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期岩部的會晤以出乎阿比契力爾意料之外的順利完成了,他不但與徹尓列結成了兄弟情誼,更將期岩部這個正在走向強大的部落成了自己改革突契國的堅實盟友。
阿比契力爾也向徹尓列討來了他最想要的人才帖蒙作為自己的軍師,他給帖蒙的第一項任務就是潛入絹之國,徹底了解絹之國的國家運作方式,並且找出一套適合突契本身的新製度來。
其實這個任務與其說是阿比契力爾任命帖蒙,倒不如說是帖蒙建議這麽做的。在期岩部做客的這幾天裏阿比契力爾幾乎連帳子的大門都沒有邁出去過,完全和帖蒙在一起討論改革突契的方案。
對於突契的現狀,帖蒙分析得頭頭是道。他認為突契以往過於看重漠北的廣袤草原,那些水草豐美的地方是所有部落都想占為己有的寶地。其實漠北隻適合發展畜牧業,而且這片土地再廣闊也畢竟是有限的,它的大小直接限製了突契人的人口和牲畜的數量持續增長。可是這片土地又不能用來耕作,突契人的手工藝水平也非常落後,因此這片土地上並不能發展出更多的經濟效益。
相反的,以往被突契排在第二位的西域諸國反而更適合成為突契的經濟中心。西域地區處於商路的必經之地,沿途各國的稅收是個不小的經濟來源,而且西域之地比起漠北來更適合耕作和定居,以幾條季節性河流為依托,讓諸國的子民將河流沿岸的土地充分利用起來耕作的話,就可以很好的提供突契糧食儲備。更要緊的是這裏長期有商旅來往,帶來了許多國家的手工製品當做商品,如果突契能夠斥資吸引手工業者來此定居的話,那麽就能夠加快這一地區的手工業水平,從而為突契積累自身商業打下基礎。帖蒙認為目前突契唯一缺乏的就是像絹之國這樣的大國的統治手段,如果能將其為突契所用的話就可以讓突契如虎添翼,進而與絹之國爭奪漠南地區,尤其是河西走廊的控製權。一旦將這些地方納入突契的控製之下,就可以用絹之國的統治方法來加以管理,使得那裏的人民轉而為突契生產積累財富。因此當前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如何前往絹之國學習。
這學習的首選當然是帖蒙無疑,不但因為這是他的主意,他的見識也遠超一般突契人,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帖蒙長得比較雋秀,看起來更接近絹之國的子民而非粗獷彪悍的突契人。帖蒙建議自己化裝成一名從金山南麓逃脫的絹之國奴隸,這樣比較容易蒙混過關。阿比契力爾對此表示讚同,但同時也給他加派了一名貼身護衛,那就是他新收的千夫長,帖蒙的結拜兄弟合撒。這對兄弟一文一武,相得益彰,正好結伴而行,況且要說帖蒙是絹之國的奴隸,那麽如果沒有一名熟悉道路的向導,他是萬難跨越千山萬水回到故國的。
主意既定,阿比契力爾便找來徹尓列與合撒商議,徹尓列自然認同自己兒子的計劃,合撒能和兄弟一起行動更是興奮不已。當下阿比契力爾便安排人將兩人秘密送出期岩部,為潛入絹之國做準備。
臨行前,合撒將自己家的位置說給了阿比契力爾,讓他帶口信給自己的母親,讓她不必擔心。阿比契力爾自然是應承下來。
等到這兩兄弟走後,阿比契力爾又與徹尓列歡飲了一天,這才啟程返回龍城。來時他隻帶了一百名護衛,回去時卻又多了徹尓列送的一百匹好馬和二十名勇士保護。阿比契力爾一路直奔合撒所說的地方而去。
走了整整七天時間,阿比契力爾才找到合撒所說的那條小河。由於河水早已結冰,之前又下過雪,所以幾乎看不出河道的位置。沿著小河走到一處山坳,那裏有兩頂破帳篷,外麵圍著十幾隻羊,兩頭牛和兩匹老馬,正聚在一起瑟瑟發抖。
阿比契力爾正待再向前走,忽見左邊的帳子裏衝出來一個中年男子,手中持著弓箭,朝自己喊道:“站住!再走就放箭了!”
阿比契力爾知道這是合撒母親的忠實仆人格爾溫,便伸手示意部下們停下,然後朗聲道:“不要害怕!我是受合撒之托來迎接老夫人的!”
格爾溫聽了這話才放下了弓箭,站在右邊的帳門口道:“既然是合撒少爺的朋友,那多有得罪了!快請進帳來,外麵冷。”
阿比契力爾這才催馬向前。到了帳篷前麵阿比契力爾吩咐部下們在外麵等候,自己跳下馬來。格爾溫忙撩開帳簾,阿比契力爾低頭走進了帳子。
眼前的景象的確證實了合撒之前對自己的描述,他母親的帳篷裏東西少到隻能用可憐來形容。一位中年婦女原本正在整理幾張狐狸皮,聽有客人到,這才放下手中的活計站立起來相迎。
“夫人您好,我是您兒子合撒的朋友,他托我給您帶了個口信??????”阿比契力爾的話說到一半忽然停了下來,昏暗的帳篷裏那位婦人正顫顫巍巍的朝自己走了過來。
“是你嗎?野狼兒?”
阿比契力爾渾身一震:“你怎麽知道這個名字?你是誰?”
“真的是你,你認不出我了嗎,野狼兒?”
此時那婦人走得越發近了,阿比契力爾將她上上下下仔細看了看,才遲疑的問道:“你是米爾忽蒙台?”
這句話就像個開關一樣打開了婦人的淚腺,米爾忽蒙台的淚水奪眶而出,阿比契力爾一把將她抱在了懷中:“這麽多年了,你躲到哪裏去了?”
米爾忽蒙台根本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隻是一個勁兒的哭,門外的格爾溫聽到聲音忙掀開簾子進來,見了這景象嚇了一大跳,結結巴巴的說道:“夫??????人,這??????難道這就是??????老爺嗎?”
這句話點醒了阿比契力爾,他猛的退後一步,盯著米爾忽蒙台的眼睛,道:“難道,難道合撒是,我們的?”
米爾忽一邊流淚一邊點頭,卻說不出話來。(未完待續。)
阿比契力爾也向徹尓列討來了他最想要的人才帖蒙作為自己的軍師,他給帖蒙的第一項任務就是潛入絹之國,徹底了解絹之國的國家運作方式,並且找出一套適合突契本身的新製度來。
其實這個任務與其說是阿比契力爾任命帖蒙,倒不如說是帖蒙建議這麽做的。在期岩部做客的這幾天裏阿比契力爾幾乎連帳子的大門都沒有邁出去過,完全和帖蒙在一起討論改革突契的方案。
對於突契的現狀,帖蒙分析得頭頭是道。他認為突契以往過於看重漠北的廣袤草原,那些水草豐美的地方是所有部落都想占為己有的寶地。其實漠北隻適合發展畜牧業,而且這片土地再廣闊也畢竟是有限的,它的大小直接限製了突契人的人口和牲畜的數量持續增長。可是這片土地又不能用來耕作,突契人的手工藝水平也非常落後,因此這片土地上並不能發展出更多的經濟效益。
相反的,以往被突契排在第二位的西域諸國反而更適合成為突契的經濟中心。西域地區處於商路的必經之地,沿途各國的稅收是個不小的經濟來源,而且西域之地比起漠北來更適合耕作和定居,以幾條季節性河流為依托,讓諸國的子民將河流沿岸的土地充分利用起來耕作的話,就可以很好的提供突契糧食儲備。更要緊的是這裏長期有商旅來往,帶來了許多國家的手工製品當做商品,如果突契能夠斥資吸引手工業者來此定居的話,那麽就能夠加快這一地區的手工業水平,從而為突契積累自身商業打下基礎。帖蒙認為目前突契唯一缺乏的就是像絹之國這樣的大國的統治手段,如果能將其為突契所用的話就可以讓突契如虎添翼,進而與絹之國爭奪漠南地區,尤其是河西走廊的控製權。一旦將這些地方納入突契的控製之下,就可以用絹之國的統治方法來加以管理,使得那裏的人民轉而為突契生產積累財富。因此當前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如何前往絹之國學習。
這學習的首選當然是帖蒙無疑,不但因為這是他的主意,他的見識也遠超一般突契人,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帖蒙長得比較雋秀,看起來更接近絹之國的子民而非粗獷彪悍的突契人。帖蒙建議自己化裝成一名從金山南麓逃脫的絹之國奴隸,這樣比較容易蒙混過關。阿比契力爾對此表示讚同,但同時也給他加派了一名貼身護衛,那就是他新收的千夫長,帖蒙的結拜兄弟合撒。這對兄弟一文一武,相得益彰,正好結伴而行,況且要說帖蒙是絹之國的奴隸,那麽如果沒有一名熟悉道路的向導,他是萬難跨越千山萬水回到故國的。
主意既定,阿比契力爾便找來徹尓列與合撒商議,徹尓列自然認同自己兒子的計劃,合撒能和兄弟一起行動更是興奮不已。當下阿比契力爾便安排人將兩人秘密送出期岩部,為潛入絹之國做準備。
臨行前,合撒將自己家的位置說給了阿比契力爾,讓他帶口信給自己的母親,讓她不必擔心。阿比契力爾自然是應承下來。
等到這兩兄弟走後,阿比契力爾又與徹尓列歡飲了一天,這才啟程返回龍城。來時他隻帶了一百名護衛,回去時卻又多了徹尓列送的一百匹好馬和二十名勇士保護。阿比契力爾一路直奔合撒所說的地方而去。
走了整整七天時間,阿比契力爾才找到合撒所說的那條小河。由於河水早已結冰,之前又下過雪,所以幾乎看不出河道的位置。沿著小河走到一處山坳,那裏有兩頂破帳篷,外麵圍著十幾隻羊,兩頭牛和兩匹老馬,正聚在一起瑟瑟發抖。
阿比契力爾正待再向前走,忽見左邊的帳子裏衝出來一個中年男子,手中持著弓箭,朝自己喊道:“站住!再走就放箭了!”
阿比契力爾知道這是合撒母親的忠實仆人格爾溫,便伸手示意部下們停下,然後朗聲道:“不要害怕!我是受合撒之托來迎接老夫人的!”
格爾溫聽了這話才放下了弓箭,站在右邊的帳門口道:“既然是合撒少爺的朋友,那多有得罪了!快請進帳來,外麵冷。”
阿比契力爾這才催馬向前。到了帳篷前麵阿比契力爾吩咐部下們在外麵等候,自己跳下馬來。格爾溫忙撩開帳簾,阿比契力爾低頭走進了帳子。
眼前的景象的確證實了合撒之前對自己的描述,他母親的帳篷裏東西少到隻能用可憐來形容。一位中年婦女原本正在整理幾張狐狸皮,聽有客人到,這才放下手中的活計站立起來相迎。
“夫人您好,我是您兒子合撒的朋友,他托我給您帶了個口信??????”阿比契力爾的話說到一半忽然停了下來,昏暗的帳篷裏那位婦人正顫顫巍巍的朝自己走了過來。
“是你嗎?野狼兒?”
阿比契力爾渾身一震:“你怎麽知道這個名字?你是誰?”
“真的是你,你認不出我了嗎,野狼兒?”
此時那婦人走得越發近了,阿比契力爾將她上上下下仔細看了看,才遲疑的問道:“你是米爾忽蒙台?”
這句話就像個開關一樣打開了婦人的淚腺,米爾忽蒙台的淚水奪眶而出,阿比契力爾一把將她抱在了懷中:“這麽多年了,你躲到哪裏去了?”
米爾忽蒙台根本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隻是一個勁兒的哭,門外的格爾溫聽到聲音忙掀開簾子進來,見了這景象嚇了一大跳,結結巴巴的說道:“夫??????人,這??????難道這就是??????老爺嗎?”
這句話點醒了阿比契力爾,他猛的退後一步,盯著米爾忽蒙台的眼睛,道:“難道,難道合撒是,我們的?”
米爾忽一邊流淚一邊點頭,卻說不出話來。(未完待續。)