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態勢是阿比契力爾的部隊剛剛突破了部族聯軍的陣型,大部分還被包夾在其中,而突契軍的兩翼則將部族聯軍包夾在裏麵,蘇成棟的左右兩翼和本陣部隊則又將突契軍的兩翼包夾起來。


    雙方的混戰正打得如火如荼,突契軍的兩翼此時正處於不利局麵,尤其是蘇成棟親自指揮攻擊的右翼更是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阿比契力爾一看之下就已經明白了局麵的狀況,他毅然舍棄了即將崩潰的右翼,選擇向左翼迂回,利用絹之國軍隊暫時無法調度到全力攻擊左翼的時間差與左翼匯合後以期再戰。


    得知這一情況的蘇成棟也立即下達了自己的部署,他一邊加緊進攻促使突契軍右翼的崩潰,一邊命人給部族聯軍傳令由他們負責追擊敗逃的突契右翼軍隊,同時開始調動預備力量沿逆時針方向朝阿比契力爾的背後掩殺過去。


    蘇成棟的這一舉動十分冒險,因為他的做法固然可以讓不擅長協同作戰的部族聯軍去做他們喜歡的追擊任務,避免了影響遼東軍正常調度的麻煩,可是在部族聯軍從戰場上脫離的那一刻自己的部隊右翼會露出一個巨大的空檔,而這個空檔並不是一時之間就能彌補的,如果阿比契力爾看穿這一點從這個點進攻的話,那麽他的右翼就會因此崩潰,而他唯一的機會就是搶在阿比契力爾動手之前,先行咬住突契軍本陣的尾巴。要和以機動能力著稱的突契軍搶時間,這是需要勇氣的。


    除此之外,遼東軍的左翼能否承受得住腹背受敵的局麵,阻擋突契左翼和本陣軍的匯合也是一個關鍵,因為一旦兩軍合在一起的話。原本已現敗相的左翼就會因此振奮起來,那麽之前所做的一切就功虧一簣了,這樣遼東軍就要再次麵對一股強勁的敵軍。


    為此。蘇成棟發動了他這一生軍事生涯中少有的猛烈進攻,僅用了不到半小時就讓突契右翼陷入潰走狀態。然後立即回軍向阿比契力爾軍的後部急襲,同時騰出了足夠的空間給部族聯軍發起追擊行動,那純熟的聯動手法令後世的軍事家都為止讚賞不已。


    與此同時,阿比契力爾正在朝著遼東軍的左翼部隊發動最苛烈的突擊,由於他的奮戰給遼東軍造成了巨大的傷亡,那短短的一個小時之內遼東軍陣亡七名校尉,兩名都尉,低級武官數十名這是開戰至今遼東軍軍官傷亡的十倍以上!但就是這場堪稱慘烈的戰鬥遮蔽了阿比契力爾作為全軍指揮的雙眼。蘇成棟部成功的咬住了阿比契力爾軍的尾巴,而此時阿比契力爾距離自己的左翼部隊僅僅還剩不到三百步的距離,這一刻,勝利女神已經不再眷顧突契軍這一方了。


    隨著蘇成棟的猛攻,阿比契力爾部的陣列迅速從後方被瓦解,而前方的遼東軍則拚死抵抗,用一道道盾牌長槍組成的壁壘遲滯著阿比契力爾的的步伐。終於,就在阿比契力爾目力所及的地方,突契的左翼崩潰了。這一幕深深的映入了阿比契力爾的眼簾,也映入了突契軍的心裏。從這一刻起。他們已經不可能再打贏這一場戰鬥了,而且此時他們還身陷在遼東軍的包圍之中。


    輸了呀。阿比契力爾在內心苦笑了一下。這口苦澀的口水真是讓人難以下咽,但是阿比契力爾對它的全部遺憾時間隻是皺皺眉頭的那一瞬間。下一刻他立即調轉馬頭,開始突圍。


    由於他下達決心的迅速,以至於遼東軍這麽善戰的部隊都一時沒有反應過來。當他們察覺到阿比契力爾的逃遁企圖時,阿比契力爾已經以破竹之勢朝著北方殺出了數百步之遠。


    “堵住他們!不能放跑了阿比契力爾!”蘇成棟如此命令,可是就連他自己也不相信能夠成功。因為他早就在遠處看見了此人的豪勇,他內心很清楚自己的軍隊中沒有一個人能阻止這個男人逃離,要擒獲這個男人需要重重埋伏,厚實無比的陣列和弓箭隊才能做到。


    阿比契力爾就像一頭受傷的頭狼,奮力撕咬著為自己的狼群殺出一條血路來。即使是絹之國最為善戰的遼東軍,沒有堅實的陣型時誰也不敢阻擋在這位豪勇戰士麵前。因此盡管阿比契力爾的部下傷亡慘重,陣型不斷被削弱。可是這個陣型的鋒尖卻幾乎沒有減速過,徑直突破了遼東軍的陣列一路朝北遁去。


    “真是個可怕的家夥啊,在我軍包圍之中竟然如入無人之境。”蘇成棟遠遠望著突契軍遠去的步伐歎息道。當然他不是那種憑空感傷的人,在他的計劃之中一開始就沒有把抓獲阿比契力爾列入其中,對他而言能策反部族聯軍,贏得這場戰鬥的勝利就已經是夠幸運的了,現在突契軍已經無法在信陽城下立足,那麽對遼陽的攻擊也很快就會停止,阿比契力爾不會在四麵楚歌的狀況下繼續執拗於遼東的土地,目前他的首要任務是帶著部眾和掠奪來的大批物資回到他的草原上去。關於這一點蘇成棟雖然遺憾卻也不得不承認這慘重的損失,經過這一戰之後遼東軍也是大傷元氣,要想追上突契軍的腳步不但不現實,而且還有被反戈一擊的危險,眼下他要做的是盡快接收被突契放棄的城池,做好人民的安撫工作,還有就是對那些叛亂的部族的安撫工作。


    正如蘇成棟所預料的,阿比契力爾並沒有固守這些遼東的城池,事實上部族聯軍的反叛已經切斷了他的退路,突契軍必須打開回草原的道路,而且士兵們都不願意留守城池,因此他放棄這些城池是必然的。不過阿比契力爾還是創造了一項奇跡,那就是他撤退的速度遠超人們的想象,僅僅七天內,他便帶著他的突契騎兵們撤出了一千多裏,從遼東軍與個部族所在地的間隙之中退出了遼東,其速度之快就連盧清翰率領的騎兵部隊都沒能來得及反應,隻對其後衛部隊造成了些許的傷害。


    至此突契軍對遼東的戰事告一段落,在幽州的突契軍也很快退回了草原。在這場戰役的過程中,突契軍損失近四萬人,而絹之國方麵的損失則大得多,僅遼東軍的傷亡就高達四萬以上,幽州軍傷亡了兩萬多,劉獻之部和薛伯仁部也有不小的損失,更被掠走了大量的財物和人員。因此就戰役本身而言是突契軍撤出了戰場,可是就實際損耗而言絹之國明顯處於下風。(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地烈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流口水的老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流口水的老雞並收藏天地烈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