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成雲提出向絹之國派出使者求和的時候,崔健江的心裏不由得一震。
平心而論,求和的確是眼下不得已而為之的策略,即使是身負國仇家恨的崔健江本人內心也承認高麗必須休養生息。問題在於提出這個建議的人是成雲,那事情的性質就完全不同了。
當崔健江受到江原道全線失守,明義將軍戰死的消息時,他為之失神了整整十分鍾之久。明義是他所看好的高麗武將,原本他指望這位智勇雙全的武將能夠擔當起重新振興高麗軍隊的重任,可是沒想到絹之國這麽快就將江原道完全包圍並且一口吞了下去,他甚至都來不及伸出救援的手,哪怕是隻把明義一個人救出來。
意氣消沉之下崔健江也一度考慮過請降的事宜,可是十天之後他完全改變了這個看法,原因就是明義的回歸。
明義還活著的消息極其隱秘,除了崔健江本人和一些親信以外,其他的知情者全部被關押了起來不得與任何人接觸。究其原因就在於明義給他帶來了一個秘密——成雲與絹之國已經暗中聯手。
明義能夠闖過絹之國的包圍回到高麗,其中曆經了許多苦難,更有不少運氣成分。在一個名叫賀建義的絹之國逃兵的幫助下,他們成功的潛到了海上,利用潮流和簡單的木筏漂流到了高麗控製的地區,然後潛行回到了西甌城。根據明義的說法,這一驚人的秘密就是這個名叫賀建義的逃兵透露的,原本明義也曾懷疑此人的可信度,但是在賀建義用自盡來證明自己的舉動之下明義還是暫且相信了他的說法。這一點崔健江從賀建義脖子上裹著的傷勢就可以看出其所言非虛。
君臣兩個商量的結果是,如果成雲確實已經暗中和絹之國聯手的話,那麽他在得知江原道失守和明義戰死的消息之後不久就會向崔健江提出求和的建議。而且他的態度會很堅決。如果能夠進一步在他府中找到絹之國皇帝劉龑給他頒發的****令的話,那麽就能證明他的罪行了。
為此崔健江暗中做好了周密的布置,就看成雲的表現了。所以在成雲向他提出這些建議的時候。即在他的意料之中,同時也令他不免有些感覺驚愕。原本他雖然討厭這個人,但並未對其的忠誠太過動搖。
“成愛卿,朕明白你說的很有道理。可是這求和之舉可以說是困難重重,絹之國連續侵占了我高麗大片的土地,將高麗王室成員屠殺幾盡,如今他們固然有兩線作戰的憂慮而趨向於暫時的和平,可是以目前的戰局而言我們處於極度不利的局麵,他們勢必會提出非常苛刻的條件來逼迫我們接受。從種種跡象來看。現在都不是和議的好時機。”崔健江道。
成雲拱手道:“陛下,從表麵上看眼下的確不是最佳時機,可實際上突契給絹之國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他們已經無力對我朝繼續發動戰爭,這一點從這次他們派遣的援軍數量不足就可以得到驗證。因此臣認為這次江原道的失敗正是他們接受和談的好時機,他們迫切需要一個勝利來挽回顏麵,同時確保在談判時的優勢地位,此時提出和議正是他們最容易接受的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趁著和議成立的時機休養生息,恢複國力,等到他們與突契鬥個筋疲力盡的時候。我們才有再次收複國土的機會。”
“可對方提出的要求······”
“陛下,絹之國並沒有多少底氣,即使他們提出了很苛刻的要求。我們也能據理力爭,把損失降到最低限度。”成雲繼續遊說道。
“如果我們能夠在和談之前取得一些戰果的話,那麽不就更加能在談判時爭取主動嗎?”
“陛下,請恕臣直言,那樣做的話隻會更加刺激絹之國的敵意,那麽戰爭將會變得連綿不絕的。”
“可是愛卿剛才還說他們被突契壓迫得無力再繼續兩線作戰了,把他們拖入戰爭的泥潭不是更能拖垮絹之國嗎?”
成雲正色道:“陛下,臣不是不知道這樣做的優劣,隻是如果把絹之國逼到那樣的境地的話。那麽他們很有可能轉而與突契進行和談,然後全力來對付我國了。盡管突契不會停止對絹之國的侵擾。可是隻要絹之國能從對突契前線抽調十萬人出來,對我們可能就是滅頂之災了。”
崔健江長歎了一口氣。道:“看來成愛卿是下定決心了呀。也罷,那麽朕也下定決心了。”
成雲麵露喜色道:“陛下聖明,請陛下明日召集群臣宣布此事,臣立即著手去辦。”
“不不不,成愛卿會錯意了,”崔健江擺了擺手,道:“朕的意思是朕決心讓你見一個人。國師,請出來吧。”
隨著崔健江的召喚,明義從屏風後麵走了出來。成雲一見明義,不由得大吃了一驚。
崔健江道:“成愛卿,正如你所見,國師並沒有死在江原道,而且他還給朕帶來一個有趣的消息,說是你聯手絹之國要將他置於死地,以便完全掌握高麗國的軍權。可有此事?”
成雲被這突如其來的一幕驚得手足無措,連連道:“陛下,絕無此事,絕無此事!請陛下明察。”
崔健江淡淡說道:“成愛卿不必急著辯解,朕已經派人去府上搜查,孰是孰非,到時候自有分解。”
成雲聽到這裏頓時渾身一震,看來崔健江早就準備停當,看來自己能否躲過這一劫隻能祈求老天保佑,找不到那道密詔了。
三個多時辰之後,當崔健江派出的人回來送上那道密詔的時候,成雲一下子癱坐在了椅子上。崔健江倒是一副鬆了一口氣的樣子,接過密詔來仔細看了一遍,才對成雲道:“成愛卿,原來你早已經被絹之國****了叛國重罪,所以你才再次對我國犯了叛國之罪吧?”
成雲忽然跪倒在地,連連磕頭道:“陛下明察,陛下明察!臣並未出賣本國!臣隻是留下這詔書而已!臣······隻是,隻是······”
“住口!”崔健江一拍桌子,怒道:“你隻是什麽!你隻是想給自己留條後路!就算你什麽都沒幹也是私通敵國!更何況你還拿國師的性命作為與絹之國和談的條件!任何一條都足以定你的罪了。來人將這個賣國賊推出去,斬了!”
成雲見勢不好,跳起身來就要往屋外麵逃,明義眼明手快,早已跳到他的前麵堵住了去路,侍衛們一擁而上將成雲按倒在地捆了起來。
“陛下!這是絹之國的離間計!陛下千萬不要上當啊!”
“快推出去!斬了!”崔健江連連拍著桌子叫道。
侍衛們急忙將成雲押了出去,不多時便將他的人頭砍了送到崔健江的麵前。
“真是功虧一簣啊,成愛卿。”崔健江看著成雲的人頭,冷笑著說道。(未完待續。)
平心而論,求和的確是眼下不得已而為之的策略,即使是身負國仇家恨的崔健江本人內心也承認高麗必須休養生息。問題在於提出這個建議的人是成雲,那事情的性質就完全不同了。
當崔健江受到江原道全線失守,明義將軍戰死的消息時,他為之失神了整整十分鍾之久。明義是他所看好的高麗武將,原本他指望這位智勇雙全的武將能夠擔當起重新振興高麗軍隊的重任,可是沒想到絹之國這麽快就將江原道完全包圍並且一口吞了下去,他甚至都來不及伸出救援的手,哪怕是隻把明義一個人救出來。
意氣消沉之下崔健江也一度考慮過請降的事宜,可是十天之後他完全改變了這個看法,原因就是明義的回歸。
明義還活著的消息極其隱秘,除了崔健江本人和一些親信以外,其他的知情者全部被關押了起來不得與任何人接觸。究其原因就在於明義給他帶來了一個秘密——成雲與絹之國已經暗中聯手。
明義能夠闖過絹之國的包圍回到高麗,其中曆經了許多苦難,更有不少運氣成分。在一個名叫賀建義的絹之國逃兵的幫助下,他們成功的潛到了海上,利用潮流和簡單的木筏漂流到了高麗控製的地區,然後潛行回到了西甌城。根據明義的說法,這一驚人的秘密就是這個名叫賀建義的逃兵透露的,原本明義也曾懷疑此人的可信度,但是在賀建義用自盡來證明自己的舉動之下明義還是暫且相信了他的說法。這一點崔健江從賀建義脖子上裹著的傷勢就可以看出其所言非虛。
君臣兩個商量的結果是,如果成雲確實已經暗中和絹之國聯手的話,那麽他在得知江原道失守和明義戰死的消息之後不久就會向崔健江提出求和的建議。而且他的態度會很堅決。如果能夠進一步在他府中找到絹之國皇帝劉龑給他頒發的****令的話,那麽就能證明他的罪行了。
為此崔健江暗中做好了周密的布置,就看成雲的表現了。所以在成雲向他提出這些建議的時候。即在他的意料之中,同時也令他不免有些感覺驚愕。原本他雖然討厭這個人,但並未對其的忠誠太過動搖。
“成愛卿,朕明白你說的很有道理。可是這求和之舉可以說是困難重重,絹之國連續侵占了我高麗大片的土地,將高麗王室成員屠殺幾盡,如今他們固然有兩線作戰的憂慮而趨向於暫時的和平,可是以目前的戰局而言我們處於極度不利的局麵,他們勢必會提出非常苛刻的條件來逼迫我們接受。從種種跡象來看。現在都不是和議的好時機。”崔健江道。
成雲拱手道:“陛下,從表麵上看眼下的確不是最佳時機,可實際上突契給絹之國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他們已經無力對我朝繼續發動戰爭,這一點從這次他們派遣的援軍數量不足就可以得到驗證。因此臣認為這次江原道的失敗正是他們接受和談的好時機,他們迫切需要一個勝利來挽回顏麵,同時確保在談判時的優勢地位,此時提出和議正是他們最容易接受的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趁著和議成立的時機休養生息,恢複國力,等到他們與突契鬥個筋疲力盡的時候。我們才有再次收複國土的機會。”
“可對方提出的要求······”
“陛下,絹之國並沒有多少底氣,即使他們提出了很苛刻的要求。我們也能據理力爭,把損失降到最低限度。”成雲繼續遊說道。
“如果我們能夠在和談之前取得一些戰果的話,那麽不就更加能在談判時爭取主動嗎?”
“陛下,請恕臣直言,那樣做的話隻會更加刺激絹之國的敵意,那麽戰爭將會變得連綿不絕的。”
“可是愛卿剛才還說他們被突契壓迫得無力再繼續兩線作戰了,把他們拖入戰爭的泥潭不是更能拖垮絹之國嗎?”
成雲正色道:“陛下,臣不是不知道這樣做的優劣,隻是如果把絹之國逼到那樣的境地的話。那麽他們很有可能轉而與突契進行和談,然後全力來對付我國了。盡管突契不會停止對絹之國的侵擾。可是隻要絹之國能從對突契前線抽調十萬人出來,對我們可能就是滅頂之災了。”
崔健江長歎了一口氣。道:“看來成愛卿是下定決心了呀。也罷,那麽朕也下定決心了。”
成雲麵露喜色道:“陛下聖明,請陛下明日召集群臣宣布此事,臣立即著手去辦。”
“不不不,成愛卿會錯意了,”崔健江擺了擺手,道:“朕的意思是朕決心讓你見一個人。國師,請出來吧。”
隨著崔健江的召喚,明義從屏風後麵走了出來。成雲一見明義,不由得大吃了一驚。
崔健江道:“成愛卿,正如你所見,國師並沒有死在江原道,而且他還給朕帶來一個有趣的消息,說是你聯手絹之國要將他置於死地,以便完全掌握高麗國的軍權。可有此事?”
成雲被這突如其來的一幕驚得手足無措,連連道:“陛下,絕無此事,絕無此事!請陛下明察。”
崔健江淡淡說道:“成愛卿不必急著辯解,朕已經派人去府上搜查,孰是孰非,到時候自有分解。”
成雲聽到這裏頓時渾身一震,看來崔健江早就準備停當,看來自己能否躲過這一劫隻能祈求老天保佑,找不到那道密詔了。
三個多時辰之後,當崔健江派出的人回來送上那道密詔的時候,成雲一下子癱坐在了椅子上。崔健江倒是一副鬆了一口氣的樣子,接過密詔來仔細看了一遍,才對成雲道:“成愛卿,原來你早已經被絹之國****了叛國重罪,所以你才再次對我國犯了叛國之罪吧?”
成雲忽然跪倒在地,連連磕頭道:“陛下明察,陛下明察!臣並未出賣本國!臣隻是留下這詔書而已!臣······隻是,隻是······”
“住口!”崔健江一拍桌子,怒道:“你隻是什麽!你隻是想給自己留條後路!就算你什麽都沒幹也是私通敵國!更何況你還拿國師的性命作為與絹之國和談的條件!任何一條都足以定你的罪了。來人將這個賣國賊推出去,斬了!”
成雲見勢不好,跳起身來就要往屋外麵逃,明義眼明手快,早已跳到他的前麵堵住了去路,侍衛們一擁而上將成雲按倒在地捆了起來。
“陛下!這是絹之國的離間計!陛下千萬不要上當啊!”
“快推出去!斬了!”崔健江連連拍著桌子叫道。
侍衛們急忙將成雲押了出去,不多時便將他的人頭砍了送到崔健江的麵前。
“真是功虧一簣啊,成愛卿。”崔健江看著成雲的人頭,冷笑著說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