狂,可是取得的戰果卻反而變小了。由於人數變少,使得薛伯仁的陣型縮小,戰車能提供的保護效率變高了,各部之間的援護也變得快捷有效,即使突契軍不懼傷亡的猛攻,雙方的傷亡比例上反而變得有利於絹之國了。
可是,在絕對人數的消耗上,薛伯仁處於絕對不利的地位。連續兩天的作戰,薛伯仁的部下有將近一半陣亡,受傷人數也超過七千,照這個速度下去,他至多還能支撐兩天。
第三天的太陽依舊升起,突契軍與絹之國軍隊的死戰還在繼續。這個時候在西方出現了一支部隊,他的旗號上寫著:遊騎將軍,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