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釜山的消息傳到了京城長安,頓時舉朝一片歡騰。
誰都明白這個結果意味著可以騰出大量的兵力,人力和財力轉而對付突契,絹之國從此擺脫兩麵作戰的不利局麵,實在是讓人歡欣鼓舞。
劉龑對於這次的勝利樂不可支,私下裏連連誇獎伍思成的建議有先見之明,可惜已經回到京城的薛伯仁卻對王漢新的作戰方法提出了強烈的抗議。
對此劉龑也覺得不太妥當,可與解決高麗問題相比顯然不值一提,況且事情已經發生也已經不能挽回。劉龑隻能一邊安撫薛伯仁的情緒一邊和他們兩人商議下一步的行動。
由於釜山的陷落還是近期的事情,因此可以確定突契還沒有獲悉這個消息,那麽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秋高馬肥之時突契必定會如同往年那樣南下劫掠。與以前不同的是現在的絹之國已經不需要在顧忌高麗方麵的壓力了,尤其是遼東軍方向,那就意味著絹之國可以趁此良機發動一次突契意想不到的攻擊行動。
考慮到遼東路途遙遠,劉龑認為必須立即給蘇成棟發出這道命令。薛伯仁在表示同意的同時,也向劉龑在地圖上標出了幾條可供選擇的進攻路線並指出其中的優劣長短。
劉龑不禁啞然失笑,道:“薛侍郎,你剛才還在抱怨王漢新那小子的手段太過毒辣,可你卻早就盤算好了如何對他的成果做最大程度的利用。”
薛伯仁的臉上沒有絲毫的動搖:“陛下,微臣認為對於一名武將的惡行的指責和對於國家大事的盤算並沒有根本的衝突。王漢新的作為讓微臣感到厭惡,可是他取得的成果對陛下而言卻是非常有用的時機,微臣作為您的臣子當然要將這種時機充分運用才是。”
劉龑撇撇嘴道:“說得真是冠冕堂皇啊。行了,這個就不討論了。那麽愛卿你覺得從哪條路進攻更合適呢?”
薛伯仁卻搖了搖頭道:“陛下,請恕微臣直言,任何一條路線都不是萬全之策,我們唯一的優勢就是這次攻擊是出乎突契的意料之外,而且從遼東出兵的話我們的作戰目標就不能定得太大,畢竟那裏離龍城太遠了,突契軍的回防速度可是十分驚人的。”
“聽薛愛卿這麽說,朕怎麽覺得你還有別的作戰計劃呢?”
薛伯仁笑了笑,道:“陛下聖明,微臣以為從遼東出兵至多隻能攻擊突契東部領土,那裏自兩國交兵以來幾乎沒有受到過任何損害,此次的目標就是對那裏的突契各部族造成沉重的打擊,以使得他們在短期內無法再追隨阿比契力爾南下。但是我們卻可以營造一種要直撲龍城的假象,那樣的話就能迫使阿比契力爾不得不回軍救援,這樣既可以減少我軍防禦的壓力,也可以避免孤軍深入造成的危險。”
“可是這樣的作戰計劃未免太過保守了。”劉龑道。
“不錯,陛下。微臣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微臣覺得單單一路進攻太便宜突契了。從距離和準備情況來看,太原經略使忠義郡王顯然已經為出擊突契做了更充分的準備,讓郡王殿下他單單負責防禦顯然是對他的指揮才能的浪費。所以微臣認為讓蘇都護的進攻變成佯動,從而為郡王殿下的出擊營造良好機會,似乎更有效力。”
聽了薛伯仁如此說,劉龑才展露出來笑容,道:“薛侍郎果然不愧沙場老將,已經想到了這一點。實不相瞞,伍思成他之前也和朕提起過從太原方麵出兵的建議,隻是他擔心阿比契力爾破釜沉舟直接從太原方向突入,渡過黃河造成威脅。”
“這個陛下無需憂慮,此次微臣回京路上曾路過郡王殿下的防區,那裏的防禦工作準備得十分充分,並且還在繼續加強,若是阿比契力爾真的敢來,至少會在路上耽擱兩個月的時間。要是兩個月後他還敢冒險渡過黃河的話,那麽微臣便領兵將其徹底黏在黃河邊,等我軍四麵合圍將其一舉殲滅!”
劉龑聽了一拍桌案,道:“說得好!薛愛卿如此說,朕再無疑慮,朕即刻擬旨!”
話音剛落,忽聽得屋外傳來幾聲鳥鳴。一直侍候在一旁的伍思成聽了不禁喜上眉梢,道:“陛下,是傳遞密旨的鷹隼!”
說著,伍思成幾步趕到了窗前,推開窗戶朝外麵呼喝了幾聲,立即有一隻灰背的鷹隼落了下來,停在了他的手臂之上。伍思成從鷹腳環裏取出信來一抖手,那鷹隼撲的又飛回了空中。
“陛下,是忠義郡王送來的信。”伍思成拿著信走回來遞給了劉龑。
“哦?劉獻之他那裏除了什麽事嗎?”劉龑邊說邊展開了信件,從頭到尾看了一遍,突然嗤嗤笑了起來。
“陛下,是什麽喜事嗎?”伍思成問道。
“不不不,”劉龑忙咳嗽了幾聲驅走笑意,道:“朕是在笑我們剛才所議的話題,這劉獻之就像是在旁邊偷聽了去一樣。他這信裏麵向朕提出的建議與薛愛卿所說的簡直如出一轍。朕倒想問問你們是不是在太原的時候就已經商量了?”
“皇上明鑒,微臣隻是經過,並沒有去過太原府。”薛伯仁說著也笑了起來。
“那就是英雄所見略同了。劉獻之這家夥在信裏不但請求朕準許他出兵出擊突契,還大言不慚的說要向朕借取一千名神機營的火銃兵和全部相應裝備,此外還索要四十萬兩白銀,十萬匹錦緞作為軍餉。”
“看來忠義郡王這次是準備了一場大戲等著皇上您看了。”伍思成悠悠的說道。(未完待續。)
誰都明白這個結果意味著可以騰出大量的兵力,人力和財力轉而對付突契,絹之國從此擺脫兩麵作戰的不利局麵,實在是讓人歡欣鼓舞。
劉龑對於這次的勝利樂不可支,私下裏連連誇獎伍思成的建議有先見之明,可惜已經回到京城的薛伯仁卻對王漢新的作戰方法提出了強烈的抗議。
對此劉龑也覺得不太妥當,可與解決高麗問題相比顯然不值一提,況且事情已經發生也已經不能挽回。劉龑隻能一邊安撫薛伯仁的情緒一邊和他們兩人商議下一步的行動。
由於釜山的陷落還是近期的事情,因此可以確定突契還沒有獲悉這個消息,那麽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秋高馬肥之時突契必定會如同往年那樣南下劫掠。與以前不同的是現在的絹之國已經不需要在顧忌高麗方麵的壓力了,尤其是遼東軍方向,那就意味著絹之國可以趁此良機發動一次突契意想不到的攻擊行動。
考慮到遼東路途遙遠,劉龑認為必須立即給蘇成棟發出這道命令。薛伯仁在表示同意的同時,也向劉龑在地圖上標出了幾條可供選擇的進攻路線並指出其中的優劣長短。
劉龑不禁啞然失笑,道:“薛侍郎,你剛才還在抱怨王漢新那小子的手段太過毒辣,可你卻早就盤算好了如何對他的成果做最大程度的利用。”
薛伯仁的臉上沒有絲毫的動搖:“陛下,微臣認為對於一名武將的惡行的指責和對於國家大事的盤算並沒有根本的衝突。王漢新的作為讓微臣感到厭惡,可是他取得的成果對陛下而言卻是非常有用的時機,微臣作為您的臣子當然要將這種時機充分運用才是。”
劉龑撇撇嘴道:“說得真是冠冕堂皇啊。行了,這個就不討論了。那麽愛卿你覺得從哪條路進攻更合適呢?”
薛伯仁卻搖了搖頭道:“陛下,請恕微臣直言,任何一條路線都不是萬全之策,我們唯一的優勢就是這次攻擊是出乎突契的意料之外,而且從遼東出兵的話我們的作戰目標就不能定得太大,畢竟那裏離龍城太遠了,突契軍的回防速度可是十分驚人的。”
“聽薛愛卿這麽說,朕怎麽覺得你還有別的作戰計劃呢?”
薛伯仁笑了笑,道:“陛下聖明,微臣以為從遼東出兵至多隻能攻擊突契東部領土,那裏自兩國交兵以來幾乎沒有受到過任何損害,此次的目標就是對那裏的突契各部族造成沉重的打擊,以使得他們在短期內無法再追隨阿比契力爾南下。但是我們卻可以營造一種要直撲龍城的假象,那樣的話就能迫使阿比契力爾不得不回軍救援,這樣既可以減少我軍防禦的壓力,也可以避免孤軍深入造成的危險。”
“可是這樣的作戰計劃未免太過保守了。”劉龑道。
“不錯,陛下。微臣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微臣覺得單單一路進攻太便宜突契了。從距離和準備情況來看,太原經略使忠義郡王顯然已經為出擊突契做了更充分的準備,讓郡王殿下他單單負責防禦顯然是對他的指揮才能的浪費。所以微臣認為讓蘇都護的進攻變成佯動,從而為郡王殿下的出擊營造良好機會,似乎更有效力。”
聽了薛伯仁如此說,劉龑才展露出來笑容,道:“薛侍郎果然不愧沙場老將,已經想到了這一點。實不相瞞,伍思成他之前也和朕提起過從太原方麵出兵的建議,隻是他擔心阿比契力爾破釜沉舟直接從太原方向突入,渡過黃河造成威脅。”
“這個陛下無需憂慮,此次微臣回京路上曾路過郡王殿下的防區,那裏的防禦工作準備得十分充分,並且還在繼續加強,若是阿比契力爾真的敢來,至少會在路上耽擱兩個月的時間。要是兩個月後他還敢冒險渡過黃河的話,那麽微臣便領兵將其徹底黏在黃河邊,等我軍四麵合圍將其一舉殲滅!”
劉龑聽了一拍桌案,道:“說得好!薛愛卿如此說,朕再無疑慮,朕即刻擬旨!”
話音剛落,忽聽得屋外傳來幾聲鳥鳴。一直侍候在一旁的伍思成聽了不禁喜上眉梢,道:“陛下,是傳遞密旨的鷹隼!”
說著,伍思成幾步趕到了窗前,推開窗戶朝外麵呼喝了幾聲,立即有一隻灰背的鷹隼落了下來,停在了他的手臂之上。伍思成從鷹腳環裏取出信來一抖手,那鷹隼撲的又飛回了空中。
“陛下,是忠義郡王送來的信。”伍思成拿著信走回來遞給了劉龑。
“哦?劉獻之他那裏除了什麽事嗎?”劉龑邊說邊展開了信件,從頭到尾看了一遍,突然嗤嗤笑了起來。
“陛下,是什麽喜事嗎?”伍思成問道。
“不不不,”劉龑忙咳嗽了幾聲驅走笑意,道:“朕是在笑我們剛才所議的話題,這劉獻之就像是在旁邊偷聽了去一樣。他這信裏麵向朕提出的建議與薛愛卿所說的簡直如出一轍。朕倒想問問你們是不是在太原的時候就已經商量了?”
“皇上明鑒,微臣隻是經過,並沒有去過太原府。”薛伯仁說著也笑了起來。
“那就是英雄所見略同了。劉獻之這家夥在信裏不但請求朕準許他出兵出擊突契,還大言不慚的說要向朕借取一千名神機營的火銃兵和全部相應裝備,此外還索要四十萬兩白銀,十萬匹錦緞作為軍餉。”
“看來忠義郡王這次是準備了一場大戲等著皇上您看了。”伍思成悠悠的說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