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崔健江穩定局麵招攬人才的同時,楊蓮也在向皇帝劉龑上表,請求援軍。…,


    原本作為安東都護,楊蓮完全可以自己募集士兵,可是他所處的治所全部是屬於原來高麗的領土,這片土地不但滿目瘡痍,根本無可征之兵,而且就算有兵可征楊蓮也不能相信這些士兵會真的全力與高麗作戰。如今與高麗作戰已經出現戰線過長兵力不足的現象,後方維持治安的軍隊數量也出現了明顯的缺失,長此以往控製局麵尚且有危險,就別說針對高麗的戰爭了。因此楊蓮在奏章裏明確表示,既然朝廷決心與高麗決戰到底,那麽就必須********的兵力才行。


    收到楊蓮奏章的劉龑陷入了兩難。攻擊高麗的確是他下達的旨意,可是這也並非是他的本意。如果不是高麗首先破壞和平采取行動的話(其實是高定邊誘導所致),劉龑原本是打算維持現狀好騰出手來對付突契的。現在絹之國全部的國力都被用來籌備對突契的戰爭,現在處於財政吃緊的狀態,要在這個當口在擴大對高麗的戰爭的話,確實力有不逮。


    劉龑最希望出現的情況就是在安東都護府大力的打擊之下,崔健江再次提出和議的要求,借此絹之國可以處於在談判中更為有利的位置。可是現實與想象相去甚遠:盡管楊蓮攻陷了高麗的新都開城,卻沒有打垮崔健江的抵抗意誌,甚至從某種程度上還激發了高麗人同仇敵愾挽救國家危亡的愛國情緒,如此看來與高麗的戰爭非但沒有劃上句號的跡象。反而要做好長期戰爭的準備,這顯然與絹之國的利益不符。


    為此他召集了兵部的官員一同商量此事。王漢新作為曾參與對高麗作戰的一線武將,也出席了這次禦前會議。


    會議的議題隻有一個。那就是該不該繼續對高麗進行戰爭?如果會對整體國家戰略造成影響的話,那麽哪怕主動向對方提出和議也是必須接受的事情。


    眾人的意見分為兩種,一方以兵部尚書安靖邊為首,他們認為絹之國已經無力在兩個方向上發動戰爭,既然要全力對付突契,那麽就應該及時從高麗抽身才對。如果以將開城一線的城池還給高麗作為停戰條件的話,那麽高麗應該會欣然接受和議的。


    持反對意見的另一方(如果能稱之為一方的話)隻有兵部侍郎薛伯仁和安遠將軍王漢新兩人。這兩位參與過對高麗戰爭的將軍都認為不能就此半途而廢,高麗與絹之國結怨已深,隻要他們恢複力量一定會在絹之國背後插上一刀的。與其等到那個時候不得不回過頭對付高麗。還不如趁著現在與突契的戰爭還沒有全麵升級之前先徹底解決高麗這邊比較好。


    安靖邊與薛伯仁不和是眾所周知的,他們在同列朝堂以後幾乎就沒有意見一致的時候,這一次也不例外。安靖邊捋著胡須對薛伯仁和王漢新道:“在下很理解兩位的心情,作為曾在那片土地上浴血奮戰的人,一定有許多同僚好友戰死在那裏,當然希望能夠徹底消滅掉高麗了。可是請容在下提醒兩位,我們在討論的是我國的根本利益和戰略大計,是不容個人情緒來影響判斷的。”


    安靖邊咄咄逼人的言辭刺激了薛伯仁,他正打算反唇相譏的時候。王漢新卻搶先了一步:“尚書大人說得不錯。對於高麗我的確是有極其強烈的個人情緒,就我個人而言不把它滅亡就覺得有什麽沒有做完一樣。不過請尚書大人不要誤會,在下並不會因為這種個人情緒就忽視我國的根本利益,隻不過要做出的正確選擇正好與我個人的目的相吻合而已。高麗是心腹大患。我們絕對不能養虎為患,隻有現將他徹底打垮才能放心的對付突契。”


    “可是我們現在需要對突契作戰,沒有餘力對付高麗!這一點請王安遠考慮清楚!”安靖邊毫不退讓。


    王漢新搖頭道:“如果把眼光放長遠點來看就會明白了。眼下我們分出力量來對付高麗,正是為了將來能更好的戰勝突契!與國力尚且完備的突契比較起來高麗已經是一個垂危的病人。此時不將他置於死地,等到他養好了病再要對付他就麻煩了。同時麵對兩個強敵才是真正的於國不利!眼下我們正尋求與帕斯帝國聯合進攻突契的可能,那麽就是說在采取全麵進攻之前還有相當的一段時間,利用這一時間來徹底解決高麗問題難道不是天賜良機嗎?難道尚書大人要坐等高麗恢複元氣嗎?早日結束這兩場戰爭不是更符合我國的利益嗎?”


    安靖邊怒道:“王安遠說得好不輕鬆,利用這一時間的空檔解決高麗?想那高麗尚有半壁江山,哪裏就能一擊而潰?隻怕到時候我軍要麵臨的問題是深陷高麗的泥潭,無力全力對突契發動進攻吧。”


    王漢新立即回擊道:“那就要看我朝能撥出多少兵力了。如果決心堅定,大舉進攻的話,那麽要消滅風雨飄搖的高麗並非難事,可要是猶猶豫豫的隻派出一支偏師,那戰爭就會連綿不絕無法及時結束了,可要是坐視不管,任由高麗恢複元氣的話,則必定成為我朝軍事戰略上的最大敗筆!”


    “你!你!”安靖邊氣得吹胡子瞪眼睛,手指著王漢新連連顫抖,卻說不出話來。


    眼看這一老一少鬧得不像話,劉龑趕忙出言阻止:“好了好了,眾位愛卿不必爭吵,各位都是忠君愛國之人,不要為了意見相左反目,那就是本朝的損失了。諸位的意見朕已經明了,今日先議到這裏,容朕細細思慮以後再做定奪。”


    眾人退去以後劉龑揉著太陽穴歎了口氣,伍思成不在就少了一個給自己出謀劃策的智囊,看來這件事情還得與皇後去商量才行。


    其實劉龑心裏明白即使找皇後也未必有用,因為這的確是個兩難的選擇,事情如果能像王漢新說的那麽順利那麽他早就對高麗動手了。由於一旦動手就必須打到底,可是目前絹之國的確不適合再深陷於高麗戰爭的泥潭,如果戰爭會漫漫無期的話,那麽他寧可接受和議,坐視高麗恢複元氣。畢竟高麗已經傷筋動骨,想要恢複絕非短時間內能辦到的,而且即使他們真的辦到了,也隻剩下了一半的國土,威脅也比原先小得多。


    真正幫助劉龑下定決心與高麗死戰到底的,是這次禦前會議之後半個月傳來的消息——安東都護府長史華猛將軍戰死!(未完待續。)u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地烈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流口水的老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流口水的老雞並收藏天地烈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